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繼承編的解釋(一)

2021-01-15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繼承編的解釋(一)》已於2020年12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5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20年12月29日

法釋〔2020〕23號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繼承編的解釋(一)

(2020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5次會議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為正確審理繼承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相關法律規定,結合審判實踐,制定本解釋。

一、一般規定

第一條繼承從被繼承人生理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時開始。

宣告死亡的,根據民法典第四十八條規定確定的死亡日期,為繼承開始的時間。

第二條承包人死亡時尚未取得承包收益的,可以將死者生前對承包所投入的資金和所付出的勞動及其增值和孳息,由發包單位或者接續承包合同的人合理折價、補償。其價額作為遺產。

第三條被繼承人生前與他人訂有遺贈扶養協議,同時又立有遺囑的,繼承開始後,如果遺贈扶養協議與遺囑沒有牴觸,遺產分別按協議和遺囑處理;如果有牴觸,按協議處理,與協議牴觸的遺囑全部或者部分無效。

第四條遺囑繼承人依遺囑取得遺產後,仍有權依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條的規定取得遺囑未處分的遺產。

第五條在遺產繼承中,繼承人之間因是否喪失繼承權發生糾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依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的規定,判決確認其是否喪失繼承權。

第六條繼承人是否符合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的「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可以從實施虐待行為的時間、手段、後果和社會影響等方面認定。

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不論是否追究刑事責任,均可確認其喪失繼承權。

第七條繼承人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的,不論是既遂還是未遂,均應當確認其喪失繼承權。

第八條繼承人有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或者第二項所列之行為,而被繼承人以遺囑將遺產指定由該繼承人繼承的,可以確認遺囑無效,並確認該繼承人喪失繼承權。

第九條繼承人偽造、篡改、隱匿或者銷毀遺囑,侵害了缺乏勞動能力又無生活來源的繼承人的利益,並造成其生活困難的,應當認定為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情節嚴重」。

二、法定繼承

第十條被收養人對養父母盡了贍養義務,同時又對生父母扶養較多的,除可以依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的規定繼承養父母的遺產外,還可以依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條的規定分得生父母適當的遺產。

第十一條繼子女繼承了繼父母遺產的,不影響其繼承生父母的遺產。

繼父母繼承了繼子女遺產的,不影響其繼承生子女的遺產。

第十二條養子女與生子女之間、養子女與養子女之間,系養兄弟姐妹,可以互為第二順序繼承人。

被收養人與其親兄弟姐妹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因收養關係的成立而消除,不能互為第二順序繼承人。

第十三條繼兄弟姐妹之間的繼承權,因繼兄弟姐妹之間的扶養關係而發生。沒有扶養關係的,不能互為第二順序繼承人。

繼兄弟姐妹之間相互繼承了遺產的,不影響其繼承親兄弟姐妹的遺產。

第十四條被繼承人的孫子女、外孫子女、曾孫子女、外曾孫子女都可以代位繼承,代位繼承人不受輩數的限制。

第十五條被繼承人的養子女、已形成扶養關係的繼子女的生子女可以代位繼承;被繼承人親生子女的養子女可以代位繼承;被繼承人養子女的養子女可以代位繼承;與被繼承人已形成扶養關係的繼子女的養子女也可以代位繼承。

第十六條代位繼承人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或者對被繼承人盡過主要贍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

第十七條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其晚輩直系血親不得代位繼承。如該代位繼承人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或者對被繼承人盡贍養義務較多的,可以適當分給遺產。

第十八條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嶽父母,無論其是否再婚,依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九條規定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時,不影響其子女代位繼承。

第十九條對被繼承人生活提供了主要經濟來源,或者在勞務等方面給予了主要扶助的,應當認定其盡了主要贍養義務或主要扶養義務。

第二十條依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條規定可以分給適當遺產的人,分給他們遺產時,按具體情況可以多於或者少於繼承人。

第二十一條依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條規定可以分給適當遺產的人,在其依法取得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受到侵犯時,本人有權以獨立的訴訟主體資格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二十二條繼承人有扶養能力和扶養條件,願意盡扶養義務,但被繼承人因有固定收入和勞動能力,明確表示不要求其扶養的,分配遺產時,一般不應因此而影響其繼承份額。

第二十三條有扶養能力和扶養條件的繼承人雖然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但對需要扶養的被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分配遺產時,可以少分或者不分。

三、遺囑繼承和遺贈

第二十四條繼承人、受遺贈人的債權人、債務人,共同經營的合伙人,也應當視為與繼承人、受遺贈人有利害關係,不能作為遺囑的見證人。

第二十五條遺囑人未保留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的遺產份額,遺產處理時,應當為該繼承人留下必要的遺產,所剩餘的部分,才可參照遺囑確定的分配原則處理。

繼承人是否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應當按遺囑生效時該繼承人的具體情況確定。

第二十六條遺囑人以遺囑處分了國家、集體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認定該部分遺囑無效。

第二十七條自然人在遺書中涉及死後個人財產處分的內容,確為死者的真實意思表示,有本人籤名並註明了年、月、日,又無相反證據的,可以按自書遺囑對待。

第二十八條遺囑人立遺囑時必須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所立的遺囑,即使其本人後來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仍屬無效遺囑。遺囑人立遺囑時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後來成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不影響遺囑的效力。

第二十九條附義務的遺囑繼承或者遺贈,如義務能夠履行,而繼承人、受遺贈人無正當理由不履行,經受益人或者其他繼承人請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其接受附義務部分遺產的權利,由提出請求的繼承人或者受益人負責按遺囑人的意願履行義務,接受遺產。

四、遺產的處理

第三十條人民法院在審理繼承案件時,如果知道有繼承人而無法通知的,分割遺產時,要保留其應繼承的遺產,並確定該遺產的保管人或者保管單位。

第三十一條應當為胎兒保留的遺產份額沒有保留的,應從繼承人所繼承的遺產中扣回。

為胎兒保留的遺產份額,如胎兒出生後死亡的,由其繼承人繼承;如胎兒娩出時是死體的,由被繼承人的繼承人繼承。

第三十二條繼承人因放棄繼承權,致其不能履行法定義務的,放棄繼承權的行為無效。

第三十三條繼承人放棄繼承應當以書面形式向遺產管理人或者其他繼承人表示。

第三十四條在訴訟中,繼承人向人民法院以口頭方式表示放棄繼承的,要製作筆錄,由放棄繼承的人籤名。

第三十五條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意思表示,應當在繼承開始後、遺產分割前作出。遺產分割後表示放棄的不再是繼承權,而是所有權。

第三十六條遺產處理前或者在訴訟進行中,繼承人對放棄繼承反悔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其提出的具體理由,決定是否承認。遺產處理後,繼承人對放棄繼承反悔的,不予承認。

第三十七條放棄繼承的效力,追溯到繼承開始的時間。

第三十八條繼承開始後,受遺贈人表示接受遺贈,並於遺產分割前死亡的,其接受遺贈的權利轉移給他的繼承人。

第三十九條由國家或者集體組織供給生活費用的烈屬和享受社會救濟的自然人,其遺產仍應準許合法繼承人繼承。

第四十條繼承人以外的組織或者個人與自然人籤訂遺贈扶養協議後,無正當理由不履行,導致協議解除的,不能享有受遺贈的權利,其支付的供養費用一般不予補償;遺贈人無正當理由不履行,導致協議解除的,則應當償還繼承人以外的組織或者個人已支付的供養費用。

第四十一條遺產因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歸國家或者集體所有制組織所有時,按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條規定可以分給適當遺產的人提出取得遺產的訴訟請求,人民法院應當視情況適當分給遺產。

第四十二條 人民法院在分割遺產中的房屋、生產資料和特定職業所需要的財產時,應當依據有利於發揮其使用效益和繼承人的實際需要,兼顧各繼承人的利益進行處理。

第四十三條人民法院對故意隱匿、侵吞或者爭搶遺產的繼承人,可以酌情減少其應繼承的遺產。

第四十四條繼承訴訟開始後,如繼承人、受遺贈人中有既不願參加訴訟,又不表示放棄實體權利的,應當追加為共同原告;繼承人已書面表示放棄繼承、受遺贈人在知道受遺贈後六十日內表示放棄受遺贈或者到期沒有表示的,不再列為當事人。

五、附則

第四十五條本解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

編輯:吳凡

相關焦點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已於2020年12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5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民二庭負責人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民二庭負責人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答記者問《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以下簡稱「擔保制度司法解釋」)於2020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4次會議通過, 2020年12月31日公告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民法典物權編司法解釋的變動情況|天同快評
    本文共計9,158字,建議閱讀時間19分鐘2020年1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部分司法解釋及相關規範性文件的決定》(法釋〔2020〕16號),決定自2021年1月1日起廢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法釋〔2016〕5號,以下簡稱「物權法解釋」)。
  • 民法典正式施行!最高法明確了這些婚姻大事,2021年你的生活將有...
    對這一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延續了現行婚姻法司法解釋相關規定。 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個人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
  • 最高法發布與民法典配套的新司法解釋 婚前父母幫買房的出資屬個人...
    對這一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延續了現行婚姻法司法解釋相關規定。  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個人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
  •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修改27件民事類司法解釋的決定!
    目錄一、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民事審判工作中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礦業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四、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五、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鐵路運輸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六、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 杜萬華 | 《民法典》 總則編重點問題解讀
    《民法典》主要由6個部門承擔起草任務,分別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 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中國法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對此項工作高度重視, 專門成立了《民法典》編纂工作研究小組和辦公室,並為編纂《民法典》堅持不懈地奮鬥了多年。 《民法總則》和《民法典》的關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 民法典規範的類推適用
    在靜態的傳統社會中,這一問題還並不突出;但在無遠弗屆的網際網路年代,「變」成為社會生活的主題詞,社會領域的分化與複雜性已不斷挑戰人類的想像力,民法典的地位日益受到特別法的挑戰,已為不爭之實。我國民法典紓解這一難題需要的智慧和技術,也遠非歐陸範式民法典時期可比。為此,民法典提供了擴大法源類型、設置一般條款等方法。
  • 每天學一「典」 | 11.司法解釋全文來了!涉及時間效力、婚姻家庭...
    法釋〔2020〕15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2020年12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1次會議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部分司法解釋及相關規範性文件的決定(附目錄)
    )為切實實施民法典,保證國家法律統一正確適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法律規定,結合審判實際,現決定廢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解釋》等116件司法解釋及相關規範性文件(目錄附後)。
  • 學習民法典 | 關於人格權編修改要點整理
    以下為《民法典》人格權編修改要點整理的調整對照表:  01  明示人格權編的開放式保護範圍  《民法典》人格權編    02  禁止人格權的放棄、轉讓或繼承  《民法典》人格權編  第九百九十二條 人格權不得放棄、轉讓或者繼承。  人格權是社會和個體生存發展的基礎,是人之為人的基礎性權利,必須由法律進行強制性保護,其某些行使方式受到明示禁止。
  • 《民法典時間效力規定》解讀|天同快評
    為配合《民法典》施行,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系列司法解釋,其中包括《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下稱《時間效力規定》),該規定已於2020年12月14日審議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民法典》實施後,各地首案匯總!快來圍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條、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條、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第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第八條、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二條的規定,確定由被告承擔賠償責任。
  • 《民法典》實施後,各地首案匯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條、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條、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時間效力的若干規定》第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第八條、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二條的規定,確定由被告承擔賠償責任。
  • 關於《民法典》,你想知道的這裡都有
    民法典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1200多個條文,覆蓋了一個公民所能涉及到的衣食住行、家庭婚姻、消費借貸、生產生活等方方面面的事務。有基於此,民法典也被形容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本書完整收錄第五次民法典編纂過程中的各官方草案及草案修改匯報等相關文件,從201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室民法典各分編室內稿、歷次徵求意見稿、全國人大常委會歷次審議的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及首次合體的民法典草案,直至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的民法典草案大會審議稿、民法典草案修改稿,全面呈現了這一「經國大典」的鍛造歷程,為中國及世界民法典編纂史留存一完整的記錄。
  • 彩禮、家暴、生育、離婚……這些關於婚姻的事,司法解釋明確了!
    對這一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延續了現行婚姻法司法解釋相關規定。 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個人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
  • 《民法典》「夫妻忠誠協議」的效力認定
    《民法典》「夫妻忠誠協議」的效力認定 2021-01-12 16: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靜心學丨解讀民法典繼承編對遺囑形式的有關規定
    // 靜心學《民法典》//一、引言繼 承《民法典》繼承編相較於現行繼承法做了較大改動。在遺囑形式的規定方面存在三處亮點:一是新增列印遺囑、錄像遺囑兩種遺囑形式;二是公證遺囑效力不再優先;三是若遺囑人立遺囑後又實施了與遺囑相反的法律行為,視為其對遺囑相關內容的撤回。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88處重要變化,你...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編 合同"涉及的重要變化(一)完善電子合同訂立規則,增加了預約合同的具體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一十二條規定:"通過網際網路等信息網絡訂立的電子合同的標的為交付商品並採用快遞物流方式交付的,收貨人的籤收時間為交付時間。
  • 透視各地民法典第一案
    此前不久,2020年1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與《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共7件新的司法解釋,內容涉及《民法典》時間效力、物權、婚姻家庭、繼承、建築工程合同、勞動爭議等方面,與《民法典》同步施行。  連日來,《民法典》及其配套的司法解釋正式施行後,北京、上海、廣東、江西等地人民法院陸續審結了《民法典》實施後的「第一案」,案件裁判不僅對原告、被告的生活產生實際影響,而且對民眾在類似民事活動中如何行事樹立了行為規則,產生積極的導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