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作者:王敏傑
官方解決措施終於來了。
日前,一茶一坐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公告,針對因門店關閉歇業、預付卡無法正常兌付的問題給出了解決方案,表示消費者可以2021年3月19日之前進行退卡在線登記。
這距離其傳出大規模關店已經過去近8個月。
一茶一坐來自中國臺灣,是一家連鎖品牌餐飲。2002年,其在上海新天地開出中國大陸第一家店,此後一度在中國大陸的33個大中型城市地標商圈開設近百家門店。不過,就在今年4月中旬,有不少消費者發現,一茶一坐多地門店暫停營業。在一茶一坐的官方微博中,不少辦理過預付充值卡的消費者也在不斷留言詢問退卡退款的事宜。
《國際金融報》記者查詢大眾點評App發現,在上海區域,還有一家一茶一坐實體店顯示新店上線狀態,不過沒有聯繫電話。就上海區域門店是否全部關閉一事,一茶一坐官方並未有過回應。
目前,預付卡的問題給出了解決方案,但品牌方面至今未公開其大規模閉店背後的原因。《國際金融報》記者為此致電了一茶一坐餐飲集團,但其官網顯示的電話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狀態。
一茶一座大量關店
「我才知道一茶一坐到處都關店了,其上海仲盛店曾經是我和閨蜜最常去的餐廳。」12月17日午間,一名家住上海市閔行區的消費者這樣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她說,正是因為一茶一坐官方公眾號這次的更新,她才注意到這個餐飲品牌關店一事。
記者注意到,一茶一坐在預付卡退卡公告中指出,由於一茶一坐出現門店關閉歇業、預付卡無法正常兌付問題,為維護消費者權益,已委託上海市單用途預付卡協會開展預付卡退卡工作。登記期截至2021年3月19日,公示期為2021年3月23日至2021年3月29日,此後的3月30日至4月26日為退款期。
不過,這份公告並未提及門店關閉歇業的原因以及關店的規模。《國際金融報》記者在一茶一坐官方網站查閱到,如今有據可查的門店為53家,和高峰時期相比減少近一半。但查詢具體門店,其中大部分實則已經關閉。
根據相關的媒體報導,早在今年年初,一茶一坐的北京兩家分店都已易主。到了4月,一茶一坐已關閉上海約50%的門店,僅剩七寶萬科店、虹口龍之夢店、星遊城店等8家門店正常營業。
12月17日下午,記者致電了此次預付卡退卡公告中留下的電話。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上海地區的一茶一坐門店已經全部關閉,上海外的一些市場還有部分門店。除此之外,其並未透露更多信息。
說起一茶一坐,相信消費者並不陌生。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其可以說是「風光無限」。在大型百貨商場中還不流行餐飲消費的2002年,一茶一坐已經憑藉其特色風味美食和「小而精美」的用餐環境受到不少消費者青睞。
「印象比較深刻的一次,一位同學的家長帶著我們去這家店,點了四季豆和口水雞,覺得超級好吃。」一位羅姓消費者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市場的積極反饋讓一茶一坐開始了擴張之旅。2011年,時任上海一茶一坐餐飲有限公司首席執行長的林盛智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預計,公司三年內會實現上市。
天眼查信息顯示,從2005到至2015年,一茶一坐共進行了4輪融資,總計6168萬美元,投資者中不乏IDG資本和橡樹投資等明星投資機構。
根據天眼查提供的信息,當前,上海一茶一坐餐飲有限公司司法風險纏身,其中包括服務合同糾紛、買賣合同糾紛、房屋租賃合同糾紛等。今年3月份,該公司發生法定代表人變更,林盛智不再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日,董事吳嘉林、馬曉星以及監事曹斌離職。
CIC灼識諮詢諮詢經理柴代旋分析指出,一茶一坐最大的問題是它的獲客能力有限,不足以支撐它的地段租金,入不敷出可能在疫情前就已經發生。「剛進入大陸市場時受資本關注度高,但隨著餐飲業發展,在2016年左右遇到了發展瓶頸,並因此定位轉型,從簡餐升級到臺灣休閒茶餐廳,但是後續仍然不溫不火。」
對於一茶一坐過去所走的加盟模式,柴代旋認為無可厚非,尤其是對於走偏親民路線的一茶一坐,加盟成本低,效率高,優勢明顯。但一茶一坐對加盟商的管理並不好。
未來,市場上還會有一茶一坐的機會嗎?柴代旋向記者稱,國內疫情已經平穩,餐飲業也在慢慢回血中,重生機會存在。「但是想要煥然一新需要大量的前期工作,如市場調研、定位規劃和產品開發等,對於一茶一坐,它的口碑並不差,著力方向是要重拾客戶的吸引力。現在公司高管大換血,新的血液注入可能會給一茶一坐帶來新的變革動力」。
多個餐飲品牌倒下
近一段時間來,餐飲品牌關店的消息不絕於耳。
10月底,新民晚報刊發了一篇報導,直指高峰期在全國開店近200家的「網紅」冰淇淋品牌愛茜茜裡陷入「關店潮」,上海門店僅剩一家。此後,上海市徐匯區商務委約談品牌經營方上海仟果食品管理有限公司。據稱,該公司因前期受疫情影響和董事會出資問題,資金鍊出現緊張。
和愛茜茜裡情況有些相似,12月初,網紅蛋糕品牌貝思客也被曝運營異常。不少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上反映,蛋糕券兌換不了、訂單被取消。一時間,貝思客被傳將倒閉,更有說法指其或已經跑路,相關話題一度衝上微博熱搜。
不過,12月2日晚間,貝思客在其官網發布公告稱:11月中旬以來,由於公司管理決策層的更替調整以及歷時七年的供應鏈在疫情後需要升級,導致短期內用戶下單系統無法正常使用。公告還指出,近期貝思客已完成了管理決策層的人員交替,計劃於12月5日陸續恢復各地蛋糕的配送服務。
過去一段時間,受疫情影響,海內外餐飲企業均遭受重創。此前,日本連鎖餐廳吉野家的母公司吉野家控股即宣布,將在2021年2月前關閉全球150家門店,其中100家為日本本土門店,50家為海外門店。據稱,此次關店首要考慮的,是由於疫情現狀而不得不暫停營業或產生虧損的店鋪,這部分門店的數量已佔到所有門店的5%之多。
此外,一些餐飲企業也開始向資本「低頭」。曾對外界宣稱「永不上市」的西貝就在本月初表示其確實正在籌備上市,具體的時間和地點尚未敲定。
一位本土餐飲企業高層向記者表示,疫情發生後,那些本身質地並不好、缺乏創新以及集團資金支持的企業自然就會「掉隊」,門店大批量關閉在意料之中。在他看來,這對於強者來說可能就是機會,可以從商業地產商處獲得更好的門店位置和更低的物業租金,進而擴張盤面。
柴代旋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餐飲業本身的技術門檻不高,可複製性強,市場周期快,想要做好做大需要在價值鏈上每一環都下功夫——後端供應鏈的管理整合與SKU選擇、前端產品的不斷創新和營銷,以及總部與各門店的管理經營等。「餐飲業是一場永不停息的戰鬥,為了存活企業需要不斷打磨自己的價值鏈,隨時為變化做好準備」。
記者 王敏傑 實習生 吉文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