國產發動機大突破,未來裝上長徵9號,近地軌道運力達140噸?

2021-01-20 焦維新教授
圖為火箭發動機試車場景

根據國防部網站的報導,我國重型運載火箭的發動機已經取得了新的進展,可以填補我國在氫氧發動機的空白。如果它把應用於長徵九號運載火箭的話,可使我們國家的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力達到140噸,這是非常令人高興的事情。運載火箭是航天事業的發展的基礎,有位專家曾經說過,一個國家在運載火箭方面的能力有多強,這個國家的航天的夢想就能有多大。由此可以看出,運載火箭對於推動一個國家航天事業發展所起到的巨大推動作用。而運載火箭涉及到一系列技術的整合,但發動機是關鍵。可以說,目前我國在運載火箭發動機方面與美國和俄羅斯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那我們來看看美俄兩國的相關情況。

圖為美國太空梭發射升空

美國在發動機方面領先的領域是液氫液氧發動機和固體火箭發動機,它現在的主力液氫液氧發動機型號是RS-25,單機推力已經達到了230噸,而且火箭應當說是比較成熟的。在這之前,美國太空梭發射了135次,用的主發動機就是RS-25D,每架太空梭上要用到三臺RS-25D,可見其應用數量是相當大的。另外,目前美國正在發展一種新型的運載火箭,叫太空發射系統,太空發射系統的新機就使用了四臺RS-25,這是它的第一個領先方面。

圖為美國重型運載火箭發射

第二方面是美國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其單機推力達到了1600噸,在未來太空發射系統要使用兩臺這樣的火箭發動機,推力達到3200噸,再加四臺RS-25,起飛推力總和已經超過4000噸,完全可以把載人飛船運到月球軌道。原來美國太空梭每次都使用了兩臺固體助推火箭,當時的固體助推火箭是四級,現在新的太空發射系統又增加了一級,變成五級,所以推力比發射太空梭的固體助推火箭又增強了,而且性能也就更可靠了。

圖為俄羅斯運載火箭發射

再說說俄羅斯,俄羅斯所領先的領域是液氧煤油發動機,這是它的絕活。在90年代俄羅斯研製了一種發動機,叫RD-170,單機推力已經達到了700噸,甚至接近800噸,主要用於發射暴風雪號太空梭。可是這太空梭試射一次後就不再發射了,所以後來很長時間內都沒有用到RD-170,只是在這個基礎上做了一些改進,可靠性更高了,稱之為RD-180,而且也把這個技術賣給了美國。

圖為RD-180火箭發動機

那麼在這兩個方面,我們跟美國和俄羅斯都有差距。比如說我們國家目前YF-77氫氧發動機的單機推力只有70噸,另外我們的液氧煤油發動機YF-100最大推力是120噸,而目前俄羅斯以及美國的運載火箭用的比較多的RD-180單機推力大概400多噸,所以我們跟它們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我們現在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上,主要用的也是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還有YF-77液氫液氧發動機,我們未來要搞載人登月、要奔向更遠的天體需要正在研製的長徵九號運載火箭,它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要達到140噸,未來的載人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力是70噸,那就需要更好的發動機。

圖為長徵9號運載火箭想像圖

根據以前的報導,我國長徵九號氫氧發動機的推力為220噸,方才我們提到了國防部網的最新報導,只說我們國家的液氫液氧發動機取得很大進展,但沒有具體報導型號。如果是用於長徵九號上的液氫液氧發動機的話,那我們的目標應當是220噸,跟美國230噸級的RS-25基本就是一個檔次了。如果我們這次試驗的就是未來用於長徵九號的液氧液氫發動機,那技術進步無疑是相當大的,標誌著我們的長徵九號運載火箭研製將會比原計劃大大的前進一步。

圖為長徵九號運載火箭想像圖

按照原來的計劃,我們未來液氧煤油發動機的單機推力要達到480噸,這些年中國新型運載火箭主要用的是液氧煤油發動機,所以在液氧煤油發動機的設計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我們要實現推力為48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困難應該不是特別大。而看到新型液氫液氧發動機取得這樣的進步,對於我們儘快地研製長徵九號運載火箭意義非常重大,真是可喜可賀。

相關焦點

  • 長徵九號漸入佳境:第2座試車臺公開,220噸氫氧發動機新節點
    服務長徵九號的第二座試車臺長徵九號高約93米,起飛質量4137噸,其優勢是優異的深空軌道運力,地月直接轉移軌道運力大於50噸,地火直接轉移軌道運力大於44噸,在執行近地軌道任務時運力大於140噸。長徵九號可根據助推器數量的調節發展兩個拓展型號,三型火箭分別是長徵9號、長徵9A、長徵9B:
  • 運力比長徵五號大3倍,我國載人登月將用這款火箭,並非長徵九號
    可能很多朋友都會認為是長徵五號,畢竟它是我國目前推力最大的火箭,也是全世界現役第二大的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高達23噸,但是這是它在地球近地空間的發射能力,而稍遠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只有
  • 今年「胖五」將復飛,長徵九號火箭更牛 「大力神」能拉140噸貨上天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院長郝照平介紹,「如果在大推力發動機、大直徑結構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實現突破,長徵九號運載火箭將有望在2030年前後實現首飛,這將大幅提升我國自主進入空間能力,極大地支撐我國科技強國和航天強國建設。」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全家福來了!玉兔二號行駛裡程突破600米!
    它是在加長的長徵二號丙火箭周圍捆綁4枚2.25米直徑助推器的火箭,全箭長49.7米,一、二子級直徑3.35米,衛星整流罩最大直徑4.2米,起飛質量46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9.2噸。上世紀80年代,長徵系列火箭進入國際發射市場,我國把研製大推力捆綁式火箭提上日程。
  • 長徵八號首發成功
    它將與長徵五號、長徵六號、長徵七號等無毒無汙染運載火箭,構成運載能力大、中、小布局合理的新一代運載火箭型譜。為何長徵八號專門瞄準了太陽同步軌道的發射需求?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航天專家表示,太陽同步軌道的軌道平面與太陽的夾角保持不變,有利於衛星對地面進行長期觀測。
  • 嫦娥5號化身「快遞小哥」!動用17臺發動機,就為送回4斤月壤
    後者在裝滿設備、燃料和物資後的任務重量達到了21.6噸,所以必須得使用去掉二級,近地軌道運力達到22噸的長徵5B來發射。而這次的嫦娥5號重量更輕,而且是要去月球,因此發射載具選擇二級半構型,地球同步軌道運力達到14噸的長5基本型就很合適。
  • 載人登月全靠它,長徵9號到底有多強?全球僅美國土星5號可媲美
    只要將4000噸的長徵9號火箭成功送上月球,那中國人登上月球將不再是做夢。中國航天技術不斷發展嫦娥1號作為我國第一顆繞月飛行的探測器,於2007年發射成功。它在運行兩年之後,實現了硬著陸,為後續的探測器奠定了技術基礎。而作為嫦娥1號的備份星2號,在順利升空之後,於一年內完成了所有的目標。2013年,嫦娥3號成功實現軟著陸,並釋放出月球車勘測月球表面。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一箭五星升天!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應運而生,它能將我國運載火箭的太陽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從3噸提升至4.5噸。火箭院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說,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將有力推動我國中型運載火箭的更新換代,而且將帶動和牽引我國未來中低軌衛星的發展,滿足未來中低軌高密度發射任務需求,對航天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 一箭五星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十三五」新一代火箭全亮相長徵六號2015年9月20日首飛長徵六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一箭20星」首飛成功。長徵六號有700公裡高度太陽同步軌道500千克的運載能力,主要是滿足小衛星的發射需求。長徵十一號2015年9月25日首飛第一型固體(使用固體燃料)長徵運載火箭——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首飛。
  • 長徵五號發射成功對中國意味著什麼?紅旗插火星
    而在火箭起飛後,又由於芯二級的YF-75D氫氧機指令信號異常提前關機,火箭末端速度增量不足,不得不動用了遠徵二號上面級延長點火時間,才將「實踐-17」號送入預定軌道; 長徵五號遙一
  • 長徵八號首飛成功!星座組網刺激中型運載火箭發射,復用技術已在路上
    中國第一枚運載火箭長徵一號是為運載東方紅一號而生,在1970年4月24日首飛成功。自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後期,長徵二號、長徵三號和長徵四號系列運載火箭也先後成功發射運行。隨後,為了滿足大容量應用和載人飛船、空間實驗室發射的需要,在上述型號的基礎上,長徵二號E、長徵二號F、長徵三號甲、長徵三號乙、長徵四號甲和長徵四號乙等型號的運載火箭也被研製出來。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為什麼對中國來說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對於中國後續的發射任務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是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基礎上改進研製的新型火箭,主要用於空間站艙段等近地軌道大型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為了適應空間站任務要求新研製了大型整流罩,並對全箭進行了適應性改造。火箭全長約53.7米,整流罩長20.5米、直徑5.2米,捆綁4個直徑3.35米助推器。
  • 長徵八號一箭五星首飛告捷,未來一年應該不少於20次發射
    目前我國其他型號運載火箭沒有相應的運載能力,比如現役的長徵二號丙、長徵二號丁和3噸運載能力的長徵四號系列,太陽同步軌道4.5噸以上還是一個空檔;長徵五號等大火箭倒是可以打(衛星),但是它不是很經濟,好比「大馬拉小車」,性價比低。
  • 不止長徵五號,新一代長徵運載火箭家族個個不凡
    2015年9月20日7時01分,長徵六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一箭20星」首飛成功,不僅標誌著中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員,而且創造了中國航天一箭多星發射的新紀錄。這也是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首次發射。 2020年11月6日,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年度收官大作:一箭9星成功,長徵5號蓄勢待發
    就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傳來捷報的同時,遠在南海之濱的文昌衛星發射中心又傳來一個舉國振奮的好消息——長徵5號運載火箭再次矗立在發射臺上,將在12月底擇機發射。目前長徵5號正在進行功能檢測和聯合測試,待這些項目順利完成後就可以加注推進劑,等待最終發射了。眾所周知,我國的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已經形成系列,這些航天戰線上的無言"老兵"經過幾十年發展已經取得了不輸美俄的發射成功率。
  • 突破眾多技術難題,長徵11號火箭海上發射成功,一箭9星意義重大
    中國航天一直在努力,一步一個腳印逐步實現突破。日前黃海傳來了一則好消息,9月15日9時23分,中國在黃海海域,利用長徵11號海射運載火箭,採用一箭9星的方式,成功將一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此次發射的是「吉林1號」高分03-1組衛星,除了衛星本身外,外界主要的關注點在於運載火箭和發射平臺。
  • 2020年5月5日18時,我國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
    最新消息,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我國以長徵五號火箭為基礎進行改進研製的運載火箭----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將於2020年傍晚6時,也就是今天,將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進行首次飛行任務。說起長徵系列火箭,毫無疑問,它是我國航天的驕傲!
  • 外媒關注:長徵八號「一箭五星」首飛成功
    長徵八號首飛搭載的5顆試驗性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報導稱,這次發射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第356次發射。報導指出,長徵八號是中型運載火箭,使用低溫綠色環保液體推進劑發動機,對環境無害。它的主要任務是將太空飛行器送入太陽同步軌道。報導還指出,該型火箭將為可重複使用火箭的研發奠定基礎。那將大大降低每次發射的成本,使其對商業用途特別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