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根據發現的骸骨還原的理查三世像
英國萊斯特大學考古隊通過比對地圖和利用鑽地雷達技術,在2012年8月確定萊斯特某個市政停車場就是史書記載中英王理查三世埋葬之處。當年9月,一具完整的人體遺骸出土。考古隊通過放射性碳年代測定、穩定同位素分析、骨骼檢查和DNA分析,所有檢測結果均與歷史記載中的理查三世相符。2013年2月,考古隊正式宣布他們在市政停車場地下發現的遺骸確實是理查。這項發現不但被美國《考古學》雜誌評為2013年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在英國也引起了大眾的廣泛關注。
這具骸骨上留有理查死前不久承受的10處創傷,8處在頭顱,2處在身體上。研究報告還顯示理查是被草草掩埋的。屍體的頭部被支撐在墳墓的一個角落,也沒有裹屍布或者棺材的跡象。同時,證據表明理查在埋葬時雙手仍被綁起來。
理查於1483年加冕為王,當時英國處於玫瑰戰爭之中。在位期間,理查資助教堂和學校,建立了北方議會,還頒布了一些保護個人權利的法律。不過,他的統治僅僅持續兩年,便被蘭開斯特家族推翻。1485年,亨利·都鐸(即後來的亨利七世)發動叛亂,理查三世命喪博斯沃思平原,時年32歲,成為最後一個死在戰場上的英國國王。據史料記載,他戰死後屍體曾被裸體示眾,最後葬在萊斯特的聖方濟會教堂中。後來,隨著亨利八世上臺與宗教改革的推行,英國許多修道院都被夷為平地,理查的墓碑也因而搬到別處,墓穴的確切位置再也不為人知。
理查執政時間雖短,其作為暴君的形象卻深入人心。理查在歷史學家託馬斯·莫爾撰寫的編年史中首次被刻畫成暴君。自那之後,他的負面形象不斷被放大。莎士比亞的劇作《理查三世》把他描繪成一個跛足駝背的君王,面容扭曲,內心邪惡,甚至為了順利登基,不惜殺掉兄長的兩個兒子。然而,鑑於莎士比亞的寫作素材大都來自理查三世繼任者——亨利七世的史官,因此其中描述多有失公允。
研究人員對理查三世的遺骸還進行了一些後續研究,例如對他腸道中發現的蛔蟲蟲卵進行化驗,證明他的腸道曾受到蛔蟲感染。理查可能像中世紀的許多其他人那樣,食用了受到汙染的食物。為了發現更多歷史信息,萊斯特大學的考古學家將在發現理查遺骸的地點開始新的考古挖掘。今年理查三世的遺骸本來被安排在萊斯特大教堂內重新下葬,卻因他的後人提出反對而未能執行。作為約克王朝的最後一個國王,也有人認為他應該葬在約克市。(徐力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