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賓納劇院《理查三世》:探求真相的禁忌

2021-01-10 澎湃新聞
【上海文藝評論專項基金特約刊登】

A面 政治劇場

2003年,埃爾多安贏得土耳其大選,開始與「世仇」敘利亞稱兄道弟。

2011年西方制裁敘利亞,土耳其迅速反轉,並將大批原教旨主義極端武裝分子送入敘利亞。

2014年,在反敘利亞政府戰場壯大後的IS露出真面目,壓力之下的土耳其被迫把公開支持轉向暗處。

2015年11月17日,俄羅斯宣布擴大對土敘邊境IS生命線的空襲強度,7天後土耳其以侵犯領空為由擊落一架俄羅斯戰機。

2016年6月27日,埃爾多安發給普京的道歉信送達。

6月28日,土耳其阿塔圖克國際機場發生爆炸恐襲至近三百人傷亡。

6月29日,土耳其宣布該事件系IS所為。

《理查三世》劇照。  Arno Declair 圖

6月30日,德國邵賓納劇院的《理查三世》在天津大劇院第六屆林兆華戲劇邀請展開始上演。

英勇善戰的理查三世助兄長結束亨利六世的統治,並將亨利六世和愛德華王子一起殺害,可是卻令人不可思議地說動了愛德華的遺孀安妮的芳心,贏娶得手。

當兄長愛德華四世去世後,謀求王位的理查三世前後殺害了愛德華四世的遺孀伊莉莎白王后的兩位兄弟,以及排在王位繼承人前兩位的年幼王子。即便如此,理查三世仍能說服伊莉莎白王后答應向自己的女兒轉達理查的聯姻請求。而一路上不惜一切代價助他奪取王位立下赫赫功勞的白金漢伯爵卻落得個去國逃命的結果。

最終,看上去無往不利的理查三世倒在了自己的腳下。

當初埃爾多安和敘利亞稱兄道弟的一個原因是敘利亞把庫德人的首領「送還」了土耳其。其後,對「地區大國」臉面的維護以及揮之不去的奧斯曼帝國情結讓其迅速轉向支持敘利亞反政府武裝。長期縱容IS,是因為土耳其認為與IS交戰的庫德人對土耳其的威脅更大。最後服軟道歉,是出自日益孤立的政治處境,卻遭到了IS的反噬。

《理查三世》劇照。  Arno Declair 圖

理查三世是真的愛上了安妮麼?他自己都在發笑。婚姻只是政治生命的助推劑,殺人都可以,委曲求全偽裝情感還有何難。明知自己的雙手沾滿了對方至親的鮮血,卻仍能開口向伊莉莎白王后求娶其女兒,是瘋狂的愛情麼?當然不是,他自己都說了,如此聯姻後就能壯大實力抵禦里奇蒙的威脅。

當亨利六世的遺孀瑪格麗特王后對著全劇人物居高臨下地發布「死亡預言」後,隨著滿臺人物的生命一一消失的「死亡線索」,更戳動人神經的恰恰是這一用常理來看極度不可思議的「情感線索」。如果把兩條線索合在一起就是政治法則。韓非子說過:臣盡死力以與君市,君垂爵祿以與臣市。五彩斑斕的幻象之下,有時候就只是最基本的利益關係。

現代的土耳其也好,當年的理查三世也好,看上去極度善變的背後是對自身利益至上一以貫之的毫不動搖的堅決追求。利益至上,是非褪去,生命有價,情感可售,遑論敵、友和良心。一切都順理成章。善變,恰是不變法則的體現。

伴隨著政治法則的是真真假假的謊言。理查可以在劇中向觀眾袒露心跡,可真實政治世界裡只有符合遊戲規則的「真相」,組成「真相」的是一張張亦真亦假的面具。理查三世除了內心剖白以外,從頭到尾都戴著他的利益對方所希望看到的面具,而他也成了他自己的工具。

劇中留出了大段時間用來展現一心上位的理查三世在面對高官們的再三請求(其繼承王位)時,站在兩位神父之間的故意反覆推脫,以此試圖消解公眾對其掌權的合法性的懷疑。這一段表演堪為政客培訓的經典教材。

無論是理查三世,他派去暗殺其兄長克萊倫斯公爵的殺手,還是準備執行其對忠誠大臣的死刑命令的官員,他們無一例外會對觀眾吐露「心聲」,在觀者會心一笑的同時,構成了對這一至今仍鮮活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政治法則的酣暢淋漓的嘲諷。

B面 心理劇場

《理查三世》劇照。  Arno Declair 圖

《理查三世》是莎劇中被搬演次數極高的作品,很多舞臺上的理查三世都像是一個偏執狂,當他帶著惡魔的標籤一命嗚呼時,除了符合邪不勝正的圓滿期待,似乎和觀眾們別無關係。可是,只要把理查三世歸為異類,世界就太平了麼?

在「情感線索」裡,理查的不可思議的屢屢得手,顯然離不開安妮和伊莉莎白王后的「寬恕」,那麼,寬恕也有罪麼?當愛德華四世得知自己的親弟弟克萊倫斯公爵死亡的消息時,他大聲質問身邊人:為什麼當時我作錯誤決定時沒有一個聲音站出來伸張公道。那麼,沉默算不算幫兇?

管仲說:「夫凡人之性,見利莫能勿就,見害莫能勿避……故利之所在,雖千刃之山,無所不上;深淵之下,無所不入焉。」商鞅說:「民之性,飢而求食,勞而求佚,苦而索樂,辱則求榮,此民之情也。」趨利避害的人性才是真正的兇手麼?似乎不止於此。

這次演出後,很多人覺得這個理查三世「讓人恨不起來」。現場也是如此,面對眼前這個雙手沾滿獻血、冷酷殘暴的理查,為什麼沒有以往看待殺人惡魔那般的痛恨與詛咒?甚至好幾次在事先預知的兇殺開始之前或者新的殘忍的計劃謀劃時,還能聽到觀眾席裡清晰的笑聲。

這笑聲當然不是對理查三世所作所為的認同,而是實現了觀演雙方「共情」關係的一種象徵。究其原因,整部戲其實就是理查邀請全體觀眾進入他隱蔽的內心深處的心理之旅。

不過要做到這點並非易事。

《理查三世》劇照。  Arno Declair 圖

編排上,每一次陰謀詭計的實施前後,或者每一次重要的心理變化,理查三世都會向觀眾們毫無保留、毫不顧忌地分享其內心最為隱秘的部分,看上去,儘管沒有任何表態,可是在這樣一份「親暱」的氛圍和高度的「信任」感染下,觀眾不自覺在心理上就成了分享他的全部秘密的沉默的共謀。這樣的心理狀態,和安妮、伊莉莎白們又有何異呢?

表演上,理查三世無疑就是現場情緒總指揮,無論表演節奏、方式,還是音樂、舞美的呈現,都力求讓現場觀眾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能始終沉浸在理查三世的心理邏輯裡而不是浮於故事演進的表面或停頓在某一處血腥的結果。顯然,如此高難度的要求,主演艾丁格做到了。

形式上,為了讓觀眾席與舞臺的關係更緊密,仿莎士比亞環形劇場的舞臺臺口朝下略傾斜地直接搭在樂池上,背景牆兼投影屏近乎就落在大幕的位置,一部分表演安排在背景牆的「二樓走廊」,如此,表演區距離觀眾席又近又立體,營造成一種撲面而來的空間感。環形舞臺的演員出場通道除了舞臺正中央的以外,其餘兩個在側翼直接通向了觀眾席,看起來好像劇中人就是觀眾中的一部分。

環形的讓觀眾更緊密環抱的無縫隙觀演空間,直接從觀眾席上下舞臺的劇中人物是「自己人」的錯覺營建,貫穿始終的和觀眾親密私語的「密友關係」,以及主演無時不刻不對觀眾注意力的掌控和對威脅這一掌控的因素(比如觀眾偷偷攝影)的「糾正」……於是,共情關係產生並且牢固。

這一切看上去,很像是導演奧斯特瑪雅與創作者們的一場合謀,理查三世只是一個載體,實驗的目的是觀察觀眾在理查魔鬼一般的故事演進中的心理反應。理查既可能來自普通的觀眾,其所作所為也必然受到其所處的人群的影響,他們互相作用,互為因果,共醞結局。這是這場實驗成立的依據。

總而言之,只要有政治利益法則,就必然有理查,只要有人類存在,就必然有理查生存的土壤。人性毀滅了理查,也造就了理查。這也許就是在當下與這部莎劇重逢的重要收穫吧。

尾聲 可貴的「連接」

2016年6月18日,瑞典紀錄片《救我一命的女孩》在上海科技影城播映。該片是導演親赴故鄉伊拉克庫德人聚居區——深受IS荼毒的第一線拍攝。當播映結束,導演暨片中主要人物突然出現在觀眾面前時,帶來的現場衝擊力幾乎比影片本身還要大,因為那一刻,我們每一個人都與那遙遠的災難有了真實的連接。

有時候,真相不是潛藏了,而是缺少這樣一個「連接」。而作為現場藝術的戲劇就是這樣一個可貴的「連接」。世界上每天都有新的悲劇在上演,只不過化成了一條條滾動不歇的新聞,只不過我們選擇視而不見。紀錄片可以讓我們身臨其境,戲劇現場卻可以讓你我心臨其境,並逼迫我們在劇場裡無可藏躲、無法逃避。

探求真相何其難。即便是這部莎劇也是為勝利者書寫的歷史。舞臺上的理查三世亦遠非真實世界的理查三世。或正因此,這部邵賓納劇院的《理查三世》選擇了與觀眾共同求索的方式,把政治劇場造就為心理劇場。如果你習慣了坐等標準答案主動敲門,那註定將失落而歸。

而如果你的世界只允許有一個標準答案時,戲劇就成了探求真相的禁忌。

這也是期盼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年年「續命」的真相。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文版《理查三世》話劇在倫敦莎士比亞環球劇院上演
    人民網倫敦7月21日電(記者 李應齊)由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的中文版《理查三世》受邀於7月20-25日在英國倫敦莎士比亞環球劇院演出。理查三世是英國歷史上知名的英國國王,也是莎士比亞最經典的戲劇人物形象之一。此次融合中國戲劇元素、用中文進行表演的「新版」理查三世搬上莎士比亞環球劇院,首演當天便贏得了滿堂彩。
  • 理查三世:葬在停車場下的「暴君」
    英王理查三世(Richard III)一直是個謎一樣的存在——在莎士比亞筆下,他專制暴虐,心狠手辣:為了謀權奪位,陷害忠良,殘殺親侄,可謂專制暴君的代名詞。在一些史學家眼中,他卻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天才和改革家, 金雀花王朝的最後一任君王。500年來,理查三世遺骸一直下落不明,他的真實形象也無法蓋棺定論。
  • 英王理查三世死後530年下葬(組圖)
    去世已有530年的英國國王理查三世(Richard III)骸骨,兩年前在英格蘭列斯特市停車場出土,英國星期四為其舉行了符合國王身分的葬禮。理查三世是英格蘭金雀花王朝最後一位國王,1483年登基,在位2年後與後來起兵奪王位的亨利·都鐸,即後來的亨利七世,在伯斯沃思戰役中拼殺,傷重陣亡,享年32歲。周四他在盛大儀式中長眠列斯特大教堂(Leicester Cathedral)。
  • 英王理查三世身世調查:或有國王被戴綠帽子
    500多年來,理查三世在戰爭中死亡後遺骸一直下落不明,直到2012年萊斯特大學的考古小組在市政廳停車場發現了長眠於此的他。近日,萊斯特大學領導的國際合作研究團隊發布了對這具遺骨的DNA鑑定結果,確認了他的身份正是理查三世本人。
  • 中國話劇院《理查三世》美國首演獲得成功
    人民網紐約3月31日電 (記者吳雲)由我國知名導演王曉鷹指導的話劇《理查三世》在美國的首演昨天結束了最後一場演出。在3月26日至3月30日的五天內,《查理三世》在紐約大學斯哥爾柏表演藝術中心連續演出5天,儘管話劇的對白全部是中文,但富有中國特色的表演形式輔之以英文字幕,依然吸引了大批觀眾前來觀看。
  • 凱文·史派西:從理查三世到安德伍德
    在史派西接手以前,老維克劇院差點就成了一家脫衣舞俱樂部或者地毯倉庫。史派西言出必行,他的確做到了他許諾下來的要求其他一線明星來到這家劇院演出——傑夫·高布倫,伊桑·霍克,理察·德萊福斯,甚至還有《欲望都市》裡的金·凱特蘿爾,當然也少不了瓦妮莎·雷德格雷夫和伊恩·麥凱倫這類英國電影的中堅力量。
  • 理查三世葬禮遲到530年 專家贊其「開明國王」
    原標題:理查三世葬禮遲到530年 專家贊其「開明國王」 3月22日,一隊人員護送載著裝有理查三世遺骸的棺材的靈車。   中國日報網3月24日電(劉宇)英國理查三世是金雀花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在逝世530年後,理查三世終於迎來了他的國王葬禮。   據美聯社報導,3月22日,英國萊斯特郡上百人走上街頭,見證這位中世紀國王的遲到的葬禮。當天,一輛靈車運載著裝有理查三世遺骸的棺槨,穿過萊斯特郡的鄉村地區抵達博斯沃思,也就是理查三世的戰敗之地。車隊兩旁人群簇擁,現場鳴放21響禮炮以表達對王室的敬意。   理查三世的棺材是由其後人麥可·易卜生一手打造的。
  • 遺骸失蹤500年後尋回理查三世明日重葬(圖)
    英國「金雀花王朝」最後一位國王理查三世的遺骸失蹤50 0多年後,2012年重被尋回,將於本月26日在萊斯特大教堂下葬。成千上萬民眾23日在這所教堂外排成長隊,期待抓住最後幾天瞻仰這位「謎一般的人物」的棺木,甚至有美國人特意飛越大西洋趕來。傳聞理查三世殺害兩個侄子、即愛德華五世及其弟弟(即塔中王子)即位,大文豪莎士比亞也把理查三世描述成邪惡暴君。
  • 理查三世悲劇死亡 墳墓太小雙手仍被束縛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最新研究報告顯示,15世紀英國理查三世被簡單地掩埋,屍體放入一個狹小的菱形墳墓中,由於挖墓者的草率簡單埋葬,甚至理查三世被繩索捆綁的雙手一直未被解開。1485年,理查三世在博斯沃思原野戰役中死亡,527年之後,考古學家於2012年8月在萊斯特郡一個停車場發現了他的屍骸。考古學家經過三個星期的挖掘搜尋,首次證實了理查三世的死亡詳細情況。
  • 美國擬拍賣英國王理查三世罕見籤名文件(圖)
    美國擬拍賣英國王理查三世罕見籤名文件【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朔葦】據法新社3月28日報導,美國洛杉磯市下周擬拍賣罕見的英國國王理查三世親筆籤名文件。該文件在一個停車場內被發現,時間是2個月前。洛杉磯Nate D Sanders拍賣公司稱,這份文件是理查三世在即位前籤署的。即使算上這份文件,過去30年中也僅僅拍賣了3份理查三世的親筆籤名文件。
  • 英王理查三世遺骸:留10處創傷 埋時雙手被綁(圖)
    英王理查三世遺骸:留10處創傷 埋時雙手被綁(圖) 2014-06-11 08:40:39來源:光明日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 英國國王理查三世戰死530年後被重新安葬(圖)
    原標題:英國國王理查三世戰死530年後被重新安葬(圖)   當地時間2015年3月22日,英國萊斯特郡,3月26日,理查三世遺骸的改葬儀式將在萊斯特大教堂舉行,理查三世協會主席稱,隆重的改葬儀式將有助澄清人們對理查三世的誤解。
  • 英國一停車場挖掘一副骸骨竟系理查三世遺骨(圖)
    考古學家在4日的記者招待會上證實,這正是理查三世本人。這一發現為英國1485年的博斯沃思戰役提供了更加確鑿的證據。據史料記載,當時理查三世戰敗後,其屍體曾被裸體遊街,後埋在萊斯特一家修道院的墓地。幾經更迭,這片墓地改建成了停車場。研究人員稱,這具骸骨有10處創傷,8處在頭顱,2處在身體上。
  • 英國國王理查三世戰死530年後被重新安葬
    中新社倫敦3月26日電 (記者周兆軍)英格蘭「金雀花王朝」最後一位國王理查三世的遺骸失蹤500多年後被尋回,並於3月26日在英國萊斯特大教堂重新安葬。今年距理查三世戰死已經530年。英格蘭國教會最高主教、坎特伯雷大主教韋爾比主持當天的安葬儀式,萊斯特教區內高級神職人員和其他教會的代表參加了儀式。
  • 理查三世遺骸失蹤五百年尋回待葬
    原標題:理查三世遺骸失蹤五百年尋回待葬  英國「金雀花王朝」最後一位國王理查三世的遺骸失蹤500多年後,2012年重被尋回,將於本月26日在萊斯特大教堂下葬。成千上萬民眾23日在這所教堂外排成長隊,期待抓住最後幾天瞻仰這位「謎般人物」的棺木。
  • 英王理查三世遺骸身份確認 有王室成員戴"綠帽子"
    在萊斯特發現的理查三世的骸骨  從這張英國王室譜系圖中可以看到,如果理查三世與其高祖愛德華三世後裔  英王理查三世遺骸身份確認  英國《每日電訊報》稱,為了證明那具遺骨真是理查三世,科學家需要採集DNA樣本,將其與英王室後裔比對。這份報告12月2日被刊登在了多學科網絡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上。  萊斯特基因專家圖裡·金說,基因顯示,理查三世其實並非黑頭髮、鐵灰色眼睛。
  • 英國專家確認理查三世遺骸 解開數百年謎團(圖)
    英國考古人員在英格蘭中部萊斯特市中心一個停車場地下發現的遺骸,經過DNA檢測後4日被證實為15世紀英格蘭國王理查三世,解開了一個持續了數百年的謎團。熟悉莎翁戲劇的人或許都知道,那位在劇中高呼「用我的王國換一匹馬」的理查三世在英國歷史上一直是一位頗具爭議的人物。
  • 朱麗葉·比諾什首部舞臺劇將亮相國家大劇院
    本組圖片/國家大劇院供圖明星版英格瑪·伯格曼經典作品《婚姻生活》。昨晚,隨著國家大劇院製作話劇《風雪夜歸人》第八輪演出登臺,第四屆國家大劇院國際戲劇季也正式開幕。今年國際戲劇季含「國家大劇院製作」、「致敬經典」「中國故事」和「國際兒童戲劇季」四個單元。新京報記者採訪國家大劇院戲劇藝術總監徐曉鍾、導演提姆·修普、編劇唐凌為讀者推薦戲劇季重點劇目。
  • 理查得知亞瑟王是女孩,神情激動眼角泛光,這才是真正的王廚
    小說FSF中的saber獅心王理查就是一名極致的王廚,得知亞瑟王是女孩後,神情激動,眼角泛光。這才是真正的王廚。大家好~這裡是你的靈子呀~論起王廚的「純度」,至始至終都身為王的心腹的貝殿遠超其他圓桌騎士,能夠與其相比的,大概只有亞瑟王的後輩:獅心王理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