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說、二十八星宿、步天歌……中國古人是如何研究星空的?

2021-01-08 蘇家酒窖

從宇宙大爆炸開始,塵埃、氣體分離又匯聚,粒子在黑暗中掙脫,千萬元素重新相遇,它們在時間的力量下終變幻成為耀眼的星辰。

在無盡的星系中,我們坐落在太陽系裡地球這顆行星上,從零開始一步步搭建起人類社會。而人,在成長的同時,便從未放棄對星空的探索。身居於華夏這片大地上的中國人便是這樣,早早就解讀著星空的秘密。

所以,今天就讓小編帶你走進古人的天文史,讀一讀古人寫給星空的情書吧!

首先,古代的天文學與現代的天文學有所區別,雖然我們常見的觀點是認為古人的宇宙觀僅是天圓地方而已,但或許未有當代先進科技那般嚴密,古人在天文學的造詣遠不止此,他們始終在日月鬥轉之間尋找著自己的精確度,解答著對自然的疑惑。

原始社會的人們

早在原始社會,古人就開始對星空的探索,繪製著自己的星圖。但你知道是什麼觸發了古人對星空的好奇嗎?難道是為了從詩詞歌賦聊到人生哲學的浪漫?答案是否定的。

幾千年前,古人的活動範圍本是有限的,農耕事業也尚未發達,於是唯有觀日月星辰以修曆法,用曆法來確定農時,調整農業生產。而官方所修的曆法從商代就已開始,一直延續到清朝,其中出名的就有《太初曆》、《大衍曆》、《授時曆》等等。

浩瀚宇宙讓人心茫,但智慧的古人潛心鑽研,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發現天上大部分的星星除了少數星體所處位置變化頻繁外(如月亮和五大行星),其他彼此位置恆定不變,且部分星星的運行速度有所差異,因此他們把這90%位置相對穩定的星星,稱之為「恆星」,同時利用穩定的恆星背景,分析出星體是有運轉規律的,它們在一張細思嚴密的天網中運行,並且終圍同一條線運動,這條神秘的線便被古人稱為黃道,而所謂黃道其實是古人假想的太陽周年運行軌道,且當時講的是地心說。

黃道的軌跡圖

從這裡開始,古人便將星空劃分,二十八星宿概念出世,屬於中國人專有的觀星指南逐漸成型。二十八星宿是指把天上的恆星分為二十八群,且其是沿黃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所分布的一圈星宿,而以「宿」一詞稱之也是因為這些聚集的星群像是日、月、五星(金、木、水、火、土)所棲息的宿地。當然一個星宿也不是指一顆星星,而是指星群的集合。

四象與二十八星宿示意圖

二十八星宿還按四方即東西南北方,分為四組,又稱為四象、四獸、四維、四方神,一方對應一種特定的動物,每方各有七個星宿。古人通過研究四方在不同時刻運轉發生的變化來推斷世事更替,解答對農業社會的疑惑。

二十八宿的名稱:東方青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jī)北方玄武七宿:鬥(dǒu)、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婁(lóu)、胃、昴(mǎo)、畢、觜(zī)、參(shē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zhěn)

而二十八星宿中每一宿都有它的特定意義。例如,東方青龍七宿中的角宿,其意為龍的角,而黃道在該星宿的兩顆星間穿過,因此日月和行星常會在這兩顆星附近經過,古籍便稱角二星為天關或天門;還有北方玄武七宿的鬥宿,其也稱南鬥,與北鬥七星一樣,南鬥六星在天空中的形狀也很像鬥,故名之,但南鬥的範圍和亮度較之北鬥則有所不及了。

北鬥七星的模樣及其名稱

在古代,北鬥同樣具有著重要的位置作用,其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組成。古人把這七星聯繫起來,想像成為舀酒的鬥形。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為鬥身,古曰魁;玉衡、開陽、搖光為鬥柄,古曰杓。當我們將天樞、天璇兩星連成直線並將其距離延長五倍,那麼此時其所指便是北鬥星,為北的方向。

當然了解北鬥,不單止可以知道所處方位,聰明的古人還利用了北鬥的鬥柄的位置變化來確定春夏秋冬的時間變換:鬥柄指東,天下皆春;鬥柄指西,天下皆秋;鬥柄指南,天下皆夏;鬥柄指北,天下皆冬。

北鬥七星鬥柄變化與四季的關係

不過古代對星空的分區,除了二十八宿以外,還有所謂三垣,即為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而古人對三垣的定義也十分有趣。紫微垣,也稱中宮,在這之內是天帝所居住的地方 ,除了天帝之外當然還有皇后、太 子、女官等在此居住;太微是政府的意思,因此紫微垣和太微垣的星星都多;而天市,顧名思義就是集市,於是在天市垣裡,貨物、量具等成了星名。

三垣示意圖

讀到這裡,大家有沒有覺得三垣的場景十分熟悉?沒錯,這便是古人在天上打造的人類社會,講述了社會運行的重要三元素——文化、政治和經濟。星空上的天帝對應著現實的統治中心,帝皇便是用神奇的想像來回答未知,用天上人間解說現實的百味人生,將天象變化與人事吉兇相聯繫,君權神授、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日漸深入人心。

所以抬頭望天時,揉合著古人對天空的美好幻想,我們是不是也會看到真正的天上宮闕和集市裡喧鬧的仙人呢?

中國星象基本體系

在此,三垣二十八宿所構造的三十一星區體系也成為了中國古代天文學的基本體系。隋代時期的丹元子所寫的《步天歌》便首次詳細整理和記載了三垣二十八宿的全部成員,其分章、星官、星數和尋星順序都十分嚴格遵循了實際觀測的結果。其語言嚴密精準又通俗易懂,是表述中國星象的重要代表作。

當然,古人的天文觀測也不止於對星空的劃分。據史料記載,我們便可知道古人早已多次觀測到了日食、月食、彗星和太陽黑子等等的天文運動。如對太陽黑子運動的記錄,從公元前28年到明代末年的1600多年當中,中國便有100多次翔實可靠的太陽黑子記錄,這些記錄不僅有確切日期,而且對黑子的形狀、大小、位置乃至分裂、變化等,也都有很詳細和認真的描述。

太陽活動圖

由此看來,國人早已敲開了宇宙的窗口,用自己的眼睛和雙手探尋到了星空的秘密。雖然其中難以避免佔星文化所帶來的迷信行為,但我們依舊可以說,中國古代天文學成就非常,並且一度早於西方的天文學的發展,因為我們是世界上天文學起步最早、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

天文學也是中國古代最發達的四門自然科學之一,天文學方面也屢有革新的優良曆法、令人驚羨的發明創造、卓有見識的宇宙觀等,這在世界天文學發展史上可是重要的裡程碑!

當然,凡事皆有多面,更多古代天文知識,還請關注下一期哦!

感謝大家的閱讀,我是作者薄涼,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別忘了給我們點讚,或者分享給更多的朋友看哦~關注我們的百家號蘇家酒窖,每天了解到一點傳統文化。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哦!

相關焦點

  • 二十八星宿釋義
    星空已成為現代城裡人日常難以見到的物象。因為光汙染,我國已設立暗夜保護區。當下,去鄉村、去野外看星星,有時也是一種奢侈的旅遊產品。與之配套的旅遊項目,也許還有露營地等。觀星,不得不了解中國古代的星宿文化以及西方的十二星座。在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把天空中可見的星分成二十八組,叫做二十八宿(xiù),又稱二十八舍,是將黃道和天赤道附近的天區劃分為二十八個區域。
  • 二十八星宿之參商:古人是如何看待星宿的?理清角色與命運的迷思
    東有十二次二十八星宿之分,西有日心說和星座之說。在天文這個共同領域科學上,中西方在文化傳承各有千秋,但在意境表達上達到了高度的一致。穹頂藻井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詩聖杜甫在《贈衛八處士》記:「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 二十八星宿順序排列有什麼講究?為何東方青龍為首?
    二十八星宿南方七宿,古人認為其組成「朱雀」的形象,朱者,赤也,紅色;五色配五方中,赤色為南方。雀者,古人認為是鳳凰所生,有鳳凰的特徵。在四象中,南方朱雀的地位很重要,因為古人觀測星空,往往是面向南,目之所及者,在這一塊區域的星宿位置最為清晰。因此單從四象的「形象」來看,南方七宿組成的朱雀更為直觀。
  • 二十八星宿星官圖!
    二十八星宿是古代中國天文學家為觀測日、月、五星運行而劃分的二十八個星區,用來說明日、月、五星運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顆恆星。
  • 中國二十八星宿傳奇
    二十八星宿得四獸之寶得天下,持有四獸之寶可稱王天下。具體什麼是四獸之寶,天下間無人知曉,據說一本「四獸天地書」記載了四獸如何獻身於天地,以血祭祀,其中記載:天下四分五裂之時,天地意象,星相大變,人間四獸之靈將重現人間。託身於世間二十八人之身,這二十八人身上有二十八星宿字樣,能開啟天地靈氣之門,天地之門打開後四寶現身。
  • 星星名字由來:中國二十八星宿與西洋十二星座
    謎樣的二十八星宿2 星星名字由來:中國二十八星宿與西洋十二星座浩瀚的宇宙中,是什麼讓你心動了?
  • 陝西一漢墓發現國內最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圖
    陝西一漢墓發現國內最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圖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近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陝西靖邊縣渠樹壕漢代墓群考古研究最新成果。
  • 智慧與神話:二十八星宿的傳說由來與實際應用
    作為中國古代天文成就最顯著的代表之一,二十八星宿一直被人們所熟知。根據文獻記載,目前已知二十八星宿最早現於戰國初年,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時至今日,二十八星宿的用法已十分廣泛,且有一套比較完整的使用體系。二十八星宿代表的是古人將諸天星辰劃分而成的二十八個星區,按著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劃分為四組,每組各有七顆星宿,又稱其為四象、四獸、四維、四方神等,例如我們所熟知的「東之青龍,北之玄武,南之朱雀,西之白虎」就是依次而成的。每顆星宿都有各自所代表的動物。
  • 陝西漢墓發現迄今最完整二十八星宿圖
    &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西安3月28日電 (記者 田進)記者28日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人員在該省靖邊縣渠樹壕漢代墓群發現一座被盜磚室墓,墓室裡繪製了包括二十八星宿在內的星空圖,這是中國首次發現的星形、星數、圖像、題名四要素齊備的二十八星宿圖,也是目前已發現內容最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圖
  • 智慧與神話:二十八星宿的由來傳說與實際應用
    作為中國古代天文成就最顯著的代表之一,二十八星宿一直被人們所熟知。根據文獻記載,目前已知二十八星宿最早現於戰國初年,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時至今日,二十八星宿的用法已十分廣泛,且有一套比較完整的使用體系。二十八星宿代表的是古人將諸天星辰劃分而成的二十八個星區,按著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劃分為四組,每組各有七顆星宿,又稱其為四象、四獸、四維、四方神等,例如我們所熟知的「東之青龍,北之玄武,南之朱雀,西之白虎」就是依次而成的。每顆星宿都有各自所代表的動物。
  • 道教二十八星宿圖與星宿詳解
    二十八星宿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為觀測日、月、五星運行而劃分的二十八個星區,是我國本土天文學創作。地支來源古代二十八星宿另一種一年的表達方式。地支創建的方法是採用二十八星宿部分星象符號。古代人民用這四象和二十八星宿中每象每宿的出沒和到達中天的時刻來判定季節。古人面向南方看方向節氣,所以才有左東方青龍、右西方白虎、後北方玄武、前南方朱雀的說法。
  • 為您極簡說,二十八星宿到底是什麼?
    一句極簡的話:二十八星宿實際上相當於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星座。它們也基本處在黃道上,與西方所說的十二星座比較類似,但其中的內涵或許大有差異。稍微研究一下,你會發現中華古人的想像力與智慧其實比西方人更廣、更深。二十八星宿,分為四七二十八個。
  • 二十八星宿有什麼內涵,排序如何?
    「二十八星宿有什麼內涵?」如要準確地回答這個問題,千萬別以為「二十八宿」只與「星佔」和神話有關,那就太小瞧中國古人的深邃智慧了。「二十八星宿」,是中國上古先民天文觀象的偉大創造,標誌著中國古代「時空體系」的完美建立,這在五千年前堪稱獨步世界,在很大程度上稱為後來的中華文明重要源泉。
  • 陝西一漢墓發現二十八星宿圖 系目前最完整的一幅
    陝西靖邊漢墓內發現的目前全國最完整的一幅二十八星宿圖西部網訊(記者 敬澤昊)為了觀測日月星辰的運轉,中國的古人把廣袤的星空劃分為28個星區,即所謂的二十八星宿。
  • 中國的星象學「二十八星宿」。你知道它和十二星座有什麼聯繫嗎?
    但其實在我國,早在西方確定黃道十二宮之前,我們祖先就已經將黃道附近的星空分為若干個部分,也就是我們的二十八星宿。而他們又根據方向氣節,將這二十八星宿分為四部分,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四象: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南方朱雀。
  • 陝西省靖邊縣漢墓內發現的目前全國最完整的一幅二十八星宿圖
    西部網消息(記者 敬澤昊)為了觀測日月星辰的運轉,中國的古人把廣袤的星空劃分為28個星區,即所謂的二十八星宿。2015年5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靖邊縣渠樹壕漢代墓群發現一座被盜的磚室墓,墓室裡繪製的包括二十八星宿在內的星空圖,震驚了考古專家。  經過考古發掘與研究修復,日前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這座墓葬的最新成果。
  • 每天一點國學:西方十二星座,中國二十八星宿,兩個一樣嗎
    如今我們常說自己是什麼星座的,其實就是來源於西方的星相學。與此對應的是,中國早在西方確定黃金十二宮之前的商朝,已經率先把星空分成若干個區域,包括三垣二十八宿。比西方的十二星座更加精準,更豐富,更有說服力!
  • 二十八星宿到底是啥?
    金木水火土五星是古人實際觀測到的五個行星,它們又合起來稱為五緯。中國古代有七曜日,在西方與之對應的就是Sunday,Monday,Tuesday……乃至Saturday的七天。七曜之說影響頗廣,直到現在,日、韓等國的日曆上,還在使用日、月、金、木、水、火、土來表示一周的七天。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為它光色銀白,亮度特強。
  • 二十八星宿之北方玄武,為什麼說「北鬥主生,南鬥主死」
    二十八星宿的創立,是為了觀測太陽、月球和金木水火土星的運動位置的標記。這些星辰都是處在「黃道」位置在附近的眾星辰。劃分二十八等分的依據是「土星每一年坐鎮一個區域,28年回到原位」,即按照土星運行的規律來劃分的。古言"二十八宿為經,七曜為紀"。
  • 古墓挖出「二十八星宿」,改寫中國天文史,考古家:這是宇宙模型
    古代天文學家把天空中可見的星分成二十八組,東南西北四方各七宿,古名二十八宿。但二十八星宿這說法不僅在是在中國存在,印度、波斯、阿拉伯人古代也有類似中國二十八宿的說法。可以說,二十八星宿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最早起源於商周時期,但我國目前考古發現的最早的與二十八星宿的相關文物是發現於東周戰國時期的曾侯乙墓。說到曾侯乙墓,大家也非常的熟悉。這是一座戰國時期的大墓,是我國考古史上考古挖掘最重要的古墓之一,出土的文物多達2萬多件,是出土文物最多的古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