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解讀
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用多種方法去讀懂古詩句的意思。
2.學習從一段話中看出作者的觀點。
3.學會乘公交車,選擇合適的乘車方案。
4.積累「五行、五穀、五音、五彩」具體所指。
教學重點
學習運用藉助注釋、想像、了解古代文化常識等多種方法讀懂古詩句。
教學難點
學習從一段話中看出作者的觀點。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導入:今天,我們來學習《語文園地六》(板書課題)【課件1:課題】
交流平臺
一、交流學習方法
1.出示古詩《浪淘沙》
【課件2】
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裡沙
唐代: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2.對照古詩,想一想自己是用哪些方法理解詩歌的?
3.學生交流,自由發言。
4.教師總結:我們學習了不少的古詩,大家都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具體總結如下,出示:【課件3】
藉助注釋理解古詩中的字詞。
有畫面感的詩句,可以通過想像去體會。
多了解古代文化常識,也有助於我們理解古詩詞的意思。
(適時板書:注釋 想像 常識)
二、完成閱讀練習
1.出示古詩
【課件4】
戲問花門酒家翁
唐代:岑參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
道傍榆莢巧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
沽:買或賣。首句的「沽」是賣的意思,末句的「沽」是買的意思。
花門:即花門樓,涼州(今甘肅武威)館舍名。花門口:指花門樓口。
榆莢:榆樹的果實。春天榆樹枝條間生榆莢,形狀似錢而小,色白成串,俗稱榆錢。
2.合作交流:學生用學過的方法自學古詩,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句的大意。
詞句段運用
一、分析提煉觀點
1.出示:【課件5】
為了生活環境更舒適,人們在城市裡種植了大量的花草樹木。鬱鬱蔥蔥的樹木花草是城市的「綠色衛士」,人們把它們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確切的。因為這些「綠色衛士」,不僅能吸收空氣中過剩的二氧化碳,調節城市空氣,而且能降低灰塵汙染——葉子表面的絨毛和黏液能吸附飄塵,阻止灰塵微粒蔓延。
2.學生讀這一段話,讀兩遍。
3.交流:這段話表達了怎樣的觀點?
4.匯報,評價,指導:
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歡這些花草樹木。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一句話,作者圍繞這個中心意思,從顏色和作用兩方面來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從「鬱鬱蔥蔥」「綠色衛士」「城市之肺」這些詞語也可以看出作者對花草樹木的讚美。
(適時板書:抓住關鍵句 把握觀點)
二、選擇乘車方案
1.學生自讀「詞句段運用」第二部分文字,明確時間和路線。
2.小組交流,選擇合適的乘車方案。
1.教師檢查指導:
(1)時間:早上九點以前 路線:溫泉鎮——宋家窪
(2)乘車方案:早上六點鐘先坐65路車從溫泉鎮到四通橋下車,然後坐86路車從四通橋上車到宋家窪下車。
日積月累
一、根據拼音自讀
1.出示:【課件6】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穀:稻、麥、黍、菽、稷
五音:宮、商、角、徵、羽
五彩:黃、青、赤、白、黑
2.學生練習讀一讀,記一記。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不懂的字。
二、教師適當點撥指導
1.五行是中醫理論之一,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這一概念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運用於醫學,用以說明臟腑的屬性及相互關係;也用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論來解釋內臟之間相互滋生和相互制約的關係。
2.平常俗稱的「五穀」所指的五種穀物。「五穀」,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
3.五音最早的「宮商角徵羽」的名稱見於距今2600餘年的春秋時期,在《管子 地員篇》中,有採用數學運算方法獲得「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的科學辦法,這就是中國音樂史上著名的「三分損益法」。「五音」:唇、舌、齒、鼻、喉(張炎《詞源》)。
4.「五彩」是黃、青、赤、白、黑,泛指各種顏色,這五種顏色從陰陽五行學說上講,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時,分別象徵東、西、南、北、中,蘊涵著五方神力。在明清兩代得到發明和發展。主色調有紅、黃、綠、藍、黑、紫。
板書設計:
注釋 想像 常識
抓住關鍵句 把握觀點
教學反思:
語文園地的教學,就是要以生活為主線,就是要讓學生充分的感知、體驗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學生才會用真實的筆觸表現生活,表現自我。因此,我們要教學生從小就接觸和認識社會,觀察社會生活,積累生活。
「交流平臺」欄目的重點是教學生學會一些理解古詩的方法,學生從自己平常的學習經驗出發,談自己的學習體會。然後通過交流,互相學習,最後理解一首課外古詩,驗證自己的學習效果。
「詞句段運用」欄目有兩項內容,一是從一段話中提煉觀點,二是學習選擇合適的乘車路線。教學此欄目,要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發言,然後教師指導。
課堂教學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不僅積累了知識,而且學到了學習方法。
全冊文檔課件下載地址:
https://m.1ydt.com/v/box-6_34_43
或掃二維碼下載:
圖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