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沙萬裡絕人煙,岑參的邊塞詩,哪怕僅此一首,也從來都是這麼美

2021-01-15 以詩為文

在唐人璀璨的詩篇當中,邊塞詩是一類獨樹一幟的詩歌題材,諸如王昌齡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王之渙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等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不在少數。然而,在這麼多邊塞詩人中,真正有過邊塞從軍經歷的詩人卻是鳳毛麟角,諸如李白、杜甫之類,他們大多都是受邊界戰爭的影響,漫遊戰場憑弔時有感而發。

唐開元、天寶年間,邊界戰爭頻發,邊塞詩由此應運而生,形成了唐代詩歌的一個主要流派。處於對邊疆戰事的關心和對軍旅生活的嚮往,邊塞詩人們都熱衷於邊塞詩的創作。但是不可否認,在數量龐大的邊塞詩作品中,久經沙場的邊塞詩人對軍旅生活、大漠風情、思想之切的描寫,顯然更是入木三分的,岑參就是這樣,一首《磧中作》將身處萬裡平沙中將士們的思鄉之切表現得淋漓盡致。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裡絕人煙。

大漠孤煙、長河落日、明月古城、羌笛盧管……好像是邊塞詩中約定俗成的事物,也是最能體現邊塞特點的典型景物。岑參這首詩也不例外,選用了徵人、戰馬、大漠、明月、狂沙,這些典型的邊塞景色來抒發將士徵途中的思鄉之情。

岑參一生曾兩度隨軍出使安西,此詩描寫的是他第一次辭家赴安西時,在大漠中行進的情景,表達了他初赴邊塞的新奇之感和離家越來越遠的思親之情,同時也體現了他從軍建功的豪情。詩中選取「平沙萬裡」這一沙漠旅途中的剪影,描述自己馳騁塞外、隨止隨歇的軍旅生活,筆觸雄渾遒勁,語言自然平實,畫面充滿了曠遠壯闊的神韻,悽美與悲壯的意境中,流露出的是他對邊疆風物深厚的感情和蓬勃的詩情。

「走馬西來欲到天」,大漠遼闊高遠,四望天地相接,戰馬徵人在浩瀚的沙海中,如滄海一粟,給人以「欲到天」的感覺。「辭家見月兩回圓」,交代了寫詩的時間在月圓之夜,點明了詩人離家踏上徵途已有兩月之久。明月是思鄉懷人的典型景物,這是古詩中約定俗成的意象。這句詩中的明月是詩人思鄉的真情流露,承載了全詩的感情,一個「圓」字將詩人徵途的孤寂和對家鄉親人的思念表現得淋漓盡致,讀來讓人倍覺細膩、柔情。

「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裡絕人煙」。在悲涼荒蕪的沙漠中行軍是孤獨寂寞的,但想起家鄉和親人時,心裡卻倍加溫暖。從思念中回過神來,現實眼下卻有宿營問題急需解決,而「今夜不知何處宿」是明知顧問,所以下句詩也是似答非答,以寫景收筆。黃沙莽莽的的大漠風光雖然荒蕪蒼涼,但卻給人以無盡的美感。景色是蒼涼的,但感情並不低沉、哀傷,相反,這種戎馬生涯的邊疆生活,馳騁沙場的從軍經歷正是他所渴望的,最能體現他從軍邊塞的壯志豪情。

岑參是盛唐時期寫邊塞詩數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詩人。他一生曾兩度隨軍出塞,出使安西近十年。豐富的邊塞生活經歷為他邊塞詩的創作提供了基礎,所以他的詩不管是對邊塞風光的描寫、對徵人思想之愁的抒發、還是對邊塞生活的艱辛和建功立業的渴望,都表現得很到位。這也是大多數邊塞詩人所無法企及的。

相關焦點

  • 「讀書札記之5」岑參,縱馬輪臺的邊塞詩魂
    唐太宗如此英雄,此仇焉能不報。三年後,他派大將李靖,五路出兵,肅清了盤踞山西定襄的東突厥,打通河西走廊,恢復了對西域的統治。太上皇李淵高興地誇道:「我兒子能滅突厥,報了我稱臣之辱。」百年徵戰,烽煙傳檄,有骨氣的文人投筆從戎,到邊塞建功立業。比岑參成名早些的王之渙、孟浩然、王昌齡、李頎、李白、王維、高適、杜甫等,都有邊關詩、塞下曲在坊間傳唱。
  • 都說王維是山水田園派,一首經典邊塞詩,大氣磅礴,不輸王高岑
    王維和孟浩然,被譽為盛唐山水田園詩的代表;而王昌齡、高適、岑參、李頎則是邊塞詩派的旗幟人物。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說,王維也稱得上是一位出色的邊塞詩人。王昌齡現存邊塞詩只有二十多首,李頎亦不過十首,而王維卻留有三十多首,不但數量上佔優勢,就是質量上,王維也絕對可以和這些邊塞詩大咖們一較高低。
  •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十首邊塞詩,五種戍邊情
    邊塞詩是以邊疆地區漢族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它象一朵悽美絕豔的異域奇葩,開在遠古的樓蘭,開在僻遠的大漠。它以似火的顏色,點燃了壯士的青春;它以馥鬱的芬芳,誘惑著鮮活的生命。絕豔背後,是曠古的孤獨,是對人類不休爭戰的冷竣而理性的思索。
  • 唐代一首與眾不同的邊塞詩,短短20個字無一生僻,卻令人不寒而慄
    唐代的邊塞詩可謂群星璀璨,王昌齡、岑參、高適,不勝枚舉。當然唐代的邊塞詩,經典也極多,「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雄渾和自信;「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曠遠和悲涼;「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的瀟灑和豪邁,都驚豔世人。
  • 詩詞裡的十美「雪中國」 - 集美報 - 東南網廈門頻道
    數九時節,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淡妝素雅,皚皚白雪下的中華大地,依然是江山如畫,分外妖嬈。古今詩詞裡的雪中國呀,是那樣的美。一、孤寒之美。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山水詩描述了一幅江鄉雪景圖。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飛鳥絕跡,人蹤湮沒。遐景蒼茫,邇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調悽寂。漁翁形象,精雕細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 唐詩三百首最沒有內容的一首律詩,詩人間唱和岑參秒殺杜甫王維
    這首唐詩是詩人之間的一首和詩,作者是岑參,這首詩題目是《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也就是說當時的詩人賈至和王維岑參杜甫等等同朝為官,一齊在上早朝的時候他們就由賈至出了一首詩,他們三個人輪流唱和。他們四個人的詩作當中,最後推選出來岑參這首古詩是藝術水平最高的。
  • 《唐詩三百首》中六首最著名的邊塞詩,意境深遠,感人肺腑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裡黃河繞黑山。本詩描寫戍邊將士不得歸鄉的愁怨心情。前兩句寫無休無止的徵戰之累,後兩句寫蕭瑟荒涼的戍邊之苦。全詩沒有一個「怨」字,但每一句都充滿了愁怨之情。隴西行陳陶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本詩主要反映唐代長期的邊塞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
  • 李白很豪邁的一首詩,開篇20字就氣勢橫絕,後人傳唱1000年
    李白的明月,李白的美酒,李白的劍氣,這些都攪混在一起,融入、貫穿到了李白的詩歌當中,無論他寫什麼,總是帶有一種傲然浪漫的氣息,所以李白的詩基本不會和其他人混淆,他的氣息,實在太好辨認。即使是邊塞詩,戰爭詩,在李白的筆下,也獨有一種出奇的色彩。他可以很雄壯豪邁,寫邊塞風景,戰爭全貌,也可以很細膩,寫徵夫思歸,怨婦思夫。
  • 岑參也有山水田園詩,梁園雖好不能久,春風偏愛山人居
    ——唐代:岑參《山房春事二首》#岑參的詩#岑參《山房春事二首》,一首描繪春日深山房院的美麗風光,清幽美麗,又充滿生趣,非常令人嚮往;第二首則是描繪荒棄的梁園在春日黃昏時蕭條敗落的景象,令人瘮得慌。梁園,又稱兔園、菟園、睢園,修竹園等,是漢景帝弟弟梁孝王劉武所修建的宮室苑囿,規模宏大、富麗堂皇,據史書記載,方圓三百裡。
  • 岑參很孤獨的兩首七言絕句,一首比一首更孤獨,讀來讓人肝腸寸斷
    岑參的名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可以說是膾炙人口,裡面兩句詩更是美得令人驚豔「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兩句詩寫出了最美的春天,而且後世無數的詩人化用過,從而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岑參作為盛唐時期最著名的邊塞詩人,他的作品氣勢磅礴,而且他的詩自成一派,往往看似寫得很一般,但是讀來卻又是讓人拍案叫絕。
  • 李白很霸氣的一首詩,儘管只有短短的28個字,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李白,字太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一生寫過了無數的詩作,而且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寫得非常的唯美,無論是描寫愛情,還是友情,以及是詠物,那都是寫得非常棒,這也正是李白,能夠成為「詩仙」的原因。相信大部分的中國人對於李白的詩,那都是不會陌生,例如他的《靜夜思》、《俠客行》、《將進酒》、《贈汪倫》等等,那都是一流的佳作。
  • 岑參的這首詩,引用漢代歷史典故,表達了對山河破碎的感傷
    乾元二年(759),岑參出任虢州長史,直到寶應元年,才離虢州歸長安。州長史名義上為幕僚之長,但實際並無實權。「王府長史理府事,餘府通判而已」(《通典》卷第三十三)。所以,當杜甫認為他「半刺已翱翔」(意謂等於半個刺史而可大展宏圖)的時候,岑參在《題虢州西樓》詩中卻說:「錯判一生事,蹉跑今白頭。縱橫皆失計,妻子也堪羞。明主雖然棄,丹心亦未休。愁來無去處,只上郡西樓。」
  • 岑參《逢入京使》《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徵》思想內容及藝術特色
    岑參,世稱岑嘉州。盛唐邊塞詩派代表詩人,與高適齊名,並稱「高岑」。其邊塞詩多表現唐軍將士的英雄氣概和樂觀精神,擅長描繪邊疆奇異風光,七言歌行成就最高,人稱「語奇體峻,意亦造奇」。有《岑嘉州集》。黃沙入天、風吹石走的絕域風光,風刀割面、馬毛結冰的惡劣環境,匈奴馬肥、戰塵亂飛的緊迫情勢,都著力反襯出唐軍將士出徵時艱苦卓絕及其不畏艱險的壯志豪情。(2)善於細節描寫。如「半夜行軍戈相撥」、「馬毛帶雪汗氣蒸」、「幕中草檄硯水凝」等,把邊地深夜的嚴寒、大漠夜行軍的艱辛等情景表現得十分逼真。(3)音樂性強。
  • 岑參的這首《逢入京使》,平淡中見真情,歷久傳誦
    就是這樣一首平實無華的詩歌,讓億萬中國人都感同身受,感覺到了一種濃濃的鄉愁。而在古代的時候,描寫鄉愁的詩也有很多。比如像詩經當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又如孟郊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還有宋之問的「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最著名的也許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唐朝詩人岑參,他是一隻帆,不畏艱險揚帆遠航
    岑參,他就是一隻帆,不畏艱險揚帆遠航。岑參,他出生於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祖父都做過宰相。岑參年少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跟著自己的哥哥開始寒窗苦讀。岑參曾經兩次出西塞,但是他的心境前後都有很大的差別。第一次出塞時,他與高仙芝的關係比較疏遠,所以岑參不受到重用,再加上他之前的生活是比較優越的,來到邊塞後對邊塞的生活難以適應。
  • 李白很「漂亮」的一首詞,無一字寫美卻美到窒息,僅28字流傳千古
    這是一首形容楊貴妃的詞,當然這也是三首詞的一致主題。那麼在李白的筆下,「雲鬢花顏金步搖」的楊貴妃又是怎樣的驚鴻絕豔呢?首先來看第一句,看到天邊的雲彩,想到的是她如雲般夢幻的衣裳,見到春天的百花齊放,想到的是她如花一般嬌豔的容顏。和煦的春風吹拂過欄杆,花色本已嬌豔無雙,又加之春露春風的點綴和滋養,更加是天上僅有,人間絕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