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隨母姓」已成過去式,如今給娃起名,按照這種方式會更好

2021-01-15 騰訊網

文/愛學習的小饅頭

姓氏,是一個人的標誌,也是一個家族的標誌。

我國有《百家姓》,但並不是說在姓氏上只有幾百個而已,而是將姓氏統稱為《百家姓》,從對《百家姓》的重視程度上,就可以看出,我國人民對姓氏的重視程度,隨著時代的變化,起名不再是從一而終地按照父姓來取名,在變化下,很多要二胎的家庭,都會選擇讓孩子隨母姓。但如今看來,這種二胎隨母姓的取名方式已經成過去式了,如今給娃起名,可參照這幾種方式。

二胎隨母姓,區別對待太明顯,寶媽後悔不已

作為90後的寶媽小麗緊隨時尚,由於自己嫁人嫁得遠,而自己又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小麗和老公商量後,決定生下來的二寶隨母姓,讓小麗的爸爸媽媽能安心放心。但沒想到,沒等孩子成年隨母姓這種弊端就暴露出來了,如今的小麗後悔不已,為啥當初就讓二寶隨了母姓了呢?

二寶出生後,小麗在戶口上給二寶上了自己姓氏的名字。而三歲的大寶則隨父姓,取了名字。但過了幾年後,小麗帶著二個孩子回娘家,明顯發現媽媽偏向小兒子,而大兒子雖然委屈,但從來沒和小麗抱怨過。

這天,大兒子和小兒子發生矛盾,小兒子打了大兒子一下,大兒子剛要還手。就被小麗的媽媽叫停,然後就摟著小孫子,對大孫子開始教育,說大孫子不懂事。這時,大兒子也很委屈,於是就對姥姥說「姥姥偏心」。一聽這話,小麗的媽媽直接就說:「我不偏心小寶,偏心誰?你們老李家沒有一個好玩意」。

這話讓小麗聽到了,小麗拉過大兒子,對媽媽開始說教。而媽媽卻很無所謂地說:「小寶才是我老王家的人,你這大兒子可不是。」這時小麗才意識到,原來因為姓氏的緣故,作為姥姥的心早就偏向小寶了。這個發現讓小麗後悔不已。

面對不同姓氏的孩子,大人尚且偏心而不自知呢?別說是孩子了,當孩子聽到自己與兄弟姐妹之間的姓氏不同時,會不會也產生隔閡呢?相信這是必然的。但也正是因為這種區別對待,讓二胎隨母姓這種取名方式成為過去式,如今,這幾種取名方式,更適合二胎家庭。

適合二胎家庭的幾種取名方式

面對二胎家庭或新生兒家庭來說,以下這幾種給娃取名的方式更適合,建議大家可以參考。

第一種:父姓+母姓+單字形式。在給孩子取名時,父母可以使用父姓+母姓+單字這種姓氏給娃取名。這即表示出了父母對孩子的孕育之情,又避免了孩子的歸屬問題。同時也表達了對孩子的美好祝願,這種給娃取名的方式建議父母可以嘗試。

第二種:父姓+母姓+日期形式。這種方式給娃取名,將單字變成值得紀念的月份與日期,能時刻提醒自己記住,給娃解釋取名含義時,也充滿了愛意。對孩子來說,這種取名的方式也是表達他們對愛情結晶品的重視。

第三種:父姓+期望+母姓。在給娃取名時,父姓+期望+母姓這種方式,也是建議使用的。而且這種情勢給娃取3個字的名字或4個字的名字都可以的,好聽又好記。建議年輕父母或不知道怎麼給孩子取名的父母,用這種方式給娃取名。

除了這樣給娃取名外,對於孩子的名字來說,也有這些注意事項要遵守。

給孩子取名時的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一:不要起繁體字。在給孩子取名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給孩子取繁體字的名字。這會給幼兒書寫帶來困難。也會阻礙孩子對書寫文字的興趣。因此,父母在給孩子取名字時,一定不要取繁體字的名字。

注意事項二:不取諧音不好的名字。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在給孩子取名的時候寓意不好的諧音名字,都會被其他同學嘲笑,因此要注意不要給孩子取諧音寓意不好的名字。當諧音不好使,會讓孩子被嘲笑,起外號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

所以對於孩子來說,給孩子取名字,一定要注意諧音問題,不要觸犯這2類注意事項。在二胎家庭中,也要注意不要再讓孩子隨母姓了,這對手足親情也是會有影響的。

今日話題:你對二胎隨母姓怎麼看。歡迎留言

你的點讚是我的動力。若是喜歡我的文章記得分享收藏,關注我哦!

(本文全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寶媽想要二胎隨母姓,得到全家反對被氣哭
    看丈夫不同意,小陳也有點不高興:「孩子是咱倆的,二寶隨我姓怎麼叫洋事兒呢?再說了,我也是獨生女,孩子跟我姓也算是一家一個娃了。」「我不管,你不讓孩子跟我姓,就是不愛我!我為你們家生兒育女,連二胎的姓氏都不能做主嗎?」丈夫怕小陳太激動,就答應了,反正都是自己家的孩子,姓什麼都一樣。
  • 「梓涵」已成過去式,如今「土掉渣」的名字又襲來,老師無言以對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梓涵」也已經成為過去式,如今「土掉渣」的名字又襲來,老師也無奈,無言以對。土掉渣的名字:父姓+母姓隨著女性地位的提升,不少夫妻在給孩子取名這件事情上下了大功夫,有的夫妻選擇讓孩子隨母姓,而有的夫妻則是給孩子取父姓+母姓的名字。
  • 扎堆叫「梓涵」已成過去式,新的「爛大街」名字來襲,又土又拗口
    扎堆的"梓涵"已成為過去式父母在給孩子取名字時如果考慮到不周全,一不小心就會導致孩子的名字"爛大街",而在2017年女孩子名字排行榜前三當中,"梓涵"成為了爸媽最喜歡取的名字首位。所以孩子上學之後,一個班級中可以看見好幾個"梓涵"。而現如今,不少家長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名字的重複率過高,也慢慢轉變了方向,所以"梓涵"扎堆的情況已經成為過去式。
  • 「父姓+母姓」成取名寶典,坑娃問題真不少,教你三招起名潮流方式
    當時正好流行著用"父姓+母姓"的起名方式。故而張先生和愛妻楊女士也用此方法為自己未出生的小寶寶取名為"張楊"。 雖然僅僅是兩個姓氏結合的起名方式,然後聽起來感覺也還是很不錯的。最主要的是這是兩個人經歷長跑八年,愛情的結晶。兩個人對這個富含深意的名字也深感自豪。 但是當孩子到了上小學的時候,卻出現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 「子隨父姓,女隨母姓」有必要嗎?
    「子隨父姓,女隨母姓。」日前著名遺傳學家、復旦大學教授盧大儒從遺傳學的角度,提出一種兼顧男女雙方姓氏傳遞的建議。盧大儒教授認為這樣可以淡化「重男輕女」的觀念。(10月21日《新聞午報》)  「子隨父姓,女隨母姓」,這是這位遺傳學的教授從遺傳角度得出來的結論,更重要的是他認為這樣可以解決「重男輕女」的問題。他認為,姓氏傳遞如同生男生女隨機化,既有科學性又體現公平,有利於消除「生女不生男是斷後」的觀念。
  • 二寶隨媽姓,娘家和婆家翻臉:冠母姓成新潮,殊不知四重危害等著
    中國幾千年來的姓氏文化就是子隨父姓,這似乎成為了一個約定俗成的自然規律。只是,現如今,隨著男女平等觀念的普遍覺醒,女性地位的日益提升以及二胎政策的開放,孩子隨母姓已逐漸成為一種新興的社會現象。
  • 「父姓+母姓」成起名新套路?不容易撞名字了,但孩子容易尷尬啊
    他們拍照、拍視屏、自製出書……都還覺得不夠,必須得有個行走的秀恩愛方式才行,於是,他們把眼光鎖定了他們愛的結晶——寶寶,直接把兩個人的愛情藏在了孩子的名字裡。比如「陳」姓和「李」姓,孩子起名叫「陳思李」,有沒有感受到狗糧在臉上狠狠地拍?據今年發布的姓名大數據報告來看,自2014年以來,新生兒「新複姓(父姓+母姓)」的起名現象漸漸成為熱潮。
  • 子隨母姓,你可以接受嗎?
    拳王鄒市明在2019年喜提第三子,且稱這孩子將隨母姓,一時間公眾對硬漢化身軟男人的做法議論紛紛。畢竟,這涉及到民間曾經長期以來羞於提及的一個敏感話題:子隨母姓。進一步延伸開來的意思就是,過去基本上只有在倒插門的情況下,才會出現孩子隨了母姓。
  • 梁雪:獎勵「子隨母姓」或許是一劑良方
    原標題:梁雪:獎勵「子隨母姓」或許是一劑良方  近日,安徽省長豐縣掀起一股性別平等的「姓氏革命」, 出臺政策在其所轄的幾個鄉鎮試點,對「子隨母姓」的新生兒家庭獎勵1000元。(8月4日 新華網合肥)   長豐縣獨出心裁地出臺這樣的政策是有一定緣由的。
  • 江浙一帶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
    中國婦女報微信公號12月20日消息,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 姓名權不可濫用,給娃起名也要講求合法性
    但隨著文化多元化的發展和思想的不斷解放,對於傳統文化和道德所遵從的要求和邊際已經有淡出部分人群的意識的跡象,而過度追求姓名權的自由化,使得傳統的善良風俗已無法有效規制。隨著我國法律的不斷完善和健全,對于姓名權的規定也越來越清晰。姓名權既然是權利就應該有相應的要求,《中華人民共國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實施)就對自然人姓名的規範性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 子隨父姓最為合理,子隨母姓離婚率極高,不要讓孩子承受心靈傷害
    網友@琦謌個人表示「說白了,這不是隨父姓還是隨母姓的問題,而是隨父姓還是隨外公姓的問題(因為母親的姓繫於外公),是不折不扣的男人與男人之間的爭鬥,母親在這當真不過是女方家的一個爭鬥「法器」罷了,如果因為爭奪冠姓權造成離婚,受傷最深的無疑是隨母姓的孩子,如若隨了母姓(外公姓)導致離婚,男方可能會主動放棄孩子。
  • 男不娶女不嫁,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這種新婚姻形式上熱搜!是「兩頭...
    文中提到江浙一帶興起了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即當地人俗稱的「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男方無須付彩禮,女方也無須陪嫁妝,雙方均沒有嫁娶之意,且都有隨自己姓氏的孩子,意味著「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也不是娶媳婦」,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 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
  • 中國人起名,為什麼用輩分的越來越少了?
    為了同宗族之間更好的傳承和區分世系次第,古人取名不僅講究意義,更重內涵,尊卑有序長幼有別,還得避免用到祖先的名字,由此字輩也就應運而生。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受字輩觀念的束縛,對於名字便沒了那麼多講究,只求朗朗上口就好。起名字,之所以會出現從古時的鄭重其事,到如今只求隨性上口的變化,這與我們整體文化氛圍有著必然聯繫。
  • 全員「梓涵」已成過去式,新的「爛大街」名字出現,你周圍有嗎?
    全員「梓涵」已成過去式,新的「爛大街」名字出現,你周圍有嗎?每一個寶寶的出生都寄予了全家的希望,家人們自然喜不勝收,很多父母在寶寶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就給他們取了心儀的名字,名字代表全家一種美好的期望,都為了能給自己孩子取一個好的名字發愁。
  • 爸爸姓「雞」,寶媽強烈要求隨母姓,奶奶隨口取的名字力挽狂瀾
    爸爸姓「雞」,寶媽強烈要求隨母姓,奶奶隨口取的名字力挽狂瀾不少人都背過百家姓,但其實中國的姓氏遠遠不止書上記載的那些,總有極個別較特殊的姓氏,看文字也有些奇怪,所以在給孩子起名時也會格外費心。生活中,許多孩子都因父親的姓氏奇怪,不知該如何起名,如果遇到類似的情況,起名時可注意以下這幾點。第一,根據姓氏起諧音的名字總有一些姓氏比較古怪,生活中很少見到,可以說是格外冷門。遇到這樣的姓氏不要慌,可以從諧音著手,就像案例中一樣。姓雞的先生給孩子起名「機智,機敏」,從諧音上來看都是很不錯的寓意,也是希望孩子長大之後能夠聰明敏銳,沒有任何不好的含義所在。
  • 「上班式帶娃」成新潮流,孩子有人照顧,老人和子女也互不打擾
    針對這個問題現在流行一種新的帶娃方式「上班式帶娃」不僅孩子有人照看了,老人和子女也互不打擾。老人想看孩子,既能增進隔輩關係。孩子父母工作又能緩解家庭壓力,這種帶娃方式真的是一舉兩得。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 「上班式帶娃」逐漸流行,老人和兒女互不打擾,孩子也有人照看
    導語:許多年輕夫妻都會選擇趁著年輕生娃,但是生娃後又需要大量的金錢去維持家庭的正常運轉,所以現在社會上普遍存在著「雙職工家庭」,也就是孩子的爸媽都外出工作賺錢。但是,賺錢帶娃難兼顧,孩子由誰來照看,就成了一個普遍的問題。
  • 二胎寶寶取名的注意事項,有二胎打算的家長一定要注意了!
    國家已經完全放開二胎政策,不少家庭都已經想著為家裡的老大添一個伴,很多家長都不是很滿意老大的名字,在老二的取名上就會比較慎重,那麼關於二胎起名的方法,家長們知道嗎?快來和起名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二胎寶寶起名注意事項二胎的起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