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林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陳浩
1月9日上午10點半,伴隨最後一車混凝土的澆築,鄭州「南五環」國道310線西南段南水北調特大橋主橋中跨合龍段澆築完成,標誌著該處南水北調特大橋順利合龍,為國道310線鄭州西南段今年6月的全線貫通奠定了基礎。
據了解,國道310線鄭州西南段改建工程起點位於中牟縣祥雲寺西側中牟縣與管城區交界處,由東向西途經管城區、新鄭市、二七區、新密市和滎陽市,終點止於鞏義,全長52.745公裡,是鄭州市規劃建設的「五環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鄭州市打造現代化國際性立體綜合交通樞紐的一項重點工程。該項目一期工程從2019年5月正式開工。
國道310線上的南水北調特大橋位於鄭州市西南繞城高速南約150米處,橋面全寬34.5米,採用一孔跨越主幹渠,主橋上部結構為(85+160+85)米雙肢V型索塔單索麵預應力砼部分斜拉橋;全橋共設32對斜拉索;主梁為預應力混凝土箱型梁,採用單箱三室斜腹板斷面。
該工程自2019年10月開工以來,針對南水北調特大橋大(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超大摩擦擺減隔震測力支座)、長(節段長)、重(索鞍重)、特(V型索塔結構特殊)、精(線形控制要求精、索導管安裝要求精)、嚴(環水保要求嚴)的特點,針對跨越南水北調水環保要求高、V型索塔受力複雜、長重索鞍安裝定位困難、寬橋面長節段懸臂澆築施工線形控制難度大、索導管安裝精度要求高的施工難題,技術人員反覆調研、論證、比選、試驗、總結、創新,建設者們歷經450多個日夜艱辛付出,兩載酷暑與寒冬,逐一攻克系列技術難題。最終制定採用BIM建模+特大型全斷面掛籃+索塔一體式澆築+門字形支架索鞍定位的高效實用型施工工法,順利實現主橋合龍。
其中,斜拉索施工採用三孔智能穿索機+智能張拉系統+壓力檢測系統,實現了高效施工及索力的精準控制,為今後類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技術支持。獨特的分離式雙肢V型索塔為國內首例,6米長掛籃懸澆節段為國內最長。
大橋橫跨南水北調,環保要求級別高,施工單位在建設過程中始終做到整潔有序、文明施工、工完料盡。克服了跨渠施工難度大、現場協調組織難度大,斜拉索預埋鋼管、掛籃推移、精度要求高,且懸臂結構施工監控要求高,線性控制難度大等困難,確保一渠清水輸送京津冀。
「按照計劃,今年6月底,鄭州國道310線西南段改建工程將完工通車。該工程中的南水北調特大橋主橋中跨合龍,為整個國道310線西南段的通車奠定了基礎。」鄭州市公路建設重點工程管理處副處長張獻平介紹,按照規劃,未來,國道310線西南段改造完成,它將於鄭州東部的萬三公路、北部的省道312線、西部的國道234合圍組成鄭州的「五環路」,構建鄭州市的環城貨運通道。國道310線西南段改造工程的完工,也將大大加強鄭州各縣區之間的經濟聯繫,也將極大改善鄭州南部區域的交通壓力。
編輯:陳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