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為迪士尼之前,泡泡瑪特要先成為一個能活5年的生意

2020-11-15 中文科技資訊

  搞清楚泡泡瑪特到底是幹嘛的,我用了很長時間。

  即使看過不少相關文章,還專門跑到商場裡參觀了它們的店鋪和自動售賣機(它們自稱為售賣機器人),對於為什麼會有年輕人以搜集塑膠娃娃作為業餘愛好,我依然不能夠產生實在的代入感。

  但不管是否真地理解其中的邏輯,作為一種商業品類,「潮流玩具」開發和售賣的商業模式已經因為這家公司的快速崛起而建立起來。

  今年6月1日,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去年4月,這家公司從新三板退市,顯然那個時候,它們已經強烈地意識到,半死不活的新三板已經根本無法存放它們對未來發展的期待。

  捲土重來的泡泡瑪特,交出了非常漂亮的成績單。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16.83億元,淨利潤4.51億元。其中,2018年和2019年營收增幅分別為225.4%和227.2%,淨利潤增幅分別為611.9%和353%,可以用「一夜暴富」來形容。

  一家販賣塑料玩偶的零售企業公司,是靠什麼撬開了上億的市場規模?這種模式可持續嗎?

  1

  潮玩來襲

  這其實是個零售小店的成長史。

  泡泡瑪特誕生於2010年,創始人王寧到香港旅行,在一家時尚小超市,看到消費者拎著購物籃,往裡放化妝品、創意玩具和文具,這種新穎的集合店形態啟發了王寧。

  在此之前,在鄭州上大學期間,他曾經和同學一起開過「格子鋪」。這種來自日本的零售寄賣店模式在10多年前被引進中國,在一些二、三線城市曾經火爆了一把,但很快就煙消雲散。

  格子鋪的模式是,店主租下商業街的一小間旺鋪,用貨架分成上百個格子,再分租出去。每個人都可以租用一個小格子來售賣從市場批發來的小物件、小飾物,賣二手貨也可以。其實,這種店可以理解為地攤兒進屋,也可以理解為共享營業員。

  但在短暫的火爆之後,這種商業模式似乎在一夜之間就集體消亡了。顯然,中國沒有支持這種商業模式的土壤,店主僱來的營業員根本無法像地攤兒攤主一樣和顧客產生交流感,來歷不明的繁雜產品既不好管理,也無法建立起一家格子鋪的口碑。當然,淘寶的大行其道也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

  但開過格子鋪的王寧卻堅信線下零售小店的價值。泡泡瑪特的初期門店中,除了玩具,還有家居、數碼、零食等8個品類。公司內部還建立了一個買手團隊,到全球各地挖掘潮流玩具和百貨。在2015年之前,泡泡瑪特基本按照每年3到5家店的速度擴張,每家門店面積都在200平米以上,SKU(存貨單位)1萬個左右。

  轉折出現在2015年。泡泡瑪特通過內部數據分析發現,公司利潤增長已經碰到天花板,但玩具品類卻保持了高速增長,幾乎佔到50%的銷售額。更有趣的是,購買玩具的消費者,會到官方微博去留言,用戶之間時常發生互動。就在那一年,泡泡瑪特大刀闊斧清掉了其他品類,只留下潮流玩具,自此成為一家潮玩公司。

  其實「成人玩具」一詞可能更適合描述這類商品的本質,但因為被其他產品佔了先,只好起了「潮流玩具」這樣一個門類。潮流玩具起源於上世紀末的香港,也被一些人稱為藝術玩具(Art Toy)或設計師玩具(Designer Toy)。它和手辦不太一樣的地方是,手辦模型大多依賴於動漫、書籍電影等已有IP,比如蜘蛛俠、海賊王,消費者購買動機通常出於對人物原型的喜愛。潮流玩具則沒有這些著名IP的基礎,其源於設計師的靈感和創造。潮玩不像手辦具有設定的故事背景,因此,設計本身就成為購買的主要理由。

  近幾年,隨著以B站為代表的二次元文化興起,包括潮流玩具等在內的「二次元」核心用戶迅速增長。泡泡瑪特算是趕上了這個風口。

  2016年1月,泡泡瑪特在微博上向粉絲徵集喜歡收集的玩偶。數百條評論中,有50%的人都提到了Molly。

  Molly是一位香港設計師創作的一個小女孩形象,湖綠色的眼睛,金黃色的捲髮,撅著嘴,看起來好像有點不高興。這類形象似乎很能引發消費者的共鳴。Molly當時只是泡泡瑪特採購的商品之一,發現她的潛力之後,團隊很快籤下了Molly的設計師,開始進行IP開發。泡泡瑪特則包攬從開模、生產、宣傳到銷售的其餘環節。

  同年,泡泡瑪特推出Molly星座系列(Molly Zodiac),天貓旗艦店上線當天,200套預售產品在4秒內便售罄。而這其中的奧秘,則歸功於泡泡瑪特之後最重要的銷售模式——盲盒。

  2

  盲盒的魔法

  盲盒並非泡泡瑪特的首創。實際上,它一直是潮玩最核心的玩法之一。日本的扭蛋玩具,國人小時候吃小浣熊乾脆麵集卡,或《陰陽師》抽卡,都屬於盲盒的玩法。

  盲盒的玩具通常以系列的形式出現,在拆盒之前,消費者無法判斷會獲得哪一款玩具,因此,它既有未知的賭博感,也能刺激消費者的「收集癖」。在潮流玩具展會上,常常看到有人在展會的角落瘋狂地拆盲盒,並不時發出驚喜的尖叫。

  同時,收集和收藏的願望也提供了後續交易的可能性。抽盲盒很難不重複地集齊所有款式,因此,希望收集全套,或想要心儀款式的買家便會進行二手交易。盲盒玩具本身的價格相對低廉,但如果抽到稀有款,可以以超出原價幾倍的金額賣出,這對消費者而言也是一種鼓勵。

  泡泡瑪特雖然不是盲盒的首創,但在國內,它應該是盲盒玩法的主要推手,也或許是最早對盲盒玩法做規範化的團隊。泡泡瑪特大多數產品都以盲盒為基本形式,採用統一的包裝、價格、尺寸和隱藏款比例,以便於量產。

  泡泡瑪特通常會按照不同的系列推出盲盒,例如春節假日或開學季,十二星座等等,每個系列的數量為12隻。而為了增加用戶的驚喜感,每一箱盲盒裡還藏了一隻沒有公布圖片的隱藏款,消費者只有整箱購買才能提高買到的機率。

  盲盒的價格設置也非常微妙,單件50塊左右,相比手辦便宜不少,花小錢就能獲得的「小確幸」,也縮短了消費者做決策的時間。因為盲盒的概率,人們往往會購買到相同的人偶,需要互相交換,這就衍生岀了潮流玩具的流通和社交屬性,同時也幫泡泡瑪特積累了核心粉絲群。

  在泡泡瑪特銷售盲盒前期,門店的導購會邀請購買盲盒的消費者加入微信粉絲群。每一位店長都管理著1到3個500人左右的微信群。當有新品上市時,店長會在群內發圖片做宣傳,同時,也讓用戶有一個平臺,可以交流愛好,互換購買到的玩偶。在這樣的互動中,核心粉絲越來越多。

  王寧認為,盲盒所帶來的期待感和滿足感,超過了產品本身。這也是未來零售的方向——「從傳遞商品到傳遞情感,從輸出產品到輸出娛樂。」

  依靠盲盒這種營銷模式,泡泡瑪特業績一路飆升,然而,這樣的模式,是否能長久地支撐公司發展?情況或許並不那麼樂觀。

  3

  未來的挑戰

  第一個挑戰來自IP。前文提到過潮玩與手辦的區別,手辦依託於影視動漫作品,IP可以無限衍生,並且能夠同時擁有多個熱門形象。美國著名的潮玩公司Funko Pop,就擁有星戰、復仇聯盟、哈利波特等5000多種熱門影視授權IP。

  相比之下,潮玩更倚賴於設計本身,而原創設計周期更長,推陳出新的速度相對慢,設計師靈感也容易枯竭。並且,在潮玩行業,IP的頭部效應非常明顯,泡泡瑪特旗下運營80多個IP,排名前7的IP總共貢獻了近83%的收入。其中最受歡迎的Molly系列,在2019年貢獻了4.56億元的收入,佔總營收的27%。

  這正是風險所在。

  潮玩屬於流行文化,既然是「潮」,就是易變的,當新的熱點出現,老的潮流就會消退,如果大IP熱度衰退,由於頭部效應,新的IP無法複製這種偶發性的文化現象,危機就會出現。上世紀90年代,小浣熊乾脆麵的水滸卡盛極一時,然而發行完畢之後,便再也沒有能力推出同樣火爆的產品。

  第二個挑戰,則來自盲盒。它最重要的兩個特性——賭博感和收集癖,都存在隱患,如果得不到良好的維繫,整個營銷所依賴的邏輯便會崩塌。

  盲盒的賭博感讓消費者上癮,但也帶來了政策風險。手機遊戲很多都存在扭蛋抽卡機制,在監管要求下,需要披露物品出現機率,保證一定程度的透明。泡泡瑪特盲盒最大的賭注在於隱藏款,但泡泡瑪特並沒有公開具體數值,根據玩家的統計,隱藏款出現的概率為1/144,也就是說,至少要買12盒整套的盲盒才能抽出來,而12整盒的價錢為8496元。

  這是一個兩難:如果明確掉落機率,那盲盒的意義就大打折扣;如果概率不透明,又容易引起輿論和消費者不滿,可能引起監管注意。

  泡泡瑪特董事長王寧曾公開表示,再過五年,泡泡瑪特會成為國內「最像迪士尼的一家企業,擁有很多非常有價值的超級IP」。

  這個對標過於唐突,讓人啞然失笑。畢竟泡泡瑪特現在還只是一家賣塑膠小玩具的連鎖零售店,而迪士尼是全球第一的娛樂帝國。但誰又知道當年拼裝山寨摩託車的李書福,日後會打造出第一大本土汽車品牌呢。

  不過,在成為迪士尼之前,泡泡瑪特當前的最大挑戰是,要先保證在未來的5年內,成為一個能夠持續活下來的生意。

相關焦點

  • 泡泡瑪特 「盲盒」掘金 中國「迪士尼」故事能否講通
    這對小夫妻十年前創辦的網紅「盲盒」玩偶公司泡泡瑪特,6月1日遞交了招股書即將在港上市。泡泡瑪特出售熱門的「盲盒」玩偶Molly、PUCKY系列,2019年銷售額超過16億元,淨利達到4.5億元,號稱是中國最大的潮流玩具公司,更將自己的前景描述成中國的「迪士尼」。創始人王寧、楊濤夫婦持有泡泡瑪特56.33%股權,紅杉資本以及正心谷創新資本分別持有4.96%、3.5%股權。
  • 退市再上市,泡泡瑪特的「盲盒經濟」是門好生意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程浩然來源 | 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泡泡雖美,但容易破。玩過吹泡泡的都知道,泡泡雖然美好,也能給人帶來愉悅。但隨著泡泡上升,泡泡外面的大氣壓比泡泡裡面的大氣壓要小,這樣就在泡泡內外產生了壓力差,從而會使泡泡破掉。2020年6月1日,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
  • 泡泡瑪特「賭運亨通」
    泡泡瑪特就是例外,它表示要用業績錘作者的臉,再來回顧並補充前文對泡泡瑪特業績的描述:盲盒模式(用戶神秘隱藏款)經營IP潮流玩具的泡泡瑪特,快要在港股上市,它的營收從2017年的1.6億元到16.8億元,CAGR為226%。2020上半年營收8.2億元,同比增長50%;Non-gaap淨利潤1.8億元,相應淨利率潤為21.8%。從IPO定價來看,市場對泡泡瑪特非常看好。
  • 盲盒生意有多大?泡泡瑪特告訴你,今年上半年收入8.18億元
    泡泡瑪特告訴你,今年上半年收入8.18億元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曦 實習生何青欣  你玩過盲盒嗎?你知道這是一門收入頗豐的生意嗎?11月22日晚間,港交所文件顯示,潮流玩具品牌泡泡瑪特(Pop Mart)已通過港交所聆訊,投行摩根史坦利、中信證券為聯席保薦人。這意味著泡泡瑪特即將登陸資本市場。
  • 「我玩盲盒5年,10平的家,堆了三十萬元的泡泡瑪特玩具」
    「今天還是沒有上新啊~」 小七是個95後女孩,玩盲盒已經有5年了,是第一批泡泡瑪特的玩家和買手。泡泡瑪特,是一家2010年成立的潮流玩具(藝術玩具)公司,虧損7年推出「盲盒」後才轉虧為盈,並在三年內年淨利潤突破4個億,因其消費人群多為年輕人,所以有人稱其為「割年輕人韭菜」。
  • 95後的瘋狂盲盒背後:泡泡瑪特將上市 老闆僅33歲
    電商行業分析師、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對時間財經表示,泡泡瑪特是典型的「娛樂零售」,它能使商品超出貨值本身的定價,也更容易誘導非理性決策,這種商業模式甚至比一般的奢侈品先樹立品牌再掙溢價的方式效率更高,銷售爆發的時間更短。莊帥認為,目前盲盒最大的風險在於政策管控,政策的不確定性高。去年底,「炒鞋」盛行,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為此下發了防範金融風險簡報。
  • 泡泡瑪特的泡泡能吹多久?盲盒經濟能收割90後多久?
    大孩子們上癮一樣被猜娃娃遊戲搞得欲罷不能,泡泡瑪特賺得盆滿缽滿。所以,泡泡瑪特是怎麼讓90後掏空錢包的?泡泡瑪特借娃娃擺賭場的資本遊戲能走多久呢?賭對了拿回家擺著落灰,賭錯了可以轉手閒魚高價賣,既能滿足社交需求,又能賺點小錢。泡泡瑪特也明白90後對什麼上頭,也知道娃友們醉翁之意不在娃,而是盲盒裡會抽出啥的不確定感。所以泡泡瑪特的收割遊戲才能率先開始。但是,靠天時地利人和獨領風騷的泡泡瑪特盲盒,能否持續當C位收割機,還是泡泡變大到一定程度破碎?劇姐從幾個層面分析,大家自得結論。
  • 泡泡瑪特推出玩具總動員系列 與你一起重拾童真
    如今,POP MART泡泡瑪特又一次攜手迪士尼,帶來皮克斯工作室玩具總動員的夥伴們,與大家一起重拾童真!12月25日,粉絲們就可在POP MART泡泡瑪特全國門店、泡泡抽盒機、POP MART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部分機器人商店、葩趣APP商城及海外市場等渠道開啟重拾童真之旅了,快來和玩具們共同座談童年舊夢吧!玩具總動員排排坐,大家一起講故事據說,鬧騰的玩具總動員們決定與粉絲們籤訂一份「保證不胡鬧」協議,但是他們能忍得住躁動的小心思嗎?
  • 名創優品、泡泡瑪特股價皆暴跌!盲盒還會是一門好生意嗎?
    泡泡瑪特、名創優品接連上市,且股價不斷飆升。但隨著盲盒經濟發展得愈發迅猛,其弊端也在進一步展露出來。尤其是帶來的上癮和賭博心理,讓年輕人陷入畸形消費的陷阱中。而在被眾多媒體點名批評後,名創優品、泡泡瑪特的股價呈現斷崖式暴跌的態勢。這是否意味著,盲盒將不再是一門好生意呢?股價跌跌不休,兩巨頭遭重創不好啦,不好啦,飯圈又「打」起來了!起因,則讓人哭笑不得。
  • 小狐狸夢幻馬戲團盲盒歡樂來襲 與泡泡瑪特一起加入狂歡吧
    圖:POP MART泡泡瑪特推出GOOBI小狐狸夢幻馬戲團系列據了解,本次推出的小狐狸夢幻馬戲團系列將於2月27日上市,粉絲們可以通過POP MART全國門店、POP MART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泡泡抽盒機、葩趣APP商城、葩趣抽盒機、海外速賣通POP MART泡泡瑪特官方店、POP MART微信官方商城
  • 盲盒在2019:翻了身的泡泡瑪特,與它背後孤獨的年輕人
    泡泡瑪特CMO果小 潮玩盲盒是2019年的現象級產品。其中,以「95後」為主力的消費者展現了驚人的消費力——今年天貓雙11, 5.5萬個泡泡瑪特labubu盲盒,9秒就被搶光。 二手盲盒也成了一個千萬級市場。
  • 盲盒亂象叢生,上癮、棄坑一念間,千億市值的泡泡瑪特能走多遠?
    同時,基於購買前對產品的"未知性",消費者之間還滋生了分享和交換的需求,於是,便逐漸形成了一個被賦予"社交屬性"的泡泡瑪特圈子,而消費者在進入圈子以後,"上癮"程度難免會更進一層。  隨著泡泡瑪特的"癮"蔓延擴散,其受眾也在不斷擴大。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瑪特的註冊會員數已經達到360萬,而據二手交易平臺閒魚數據顯示,2019年閒魚上的盲盒玩家已經超過30萬。
  • 泡泡瑪特靠賣盒子年賺16億:3年就上市 賣的是「套路」?
    對,就是那個靠賣盲盒做到上市,年賺16億的泡泡瑪特。  共和君其實也很好奇,賣玩具的公司那麼多,怎麼偏它做得風生水起?仔細研究後,算是摸清了泡泡瑪特的賺錢套路,今天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泡泡瑪特。  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就如那句話: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正如泡泡瑪特所料,它一入局就乘上了東風。
  • 泡泡瑪特雙十一福利來襲 多種玩法讓潮玩美好不一樣
    與此同時,每個王炸福袋都會掉落一個隨機吊卡,可以說是多重驚喜享不停!錦鯉福袋雙十一狂歡價低至299,福袋中隨機內含9-18個系列盲盒,Molly、PUCKY、LABUBU、迪士尼公主、Hello Kitty、VIVI CAT等大熱IP盡在其中,也許你會收到一整套系列盲盒,又或許是多個隨機超值盲盒,讓你一次性過足拆盒的癮!而萌新福袋則隨機內含2-5個系列盲盒,預售期到手價89元,趕快來看看你有沒有新手萌新加持的歐皇光環吧!
  • 從格子鋪到「潮玩文化領軍股」 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交所
    按2019年的收入及2017年至2019年的收入增速計算,泡泡瑪特已是中國最大且增長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其中,按2019年零售額計算,泡泡瑪特在中國潮流玩具市場的佔有率為8.5%。   根據泡泡瑪特招股書顯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總營收8.18億元,比上年同期的5.434億元增長50.5%,淨利潤為1.41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1.13億元增長24.7%。
  • 泡泡瑪特遭官媒暗評,曾陷二次銷售風波
    如果把這句話放在現在的年輕人身上,可能會被改成「生活就像一盒盲盒,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開出的是什麼。」12月11日,作為「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瑪特以38.50港元/股的定價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開盤後,其股價曾迅速拉升到77港元/股,市值一度突破1000億港元。不過上市沒幾日,泡泡瑪特的煩惱便接踵而至。
  • Molly 胡桃夾子系列上線 泡泡瑪特與你一起溫暖寒冬
    、泡泡瑪特小紅書旗艦店與粉絲們見面。其中,POP MART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限量首發7700套、POP MART泡泡瑪特小紅書旗艦店限量首發300套!隨後,在12月15日10點整,Molly胡桃夾子系列將正式在POP MART泡泡瑪特全渠道限量上線,粉絲們可通過POP MART泡泡瑪特全國門店、部分機器人商店、POP MART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葩趣APP商城、海外市場、POP MART泡泡瑪特小紅書旗艦店等與童話Molly相遇喲!
  • 泡泡瑪特畢奇精靈森林系列獲天貓年度潛力新秀品牌獎
    在與POP MART泡泡瑪特籤約不到一年的時間裡,PUCKY精靈系列就不斷被豐富。除了此次獲獎的PUCKY精靈森林系列,其推出的PUCKY精靈泡泡圈系列、PUCKY精靈聖誕系列等都成為了極具人氣的爆款潮玩IP!
  • 泡泡瑪特盲盒到底值不值錢?10元成本將公司推向上市
    這款2016年一經推出,就平均每年要售出400多萬隻、銷售額過2億的 「Molly Zodiac」的盲盒系列,彼時已經成為,一家名為泡泡瑪特的新興手辦開發公司的招牌產品。 但世人罕有了解的是,Molly的設計者,來自HK的王信明在它火爆潮玩市場前的十年,就設計出了這樣一個嘟囔著特色嘴唇、有著湖藍色大眼睛的可愛小女孩形象。
  • 泡泡瑪特IP搭上盲盒後瘋狂吸金 是「韭菜」盒子還是「寶藏」盒子?
    《財經》新媒體 劉洋/文蔣詩舟/編輯「一個賣玩具而不是做實業的公司,進入新三板怎麼會有人青睞?」一位新三板投資人曾經這樣對《財經》新媒體記者表示。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成立後的6年一直不溫不火,當時的資本市場還沒有發現這個企業的潛力,然而如今看來,泡泡瑪特已今非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