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就是勇者卡農?知道真相我一點不意外,因為劇中給足了提示

2021-01-13 冷汐兒愛動漫

#小小冷汐兒的動漫推薦#大家好啊,我是汐兒,動漫《魔王學院的不適任者》的最新一集大家看了嗎?看了的小夥伴們都知道了,勇者的真實身份就是雷了吧?

相信有的小夥伴非常的疑惑,而有的小夥們心裏面會想著果然如此,那麼,汐兒就帶大家來解答這個疑惑。為什麼雷就是勇者卡農?知道真相我一點不意外,因為劇中的這幾個小細節早已說明了他的身份!

魔王前世和手下一起戰鬥的記憶。

首先,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劇情,在雷出場前,動漫中就給出了魔王阿諾斯生前的一些片段回憶。在回憶裡面,魔王的手下是一個非常優秀而且強大的存在,可以說是魔王的左右手一般的人物。

之後雷就出場了,很多修奧夥伴們都會把這兩者聯繫在一起吧?汐兒也不例外,我就把雷當成是了魔王生前一個非常厲害的手下。(這是第一個誤區,誘導我們不去想雷是勇者卡農)

魔王與雷戰鬥想起了勇者。

再次遇到雷的時候,是我們的魔王跟雷對戰的時候了,在對戰中雙方都十分享受這場對決,而在這場對決中,就出現了第一個提示,那就是魔王通過跟雷的戰鬥想起了勇者,想起了自己跟勇者的約定。(這裡是第一個提示)

但是,這個提示並不明顯,雷與魔王的戰鬥中,魔王強壓著雷打(魔王在配合雷戰鬥),似乎是想讓雷變得越來越強大。結合雷小時候「無敵的劍聖」的身份,和之後魔王的救贖,讓他前世是魔王的手下的身份越來越像!(這裡是第二個誤區)

想要找到勇者的魔王去到了勇者學院,結果發現根本沒有勇者。

魔王因為想念和敬佩勇者卡農,真心想跟勇者卡農作為朋友,所以他早早地來到了勇者學院,想要找到勇者卡農,跟他「再續前緣」!但是遇到的是所謂的「七個勇者卡農根源的轉世者」。

他們根本就沒有一點勇者卡農的風範和實力,讓魔王阿諾斯大失所望。之後,通過一位勇者學院的朋友的消息,勇者卡農可能並沒有轉世又或者不願意轉世,因為殺害他的人正是他一直在保護的人類。(這裡也是提示,說明了勇者學院裡面並沒有真正的勇者)

雷能使用人類的魔法,不怕聖魔力,而且能手握聖劍,召喚聖劍。

在魔王學院和勇者學院的對抗賽中,紗夏和雷找上了對方的「勇者」,紗夏使用魔眼打敗了一個「勇者」,而在雷這邊,可以說雷的處境是十分的危險的。狡猾的「勇者」設立了陷阱,而且雷中招了,不僅如此,魔族都很怕聖魔法的,但是雷卻一點都不怕,把自己的魔力轉化為聖力破除了陷阱,毫髮無傷。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能轉化魔力和聖力的只有魔王這個特別的例子)接下來的戰鬥中,雷居然能手握聖劍,而且還能召喚聖劍?(魔族連手握聖劍都不行而且不能得到聖劍的認可,除了魔王阿諾斯)(這就是劇中的最大的提示了,雷並非是魔族而是人類,並且可以隨意地使用聖劍,這隻有勇者卡農可以做到)

假魔王(雷)手握聖劍,宣布戰爭的開始!

在最新的一集裡面,假魔王在幾個「七星魔老」的陪同下進入了神殿,假魔王(雷)居然能手握勇者的標誌性的聖劍「神人劍」。假魔王對外宣布,自己已經復活了,「神魔之戰」即將開始,這一次,我們要消滅掉愚蠢的人類。

為了阻止「神魔之戰」,阿諾斯找上了假魔王,卻發現了他的真實身份,原來,一直冒充自己魔王身份的人和真正的勇者居然就是雷!

本期問題:小夥伴們知道為什麼雷要假扮魔王還要發動戰爭嗎?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評論,發表自己的觀點,也歡迎大家把關心的話題寫在評論區,我會作為後續選題,希望創作出更多大家喜歡的內容。

相關焦點

  • 《延禧攻略》裡竟然這樣演奏《卡農》,把我雷的外焦裡嫩
    當我正沉迷於這部被稱為內容和視覺上都非常有考究的宮廷大戲時,卻被一曲《D大調卡農》雷的外焦裡嫩……當這首《D大調卡農》出現在皇上過壽橋段時,迎面撲來濃濃的違和感,哆哆的第一反應以為是插播了廣告……人們所熟知的《D大調卡農》是德國音樂家約翰·帕赫貝爾(Johann Pachelbel)的曠世之作,經常被用作現代劇的背景音樂,突然出現在宮鬥劇中,難免會有些穿越感
  • 時光與風的勇者《塞爾達傳說》系列起源追溯(2)_遊俠網 Ali213.net
    但是不知道過了多久,黑暗突然地又降臨了這個王國…  人們祈禱當時的勇者能再回來拯救他們,但是祈禱始終沒有效果,林克終究沒有再回到這個世界。而在世界瀕臨毀滅之前,眾神發怒降下大水,淹沒了整個海拉爾王國,使得整個王國與惡魔們一起沉入了水底。  過了好久好久,在這個幾乎都被海水包覆世界上,有個叫普羅羅的小島。
  • 你聽過的「卡農」不是真正的卡農,《兩隻老虎》也屬於它
    卡農提起卡農,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說我聽過卡農。如果他們指的是d大調卡農,那就有些顯得一葉障目,不識泰山了。因為卡農其實是一種譜曲方式,而並不是某篇具體的音樂。就以眾所周知的d大調卡農來說,它先以大提琴提前到兩小節為單位的和聲不斷循環。之後又有三把小提琴間隔一個8拍一次加入奏響,而且是完全相同的旋律。雖然是相同的旋律,但是這一點兒都不顯得單調,反而有一種盤旋迴轉的愉悅感。其實,深究起來也不難想見,所謂的卡農這種譜曲方式,實際上是一種時空中的構造遊戲。幾個聲部的配合實際上是一個聲部與自己的配合,從而也就相當於邏輯上的一種自我指示了。
  • 愛情大概就是因他而成為更好的自己——《卡農》
    ,每一顆聽過它的心都對愛情燃起了期待憧憬,每一對聽過它的戀人都更加珍惜彼此,又有多少夜裡,多少人聽著卡農,抬頭看看桌上他/她的照片,微微一笑,低下頭繼續伏案努力,為了心上的人成為了更好的自己,大約這就是音樂對於每一個渺小的靈魂最大的溫暖與魅力吧。
  • 時光與風的勇者《塞爾達傳說》系列起源追溯
    塞爾達傳說的原點-時之笛(時之勇者系列)  不知道什麼時候,有個王國叫做海拉爾,在海拉爾有個森林,裡面住著永遠不會長大的柯基裡族。每一個柯基裡都有一個專屬妖精跟在身邊,只有一位叫林克(リンク、Link)的小孩沒有。
  • 晨間正能量 | 卡農的故事
    提起卡農,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我聽過。但如果只了解D大調卡農,就有些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了,卡農是一種譜曲方式,而不是某篇具體的音樂,這種譜曲方式,通過不同音階的規律性重複,只是音高各不相同,相互延遲堆疊,就會產生奇妙的效果,和令人感到高雅的旋律。這就是卡農,幾段相同的旋律,在時間上逐次展開。又在具體的時刻上互相配合。產生新的聽覺效果,由於多個聲部地位均衡。
  • 《卡農》背後的故事——此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將這首曲子彈給我愛的...
    卡農(canon),是一種曲式的名稱,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原意為 "規律"。這種曲式的特徵是間隔數音節不停重複同一段樂曲, 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為另一聲部所摹仿,即嚴格的摹仿對位。卡農出現於13、14世紀,後人常採用古典曲調作為卡農主題。"
  • 電影裡循環播放的《卡農》,現在才知道它背後故事
    當時全智賢所彈奏的樂曲,是卡農。《我的野蠻女友》中鋼琴演繹卡農另一部韓國電影《假如愛有天意》講述了兩段因緣結合的愛情故事。母親曾和一個男人非常相愛,他們經歷種種曲折,最終因門不當戶不對,男人戰亂受傷而錯過,多年以後,女兒無意中讀取母親的信件,竟發現,她和母親的愛情經歷如此相似,更沒想到,她所愛的人居然是那個和母親錯過的男人的兒子,愛情,原來是天意……這部電影不知道讓多少人落淚,至今想起,依舊感動。這兩段愛情故事,始於一段浪漫的前奏。
  • 最動聽的一版D大調卡農!
    今天聽到一曲D調卡農,簡直無法用語形容音樂之美!這位大師叫Per-Olov Kindgren,我查了一下他的資料是:瑞典音樂家,作曲家和古典吉他大師,與於1976年考入瑞典皇家音樂學院,自創過不少吉他曲,演奏風格如行雲流水,音色迷人。今天聽的就是他演奏的我們所熟悉的D大調卡農,每一個音符都像會說話的孩子一樣,在你面前跳躍嬉戲。
  • 卡農作曲家帕赫貝爾
    艾森納赫就是巴赫的故鄉,所以帕赫貝爾與巴赫的父親也熟識,他還當了巴赫姐姐的教父,也負責教導巴赫的哥哥音樂。巴赫父親過世之後,教育巴赫音樂的責任乃落在這位長兄的身上,所以我們可以說帕赫貝爾就是巴赫的師祖。
  • 這些鋼琴真相,你曾經也上過當吧!
    以下9個關於音樂的真相 你之前都被騙了嗎?雖然「歌劇魅影」這一中文翻譯相比直譯文藝了好多,再加上劇中講述的是發生在歌劇院的故事,卻也因此帶來誤解。總之,它真的不是歌劇!* 2 《月光曲》與盲姑娘無關
  • 聞名世界的鋼琴曲【卡農】背後的悽美愛情故事
    卡農,一直是我最愛的一首鋼琴曲,其優美的韻律讓人忘懷,創作於300年前,無論經過多少的歲月洗禮,卻依然還是無法替代和超越的經典。卡農的背後,有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有一天,女孩偶然經過教堂,剛好聽到他在彈奏曲子,聽到他的歌聲後,從此便愛上他,也許,他們的相遇是註定的,愛了就是愛了,無關風月。女孩家裡是鎮上的名門望族,高貴無比,落落大方,上門提親的人不計其數,無一不被她拒絕,她心心念念的人只有那個會談鋼琴的男孩。
  • D大調卡農」-約翰·帕赫貝爾-原版經典之作
    鋼琴小提琴合奏《卡農》 D大調卡農 D大調卡農 - 琴譜同步版 音頻 鋼琴版
  • 被遺忘的世界禁曲,神秘的卡農D小調!
    說起「禁曲」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不僅亞洲國家有禁曲,像文化開放的歐美國家也有禁曲,其禁的原因,不僅是因為傷風敗俗或者影射政治,更是因為聽了會讓人有自殺的衝動。因為這幾首歌太有名了,網上關於這些曲子的事情一大把這裡我就不贅述了,反而有一首被魔鬼撒旦詛咒的世界名曲被大家忽略了,它就是知名的「D大調卡農」要特別注意的是「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許多人誤以為曲子的名字就叫「卡農」,「卡農」字面上是「輪唱」的意思,數個聲部的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隨,十四世紀便有出現了這種形式的樂曲,以下文章「D大調卡農」都簡稱為
  • 被載上美國航天飛船的D大調卡農,背後那段生死之戀,你知道嗎?
    壹卡農是一種曲式的名稱,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原意為 "規律"。這種曲式的特徵是間隔數音節不停重複同一段樂曲, 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為另一聲部所摹仿,即嚴格的摹仿對位。後人常採用古代曲調作為卡農主題,如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十九世紀的交響曲、奏鳴曲也常用卡農手法,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 這首《D大調卡農》分享給懷孕早期的媽媽們!
    這首《D大調卡農》中的「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因為它是最著名的卡農樂曲,有時也常以「卡農」代指這首曲子,卡農在字面上是「輪唱」的意思。這首《D大調卡農》曾被一部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凡夫俗子》採用它作為電影配樂,也因此,這首樂曲便被流傳至今,且在《我的野蠻女友》中,同樣也在場景中運用了這首作品。而這首被運用過多次的音樂作品就是由著名德國音樂家、德國巴洛克時期後期作曲家兼教堂管風琴師-約翰·帕赫貝爾(Johann Pachelbel)所創。
  • 11個版本的卡農精選
    泡泡網音頻頻道3月27日 因為最近很忙,所以,音樂推薦基本上都交給了同組的沈海湘同學,而自己卻沒做了。不過,看到朋友發來的一段視頻立刻來了興趣了。內容是什麼呢?是筆者最愛之一的卡農。  說起卡農,可能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起來《卡門》。其實,兩者是不同的。
  • 不朽神曲,卡農傳奇|一場古典音樂的專場盛宴
    卡農可以說是流傳最為廣泛的鋼琴曲之一,很多人認為卡農是一首曲子,然而事實上,卡農只是一種音樂體裁,卡農的最早歷史,可以追溯至13世紀的民間音樂形式,如狩獵曲、輪唱曲等。 輪唱曲是一種小型聲樂曲,其形式為各聲部以相同間距進入的同度無終卡農,13世紀以後流行於英國。 15世紀出現了完整的卡農曲,並為佛蘭德樂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後,卡農經常作為一種獨立的小型樂曲或大型樂曲中的一個段落而被運用。
  • 一夜聽盡兩版「卡農」
    MFC樂團將演奏《D大調卡農》《土耳其進行曲》等作品。主辦方供圖提起卡農,大家最熟知的就屬德國作曲家約翰·帕赫貝爾的《D大調卡農》了。6月2日晚7:30,愛樂匯輕音樂團(Music Fans Classical——MFC樂團)將在世紀劇院上演「『卡農Canon In D』永恆經典名曲精選音樂會」。MFC樂團集古典與時尚於一身,既保留了古典的風格,又增添了當下的流行元素,是當前國內演出市場著名的跨界表演樂團。
  • 卡農:治癒心靈而又纏綿至極的音樂,兩個人的生死追隨
    」閉上眼睛靜靜聆聽,輕柔的音樂,如夢似幻,伴隨著淺淺的呼吸聲,由弱漸強,由輕緩逐漸變明快,跳動的音符,輕鬆,雀躍著,鋼琴家的手指如同墊著腳尖的芭蕾舞者旋轉,跳躍,不停歇。(維也納童聲合唱團-卡農)有人說卡農等於愛情,但是卡農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