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歷史沒有如果,但我們還是可以暢所欲言一番,僅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也不必太過當真。
我個人認為,如果曹爽不投降的話,勝算是很大的,畢竟他手裡有兩大翻盤點—天子曹芳和大司農桓範。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當年曹爽效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下一道天子詔書,再加上他「大將軍」的身份,號召天下起兵勤王,那麼司馬懿極其黨羽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叛逆」了。而桓範作為大司農,掌握徵調天下糧草之權,連他自己都說:「大司農的印章在我身上,可以籤發徵調糧草,沒有問題」。
那麼我們看看此時曹爽這邊的實力情況:大司農桓範不僅是當世名士,還掌管天下糧草;邊關大將夏侯玄,王凌等均是擁護曹氏的;而洛陽禁軍在此之前也一直被曹爽,何晏所掌控;還有曹爽陪同曹芳隨身護駕的幾千士兵。
所以如果曹爽決定反抗,論兵馬糧草之豐,僅憑司馬懿的三千暗中訓練的三千死士是成不了大氣候的。
然而為何司馬懿還是敢發動這次事變呢?原因只有一個—他賭曹爽不敢反抗!
是的,和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相比,富家子弟曹爽實在不是對手,曹爽性格軟弱,貪圖錢財美色,司馬懿抓住了曹爽的性格缺陷,果斷出擊,他趁曹爽離開洛陽,便立即率領死士佔領洛陽城,並拿到了太后的旨意,名義上給天子實則是給曹爽送去一道奏摺,歷數曹爽專權擅政,飛揚跋扈等罪,請求天子罷免曹爽、曹羲、曹訓等職,以侯爵的身分退職歸家。
所以說司馬懿確實厲害,他給天子的奏疏只說了要罷免曹爽的官職,但保留他的爵位,其實也就是告訴曹爽,只要不投降就能保證你後半生衣食無憂,富貴一生。而且司馬懿派遣侍中、高陽人許允和尚書陳泰去勸說曹爽,告訴他應該儘早歸降認罪,又派曹爽所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告訴曹爽,只是免去他的官職而已,並指著洛水發了誓。
而曹爽呢,他竟然相信了司馬懿的話,他之所以相信司馬懿,竟然是不舍洛陽城中的家眷和財產!曹爽把你死我活的政變看的如此簡單,關鍵時刻也如此的兒女情長,優柔寡斷,怪不得桓範苦勸曹爽:「帶著曹芳去許昌,召集天下精兵對抗司馬懿」無果後,悲痛地哭泣道:「曹子丹(曹真)這樣有才能的人,卻生下你們這群如豬如牛的兄弟!」
所以桓範的話就是對曹爽最好的總結,能力不足,性格優柔寡斷根本成不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