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究竟吃了多少個「種子」?

2021-01-09 上遊新聞

冬季是一個吃種子的季節

在生活當中,我們都在和種子打交道

種子如何來到我們身邊?

中國人又都吃了哪些種子?

今天地理君就帶大家走進中國人的種子盛宴

自然世界裡,植物的種子有很多類別

我們常見到的幾種,只是冰山一角

千萬不要小看了這些種子

正是它們勾勒出了中國的食物文化地圖

穀子:種子和人類的馴化博弈

在中國人吃的所有種子類別中

佔比重最大的一類是穀子

像常見的水稻、小麥、高粱等穀類作物

因其含糖量最多,提供人體所需熱量

從而成為人們較受歡迎的主食

在我國,分隔人們吃米還是吃麥的

著名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

但這些穀物由原來野生種粒的狂野模樣

變成今天人類所期望的飽圓之胖

脫離不了物種馴化的手段

糯米做的黃金切糕

人們把野生植物種子馴化成可以栽培的農作物

使得它們脫離野草隊伍,優生優育

成為味道好、產量高、易採收的心頭好

然而在整個馴化種子的過程中

人類自身似乎也在被種子進行馴化

比如因為三餐穩定溫飽

人類逐漸進入到一種定居的生活方式

開始馴化畜禽動物,進入農耕時代

飲食結構由原來的肉類變成以碳水化合物為主

同時因為多素少肉,再加上熟食烹飪

使得人類牙齒的咬合力明顯下降

身體上的變化只是人類被馴化的一部分

而價值觀的形成似乎也和種子有關

一些學者研究發現

亞洲多種植水稻,水田的分工合作

促進了亞洲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形成

而在小麥的種植耕作方式中

分工協作元素相對較弱

於是逐漸形成了歐洲注重個體力量的文化準則

當然,種植水稻讓人團結,種小麥讓人孤立

這種大米理論其背後實際上是有前提和條件的

但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

種子與人的相互影響關係

說完了主食種子

我們來說一說中國人的零食種子

瓜子:吃瓜群眾or瓜子群眾?

顧名思義,瓜子即為瓜的種子、孩子

中國人歷來喜食瓜子

嗑瓜子傳統習俗雖不知始於何時

但很明確在明清時期已經非常流行

 西 瓜 子 

西瓜子是葫蘆科西瓜屬

一年生藤蔓草本植物西瓜乾燥成熟的種子

作為夏天備受喜愛的瓜果

西瓜青綠翡翠的外衣,鮮紅甜潤的瓤肉

無論是顏值還是才華都一直在線

它在我國的栽培歷史十分悠久

有史料記載,秦漢時期我國就開始種植西瓜

如今我國種植西瓜的範圍很廣

大江南北都有它的蹤跡

然而真正會吃瓜的群眾

絕不會錯過鑲嵌在香甜中的黑珍珠

西瓜子作為零食食用最遲在元代就已經開始

甚至有可能追溯到北宋初年

中國人最早嗑的瓜子是西瓜子

元代《王禎農書》是最早記錄西瓜子食用的文獻

「(西瓜)其子爆幹取仁,用薦茶易得」

人們為了追求這一平價的美味

元代開始培育了以食用種子為主的西瓜品種

冠上「打瓜」、「籽瓜」、「瓜子瓜」等多種名稱

也開發出了西瓜子的多種吃法

除了加鹽、香料烘焙,製作出多種口味食用外

還製作糕點,熬製米粥

清末黃雲鵠的《粥譜》中就記載:

「西瓜子仁粥,清心解內熱」

由此看來,中國人對瓜子的喜愛自古而傳

  葵 花 籽  

葵花籽是向日葵植物的種子

據史記載,向日葵和南瓜都是美洲作物

1492年,哥倫布美洲大發現後才輾轉來到中國

其花朵碩大而美麗,舌狀花金黃色

管狀花棕色或者紫色

若成片開放,在天邊能浸染出濃烈熱情的海洋

再加上其似乎永遠朝著太陽旋轉

被人們賦予了愛慕、沉默的愛等寓意

但工具書上所說花朵常朝著太陽轉是不正確的

應該說向日葵從發芽到盛開之前是朝日

成熟的向日葵因植物自我保護機制並不朝日

最早記錄葵花子可食的是康熙的《桃源鄉志》:

「葵花,又名向日葵,色有紫黃白,其子老可食」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

康熙皇帝在孝莊和蘇麻喇姑身死後

對著牌位,嗑著瓜子,果仁早已沒過一碟

人卻磕著磕著,失落悲痛越甚

嗑瓜子本來是一件閒事閒心

編劇卻用來表達悲傷,大概是痛到極致吧

雖然葵花籽較於西瓜子出現的時間晚

但從七十年代末,在市場上就迅速壓倒了西瓜子

都說嗑瓜子的技能沒有哪個國家能比上中國

輕輕在嘴巴裡一丟,然後吐皮留仁

能幹淨利索地保留殼和仁的完整性

才是瓜子界真正的高手

  南 瓜 子  

我國有冬瓜、西瓜、南瓜,自然少不了北瓜

其實南瓜就是北瓜

它還有倭瓜、番瓜、陰瓜、金冬瓜等名稱

南瓜本身形態多樣、美觀、可愛

在西方南瓜燈未傳入我國時

聰明的古人就已經將南瓜用於雕刻觀賞

可就算模樣長得如此令人憐愛

其軟糯的口感讓它仍逃不了被吃的命運

南瓜糕被賦名「萬年高」的寓意

將成熟的南瓜煮熟後和上米粉就是南瓜餅

還有南瓜粥、南瓜飯、南瓜乾等其他美食

每個去超市購買南瓜的人

肯定不會錯過隨贈的零食—南瓜子

從時間來看,南瓜子要比葵花子流行得早些

最早南瓜售賣的記載來自《植物名實圖考》

同時自晚清以來,南瓜子可食的記載也較多

如鹹豐《興義府志》中記載:

「郡產南瓜最多,尤多絕大者

郡人以瓜充蔬,收其子炒食,以代西瓜子」

南瓜子製作簡單,只需掏籽、洗淨絲絡

挑個陽光充足的日子曬乾,然後烘炒

一盤酥脆的南瓜子就可以磕食了

不過南瓜子的磕食技巧和其他瓜子相比

難度應該升級了一層

 吊 瓜 子 

除了以上三個大家比較熟悉的瓜子以外

吊瓜的種子也能食用

吊瓜是「栝(guā)樓」的俗稱

也稱「瓜蔞」、「野葫蘆」

早在先秦時期,吊瓜就以野草的形象出現

它在我國的遼寧、華北、華東、陝西

甘肅、四川、浙江、雲南等多地都有分布

如今吊瓜的知名度似乎並不太高

而且其主要產區分布在浙江、安徽一帶

但這絲毫阻擋不了它在吃貨界的受歡迎程度

吊瓜子粒大、肉多,風味獨特

除富含油脂、蛋白質、多種維生素等營養價值外

還具有性涼,多吃不上火的獨特個性

妥妥的高檔零食一枚

同時它也是中國最本土的一種瓜子

果子:不長胖的種子是好零食

說完了可食用瓜的種子

我們就來說一說堅果類的種子零食

  核 桃  

印象中,大人似乎一直勸著孩子說:

「多吃核桃能補腦」

這是因為核桃所含有的豐富亞油酸甘油脂

確實能夠為大腦提供基質所需

 但大多數人只見過褐色的成熟核果

很少人知道它掛在樹上的青色樣子

核桃是胡桃屬植物的核果

在植物學上,則為胡桃屬植物核果中的種子

它味道鬆脆,可以直接吃

我國有著名的核桃產地,產品各有其特點

山西汾陽市的汾州核桃,成色黃白,油潤光亮

含油量高達80%,被稱為「油料大王」

陝西商洛因位於河南、湖北、陝西三省交界地帶

秦嶺土石山區,連綿群山,溼潤氣候

讓這裡自古就生產優質核桃

有圓棉仁、大圓光、光皮露仁、串子等核桃類型

新疆的紙皮核桃產於阿克蘇、庫車等地

雲南漾濞核桃果大、仁厚、味香

是製作月餅、元宵等小吃的重要食材

貴州省的畢節麻核桃殼薄如紙,手能捏開

而浙江省昌化名產山核桃也是馳名全國

這種核桃形似胡桃,但比胡桃要小

  花 生  

花生其實指雙子葉植物綱豆科的一種植物

但通常人們也把其所結的果實稱為花生

其果實也是該種植物的種子

不同的地方對花生的稱呼各不相同

在中國有落花生、落生、地豆、豆仁、長果

果子、塗豆、番豆等多種叫法

日本多稱為落花生,俗稱唐人豆或南京豆

歐洲一些國家則稱它為中國堅果

一般認為花生的原產地在南美的巴西和秘魯

大約公元15世紀晚期或16世紀初期引入我國

最初只在沿海各省種植

從「麻屋子、紅帳子,裡面住著白胖子」的歌謠

到夜市攤上伴隨著酒的一盤花生米

可以說中國人對花生的情節絲毫不少於瓜子

盛產花生的河南、山東最了解花生原味道的鮮美

紹興寧波一帶將花生開發出了鹽水煮的風味

到以醋聞名的山西,自然少不了老醋花生的禮遇

而廣東人用滷水燉出了花生的燒鵝肉香

福建泉州的花生湯、河南開封的麻辣花生

東北的花生糖包,潮汕的素炒花生芽

浙江的苔條花生米,閩南的花生酪

就是被號稱「美食荒漠」的北京

花生酥糖也為其增加了一份甜蜜酥脆

花生在中國美食界的地位早已根深蒂固

    腰 果   

不像其他堅果,有強硬可以崩掉門牙的外殼

我們似乎從來沒有見過腰果的帶殼版本

腰果雖然名稱為果子

但實際上我們吃的是漆樹科植物的種子

它的原產地在巴西東北部的雨林中

16世紀才被傳播到亞、非等地

我國種植的區域主要集中在海南省

腰果的果仁和果肉是一種分離狀態

腰果的果實被稱為「腰果蘋果」,形似大梨

柔軟多汁,口味酸甜,營養比較豐富

通常被榨成果汁、化身美酒來食用

我們常見的白白胖胖,形似月牙的腰果

因其外殼含有毒性,所以在食用前需脫殼處理

這種漆樹植物的「防身」利器—腰果殼油

含有腰果酚為代表的一些化學物質

可以侵蝕人的皮膚

所以給腰果去殼是一件艱巨的任務

看來人家賣得貴,是有道理的

   慄 子   

慄子是地道的中國土著

在6000多年前,我們祖先就開始採食野生慄子

3000多年前,中國人就開始種植它

在我國分布甚廣,基本上北起遼寧的千山

向西經河北北部、西部往南

包括黃河流域、長江流域

直至南方浙江、福建、江西等多地區都有種植

不過南北不同地區的慄子其外形、口味有所差別

河北遷西慄子的名氣從古流傳至今

成熟後自然落果,雖個頭不大

但水分少,糖分十足,味道甜糯

屬燕山山脈的懷柔,其氣候、海拔適宜種植慄子

北京懷柔的慄子肉質細膩,口味甘甜

被稱為「世界板慄的基因庫」的湖北羅田

其慄子個頭大,澱粉含量高,口感較面

福建建甌的錐慄,除肉質細膩以外

脆甜也是其最大特點

陝西寧陝縣具有「慄鄉」的美譽

    松 子   

松子是松樹的種子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紅松松子生產國

以紅松、華山松、新疆五針松、馬尾松

偃松、雲南松為主

其中紅松子是我國古代進奉的貢品

也載入了中國古代貢品的史冊

分布在我國的黑龍江小興安嶺及吉林長白山

松子去殼後,味道脆甜,可以烘炒後食用

也可以成為某些可口菜餚的點綴配料

   榛 子   

榛子應該算得上是植物界最堅硬的果實

它的屬名Corylus,就有頭盔的意思

對於愛吃這類食物的松鼠來說

似乎它們的門牙更硬

去掉榛子堅硬的果皮以及種皮後

就可以看到其中可食用種子的子葉

榛子種子子葉的含油量較高

其中所含的榛子酮化學物質

構成了榛子特有的香氣和口感

我國北方山上多出現毛榛和平榛兩個種類

也是我國最早被食用的榛子

根據史料記載,我們祖先食用榛子的歷史悠久

清代,有專門為皇室提供高質量榛子的御榛園

但因榛子果小,殼厚,產量低

作為主食有點難度

所以註定只能成為人們消閒的零嘴

或者是糕點上的配料,無法佔據C位

奇子:不獵奇不是好吃家

除了堅果界的扛把子種子零食以外

中國人還開發出了其他奇特的種子食物

你吃過幾種?

  豆 子  

我國可食用的豆類種子有很多,

而蠶豆是零食界的小精靈,

又名胡豆、佛豆、川豆、倭豆、羅漢豆,

原產亞洲西南部和非洲北部,

相傳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期傳入中國。

   蓮 子   

蓮花的種子,可鮮食。

  西 蘭 花 種 子  

2017年國家衛生計生委第7號公告中,

公布了西蘭花種子水提物為食品新資源。

  榴 蓮 種 子  

將榴槤種子煮熟可以食用,

據說口感有點像大芸豆、慄子、芋頭。

在盤列中國人所吃的種子食物後

不由地感慨到

像一些創新獎類別應該頒給美食界

從發現、認識這種植物的種子到能夠食用

並隨之開發出眾多的相關美食

這背後究竟藏了怎樣的智慧呢?

為愛吃的我們點讚!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每年的高考究竟有多少個狀元?
    昨日,《南國早報》二、三版以將近半個版面的篇幅刊登了南寧三中、二中兩所高中高考「再創輝煌」的「喜報。而在前兩天,本人在自己的博客裡也搜集了數年來廣西高考狀元的地域分布情況,熱心高考的網友搜集到了柳州高中、南寧二、三中高考的「累累碩果」。著實令人「換心鼓舞」。
  • 溫水煮青蛙,中國種子大量依賴進口的隱憂
    以玉米為例,美國先鋒公司20餘個玉米品種已全覆蓋我國糧食主產區東北、黃淮海地區,比如大名鼎鼎的先玉335。國外種子公司進入中國種子市場的慣用套路是這樣的:成立本土化農業科技公司,然後打著服務農民與農業的旗號,利誘農民試種洋種子,從免費到有償提供種子,而這些洋種子,要麼就是根本無法留種子,要麼就是留下來的種子,再種出來的農作物產量非常差。
  • 資溪野生動物遭獵殺,中國人為何什麼都敢吃?
    但問題是,這究竟是「人類」的欲壑還是「國人」的欲壑?關於國人對飲食的癖好,確實沒什麼好妄自菲薄的。近日,網傳一篇題為《老外吐槽娶中國老婆的下場》博文,引發了網上網下的圍觀,其中有一段看似很搞笑,原文如下:「天底下所有帶腿的東西,除了桌子以外,中國人都會毫不留情地做出特別香的味道吃下去。我一般愛吃他們做的所有東西,就是別告訴我吃的是什麼。說中國人愛吃肉,這我能理解,可是雞爪子、鴨嘴、豬耳朵上有肉嗎?
  • 中世紀,歐洲人窮得吃黑麵包、水煮豆子的時候,中國人吃的什麼?
    說起歐洲很多人都想到自由先進,在個別人眼中,歐洲的空氣都是清新乾淨的。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歐洲中世紀的歷史,但凡有一些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中世紀的歐洲是多麼的愚昧落後。就拿最重要的「吃」而言,歐洲的飲食文化落後了中國上千年之久。
  • 一頭未成年獅子吃了一位中國人之後...
    小獅答道:「剛吃了個人,可能是中國人。」母獅急了:「吃人不看護照!早跟你說了,他們化學元素超標,就我們這身子骨,能扛得住嗎?」獅爸一旁安慰:「別怕,能來非洲打獵的中國人,吃飯喝酒都是特供.....應屬綠色有機食品。」
  • 在農村,人究竟活到多少歲,才算是「頤養天年」?看看老農怎麼說
    提要:在農村,人究竟活到多少歲,才算是「頤養天年」?看完漲知識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農村生活水平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吃住行也發展到亙古未有的境界,就拿養老金這一塊來說,在農村滿60周歲每月就會有養老金。
  • 吃米飯對比,韓國人單一,日本人精緻,中國人……這差距一目了然
    吃米飯對比,韓國人單一,日本人精緻,中國人....這差距一目了然。都知道這三個國家人們的主食大多情況下都是以米飯為主的,雖然現在大家生活水平都在不斷的提高,也都保留著原來的主食就是以大米為主,但是你從日本人吃米飯,韓國人吃米飯,還有的就是咱們中國人吃米飯的時候就能發現這三個國家中間的差距了。
  • 炙手可熱的「種子型選手」——燒烤類加盟
    燒烤所代表的是一種中國人熱愛的飲食文化,隨著大眾對健康飲食關注度的提升,加上人們對燒烤的難以捨棄,晚上餓了、饞了的同時,也可以20幾元吃到美味的燒烤,可以滿足消費者多層面的需求。開一家燒烤店可以說是非常應景的事了。也因此,燒烤類加盟店因著廣闊的市場前景,以及簡易的操作與經營,成為炙手可熱的「種子型選手」。
  • 越南人熱議:什麼都吃的中國人為啥不吃貓?中國老大爺給出答案
    所以,中國人也被不少外國網友稱之為"吃貨",不過大家應該也知道,吃貨其實並不是什麼都吃的,比如說貓!小編不敢說中國所有人都不吃貓肉,但是吃的人絕對很少,這點倒是可以保證的。不國在我們的鄰國越南,他們卻與中國人恰恰相反,他們整個國家的人都特別愛吃貓肉,所以,每當有越南人來中國旅遊,看到中國人養的貓時,都會非常的奇怪。越南人熱議,什麼都吃的中國人為啥不吃貓?中國老大爺給出答案!
  • 一兩究竟有多少,看看老闆怎麼說!
    因此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要麼點的不夠吃,要麼點的吃不完,浪費!後來跟一個飯店老闆聊起來這麼問題,深受啟發,這裡美食家庭季就給大家分享一下一兩究竟有多少?首先,咱們先來聊一聊飯店經常點的主食,無非就是麵條,米飯和餃子這三種,這三種也是最常見以兩計算多少的主食。咱們先來說說麵條,北方人的最愛。
  • 薄荷種子種植方法步驟是怎樣的?
    說到薄荷,我相信大多數人會想到我們常吃的薄荷糖吧。吃起來一般很清涼。有些人用盆栽種薄荷,這樣他們就可以用薄荷葉泡茶。接下來,小編會告訴你薄荷種子的種植方法和步驟。一、薄荷種子種植的方法和步驟1、催芽處理催芽處理是薄荷種子種植方法中的一個重要步驟。首先,薄荷種子在40℃的溫水中浸泡約5小時,然後將浸透的種子置於高溫發芽處理環境中,覆蓋一層溼布後,每天可對種子進行保溼,大約20天左右即可露白。
  • 為什麼過生日要吃麵,麵條是怎麼成為中國人賀壽的象徵呢?
    為什麼過生日要吃麵,麵條是怎麼成為中國人賀壽的象徵呢?一提到中國的主食,作為中國人的我們都知道,那就是大米和麵條。而中國的地方主食特色,用一句話便可以概括,「北方麵條,南方米飯」。而現代中國,美食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南方人不僅僅吃米飯,麵條也成為他們的主食。
  • 中國種 河南芯 小麥種子看河南
    糧安天下,種子為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部署了今年要抓好的8項重點任務,其中之一就是「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種子是農業的「晶片」。我省是農業大省,也是種業大省。截至目前,我省在農作物資源創新和新品種培育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小麥、花生和水稻等作物品種培育全部為國內自控,但部分蔬菜作物一旦進口渠道受制,很可能陷入無種源可用的境地。
  • 過年吃什麼?中國人過年飲食習俗解讀
    過年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中國人過年吃什麼是非常重視的,那麼中國人過年習俗吃什麼呢?編輯總結了中國各地過年的飲食習俗,讓我們看看吧。    北方人過年吃什麼  我國北方人春節第一餐吃餃子,餃子頗似元寶,寓有進寶之意。
  • 種豬、種鴨、種雞、種子
    而2000年時,孟山都來到我國考察,中方出於友好送了一粒野生大豆種子,誰知正是這粒種子,孟山都提煉出更高產、出油率更高的基因,並在101個國家註冊64個專利,收取高額專利費,我國也不例外。之後,中國只能無奈大量進口大豆,一旦外國大豆提高進口價,我國也無法去反對,畢竟被卡脖子了。
  • 1957年繳信用社股金六元,63年後老人去銀行,能兌現多少
    在這裡就必須要解釋一下為什麼種地之前還要先貸款這個問題了,因為在我們的印象當中中的種地無非是要有地有種植工具有種子就可以了,而這些東西也花不了多少錢,無需去貸款購買。但在當時的情況之下,真正花錢的並不是我們所熟知的這些東西。那個時候國家已經進行了土地革命每個農民手裡基本上都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生產工具也是按照人頭分配的。
  • 中國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如果沒達到這個數,就是「拖後腿」了!
    太矮會被人嘲笑,甚至在交友市場上被人嘲笑為「殘疾人」,而太高,往往被人稱為「傻大個」,高的女孩往往被人說「嫁不出去」。相比之下,人們寧願比新聞裡報導的全國平均身高還要高,也不願在評論區流著淚打下「拖後腿」了。但不管你承認與否,中國人越來越高了。中國人身高增幅領先世界水平。首先,高度是以世界為背景的。
  • 澳大利亞揚言:為了使中國人不能吃牛肉
    在澳大利亞揚言之前:為了讓中國人不能吃牛肉,阿根廷打澳大利亞部長的臉!發生什麼事?我們知道澳大利亞不是唯一一個向中國出口牛肉的國家,我們要他們從哪裡來?我想中國很久沒吃牛肉了?如前所述,阿根廷、中國一直是阿根廷最大的牛肉買家。由於中國市場巨大,有許多國家進口牛肉,包括阿根廷和巴西。在去年的牛肉出口中,中國佔74%,相當於100斤牛肉,其中74噸運往中國。
  • 種子植物·秀麗綠絨蒿:天生麗質難自棄
    美麗雲南——生物多樣性百科 今天 要帶大家了解的是 種子植物·秀麗綠絨蒿
  • 這魚長相醜陋,中國人不喜歡吃,日本人卻高價收購
    中國人是出了名的什麼都吃,上到天上飛的,下到土裡鑽的,都不會放過,凡是沒毒的魚類,基本逃不過沿海人的魔抓。但是真有那麼一種魚,醜破天際,醜到中國人都嫌棄。一般好吃的魚,都不敢三五成群,因為很容易就會變成瀕危物種。而這種魚,可以說是大搖大擺出現也不怕了,因為中國人不愛吃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