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知名華人女作家王曄:揚州文化意蘊孕育了我

2021-01-09 鳳凰江蘇

導讀:因為父親熱愛書畫,王曄很自然地走上練習書法的路。書畫名家王板哉、吳硯耕是王曄家在逸圃的鄰居,李聖和和吳樹就住在幾步之外的五福巷、問井巷。最初板哉先生看到王曄的字,十分欣喜,把她引進揚州書畫界。

王曄與馬悅然(右一)、謝爾(右二)合影。

漫步東關街,不知不覺就走到逸圃門前。進園,青磚步道撞進眼來,藤籮、香樟的枝葉沙沙作響,好似見到故人情不自禁地拍響巴掌:嗨,歡迎回家!這進院子走走,那進院子看看,王曄也說不清折折返返了多少回。從出生兩個月大到13歲,逸圃記錄下王曄無比歡樂的童年。

從考上復旦大學,到赴日本深造,再到定居瑞典,轉眼30年。雖說家鄉從沒在心裡有過半點生分,但這次回來,王曄心聲盡吐:揚州,扎著我的根。

生在揚州

是命中注定的契合

「生在揚州,對我來說,是命中注定的契合。」

因為父親熱愛書畫,王曄很自然地走上練習書法的路。書畫名家王板哉、吳硯耕是王曄家在逸圃的鄰居,李聖和和吳樹就住在幾步之外的五福巷、問井巷。最初板哉先生看到王曄的字,十分欣喜,把她引進揚州書畫界。

7歲左右,王曄常到聖和先生家裡,請她點評習作。「聖和先生恐怕是我心目中最有平等心的老師,她一直和我平等對談,她跟那時的我說之乎者也,我怎麼可能真懂,但這些話竟刻在了腦子裡,何嘗不是一種薰陶。」

幾乎所有的揚州書畫界名師都給王曄傳授過書畫,更給予她書畫之外的人生教誨。桑寶松說過《傷仲永》的故事,周慰祖教過宋代散文,李亞如總是說「有容則大」,魏之禎在書案邊教讀貼……

1978年以來,王曄作為唯一一名兒童,多次參加了揚州畫院和日本書法代表團的交流活動。

王曄說,她在梅嶺小學就讀,靠近梅花嶺和史公祠,寄嘯山莊一度是父母單位的所在地。「我從兩個月大到13歲,住在逸圃。可以說,深受揚州園林文化的滋養。」

至於如意園的餃面、菜根香的春卷、富春的包子、冶春的蒸餃,那是王曄難忘的揚州美食,而更難忘的是那些和年中節慶相關的飲食習俗、家族團圓。「身在揚州,對我而言,就是浸淫在濃厚的文化意蘊之中。」

文化建設無捷徑

需要一批痴人長期耕耘

作為一名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王曄對家鄉的文化建設格外留意。

「揚州對外文化交流和傳播歷史悠久,如送出過鑑真大和尚,也迎接過崔致遠、普哈丁和馬可·波羅。一衣帶水的日本、韓國和中國及揚州的交往為人熟知,遠在北歐的瑞典和中國的文化交流其實也很有淵源。」

「中國對瑞典文化的了解不算多。以純文學為例,1979年首版、1991年再版的高校文科教材《外國文學作品選》裡,沒有一篇對瑞典作家的介紹,對北歐文學的介紹僅限安徒生和易卜生。時至今日,國內對瑞典文學的介紹依然不夠。」王曄說。

這次回揚州,看到家鄉在城市的現代化方面已取得巨大成就,特別是瘦西湖隧道,比丹麥瑞典海底隧道還漂亮,王曄對家鄉的發展由衷感到驕傲。

但王曄更關注的還是文化。「文化建設及其成果歷來是潤物無聲,不如物質那麼顯而易見。沒有捷徑可走,需要一批痴人,也需要長期耕耘。」

王曄表示,揚州搭建的文化平臺不算少,只要肯下真功夫,發現和完成實實在在的文化項目,是可以創出揚州自己的品牌道路的。揚州有很多先賢可學,阮元就是現成的典範,只要文化工作者日積月累,不可能不出成果。

世事洞明皆學問

從求知中感悟生命和使命

在王曄的求知生涯中,父親王章濤是她的「私人教練」。「從早年幫我磨墨、裁紙,教我讀帖、背詩,到後來幫我改稿、審稿,父親給我很多教誨,特別是培養了我的閱讀習慣和坐冷板凳的功夫。」

王曄認為,求知是一輩子的事,生活本身是大學,世事洞明皆學問。當然,假如能培養出閱讀的習慣,並體會到閱讀的快樂,是一種幸運。

如今,王曄已是國際文學、出版界的知名華人女作家。種種榮譽前,王曄的淡泊令人欽佩。

「揚州這樣的城市,有過多少風流人物。我從這裡吸取了養分,我感念這奇異的哺育之恩。在我的內心,永遠有一個女孩,她在四美醬園高高的櫃檯下,看過包醬菜的幹黃荷葉,在荷蒲薰風看過滾動著露珠的翠綠荷葉,也曾模仿板哉先生筆意,在宣紙上渲染過墨色的荷葉。」

人物名片

王曄,1969年出生於揚州。1989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上世紀90年代末留學日本,在大阪大學人間科學研究院讀碩士和博士。2005年赴瑞典。瑞典作協會員,作家、翻譯家。著有散文和短篇小說集《看得見的湖聲》、散文集《歐洲人文地理》、散文和短篇小說集《十七歲的貓》、書評集《這不可能的藝術——瑞典現代經典文學品讀》。譯有小說《格拉斯醫生》、《貝拉·巴託克獨自對抗第三帝國》、《海姆素島居民》。

給家鄉捎句話

文化建設及其成果歷來是潤物無聲,不如物質那麼顯而易見。沒有捷徑可走,需要一批痴人,也需要長期耕耘。——王曄

相關焦點

  • 我眼中的揚州,究竟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
    揚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有著2500多年的建城史,一直以來,揚州都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富裕、精緻、有品位的城市,但是進入二十世紀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揚州有些落伍了。揚州雖然是落伍了,但是文化底蘊還在,精氣神還在。揚州的發展,應該是不求最好、最大,但求以獨特的城市韻味,成為人人都嚮往的美好地方。
  •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揚州樣本」(觀天下)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大運河文化是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是國家一項重大決策。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印發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為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提供了寶貴的歷史機遇。
  • 苗本武:打造華人國際頂級藥妝品牌
    而作為全球高端藥妝品牌薇碧集團董事長苗本武先生,決心承載著全球華人的歷史使命,實現華人在國際高端化妝品領域樹立百年品牌的夢想。 從追求完美開始苗本武先生一直以來都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創辦一個讓中國人驕傲,一個能夠與CHANEL、DIOR比肩,同樣經典、同樣充滿著文化魅力的國際品牌。
  • 大師鏈APP服務全球華人 共享知識經濟時代來臨了!
    「大師鏈全球 華人耀千秋」,涵蓋內容、科技、金融的全球華人價值內容平臺《大師鏈》, 4 日在臺北舉行國際記者會,宣布取得國際資金支持,獲得來自東南亞基金相挺,進軍大陸市場,布局全球華人,成為第一個以區塊鏈核心技術,串流大師、內容、生態圈的媒體內容平臺。
  • 揚州一民企53萬元捐武漢:「揚州人最熟悉的兩句古詩把兩座城市緊緊...
    而且,揚州和武漢有著特別的淵源,揚州人最熟悉的兩句古詩,把兩座城市緊緊相連。 記者了解到,公司負責人所指的這兩句古詩是「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 揚州牽頭大運河申遺:鍥而不捨 十年磨礪一劍成
    2011年3月22日,市委、市政府召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時任市長謝正義指出,文化是揚州城市之本、之根、之魂,揚州的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都需要圍繞「文化」這個核心來進行。作為歷史文化的物化精髓,當代揚州人要認真思索如何按照世界遺產保護標準,傳承好、保護好、利用好文化遺產。
  • 揚州城門徵集2021年春聯啦
    資料圖片本報記者 金鑫為迎接2021年春節,展現揚州新氣象、新面貌、新成就,從即日起,由揚州市委宣傳部、揚州報業傳媒集團、南京銀行揚州分行聯合主辦的「揚州開門紅·我為城門掛春聯」活動再度啟動,以「揚州是個好地方」為主題向全社會公開徵集辛丑年春聯,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春聯作品懸掛城門
  • 「朱自清的文化自信與文學意義」學術研討會揚州舉行
    「朱自清的文化自信與文學意義」學術研討會揚州舉行 2018-10-13 12:21:4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韓國女作家擊敗帕慕克獲國際布克獎,與英譯者平分5萬英鎊
    韓國女作家擊敗帕慕克獲國際布克獎,與英譯者平分5萬英鎊 澎湃新聞記者 邢春燕 2016-05-17 12:03 來源:
  • 2021辛丑(牛)年「生肖有禮」華人設計師生肖文化作品徵集
    01、活動名稱「小康年 人民牛」——2021辛丑(牛)年「生肖有禮」華人設計師生肖文化作品徵集02、活動背景生肖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俗文化的精粹,富有吉慶祥和、歡樂喜慶的情感色彩,體現了我國人民厚重的民族情感,寄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來揚州個園一遊,品味揚州文化的魅力,來一場時空的穿梭
    說起高潔而自豪的海邊,竹子的樣子就浮現在他的腦海裡,竹子是紳士的代表,它的主體和中空內部反映了它的完整性和謙遜性,所以竹子很多人都喜歡,沒有例外,人們在家裡培養著自己的品格,種上竹子,營造出神聖的風,今天我們來到了揚州的花園,內部的綠樹讓我們賞心悅目,感受到竹子帶來的光環,打開看看。
  • 揚州早茶也別有風味,兩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一日三餐中早餐其實是最重要的,俗話說「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飽」就是這麼個道理,要說我國哪個地方的早餐吃得最精緻最有儀式感,那肯定是廣東,廣式早茶文化非常獨特出名,到廣州旅遊的話是必打卡的美食佳餚,不過早茶可不只廣東有,揚州早茶也別有風味,堪稱經典,在早茶文化中也佔有一席之地。
  • 2020年一帶一路國際日獻詞《回望烏孫國》
    2020年12月16日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倡議之後的第七個國際日,也是"和平公主"劉細君誕辰兩千多年,以及"世界樂聖"貝多芬誕辰兩百五十周年的日子,這是東西方人民文化互鑑與古今聖賢輪迴重逢的時刻,兩千多年前的"和平公主"劉細君給一帶一路國際日賦予了和平的內涵,兩百多年前的"世界樂聖"貝多芬給一帶一路國際日帶來了美妙的音樂。
  • 國內多位專家獲邀參加獅城國際周易學術論壇
    日前,多位應邀參加新加坡國際周易學術論壇的周易專家回到國內,他們紛紛暢談論壇對行業發展的意義。新加坡國際周易學術論壇2015年會日前在新加坡召開,其中受邀的中國大陸、港澳臺的專家學者超過100人。受邀參加此次周易學術研討會的現任世界《周易》學會名譽會長的許先潮先生代表大會做了典型發言。今日他接受了媒體的採訪,回答了一些媒體關心的話題。
  • 深愛榜品牌創辦人袁子彈拜訪國際著名易學文化專家黃道大師
    百度百家號 深愛榜訊 (深愛榜融媒體記者尹婭亞,實習記者清清報導)10月15日,深圳十佳愛心人物、深愛榜品牌創辦人袁子彈應邀前往觀瀾湖高爾夫別墅黃金嶺拜訪國際著名易學文化專家黃道大師,鼎益豐集團副總裁、擔任多家知名文化公司的總裁王夢濤陪同,大家圍繞如何利用新媒體平臺對《易經》文化傳承與推廣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 揚州二十四位美女全來了
    揚州處處瀰漫著萬千文化風情,文人騷客流連於此,琴棋書畫盛行於此。不僅風光綺麗,而且人物妖嬈,自古就有「揚州出美女」的稱譽,數千年來,演繹出一幕幕千秋粉黛的風流佳話。古往今來,只要一提起揚州美女,人們就會想到西湖的瘦、楊柳的柔、芍藥的腴、瓊花的豔、月華的恬、水性的智、書畫的雅、琴鶴的嫻,從而不能不對鍾靈毓秀的揚州,頓生出無限的好奇與神往來。
  • 70後女作家魏微:童年是人生的故鄉
    中新網廣州4月21日電 題:70後女作家魏微:童年是人生的故鄉  中新網記者李凌  「小時候的生活對一個人的影響特別大,兒時的成長經歷對一個寫作的人來說尤為重要。」曾先後獲得魯迅文學獎、馮牧文學獎等獎項的魏微,是70後女作家代表之一。她近日在回顧其寫作歷程時感言:童年是人生的故鄉。
  • 揚州沐浴文化史有多悠久?有什麼典故?非遺專家和修腳大師聯手編的...
    「揚州沐浴文化始於戰國時期,興於漢唐,行於宋元,盛於明清,傳承和發展於當代。」
  • 為何今年國際知名酒店頻頻被「摘牌」?王婉飛:疫情並非根本原因
    為何連國際知名酒店名牌也挺不過這一難關?頻頻被摘牌背後的根本原因真的在於疫情暴發所帶來的巨大衝擊嗎?在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旅遊與酒店管理學系教授、休閒管理研究所所長王婉飛看來,疫情並非國際知名酒店在中國市場失意的根本原因,它僅僅是加速這些酒店被摘牌的導火索。
  • 被總統先生接見過的女孩 揚州馬拉松賽場當「志願者翻譯」
    21日舉行的2019揚州鑑真國際半程馬拉松比賽中,揚州大學外國語學院西班牙語專業16級學生吉婷怡,擔任了外籍選手接待崗位志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