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隨父姓最為合理,子隨母姓離婚率極高,不要讓孩子承受心靈傷害

2021-01-09 大志雜話鋪

前兩天剛寫了篇名叫《孩子隨母親姓,如同在婚姻上安裝「定時炸彈」》的文章。

沒料想今兒的熱搜,就上演了夫妻為爭奪頭胎孩子跟誰姓的問題鬧上了法院。其實上篇文章我闡述的觀點比較明確,我個人認為,子隨父姓最為合理,文章引發了大家熱議近千條,我認真的閱讀了每位朋友的留言,有幾個網友的評論較為理性並帶有生活實例,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

網友@琦謌個人表示「說白了,這不是隨父姓還是隨母姓的問題,而是隨父姓還是隨外公姓的問題(因為母親的姓繫於外公),是不折不扣的男人與男人之間的爭鬥,母親在這當真不過是女方家的一個爭鬥「法器」罷了,如果因為爭奪冠姓權造成離婚,受傷最深的無疑是隨母姓的孩子,如若隨了母姓(外公姓)導致離婚,男方可能會主動放棄孩子。我一女性朋友就是如此,現在40來歲她在正在面臨著這樣的問題,現任老公不待見隨她姓的孩子,然而又因與現任老公育有一子,不想再次離婚,前夫除了每月按時打撫養費外,其他一律不管,爺爺奶奶更是提都不願提起,全當這個隨母姓的孩子不存在一樣。這孩子現在除了在外公外婆家能感受到愛以外,無論是去媽媽家還是爸爸家都不受待見,真是造孽。如此,隨母姓的孩子儼然成了「孤兒」,隨著年齡的增長,進而痛恨父母以及身邊的親人。

不得不說,孩子最後成為所謂的「孤兒」源頭的就是姓氏的問題,孩子不是愛的結晶,反而成了夫妻爭奪冠姓的砝碼,同樣一個案例來自一個孩子的聲音。

網友@殘血會發光 個人表示「我女兒跟我姓,有一次我老婆問我女兒,要不要跟媽媽姓?我女兒說的話,當場令我老婆啞口無言。孩子:「你跟外公姓,爸爸跟爺爺姓,我當然跟爸爸姓了。讓我跟你姓,那你為什麼不跟外婆姓?爸爸為什麼不跟奶奶姓?外公為什麼不跟他的媽媽姓?爺爺為什麼也不跟他的媽媽姓?」當時說這個話的時候,我女兒還在讀幼兒園。女兒小學隔壁班有個同學跟的媽媽姓,很多同學都問他,為什麼我們都跟爸爸姓,只有你跟媽媽姓?你們家是哪裡不對啊?我們不跟你玩了!」

也有的網友會說子隨父姓不隨母姓是不尊重男女平等的體現。姓氏隨誰跟男女平等真的是毫無關聯的兩個問題,但說到男女平等了,我想插一個話題,別的國家我暫且不說男女平等的問題,就目前中國而言,「男尊女卑」的現象正反向發展,看似一句玩笑話,但是「妻管嚴」的現象普遍存在,甄子丹飾演的葉問角色曾解釋過說「世上沒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

子隨父姓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姓氏文化傳承井然有序的總結經驗,是有些道理可言的。一是為了認祖歸宗,家族血脈統一管理。其二呢,避免幾代後亂了血緣,造成家族之間近親結婚。其三,家族遺產繼承有序,除了大家熟知的財產繼承,還有的家族是手藝人遺產傳承,或者是傳家寶遺產傳承。

無論隨父姓還是隨母姓,只要家譜井然有序,方便孩子認祖歸宗就好,就好比迪士尼動畫《尋夢環遊記》中所言演繹的一樣,真正的死亡並不是死去的肉身,而是被忘卻的靈魂,《remember me》主題曲更是喚醒了幾代人認祖歸宗的情感。

講了這麼多,大夥對待這個問題的看法仍是褒貶不一,說的都在理,但問題的本身其實並沒有正確答案,就像「世界上是先有的男人還是先有女人」類似這樣的問題。有時候,我們也應該聽聽孩子的聲音,尊重一下他們的選擇。

話說回來,這世界上是先有男人還是先有女人呢?

今兒就跟大夥嘮到這...

新鮮事天天有,且聽我下回娓娓道來!

相關焦點

  • 「子隨父姓,女隨母姓」有必要嗎?
    「子隨父姓,女隨母姓。」日前著名遺傳學家、復旦大學教授盧大儒從遺傳學的角度,提出一種兼顧男女雙方姓氏傳遞的建議。盧大儒教授認為這樣可以淡化「重男輕女」的觀念。(10月21日《新聞午報》)  「子隨父姓,女隨母姓」,這是這位遺傳學的教授從遺傳角度得出來的結論,更重要的是他認為這樣可以解決「重男輕女」的問題。他認為,姓氏傳遞如同生男生女隨機化,既有科學性又體現公平,有利於消除「生女不生男是斷後」的觀念。
  • 梁雪:獎勵「子隨母姓」或許是一劑良方
    原標題:梁雪:獎勵「子隨母姓」或許是一劑良方  近日,安徽省長豐縣掀起一股性別平等的「姓氏革命」, 出臺政策在其所轄的幾個鄉鎮試點,對「子隨母姓」的新生兒家庭獎勵1000元。(8月4日 新華網合肥)   長豐縣獨出心裁地出臺這樣的政策是有一定緣由的。
  • 子隨母姓,你可以接受嗎?
    拳王鄒市明在2019年喜提第三子,且稱這孩子將隨母姓,一時間公眾對硬漢化身軟男人的做法議論紛紛。畢竟,這涉及到民間曾經長期以來羞於提及的一個敏感話題:子隨母姓。進一步延伸開來的意思就是,過去基本上只有在倒插門的情況下,才會出現孩子隨了母姓。
  • 江浙一帶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
    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家住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小西和丈夫小爭,都是「85後」的獨生子女,兩人於2016年結婚。結婚前,雙方家庭就已約定好,結婚後小西依然可以住在娘家,也可以到公婆家居住;同理,小爭也如此。
  • 男不娶女不嫁,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
    兩頭婚的家庭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選擇兩頭婚的多是江浙農村的獨生子女。「這種情況主要出現在杭嘉湖地區,我接觸的案件當事人,集中在杭州市周邊的九堡、臨平、餘杭一帶,多為村轉社區的地方,還有就是湖州地區,兩頭婚現象非常普遍。」
  • 二寶隨媽姓,娘家和婆家翻臉:冠母姓成新潮,殊不知四重危害等著
    中國幾千年來的姓氏文化就是子隨父姓,這似乎成為了一個約定俗成的自然規律。只是,現如今,隨著男女平等觀念的普遍覺醒,女性地位的日益提升以及二胎政策的開放,孩子隨母姓已逐漸成為一種新興的社會現象。
  • 男不娶女不嫁,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這種新婚姻形式上熱搜!是「兩頭...
    津雲新聞訊 隨著時代的發展,擺在當代婚齡男女面前的問題與矛盾似乎越來越多,大到孩子隨誰姓、小到年節回哪家……在無盡的讓步與爭吵中,傳統婚姻模式似乎正與時代脫節。而獨生子女、延續香火、原生家庭等問題也開始頻繁出現在網上婚姻話題的討論中,許多家庭也在因地制宜的開始尋求新的解決方法。
  • 二胎「隨母姓」已成過去式,如今給娃起名,按照這種方式會更好
    我國有《百家姓》,但並不是說在姓氏上只有幾百個而已,而是將姓氏統稱為《百家姓》,從對《百家姓》的重視程度上,就可以看出,我國人民對姓氏的重視程度,隨著時代的變化,起名不再是從一而終地按照父姓來取名,在變化下,很多要二胎的家庭,都會選擇讓孩子隨母姓。
  • ,寶媽想要二胎隨母姓,得到全家反對被氣哭
    二胎政策開放以後,不少家庭選擇生一個二寶,伴隨著「二胎風潮」到來的,「隨母姓」新時尚也乘著東風來了,因為隨母姓是夫妻之間相愛的最好證明,但是這件事卻讓不少的家庭產生了矛盾。小陳懷孕7個月了,但是孩子的名字還沒定,她就去找丈夫商量孩子名字的事情。起名字自然要結合孩子的姓氏一起,小陳這回懷孕有自己的想法,她想讓二寶隨自己姓陳。
  • 離婚率的越來越高,專家:應早日恢復妻隨夫姓傳統,改善婚姻關係
    隨著我國離婚率的飆高,必然會加快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也不利於下一代的健康成長。相關專家提出建議,「早日恢復妻隨夫姓傳統」,可以穩定夫妻關係。 安靜是九零後女性,她一直比較獨立,也很有思想。由於從小失去了父親,她一直想要擁有幸福的婚姻和完美的家庭。
  • 「父姓+母姓」成起名新套路?不容易撞名字了,但孩子容易尷尬啊
    秀恩愛連孩子也不放過?沒錯,現在的年輕夫妻們就是這麼「喪心病狂」。他們拍照、拍視屏、自製出書……都還覺得不夠,必須得有個行走的秀恩愛方式才行,於是,他們把眼光鎖定了他們愛的結晶——寶寶,直接把兩個人的愛情藏在了孩子的名字裡。
  • 「父姓+母姓」成取名寶典,坑娃問題真不少,教你三招起名潮流方式
    原來呢,是因為孩子跟媽媽姓,還是隨爸爸姓,出現過爭吵。 有一次楊女士去開家長的時候發現兒子班上,很父母也是採用父姓加母姓的方式給孩子起的名字,比如:"王楊"、"李楊"、"劉楊"、"張李",甚至還有一個女同學叫"王者榮耀"。
  • 全家決定讓孩子隨媽姓,只因媽媽姓氏太驚豔,取名「第五月」
    孩子一般都是隨父姓,也有隨母姓的;有些家庭甚至為了孩子跟誰姓這件事而鬧出矛盾嫌隙來!近日,一位網友表示;自己生了孩子之後,全家人決定孩子隨她姓,只因她的姓氏很特殊、很罕見、取個名字也很好聽!因為孩子是5月生的,而她姓「第五」;所以孩子取名——第五月(感覺很不錯的樣子,哈)很多網友表示,「第五」這個姓氏在現實中還從未遇到過;在某本小說中見過,還以為是作者隨口胡編的,查了百家姓發現還真一個複姓!因為媽媽的姓比較罕見、太少,所以全家人決定孩子跟媽媽姓;為這一脈姓氏的延續做一點貢獻。
  • 孩子姓氏想姓啥就姓啥?
    圖片來源:網絡  5月12日,重慶大渡口茄子溪派出所戶籍窗口來了一位女士為孩子辦理戶口。孩子的父親姓徐,她姓楊,但是她非要孩子姓林。這到底是為什麼?  五行缺「木」 孩子要改姓「林」  大渡口茄子溪的徐先生和楊女士生下一孩子,家裡添丁,家人高興不已。5月12日,楊女士拿著新生兒出生醫學證明到大渡口茄子溪派出所戶籍窗口,為孩子辦戶口。但民警發現新生兒出生醫學證明上面的姓氏,既不是父親的,也不是母親的,而是屬於第三方姓的。
  • 調兵山市孩子起名改名大師推薦
    公安部門明確表示,一般情況下,只要改名換姓者徵得雙親同意即可。然而,許多為人父者卻聲稱:孩子可以改名不可以同時改姓!於化名的生父劉先生認為,子隨父姓,這是中國人幾千年來形成的傳統習慣,不可以隨便更改,父母離婚和子女更改姓名並無關係,孩子永遠是他的孩子,再說,孩子的生活費現在仍然由他負擔,他還在繼續盡一個父親的責任。
  • 爸爸姓金,給孩子取名遭「吐槽」,寶媽:這是湊齊了金木水火土?
    文/忒咪媽媽(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個人分享轉發)相信不少人,升級當了爸媽之後,最為「頭痛」的一件事情,就是給孩子取名了。取名新套路,新晉家長不妨了解套路一:「父姓」+「母姓」目前,女性的地位,可以說是水漲船高,所以女性不管是在家庭,還是說是社會,所佔據的比重,也是越來越大。
  • 爸爸姓「雞」,寶媽強烈要求隨母姓,奶奶隨口取的名字力挽狂瀾
    爸爸姓「雞」,寶媽強烈要求隨母姓,奶奶隨口取的名字力挽狂瀾不少人都背過百家姓,但其實中國的姓氏遠遠不止書上記載的那些,總有極個別較特殊的姓氏,看文字也有些奇怪,所以在給孩子起名時也會格外費心。妻子不滿丈夫姓雞,想要讓孩子跟自己姓小許的丈夫姓雞,兩人戀愛的時候,小許就是因為丈夫姓氏太特別,引起了她的注意,所以才走到了一起。結婚之後沒多久小許就懷孕了,一段時間後生下了孩子,此時便開始為給孩子起名費心。因丈夫的姓氏太奇怪,小許也覺得孩子跟丈夫姓不論叫什麼名字都比較難聽,所以堅持要讓孩子跟隨自己姓。
  • 「孩子哪能不隨父親姓」「吃住是我家的,你別挑三揀四了」
    男友母親是這麼說的,「傻孩子,這有什麼不能答應的?咱家什麼條件,你爸媽拼上老命就攢了10萬元,人家姑娘又不要彩禮,又不要房子的,你能娶回來我和你爸不知道多高興?至於孩子跟誰姓,等生完還不是咱家說了算!」不過,她還是歡喜的嫁了,領證那天,她挽著已經可以稱呼為「老公」的男人咧嘴傻笑。《北京遇上西雅圖》裡有一句話:為一個你愛的人生一個孩子,這是女人這輩子最幸福的事。
  • 姓氏的起源——「姓」「氏」的區別及其產生的時期
    早先,我們的「姓」和「氏」並不是一回事,並且以「姓」的出現時間為早,我們便不妨從「姓」說起。「姓」的出現,及由「子隨母姓」到「子隨父姓」轉變時間的斷定早在母系氏族社會,人類最初以血緣為紐帶,組織結合在一起的時候。那時,每一個氏族都有一個圖騰,便是「姓」的最初形態了;當這個圖騰轉化為文字的時候,也便有了最早的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