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多年來,理查三世在戰爭中死亡後遺骸一直下落不明,直到2012年萊斯特大學的考古小組在市政廳停車場發現了長眠於此的他。近日,萊斯特大學領導的國際合作研究團隊發布了對這具遺骨的DNA鑑定結果,確認了他的身份正是理查三世本人。
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入,另一個王室秘密卻暴露出來——研究人員通過DNA技術發現,理查三世與後人之間存在著「偽父子關係」,這意味著金雀花王朝的父系血脈可能因「偽父子關係」被中斷,有一名國王很可能被戴了綠帽子。
日前,萊斯特大學領導的國際合作研究團隊負責人日前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專訪,講述他們的新發現。
長相復原:藍眼睛金色頭髮
據《泰晤士報》報導,2012年8月,英國考古人員在英格蘭中部萊斯特市中心的一個破敗停車庫地下發現了一具人類遺骸。後經DNA檢測,這具遺骸正是戰死的英格蘭國王理查三世。研究人員透露,這具遺骸上有10處傷口,均在死亡前後不久形成。
12月2日發表的報告顯示,DNA檢測發現,理查三世擁有一雙湛藍色的眼睛,童年時有一頭金色的頭髮,和此前的歷史記錄不一樣。
不過研究者也指出,該檢測主要與童年時期的發色相關,而一些金髮少年隨著年齡增長發色會變深,因此成年後的理查三世也可能擁有顏色較深的頭髮。
項目負責人、首席考古學家理察·伯克利對記者表示,根據歷史記錄,在1485年的波斯沃戰役中被殺死後,理查三世被埋葬在萊斯特的方濟各修會格瑞範爾地區,「但我們無從知曉在1538年教會解散,所有建築被拆除後他的埋骨地是否得以留存」。
理察·伯克利對記者介紹發掘過程時說,在距離柏油地面700mm的地方發現了第一處人類遺骸埋葬處,當時並不知道這具遺骸和方濟各修會的關係,不確定他是在室內還是被埋葬在墓園中。隨著發掘的深入,發現這具遺骸的埋葬點不但是在教堂內,而且還有脊椎問題以及明顯的遭受暴力死亡的證據。當時我們就知道我們找到他了,但最終的確定必須要經過嚴謹的科學分析調查才能證明我們找到的就是理查三世。
確定身份:但理查三世或非父親親生
研究者們收集理查三世骸骨及其在世後裔的DNA信息,並對數個遺傳標記進行分析,包括伴隨母系遺傳的全線粒體基因組,以及伴隨父系遺傳的Y染色體標記基因。研究發現,遺體樣本與兩名在世的母系後裔——麥可·易卜生和溫蒂·杜狄希的線粒體DNA鑑定結果匹配。遺體樣本與亨利·薩默賽特(即第五代博福特公爵)的在世父系後裔的Y染色體鑑定結果並不匹配,提示在這一父系譜系中曾發生一次或多次斷代。
這次研究團隊的帶隊專家凱文·舒爾說,由於理查三世並沒有正統的後代,為了重建Y染色體序列,科研人員需要首先追溯到愛德華三世然後一直到岡特·約翰——他是愛德華的兒子之一。然後再通過博福特公爵和薩默塞特公爵來確定其染色體。然而研究人員發現在鏈條中有一部分斷裂,但我們無法確定是何時斷裂的。
據了解,博福特公爵五世向上13代可追溯到岡特·約翰,約翰是愛德華三世的兒子,也是亨利四世的父親。而理查三世向上4代也可以追溯到愛德華三世。
萊斯特大學遺傳學系基因學家圖裡·金先前的研究指出,每代王室都存在1%-2%的可能性出現「偽父子關係」,所以理查三世並非父親親生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遺傳信息顯示,死於1340年的岡特·約翰和1803年的亨利·薩默塞特之間,很可能有兩名沒有正統王室骨血的繼承人。
圖裡·金對記者介紹說,他們在DNA研究中發現了一個「偽父子關係」,這意味著一個人的父親並不是歷史上記載的父親。「這個事情在我們目前所掌握的譜系上發生了至少兩次」。
下一步計劃:為理查三世全基因組測序
圖裡·金表示:「考慮到非父親生事件的可能性,Y染色體的斷代並非完全出人意料,但這個結果讓我們為理查三世家族的繼承史提出了一些有趣的猜測。」
目前,研究團隊計劃為理查三世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希望能夠更深入地了解這位最後一個死於戰場的英國國王。「對於研究者來說,能夠對一名死去的君主進行身份鑑定和科研的機會實在罕見,也是一個榮耀。正在對理查三世全部基因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揭曉他的基因構成,讓我們了解他對疾病的易感性。」圖裡·金表示。
而凱文·舒爾則希望能夠在基因序列問題上進行深入研究以確定序列斷開的地方。「這可能會需要挖掘很多遺骨,這面臨著很多道德以及法律上的阻礙。
研究人員表示:「從歷史的角度講,幾個世紀以來王位的繼承曲折坎坷,繼承人並不都是由直系選出。」此外,凱文·舒爾稱,族譜的中斷很有可能發生在這一龐大家族的旁系血親,並不會影響王位繼承人血統的純正。他還強調稱:「我們並不是說女王王位的繼承是不合法的。」
凱文·舒爾說,他已經注意到很多媒體都在關注研究對皇室血統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對此他笑稱,「英國人喜歡和王室有關的一切消息。」
- 理查三世是誰?
1483年,理查三世登上王位,此時正值「金雀花王朝」內部兩個旁系約克王朝和蘭開斯特王朝為爭奪王位而互相徵戰——史稱「玫瑰戰爭的動蕩時期。不過,他的統治僅僅持續兩年,便被捲土重來的蘭開斯特家族推翻。1485年8月波斯沃平原一役,理查三世被亨利·都鐸擊敗,理查三世兵敗身亡。
執政時間雖短,理查作為一代暴君的形象卻深入人心,在莎翁名劇《理查三世》中,理查被描述成一個跛足駝背的君王:為肅清登基的阻礙,無情地謀殺了兄長愛德華四世的兩個兒子:年僅12歲愛德華五世和9歲的理查。這一故事也因法國學院派畫家H·保羅·德拉羅什所畫的《塔中王子》而廣為世人所知。然而,由於莎士比亞的寫作素材大都出自理查三世的繼任者——亨利七世的史官,一些歷史學家堅持,其中很大一部分描述有失公允,真實性存疑待考。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韓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