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沐浴文化史有多悠久?有什麼典故?非遺專家和修腳大師聯手編的...

2021-01-09 荔枝網新聞

  「揚州沐浴文化始於戰國時期,興於漢唐,行於宋元,盛於明清,傳承和發展於當代。」今天記者了解到,由本地非遺專家管世俊和修腳大師陸松林聯手編寫的揚州首部沐浴文化史《在水一方》出爐。

  據了解,該書目前正處於印刷階段,預計將於本月底出版。

陸松林在修腳

  揚州沐浴文化史始於戰國

  2200年前翻開第一頁

  「揚州最早的盆浴可追溯至戰國時代。1993年,在揚州城北西湖果樹地區發現並挖掘出土了直徑60釐米的灰陶沐盆。經考證,為揚州先民以盆盛水,自由自在沐浴的器具。2200年前即翻開了揚州沐浴史的第一頁。」《在水一方》一書對揚州沐浴文化史的描述非常詳細可考,也第一次明確說明了揚州沐浴文化的起源。

  「這本書由管世俊主編,揚州文史專家朱福烓作序,全書13萬多字,分五章,從揚州沐浴業的歷史淵源,講到了老澡堂文化,以及各式各樣的浴室絕技、名人故事。」今年74歲的揚州修腳大師陸松林告訴記者,「《在水一方》中的『水』,指的是運河之水。揚州又是大運河申遺的牽頭城市,這是朱福烓老師一定要為這本書取這個名字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早洗澡間出自廣陵王劉胥陵寢

  五代時期,沐浴在揚州已普及

  「《在水一方》從野浴開始說到了盆浴、池浴以及現代沐浴。關於洗澡,『洗三』要用蓮花水、端午節用百草水,過年洗的是邋遢澡。在宋代的揚州,浴室門口是掛壺的,明清時代是掛燈籠,壺或者燈籠掛上了就是開門營業了,拿下就說明打烊了。」陸松林介紹,這些都是很多沐浴行業從業者都不了解的歷史和典故。

  「中國沐浴史上,迄今發現最早的家庭專用洗澡間模式出自揚州漢陵。」管世俊告訴記者,在廣陵王劉胥陵寢中,主墓室西廂第五進為洗浴間,內設完整無損的雙耳銅壺、銅浴盆、擦背用的浮石、木屐、銅燈、圓漆浴凳等全套洗浴設施。「可以想像,當年廣陵王劉胥宮內所設洗浴間,定會比墓室中的洗浴間還要豪華百倍。此外,從揚州西湖鎮蔡莊出土的五代墓中,還發現了不少三條腿、四條腿的方型水浴凳。從中可以看出,沐浴對五代揚州人來說,已經十分普及了。」

  朱福烓則表示,《在水一方》第一次從文化史的角度,對揚州沐浴事業從歷史到現狀,從形制到規模,從經營到服務,從專業到技藝,從人情到風俗,從繼承到發展,還對一些詳情細節、趣聞遺事,作了多方面描述,對了解與研究揚州文化特別是市民文化很有意義。也許在引起揚州人的文化鄉愁的同時,更引發起對未來揚州的激情。 

  文史專家和修腳大師聯手   

  籌備五六年,預計月底出版

  在宋代時,著名文人蘇東坡就曾寫過一首詞,叫做《如夢令·水垢何曾相受》:「水垢何曾相受。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陸松林表示:「其中的『揩背人』,指的就是擦背工。」

  「其實,揚州修腳技藝申請『非遺』項目時,我就在籌備這本書,至今已經五六年過去了。去年開始,我做了更深入的採訪,到檔案局查閱大量資料和老浴室遺存等等,今年春節後開始下筆。」管世俊告訴記者,「能夠為沐浴行業出一本書,是陸松林作為老沐浴行業從業者的一個心願,這是他作為第一主編的原因之一。」

  據了解,《在水一方》已進入印刷階段,預計月底出版。

  (來源:揚州發布,編輯/程夢青)

相關焦點

  • 奇妙的「非遺」:幻術、修腳、螺螄粉……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 宋宇晟)「幻術也是非遺」?「沙縣小吃製作技藝、柳州螺螄粉製作技藝擬列入國家級非遺」?你沒看錯,它們都來自於文化和旅遊部在其官網對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文件。「文旅之聲」微信公眾號截圖那麼,這些項目為什麼能列入國家級非遺?又有哪些你意想不到的非遺?
  • 傳承非遺文化 品味「和合」魅力
    學校定期組織學生到新會書院開展研學活動,讓學生了解邕劇文化,學習戲曲知識,欣賞原汁原味的傳統戲曲,近距離和邕劇演員互動交流。新會書院獨特的文化氣息潛移默化地薰陶著學生,播下非遺傳承的種子。   依託非遺傳人,薪火相傳。學校聘請廣西工藝美術大師鍾昀睿擔任傳承基地的指導教師,並在校內設立鍾昀睿剪紙工作室。在南寧民謠傳承方面,邀請南寧民謠傳承人謝桂友到校對學生進行專題培訓和專業指導。
  • 「朱自清的文化自信與文學意義」學術研討會揚州舉行
    崔佳明 攝   中新網揚州10月13日電 (記者 崔佳明)今年是朱自清誕辰120周年,13日,揚州召開「朱自清的文化自信與文學意義」學術研討會,紀念朱自清先生誕辰120周年。當日,來自全國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逾60名專家學者相聚在朱自清先生的故鄉揚州,共同探討朱自清先生在中國現代文化史、文學史、學術史上的地位及貢獻。
  • 在悠久的歷史文化中,與酒有關的典故不勝枚舉,值得學習
    藍鷹書畫專注於文化領域,書畫傳播推廣領先品牌。在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當中,與酒有關的名人典故不勝枚舉,酒不僅幫助人們實現了自己的目的,同樣也能達到以柔克剛的目標。而在某些重要的時間節點上,酒同樣能夠推波助瀾,達到其他物品不能實現的目的,也是一件非常值得稱道的事情。
  • 快來感受非遺文化精品魅力
    快來感受非遺文化精品魅力", "url":"https://www.cqcb.com/county/nananqu/nananquxinwen/2020-11-24/3320542.html", "image":"http://image2.cqcb.com/d/file/county/nananquxinwen/2020-11-24/6901fa2e80b3748993de27052bd9b86e.jpg
  • 我眼中的揚州,究竟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
    揚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有著2500多年的建城史,一直以來,揚州都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富裕、精緻、有品位的城市,但是進入二十世紀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揚州有些落伍了。揚州雖然是落伍了,但是文化底蘊還在,精氣神還在。揚州的發展,應該是不求最好、最大,但求以獨特的城市韻味,成為人人都嚮往的美好地方。
  • 亞馬遜聯手知名作家推「2017文化年貨」
    亞馬遜中國聯手眾多知名作家傾力推出「2017文化年貨」     亞馬遜中國「2017文化年貨」推薦書籍分為圖書推薦和名家推薦兩部分。《中國通史》    亞馬遜中國推薦語:古人云: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讀史使人明智。歷史是一面鏡子,可以參照過去,了解當代,透視未來。要想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必然要讀中國史。而本書作者呂思勉先生是中國著名的史學家,他和陳垣先生、陳寅恪先生、錢穆先生一起被推重為「現代史學四大家」。
  • 省非遺短視頻一等獎獲得者:讓非遺文化「活」起來
    這件作品由樂咖映畫團隊創作,這個團隊成立於2017年,由吳烜暉、李鑫堯、郭釗壟、陳鈺涵、龔子涵、陳桂敏等10多名泉州籍大學生組成,平均年齡不到20歲。他們致力於通過音樂和影像傳播泉州文化。 泉州市藝術館負責人丁聰輝介紹,此次泉州參賽的短視頻涵蓋面廣,較全面地展示了我市非遺資源和魅力。
  •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揚州樣本」(觀天下)
    大運河不只是物質遺存,更具有文化和精神的深刻內涵。它所傳承著的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文明,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和勇氣的結晶。千百年來,運河滋養兩岸城市和人民,現在更是運河兩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見證著兩岸人民的歡樂、和平、開放、包容的生活。它如同我們的血液,流在我們的身體裡、流在我們的精神裡,早已成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是書寫在中華大地上的壯美詩篇。
  • 國禮鈞瓷《三羊開泰尊》在「一帶一路」全球外交官非遺文化交流...
    ▲ 大會指定國禮鈞瓷《三羊開泰尊》  《三羊開泰尊》是由新中國鈞瓷恢復「五老」之一唯一在世的苗錫錦老先生和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苗長強聯合打造,在創作技法上,堅持原釉+原礦+御窯復燒的原則,以46年心血之作「宋釉今燒」,再現了宋瓷巔峰風採。設計構思中,採用三隻羊鼎足而立來完成藝術表現,寓意祥瑞,是中國對和平發展的美好祈願和祝福。
  • 箏樂傳承·共譜華章—2019非遺華夏大型箏樂盛典啟動儀式在京舉辦
    本次啟動儀式的主題是「箏樂傳承·共譜華章」, 圍繞中國傳統器樂古箏,探索揚州非遺歷史,傳承非遺古箏,弘揚民族文化。啟動儀式上,中國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副主任張芝蘭女士首先致辭,強調了中國國際文化藝術中心以弘揚中國文化精髓、開發民族文化資源,打造文化服務平臺、推進國際文化交流的宗旨,肯定了以往舉辦明日之星全國青少年藝術展演活動取得的顯著成果,她希望本次「箏樂傳承·共譜華章」 非遺華夏大型民族箏樂盛典能真正助力古箏藝術的推廣和傳承。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湖南這些非遺項目讓你大開眼界!
    …… 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對於湖南多彩的非遺項目你知道多少呢 快和小編一起來看看下面這些項目 保證你大開眼界 划龍舟技藝多姿多彩,有跪式劃、坐式劃、坐式立式共用;單槌擂鼓、雙槌催船、單艄掌舵、雙艄齊下等不同式樣。主要特色是賽程長,賽船多,劃手多,觀眾多,花樣多。 湖南日報記者 徐行 攝 傳統美術
  • 揚州最全新春「節目單」出爐,總有一款你最愛的!
    和文化場館 準備了多場 豐富精彩的文旅活動 4.清曲表演 時間:1月25日-1月29日14:30-15:00 地點:南部住宅小姐繡樓 春節期間,古典美女們為遊客帶來揚州清曲和揚州小調,這可是揚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哦!演繹個園《竹枝詞》《茉莉花》等五大宮曲等曲目。
  • 成都非遺文化產業園發展中心運營負責人宋佳音:非遺是打造世界級...
    成都在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上已經走入世界前列,截至目前,世界矚目的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已經在成都成功舉辦六屆,吸引了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和各類文化團體的參與。一是打造成國際非遺文化產業發展示範經濟區;二是打造成世界非遺演藝旅遊目的地,重點引進海外非物質演藝類文化項目入駐;三是打造成國際非遺文化產業生產性聯創基地,形成非遺產業聯盟,打通非遺產業上下遊環節,成為產業集聚的平臺;四是打造成中國新文化產業標杆經濟區,大力引進和發展文化新經濟產業。
  • 安徽男子修腳30年,刮下萬人腳皮作畫,因花紋獨特富豪出20萬高價
    「夢想決不是夢,兩者之間的差別通常有一段非常值得人們深思和期待的距離,心存夢想,一旦付諸行動就會變得神聖,當然這期間辛勤和汗水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有事業追求的人,不妨把夢再作的更高一些,雖然開始的時候是夢想,但只要不停探索,不輕言放棄,夢想就能成真。」
  • 逾百件(套)展品散發非遺魅力,「非遺新造物2020年度展覽」在穗開幕
    本次展覽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廣東省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主辦,現場展出逾百件(套)展品,展現廣東非遺傳承人、院校師生、文創企業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實踐案例。主辦方組織專家組成評審團,從傳承價值、創新價值、傳播價值、市場價值、應用價值5個維度對作品進行綜合評選。終評綜合得分最高的10個案例獲選「2020年度廣東十佳『非遺新造物』」。主辦方同時根據「市場價值/應用價值」與「創新價值」得分排名,產生「優秀實踐案例」與「優秀創意案例」各5名。
  • 國際知名華人女作家王曄:揚州文化意蘊孕育了我
    書畫名家王板哉、吳硯耕是王曄家在逸圃的鄰居,李聖和和吳樹就住在幾步之外的五福巷、問井巷。最初板哉先生看到王曄的字,十分欣喜,把她引進揚州書畫界。7歲左右,王曄常到聖和先生家裡,請她點評習作。「聖和先生恐怕是我心目中最有平等心的老師,她一直和我平等對談,她跟那時的我說之乎者也,我怎麼可能真懂,但這些話竟刻在了腦子裡,何嘗不是一種薰陶。」
  • 非遺與動漫 跨越千年相見恨晚
    10月19日,2019成都非遺節——非遺動漫化的探索與應用論壇在成都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悠久歷史留下的豐富燦爛的瑰麗寶藏,動漫作為一種現代受年輕人喜愛的文化媒介,二者如何結合?取材於非遺故事的優秀動漫:《哪吒》《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白蛇》周廣明帶來的演講題目是「跨越千年的相遇」。他認為,一個是世代相傳的文化遺產,一個是剛剛興起不久的朝陽產業,二者融合是相見恨晚。非遺與動漫融合到底有什麼意義呢?周廣明提到,非遺與動漫的融合是非遺普及傳播、傳承以及生產性保護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 伴手禮清單快收好 第二批浙江省優秀非遺旅遊商品公布
    為進一步促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示範性、影響力的非遺旅遊產品,今年年初以來,省文化和旅遊廳開展了第二批浙江省優秀非遺旅遊商品評選活動。在企業自主申報,市、縣(區、市)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審核推薦的基礎上,經組織專家評審,近日,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第二批浙江省優秀非遺旅遊商品共100件。
  • 盤點:中國年齡最大的10大城市,歷史悠久,你對哪個印象最深?
    殷商時太原為古國北唐,考古學家曾在太原許坦村一帶,發現了商代的文化遺址,定名「許坦型文化」。 太原「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的歷史古城。9. 徐州,簡稱徐,2600年建城史。古稱「彭城原。五帝帝堯時,彭祖建大彭氏國,徐州稱彭城自始起。之後,彭城和徐州的建制稱謂多有更替, 三國時,曹操遷徐州刺史部於彭城,彭城自始稱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