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非凡歷程

2021-01-08 中國網

「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是人類社會永恆的命題。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人類社會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從中國與世界的共同利益出發,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回應了各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普遍訴求,充分展現了大國領袖的世界情懷和責任擔當。

讓我們通過一組圖片,回顧這一理念的形成和發展過程。

2013年3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演講,首次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他指出:「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新華社記者 丁林/攝

2013年4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海南博鰲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他提出了牢固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的正確方向:勇於變革創新,為促進共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同心維護和平,為促進共同發展提供安全保障;著力推進合作,為促進共同發展提供有效途徑;堅持開放包容,為促進共同發展提供廣闊空間。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攝

2014年3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重要演講。他從文明交流互鑑的角度指出:「當今世界,人類生活在不同文化、種族、膚色、宗教和不同社會制度所組成的世界裡,各國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攝

2014年5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中國人民不接受『國強必霸』的邏輯,願意同世界各國人民和睦相處、和諧發展,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中國將積極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同世界各國共同維護人類良知和國際公理,在世界和地區事務中主持公道、伸張正義,更加積極有為地參與熱點問題的解決,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來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發展促進世界和平」。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攝

2015年9月2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初步系統闡述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科學內涵,即「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係」,「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攝

2015年11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並發表重要講話。他深入剖析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努力給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帶來的啟示,指出:「面對全球性挑戰,各國應該加強對話,交流學習最佳實踐,取長補短,在相互借鑑中實現共同發展,惠及全體人民。同時,要倡導和而不同,允許各國尋找最適合本國國情的應對之策。」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攝

2016年9月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2016年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他指出,「中國的發展得益於國際社會,也願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中國倡導的新機制新倡議,不是為了另起爐灶,更不是為了針對誰,而是對現有國際機制的有益補充和完善,目標是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新華社記者 馬佔成/攝

2017年1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日內瓦萬國宮出席「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並發表主旨演講,詳細闡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動因、願景與實施路徑。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攝

2020年9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同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總理默克爾、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共同舉行會晤,會晤以視頻方式舉行。習近平強調:中方願同歐方在雙邊、地區、全球層面加強對話和協作,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推動政治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攝

2020年9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中國將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繼續作出艱苦卓絕努力,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確定的目標作出更大努力和貢獻。」新華社發

2020年11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首次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提出構建「衛生健康共同體」、「安全共同體」、「發展共同體」、「人文共同體」的重大倡議。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攝

2020年11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首次系統闡述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新華社記者 王曄/攝

2020年11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致辭。他指出,「中國-東協關係成為亞太區域合作中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範,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攝

策劃:閆玉清 周昭成

相關焦點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大國領袖的深邃思考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是習近平總書記以大國領袖的責任擔當,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高度,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入思考「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等關乎人類前途命運重大課題過程中,提出的重要新理念,構成了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
  • 【地評線】天府網評:匯聚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共識
    在全球多邊「講壇」上,習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重要倡議、主張和舉措,發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強音,為疫情防控、經濟復甦和全球治理提供了方向與指引。中國不僅這樣說,而且也在這樣做,用實際行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百年變局之中的全球發展治理注入了更多正能量。在特殊時刻帶頭引領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 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
    題記:70年來,中國人民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世界大變局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3年1月28日下午,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第三次集體學習,主題是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堅定地指出:我們黨始終高舉和平的旗幟,從來沒有動搖過。
  • 如何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智慧與擔當
    如何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智慧與擔當 2020-12-19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代之問的中國答案
    幾年來,中國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不斷為世界和平發展貢獻中國力量。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社會日益深入人心,為應對人類共同挑戰、建設更加繁榮美好世界指明了方向。中國之聲特別策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代之問的中國答案》。當今世界充滿不確定性,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
  • 「地評線」金羊網評:抗疫全面彰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暴發並快速蔓延,對世界公共衛生安全提出嚴峻挑戰。值此關鍵時刻,中國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參與國際抗疫合作。對於這些不和諧的聲音,我們要勇於駁斥、堅定自我,凝聚起戰勝疫情的全球合力,讓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崇高理念煥發出巨大的力量。●勇於駁斥不和諧聲音,引領全球主流輿論疫情暴發至今,一部分國家媒體和政客罔顧中國在抗疫過程中付出的巨大犧牲和取得的巨大成就,無端指責中國,對此我們要堅決駁斥,佔領全球輿論制高點。
  • ...人類命運共同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編者的話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順應世界人民要發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普遍願望,中國共產黨著眼人類發展和世界前途,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這一理念創造性回答了「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這一時代之問,為解決全球性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展現出負責任大國的作為和擔當。
  • 談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典故有深意
    【「學習筆記」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經提出,就以振聾發聵的力量引發強烈反響,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廣泛的認同和支持,被有識之士譽為:「中國為地球村提供的一把發展的鑰匙」「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唯一未來」筆記君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篇演講中提到的一些典故,幫助大家更好學習體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豐富內涵。
  •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助力實現中國夢
    習近平總書記「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正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形成與發展的,它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重要內容,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價值取向。只是,中國所堅持的全球化已非昔日發達國家所主導的全球化,而是中國方案的全球化,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指導下的符合全球經濟發展規律的全球化。這種新型經濟全球化,正是我們所期盼和追求的,是保障中國利益並與世界各國共享共贏的。習近平總書記「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正是中國方案的全球化之理論利器。
  • 國內外學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的比較及啟示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界定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一經提出,界定這一概念成為當務之急。清晰化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經歷了一段發展時期。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此概念;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演講,標誌其進入國際視野;2015年,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得以完善,即「五位一體」2 的總體布局。
  • 科學回答人類前途命運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201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的演講中,首次提出了這一理念,他指出:「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 生態集體主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價值觀基礎
    【內容提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既是中國對外交往的重要策略,也是中國參與以共商共建共享為核心的全球治理的基本方案,已經得到聯合國及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同。也應該看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仍受到一些國家的質疑,甚至不少人對於如何有效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並使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真正落地、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遵循感到信心不足。
  • 「地評線」金羊網評:在疫情大考中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2012年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八年後的今天,人類健康成為全球人民共同努力的方向,讓人們真切感受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意。而在全球化時代下,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演化為一場全球的戰役,衝擊著全球經濟,威脅著人類健康,「疫情在多國多點發生,形勢令人擔憂。國際社會應當加緊行動起來,有效開展聯防聯控國際合作,凝聚起戰勝疫情的強大合力。」命運共同體,體現在「你中有我」。
  • 人類命運與共,中國推動構建更豐富多樣「共同體」
    4年前的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出席「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並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詳細闡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動因、願景與實施路徑。 面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金融危機陰雲不散、發展鴻溝日益突出等問題,如何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這些話語深入人心
    2017年1月,習近平曾在日內瓦萬國宮發表演講,深刻闡述了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得到與會者的高度讚賞。「協和萬邦」「天下大同」是習近平一貫的主張,在不同場合,他多次向世界傳遞「和」的理念,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新華社《學習進行時》今天為您梳理習近平那些深入人心的話語。
  • 聽,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合唱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選擇。   命運與共 大道不孤   「你們的一元錢,甚至比一百萬都要珍貴。」   2月5日,在加納首都阿克拉,中國駐加納大使王世廷對加納政府代表說。
  • 【央視快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指引人類社會破解「世界之問」
    2017年1月1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主旨演講,站在時代大勢和歷史哲學的高度,系統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理念,洞悉發展大勢,順應時代大潮,倡導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習主席以中國理念和中國方案回答「人類社會何去何從」的世界之問,為人類社會繁榮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思想動力。
  • 奏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強音——記習近平主席出席上合組織...
    繼出席聯合國成立75周年系列高級別會議後,習近平主席又一次在全球多邊「講壇」上,提出一系列重要倡議、主張和舉措,發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強音。  為世界謀大同、為人類謀未來。習近平主席在巴黎和平論壇上指出:「面對人類面臨的挑戰,世界各國應該加強團結而不是製造隔閡、推進合作而不是挑起衝突,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 深入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
    一是圍繞馬克思主義的方法,提出PPE(Philosophy,Politics and Economics)學科的研究框架。中國浦東幹部學院沈斐教授指出,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本來就是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的三者合一,其中資本內在否定性的邏輯展開是貫穿三者的一條主線。人類歷史的發展是一條道路,人類命運共同體是道路展開過程中的一個環節。
  • 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全球共識與中國智慧
    為全面闡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時代背景、基本原則、實踐路徑和治理架構,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組委會發布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概念文件,在人類信息化歷程的關鍵節點貢獻了中國智慧。信息革命開闢人類社會新未來技術創新是一種「新的生產函數」,信息革命推動人類社會全方位深度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