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少年的幻之旅》是巴西作家保羅.柯艾略的作品。講述了牧羊少年聖地牙哥追逐夢想尋求寶藏的歷程。
一路上,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種各樣的困難和考驗,但他最終沒有放棄。兜兜轉轉,他發現寶藏竟然埋藏在他尋寶旅程的起點!
這部作品,將哲學、宗教、寓言融合起來,用輕鬆的語言講述了一個尋寶的故事,但其中又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作者在書中大量運用象徵的手法,給讀者帶來無窮想像的空間。讀起來輕鬆有趣又回味無窮。
聖地牙哥從小讀書、識字,在神學院學習到16歲,他學習拉丁文、西班牙文和神學,父母希望把他培養成為神甫,成為農家人的驕傲。
但是從孩提時代開始,他的夢想就是雲遊四方,了解世界。
這是他的第一個夢想。
當他告訴父親他不要當神甫,而要雲遊四方的時候,他從父親的目光中看出,父親也有過相同的夢想,但幾十年來,他將自己的夢想深埋心底,為吃喝和家庭而操勞。
父親支持了他,把僅有的三枚金幣給他買了羊群,於是聖地牙哥成為了一名牧羊人,實現了自己的第一個夢想。
在西班牙田野上,有座殘破的教堂。在這裡,牧羊少年聖地牙哥兩次做了相同的夢----在金字塔的附近,埋藏著一筆寶藏。在解夢老人和耶路撒冷之王的指引下,他踏上了去埃及金字塔尋寶的旅程。
牧羊少年有了第二個夢想。
人的一生,能夠像聖地牙哥這樣清晰自己的夢想是非常不容易的,很多人為了安穩的生活而選擇了妥協,甚至一生從未有過夢想。
書中的其他幾個人,他們對於夢想的態度是不同的,同時也決定了他們的道路和結果是不同的。
賣爆米花的小販小時候也想出去遊蕩,但他卻選擇買了一輛製作爆米花的機器,日復一日地攢錢。他只能等到年老的時候去非洲待上一個月,而再也不會有隨時出發的勇氣了。
這是一個普通人對待夢想的態度,他們有夢想,但卻不明白,他們其實有條件去實現它。
掘礦人拋家舍業去尋找綠寶石,在一條河邊上幹了五年,為了尋找綠寶石,他敲開了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石頭,還剩最後一塊他就能發現他要尋找的綠寶石了,恰恰在這個時刻他選擇放棄了。
「我不拍千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自己的放棄讓夢想成為一種遺憾。
水晶店鋪的老闆是個虔誠的伊斯蘭教徒,他的夢想是去麥加朝聖。他選擇開了水晶店,想先攢些錢,等成為了富翁,就去朝聖。每天從他門前經過的朝聖的人,有比他富裕的,更多的是比他貧窮的,他卻不敢去行動了。因為他害怕去了麥加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之後,就沒有了活下去的動力,所以他寧願保留一個夢想而不去行動。
將夢想作為人生的希望,去支撐自己平庸的歲月。這也是一種選擇吧。
強盜的頭領在金字塔前曾經重複做過一個夢。他夢見自己應該到西班牙的田野上去,尋找一座殘破的教堂,在教堂聖器室的無花果樹下,埋藏著一筆寶藏。但是他認為自己「可沒那麼蠢,不會因為重複做了同一個夢就去穿越一片大沙漠。」
強盜的頭領大概做夢也不會想到,正是他不相信的夢,讓牧羊人聖地牙哥最終找到了那批隱秘的寶藏。因為牧羊少年就是那麼蠢,會因為重複做了相同的夢就穿越了沙漠。
一個連自己都不相信的夢想,又怎麼可能去實現它呢?
這是一篇寓言,最終以聖地牙哥堅持夢想尋找到寶藏和收穫愛情結尾。生活經常沒有寓言這樣的美滿。
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去追尋自己的內心,去思考、追問我們的夢想究竟是什麼?
或許是獲得更多的財富,或許是滿足精神上的信仰,或許是讓家人更加快樂,或許是成為某個領域的傑出人士......
只要你擁有夢想,就去行動和堅持吧,因為「恰恰是實現夢想的可能性,才使生活變得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