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有著十分絢爛多彩的內涵,我們的漢字更是文化中的瑰寶。在史書的記載裡,不少的帝皇就拿著漢字來大做文章,用意鞏固自己的皇位威嚴,加強統治,把漢字用作了集權的工具。在唐朝,就有這樣的故事,宰相因寫密信被抄斬,眾人不解,武則天大怒:把「青鵝」二字拆開來念。
事情發生在武則天當權的時代,顯慶五年(660年),唐高宗染疾,難以朝政,適逢武則天后宮得寵,便命武則天代理朝政。這一舉動自然引起了諸多朝臣不滿。自古男尊女卑,國家政權交給一介女流,這對於當時的文武百官來說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隨著武則天不斷掌政控權,群臣進諫,高宗終於動了廢去武則天的心思,便和宰相上官儀商議。可是未曾想到武則天未卜先知,麟德元年(664年),武則天直接面聖質問高宗此事,高宗體弱,無奈之下只能作廢,並且宰相上官儀也因此被斬。
三年後,高宗立太子弘監國。高宗逐漸退居幕後,太子年幼,無人能制衡武則天絲毫。在弘道元年(683年)高宗病逝之後,臨終立太子李顯即位,軍國大事由武則天全權決定。自此,武后的政治大勢正式拉開。
武則天從後宮裡這麼多年摸爬滾打終於爬上高位,她的手段和心機如何可想而知了。更何況唐中宗李顯還只是個黃毛小子,自然就被武則天玩弄於股掌,雖未稱帝,但已然成帝相。短短53天後,中宗就被武則天廢黜成了廬陵王,武則天幼子李旦上位成為唐睿宗。
自此皇室已然歸為武則天一人之手,權勢鼎盛,由於睿宗年幼,武則天想要成為女皇的野心不斷地膨脹。為了讓自己順理成章的成為女皇,那些頑固派的臣子們就是武則天下手的目標了。李唐皇室在武則天的手段下已經徹底式微,掃除反抗派,就是她稱帝之時。
這個時候,和武則天一起罷黜中宗的宰相裴炎就站出來了。縱使裴炎很不認可中宗和睿宗,但是他裴炎終究效忠的是李唐皇室,武則天這種奪權稱帝的行為令他十分的厭惡。於是裴炎就開始了非常誠懇頻繁的進諫,這自然讓武則天十分憤怒。
說起裴炎來,他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良臣。出身於名門望族,飽讀詩書,科舉入仕,對於《左傳》十分的精通。調露二年(680年),官職從州私倉參軍升職為黃門侍郎,加授同中書門下三品,官至宰相。一心一意為李唐皇室著想,為官清廉耿直。
在裴炎頻繁的進諫無果後,他仍然不死心。他深知武則天的狠辣,又放不下李唐的天下,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心,計劃借著武則天準備去龍門出遊的日子來發動「兵諫」,用重兵來強逼武則天退位。奈何竹籃打水一場空,天公不作美,連日大雨讓武則天取消了出遊,兵諫不了了之。
武則天是一個疑心很重的人,多年後宮讓她行事果決狠辣。裴炎已經引起了武則天非常大的不滿,而裴炎也並沒有試圖放棄讓武則天退位的事情。光宅元年(684年),恰逢李敬業兄弟二人以扶持廬陵王為名造反,武則天勃然大怒。
裴炎藉此外勢,趁機進言武則天,如果把權力歸還給皇帝,叛軍自會瓦解。武則天對此置之不理,派軍30萬強硬鎮壓了李敬業,同時也派了暗哨監視裴炎的一舉一動。裴炎見進諫再次無果,心如死灰,便密信了李敬業一封,卻不曾想到還未送出便已經被武則天的手下截獲了。
密信上,只有「青鵝」二字,武則天端詳良久,豁然開朗。684年九月,裴炎被武則天抓捕入獄,頃刻間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宰相入獄可不是什麼小事啊。不少人藉此大罵武則天昏庸,鳳閣侍郎胡元範、納言劉齊賢上疏為裴炎鼎力洗罪,力保裴炎是清白的。
武則天則是把那封密信給諸臣看,並在各路大臣都十分迷惑時說道:「這青鵝二字,乃是要以拆字法來解讀,青字即十二月,鵝字即我自與,十二月我自與,這不就是謀反?」眾臣聽此番話紛紛無言。
不過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裴炎是不是真的倒戈謀反已經無從考究了,但是能夠確定的是武則天必定對這個千萬次阻撓她的裴炎恨之入骨。武則天曾評價裴炎「受遺老臣,倔強難制」,這也說明了裴炎是一個十分堅持自己想法的。
歷史上對於裴炎的評價是很高的,作為一名宰相,他確確實實的兢兢業業,盡心盡力。在裴炎死後,朝廷上反抗武則天的聲音已經少到可以忽略了,六年後,武則天稱帝,女皇登基。
說回來,一代良相,終究死於兩個漢字。而這兩個字卻是被一種匪夷所思的方式來解讀的,這不得不感嘆一次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也得要感嘆一下君主喜惡斷生死的殘酷的文字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