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變中,曹爽如果沒有選擇投降,號令天下勤王勝算有多大?

2021-01-10 動漫逍遙君

雖然歷史沒有如果,但我們還是可以暢所欲言一番,僅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也不必太過當真。

我個人認為,如果曹爽不投降的話,勝算是很大的,畢竟他手裡有兩大翻盤點—天子曹芳和大司農桓範。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當年曹爽效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下一道天子詔書,再加上他「大將軍」的身份,號召天下起兵勤王,那麼司馬懿極其黨羽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叛逆」了。而桓範作為大司農,掌握徵調天下糧草之權,連他自己都說:「大司農的印章在我身上,可以籤發徵調糧草,沒有問題」。

那麼我們看看此時曹爽這邊的實力情況:大司農桓範不僅是當世名士,還掌管天下糧草;邊關大將夏侯玄,王凌等均是擁護曹氏的;而洛陽禁軍在此之前也一直被曹爽,何晏所掌控;還有曹爽陪同曹芳隨身護駕的幾千士兵。

所以如果曹爽決定反抗,論兵馬糧草之豐,僅憑司馬懿的三千暗中訓練的三千死士是成不了大氣候的。

然而為何司馬懿還是敢發動這次事變呢?原因只有一個—他賭曹爽不敢反抗!

是的,和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相比,富家子弟曹爽實在不是對手,曹爽性格軟弱,貪圖錢財美色,司馬懿抓住了曹爽的性格缺陷,果斷出擊,他趁曹爽離開洛陽,便立即率領死士佔領洛陽城,並拿到了太后的旨意,名義上給天子實則是給曹爽送去一道奏摺,歷數曹爽專權擅政,飛揚跋扈等罪,請求天子罷免曹爽、曹羲、曹訓等職,以侯爵的身分退職歸家。

所以說司馬懿確實厲害,他給天子的奏疏只說了要罷免曹爽的官職,但保留他的爵位,其實也就是告訴曹爽,只要不投降就能保證你後半生衣食無憂,富貴一生。而且司馬懿派遣侍中、高陽人許允和尚書陳泰去勸說曹爽,告訴他應該儘早歸降認罪,又派曹爽所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告訴曹爽,只是免去他的官職而已,並指著洛水發了誓。

而曹爽呢,他竟然相信了司馬懿的話,他之所以相信司馬懿,竟然是不舍洛陽城中的家眷和財產!曹爽把你死我活的政變看的如此簡單,關鍵時刻也如此的兒女情長,優柔寡斷,怪不得桓範苦勸曹爽:「帶著曹芳去許昌,召集天下精兵對抗司馬懿」無果後,悲痛地哭泣道:「曹子丹(曹真)這樣有才能的人,卻生下你們這群如豬如牛的兄弟!」

所以桓範的話就是對曹爽最好的總結,能力不足,性格優柔寡斷根本成不了大事!

相關焦點

  • 司馬懿為什麼要發動高平陵之變?不是因為利慾薰心,而是因為恐懼
    昨天寫到高平陵之變,有讀者反饋我的寫作進度跳躍太大,很多東西沒說清楚就直接進入了尾聲。今天我把高平陵之變的相關人物逐一進行梳理,希望能夠為大家解惑一二。司馬懿在曹魏帝國有著崇高的地位和威望,所以曹爽對司馬懿一直抱以尊重和謙恭的態度。而司馬懿也因為曹爽是曹氏皇族的代表人物,也對曹爽一直也報以尊重和禮讓的態度。
  • 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中漏殺之人的後代,韜光養晦154年推翻了晉朝
    景初三年,魏明帝曹叡去世,留下了一個年僅八歲的齊王曹芳繼位,仍然任命司馬懿為輔政大臣,與大將軍曹爽共同輔佐小皇帝曹芳。至此,司馬懿已經是四朝元老了。 可以說,司馬懿取得這樣的地位,是非常容易受到別人的眼熱的,尤其是來自曹氏宗族的不滿。 司馬懿為什麼能夠在高平陵之變奪取曹魏政權?
  • 皇帝在曹爽身邊,手上也有人和司馬懿抗衡,為何曹爽還是投降了?
    他趁著皇帝外出祭祀先祖時發動政變,把持了京城,然後要求陪同皇帝外出的曹爽投降,並要求他把皇帝送回城內。在司馬懿控制城內時,身為大司農的桓範成功逃脫,到城外和曹爽匯合,準備再殺回來。大司農覺得曹爽全力反抗,還是極有可能成功的。在大司農看來,皇帝在他們手裡,不管他們做出哪種決定,都可以把責任推到皇帝身上。只要搬出皇帝,做什麼事情天下百姓都不敢不從。
  • 地緣三國——詳解「司馬懿卻吳」與「高平陵之變」
    像跟曹爽一起伐蜀,又一起被世人嘲笑的夏侯玄,說起來也是有才氣的,還因研究莊、老、周易,成為了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諸葛恪的才智要是不能顯露在軍政方面,於這個亂世來說也是上不得臺面的。幸運的是,諸葛恪的確有出將入相的才能。諸葛恪曾多次請求去丹陽募兵,並向孫權保證三年可得兵四萬。丹陽兵的悍勇天下聞名,這些生活在南部山地的山民,如果作亂的話那就是一直讓東吳頭疼不已的山越。
  • 歷史上真實的曹爽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曹爽原本謙虛謹慎,後來任用私人,專權亂政,侵吞財產,一意孤行出兵伐蜀造成國內虛耗死傷慘重,起居自比皇帝,並採用鄧颺之謀將郭太后遷往永寧宮軟禁,公元249年(正始十年)正月甲午(初六)日(2月5日),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解除曹爽大將軍的職務,不久因謀反之罪,在朝議後被族誅。曹爽自少出入宮中,與曹叡交情甚好。
  • 新三國中的司馬懿謙遜低調,慈眉善目,別被電視劇騙了,他狠著呢
    提起三國,雖說劉備孫權曹操是主角,但也因為《三國演義》的原因,諸葛亮周瑜這對臥龍鳳雛知名度明顯更高,但是在《新三國》中,司馬懿也佔了很大的篇幅。司馬懿,的確是個人物,奪了曹操的天下,在謀略上面也能和諸葛亮媲美,曾兩次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只是可惜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病逝五丈原,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諸葛亮終究是勝於司馬懿的。
  • 《少年三國志2》手遊號令天下活動玩法 號令天下活動獎勵
    少年三國志2手遊號令天下活動怎麼玩?不知不覺,元宵節到了小編祝大家元宵節快樂!少年三國志2元宵節活動玩法也很多,全新活動形式「號令天下」上線,具體應該怎麼玩?下面小編就為玩家帶來少年三國志2手遊號令天下活動玩法,一起來看看吧。
  • 吹響集結號 百度《號令天下》發出英雄帖
    招兵買馬 號令天下廣邀英雄做諸侯割據一方,棄朝廷自立為王,這便是諸侯。在百度《號令天下》中,每位玩家都將是權勢滔天、號令一方的諸侯。《號令天下》商人系統挑選精兵 大戰天下對於百度《號令天下》中的諸侯來說,不管是想安居一方做一個實權領主,還是野心勃勃想要一統疆土,實力都是最重要的。
  • 其實屠龍刀真的可以號令天下,只是很少有人知道原因
    「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在這四句口號的感召下,屠龍刀剛剛重現江湖,就引來無數武林中人爭奪,都想搶到屠龍刀成為武林至尊,但等他們真的把刀拿到手的時候,卻發現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不但不能號令天下,甚至連自己的小命都難以保住,正因為如此,謝遜才會萌生出要把屠龍刀丟入大海的念頭,只是沒捨得扔
  • 祖墳有帝王氣,風水先生斷言鑿開會斷子絕孫,此人照辦後果然應驗
    後來,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並誅殺曹爽,奪得軍政大權。曹氏的人跟著被清算,其中包括羊祜的嶽父夏侯霸,也逃到蜀漢去避禍了。羊祜有一張護身符,就是他姐姐嫁給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有這層關係他免於受嶽父的牽連。夏侯霸投蜀的舉動算是叛國,親戚都跟夏侯家斷絕關係,只有女婿羊祜不避嫌繼續親近夏侯家。可見,羊祜這個人的人品,他不是趨炎附勢的人,無論是從政還是為人處事都有自己的標準。
  • 曹操夢見「三馬同食一槽」 懷疑司馬懿有野心
    他雖有廢漢自立之心,但始終不敢邁出這一步。在當時的形勢下,他知道皇帝的寶座自己不能坐,改朝換代的事只能留給下一代去完成,所以他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曹丕當然知道父親的意圖,當曹操一死,便迫不及待地要漢獻帝行禪讓之禮了。  司馬懿比曹操更沉得住氣,他的野心比曹操隱藏得更深。如果曹操不是驗證他有「狼顧」之相,不是夢見「三馬同食一槽」,絕對不會懷疑他有野心。
  • 少年三國志2,「號令天下」活動,你真的會玩嗎?
    今日,早上剛起床,進入遊戲,少年三國志2遊戲中開啟了「號令天下」的活動,上來先一懵,這是什麼,怎麼又更新活動了,點擊進入活動,一排排的彈幕護體,瞬間腦子就亂了,這是什麼東西?除去大佬看活動號令天下這個活動平民玩家可以通過完成一系列的活躍任務可以拿到」軍號「、」軍鼓「,也可以花費5000元寶可以拿到」軍旗「此次號令天下活動持續4天,其中第4天活動的貢獻不會計入排名,所以記得前3天就把能捐的貢獻都捐了。有兩個貢獻排行榜:本服排行榜和跨服排行榜。本服排行榜為活動前2天時間,跨服排行榜為活動第3天。
  • 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這謊言到底是誰編的?
    武林中人為了這把刀,可謂是你死我活,不死不休。因為伴隨著屠龍刀的,有這樣一句名言。「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原來,這屠龍刀如此不簡單!得到它的人,就可以以此來號令天下,這豈不是相當於「得屠龍刀者得天下」嗎?於是,種種爭鬥圍繞著屠龍刀展開,各種幫派、三教九流俱出,連武當七俠中的俞岱巖也不知不覺中捲入其間。
  • 如果叛軍竊取了兵符,古代皇帝是否只能坐以待斃?
    對方將兩個兵符合在一塊兒,如果契合的完美無缺,那便說明使者的兵符是真的,軍隊就會聽從指令調動,從現實意義來講,兵符的重要性甚至比玉璽還高。那麼如果叛軍竊取了天下兵馬的兵符,那他是否真的是「兵符在手,天下我有」呢?
  • 號令天下;全文,目錄
    號令天下;全文,目錄號令天下;全文,目錄董璇在社交平臺曬出一張與佟麗婭的合照,兩人拿著酒杯正在拼酒,還自侃是拎著酒壺衝,十分豪爽大氣。兩人因為拍攝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而相識,在戲中雖然佟麗婭是主演,董璇只是客串,但兩人還是因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董璇還有佟麗婭家中的鑰匙,在董璇生日時佟麗婭雖然不在家但在家中給董璇留了一瓶酒,就是直接讓她上門去拿的。
  • 鬥破蒼穹:以炎帝之名,號令天下萬火!帝炎:這是要奪權吶
    在故事的結尾處,蕭炎來了一出以炎帝之名,號令天下萬火!帝炎:這是要奪權吶?看過本部動漫的朋友,都應該知道異火的恐怖之處吧!在鬥氣大陸上分為異火、獸火等等。不過要論威力的話,異火是當之無愧的牛掰。而蕭炎所修煉的(焚決),就是一種以煉化異火為進階的神奇功法。一直來,高居異火榜第一的帝炎。都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即便在故事的結尾處都沒有等場。好在,蕭炎燃燒帝身化身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