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8日,以「開放中創新 改革中轉型」為主題的亞布力論壇第二十屆年會在黑龍江亞布力舉辦。歷時2年,由企業家們捐贈建設的「國家級建築」亞布力企業家論壇永久會址也成功落成。噹噹執行董事、創始人俞渝表示,「建築不僅好看,而且跟自然環境毫不違和。這座既抽象又現實、具有動感的建築,不是普通的會址,它凝集和記錄了中國企業家走過的路程。如果說永久會址是凝聚企業家精神的殿堂,而圖書館則是企業家精神激蕩沉澱的核心場所。」
作為永久會址的重要組成部分,俞渝以噹噹名義捐贈冠名永久會址圖書館,並面向亞布力論壇所有理事發起薦書。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俞敏洪,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李東升,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遠大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張躍等紛紛列出了各自的閱讀書目,他們的推薦圖書也都被收藏在噹噹書吧內,這所書吧,也是中國企業家以閱讀姿態,留存思想的智囊儲存所。
俞敏洪的書單涵蓋小說、戲曲、哲學、詩歌等相關書籍。清代孔尚任《西廂記》等古典四大名劇,李漁《閒情偶寄》都是他的推薦讀物。從《林風眠畫傳》《西方美學史》《無愁河的浪蕩漢子》不難看出,林風眠,朱光潛,黃永玉等美學大家深得其愛。一個企業家的氣度也可以通過其美學修養得以體現。和許多小說愛好者一樣,《金庸作品集》被俞敏洪納入書單,這位武俠宗師也一樣為其推崇。
文藝、詩歌、哲學等圖書入列,俞敏洪可謂自帶「文青」體質。了解年輕人,通過閱讀《那些憂傷的年輕人》與其對話,和他在高校場合寄語大學生「永遠保持獨立思考和良知判斷、堅持夢想不忘初心」的期望一脈相連。
「讀史明智,鑑往知來」,通讀政治歷史,細讀中國大環境,是每一個企業家的必備功課。《中國的現實與超現實——一個歷史學家的先見之明》也是俞敏洪讀過的書。《商人為什麼需要哲學》以哲學視角理清商業關聯,保持一個企業家應有的境界和洞察力,也是俞敏洪的處事智慧。
「我19歲到23歲期間沉迷於讀小說,那時剛剛改革開放,一大批外國小說被翻譯出版,我是只要能借到的外國書必讀,40年後仍記憶猶新的書目如下」在張躍的手寫書單中,巴爾扎克的《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盧梭《懺悔錄》、雨果《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93年》,託爾斯泰的《復活》以及影響數代人的噹噹經典暢銷書《月亮與六便士》等都是張躍在那個貧瘠的年代,精神慰藉的必讀名著。從這之後的書單列表中,噹噹也看到了張躍世界觀的形成和一個企業家改造世界的「野心」。
「我1998年開始關注世界環境問題,讀了一些這類書,我認為值得讀透這幾本書,對建立自己正確世界觀有益」,《多少算夠》《增長的極限》《氣候危機》《我們共同的未來》等奠定了張躍認知和改變世界的價值觀。這之後,張躍聚焦居住、健康、高碳排放等一系列人類生活的核心問題,發出「讓建築能耗減少70%,減排世界上28%的溫室氣體」的豪言壯語,用遠大可持續建築來影響人類的生活。張躍帶有個人溫度的手寫書單和他的創業故事,折射出「把責任置於發展之前,環保看得比盈利更首要」的企業家精神。
在渴求新知,開啟心智的80年代,與張躍愛讀外國小說一樣,劉永好也通過閱讀《平凡的世界》得到人生的精神指引。市場化經濟大背景下,他也通過高瓴資本創始人兼執行長張磊的《價值》,經管類圖書《偉大企業的四個關鍵原則》等圖書收穫更新的投資思想和經營企業的思路。
柳傳志曾說「曾國藩是企業家的榜樣,做人要學曾國藩」。在李東生推薦的圖書中,《曾國藩》赫然在列。晚清名臣曾國藩影響了無數中國企業家,許多企業家也將他的思想智慧奉為圭臬,時刻激勵自己。李東生和TCL幾經浮沉,卻依然保持著鬥志昂揚,不斷探索著轉型創新之路。通過深度閱讀,企業家也將知識內化為非凡的格局和氣度。
亞布力永久會址中噹噹書吧的理事書單,不僅體現了中國企業家的閱讀偏好,更解剖了企業家的人生視野,更多人有機會通過閱讀相關圖書,深度理解企業家精神,站在巨人的肩膀,通過深度閱讀,才能看得更高更遠。
亞布力論壇20年見證了中國企業家努力拼搏、勇敢創新的責任和擔當。讓「好書有好報,好書不寂寞」,噹噹21年來為讀者提供購書便利,提供閱讀指引,以推廣閱讀為己任,持續推動全民閱讀,「閱讀丈量世界」,噹噹一直在路上。
聲明:該文章系我網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新聞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