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徐乾昂】
中國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有美媒認為,如今德國股票市場最主要的參考指標,就是中國的經濟數據。德國DAX指數在2018年跑出10年來最差表現後,今年開始慢慢「回血」。
此時,德國媒體卻來「搞事」。他們拿出政治問卷,要求德國企業「表態」。
23日,德國《世界報》向DAX指數中全部30支藍籌股企業發函,向後者詢問所謂中國的「人權問題」,包括最近的「香港問題」。這30家德企中,有29家有在華業務。
結果,30家企業中,只有12家回函。而這12家中,11家均表示該公司原則上不對政治話題做出回答。
唯一做出回應的德企,也只是泛泛答道:「正在關注,希望能夠有一個和平、具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案。」
阿迪達斯CEO羅思德 圖自世界報
值得一提,位列30支權重股之一的阿迪達斯,其CEO羅思德(Kasper Rorsted)當天接受《世界報》採訪時指出,阿迪達斯是一家全球企業,「必須承認不同的國家存在不同的政治觀點」。他舉例,「社會徵信制度在中國是被允許的,這點與德國不同。」
他反問《世界報》,「我們有什麼理由去堅持『德國法律更優秀』這樣的觀點呢?」
就在上周,羅思德還做客中國駐柏林大使館,和履新不久的吳懇大使會談。前者表示,阿迪達斯對中國市場前景充滿信心,並且正在探索增長的新動力。
吳懇大使和羅思德 圖自外交部
吳懇大使說道,中德合作有著堅實的基礎和優良的傳統,作為新任駐德大使,將繼續致力於推進兩國關係的深化發展。阿迪達斯作為知名運動服裝品牌,已有多年對華合作的歷史,在中國具有良好的品牌聲譽和廣泛的市場基礎,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的不斷提升,阿迪達斯對華合作仍具備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
部分德媒對這30家德企的表現不滿,援引學者觀點稱,「這種『在商言商不問政』的態度已經不再適應新形勢」。實際上,德國國內許多企業高管經常就德國內政話題進行表態。
譬如,寶馬、戴姆勒曾在今年5月公開出面,反對德國社民黨「車企國有化」的主張。西門子CEO凱颯(Joe Kaeser)則多次在社交媒體上,就移民問題和德國極右政黨「德國另類選擇(AfD)」互懟。AfD在2017年的德國大選中異軍突起,當時凱颯公開警告,右翼執政會傷害德國經濟。他還暗示AfD的支持度上漲和當年納粹情況一致。
凱颯 圖自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