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縣青竹街道:親民化改造 讓社區充滿「家」的味道

2021-01-09 瀟湘晨報

圓形桌椅、舒適沙發、整齊的圖書報刊、修身養性的圍棋書法等,咋一看還以為是哪家網紅書店?仔細一看,原來這裡是青神縣青衣社區的黨群服務中心。

為深入推進城市基層治理,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青神縣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於2020年開啟了社區親民化改造。

在青衣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大廳裡,前來辦事的轄區居民正坐在辦公桌前,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填報相關材料。記者在現場看到,青衣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不再是傳統的隔離式服務窗口櫃檯,取而代之的是圓形的桌椅、舒適的沙發,居民在社區裡辦起事來,既方便又舒適,整個環境看起來十分溫馨。

「以前隔著櫃檯,我們辦事不是那麼方便。現在通過這個社區親民化改造,社區工作人員和我們面對面地交流,給我們講解,確實更便捷了。」前來辦事的社區居民陳獻康說。

除了舒適溫馨的辦事環境,青衣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還設置了竹娃書屋、婦女兒童之家、老年大學、志願服務中心站等多個功能區,為當地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閒區,提升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獲得感和幸福感,把社區變成了居民的另一個「家」。

青衣社區居民姜學文說:「這個地方比我們在任何地方下棋的環境都好,以前都是下壩壩棋,有了這個環境後,我就約棋友在這個地方來下棋,這個地方非常舒適,確確實實好。」

「改造過後比較方便,像我沒事空閒的時候就可以帶我孫子來看書,到親子活動室活動一下,我也可以去參加社區組織的活動,這真的是方便了群眾。」青衣社區居民徐偉對改造後的環境也很滿意。

據了解,2020年青神縣委組織部印發了《青神縣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改造三年行動計劃方案》,明確了全面體現親民便民理念,到2022年底,青竹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將全部完成親民化改造。2020年12月15日,青衣社區完成了親民化改造,同時社區也通過一站式服務改造,讓居民辦事更高效、更便捷,進一步提升社區的服務能力。

「社區改造先徵求大家的意見,再根據小區的情況設計整改方式。」青衣社區黨委書記呂成介紹,「接下來還要提升我們的基層治理能力,利用社區整合轄區資源,結合小區黨支部、小區業委會、小區黨員形成我們青衣社區區域黨委參與到小區平時的治理當中,形成社區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來源:青神縣人民政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青神縣:託起青神學子逐夢之翼!傾力打造教育民生工程~
    目前,匯集青神縣民聲、凝聚全縣民心的重點民生實事項目——青神中學校整體搬遷建設項目和青神縣實驗幼兒園分園建設項目進展如何?下面請看1月14日兩個項目的最新進展。▲青神縣實驗幼兒園分園建設項目青神中學校整體搬遷建設項目項目規劃總投資為7.7537億元。項目規劃用地面積約210.9畝,規劃建築總面積約8.77萬平方米。
  • 昌江區西郊街道鳳凰山社區:月丘裡小區改造解民憂 居民送錦旗表心意
    「承上啟下,排憂解難」的錦旗送到鳳凰山社區,表達了月丘裡小區全體居民對月丘裡小區改造竣工的滿意之情。  今年,城市雙創雙修對小區進行了提升改造工程,鳳凰山社區月丘裡小區也被納入改造範圍,為更合理高效的提升工程質量,讓居民滿意,街道分管舊小區改造工程的葛海鵬主任前後多次帶領施工隊到現場進行實地查看,了解小區基本情況,社區主任組織樓長召開專題會議,徵求居民意見建議,商討制定提升改造方案。
  • 財源街道社區巨變篇|財源社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孫茂寅 通訊員 李海霞社區沿革過去的財源街叫做「菜園街」,東起下河橋西至車站街,全是菜園菜地,只有零星的街道市面,因此得名。後來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商家也逐漸多了,衍生為財源街。
  • 財源街道社區巨變篇|財西社區:1740餘戶居民圓安居夢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孫茂寅 通訊員 金利民 劉豔 齊方園社區歷史沿革財源街道財西社區位於泰山腳下,南有京滬鐵路橫貫東西,西有龍潭路直通開發區,南至財源大街,北至東嶽大街,西至龍潭路,東至校場路。社區因轄區財西街而得名。
  • 三臺縣常務副縣長譚普深入三臺縣北壩街道調研城中村改造拆遷工作
    常務副縣長譚普到北塔路社區5組檢查徵拆遷工作四川新聞網綿陽10月9日訊(劉春玉 尹亮)10月9日上午,三臺縣常務副縣長譚普來到北壩街道北塔路社區城中村改造拆遷現場,調研指導城中村改造工作,街道黨工委書記彭濤陪同調研。
  • ...老有所為當「先鋒」丨大方縣順德街道辦事處石牆社區扶貧幹部潘...
    我的「戰場」是順德街道辦事處石牆社區,至今駐村已近三年時間。回顧我的駐村經歷,我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取得的成果讓我感到自豪。順德街道辦事處石牆社區位於大方縣城鄉結合部,轄11個居民組,總戶籍1778戶4709人,其中貧困戶169戶523人,貧困發生率12.8%。由於社區人多地少,農村剩餘勞動力只能靠外出務工、就地創業和打零工等增加家庭經濟收入。
  • 朝陽門街道試點改造大雜院
    位於燈市口附近的本司胡同48號正在進行「重生改造」。十幾天後,大雜院裡曾經堆放的雜物、花架、煤棚等,將被綠地、花壇等取而代之。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從東城區朝陽門街道獲悉,院落改造首批確定了7個試點院落,目前已經完成三個。昨日,北青報記者來到本司胡同48號,狹長的過道裡堆放著雜物,近200平方米的院子有十幾戶人家,常年居住的也有六七戶。
  • 重慶兩江新區:公證員「下沉」社區 8街道25社區居民可「零距離...
    家住兩江新區鴛鴦街道白鶴社區的張先生說。近日,在重慶兩江公證處公證員的幫助下,張先生成功辦理委託公證,委託朋友在海南幫忙接房,避免了疫情期間的出行,也節約了時間。這是兩江公證處自2020年10月,開展公證員進社區以來助力居民解決問題的其中一件。
  • 鄧州湍河街道白莊社區張秀梅:「一隻手也要脫貧致富」
    今年46歲的張秀梅是鄧州市湍河街道白莊社區村民,她和丈夫結婚後育有兩個兒子,原本一家四口的日子過得很幸福。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張秀梅和愛人在江蘇一家塑料廠打工時,因操作機器有誤,左手不慎致殘。禍不單行。就在張秀梅舉步維艱的時候,黨的精準扶貧政策如暖暖春風吹進了她家。2018年,張秀梅家被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各級領導的幫扶下,黨的扶貧政策逐項落實,張秀梅家的生活也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女子本柔,為母則剛」。這句話用在張秀梅身上恰如其分。那時還處在悲痛中的張秀梅,一邊安慰著兩個孩子,一邊開始想著怎麼掙錢,才能扛起家庭的重擔。
  • 辛店街道福興社區為居民派送「社區報」
    東營網訊 1月12日,東營齊家社工組織辛店街道福興社區20餘名派送志願者,在轄區辛苑居委會、陽光居委會、部分商戶發放了福興社區第一期社區報「福報」。  「福報」是由辛店街道福興社區和東營齊家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辦,東營區社區便民公益金提供資金支持,旨在作為宣傳社區文化、推動居民參與的社區內部媒體平臺,讓更多的居民朋友們了解自己社區文化、社區發生的身邊小事,從而找到社區歸屬感,感受到作為福興社區居民的榮譽感。
  • 成華區雙水碾街道將迎來羊子山古蜀文化創生街區提升改造
    雙水碾街道地處成都市城區正北部,土地面積5.5平方公裡,建成區面積4.2平方公裡,雙水碾街道與成都市重要交通樞紐火車北站、城北客運中心為鄰,地鐵一號線北端第一站升仙湖站位於轄區紅花堰社區羊子山文化是古蜀文明的源頭,是成華區實施『文旅成華』的寶貴歷史文化資源。
  • 西湖區北山街道:「黨建+」聚力 璞石變美玉
    走進杭州白沙泉併購金融街區,綠樹成蔭的街道兩旁,白牆黛瓦的獨棟小樓鱗次櫛比,棲居在這裡的數百家金融投資機構早已復工,一切都充滿活力。  看到今天的白沙泉,你很難想像,這裡曾是「髒、亂、差」的城中村。近年來,北山街道以黨建為引領,通過開展城中村綜合整治、盤活優勢資源、騰籠換鳥將白沙泉城中村打造成全省首個併購金融街區,最終實現了白沙泉「由表及裡」的華麗嬗變。
  • ...卻話幸福暖心間丨普定縣定南街道三合社區村民楊小平
    我是普定縣定南街道辦事處三合社區後山組楊小平。三年前的冬天,我們一家四口還住在不足20平米的老房子裡,那時候的每個寒冬,對我們一家人來說,都是一個難關。破敗不堪的老式瓦房,寒風穿堂而過,一家人相互依偎,我作為一家之主,無奈和心酸湧上心頭。屋漏偏逢連夜雨,後來我患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這讓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正面臨高考的女兒也差點因此輟學。
  • 東營區辛店街道福興社區舉辦首屆社區老中青友誼賽
    東營網訊 為增加社區與居民之間的相互交流,提高居民綜合素質,12月16日,東營齊家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辛店街道福興社區組織開展了「福興杯」社區老中青桌球友誼賽。  活動不僅鍛鍊了社區居民的身體,增進了大家之間的友誼,同時也提高了凝聚力。
  • 城市基層黨建全域提升攻堅丨粥店街道上旺社區:驅動「紅色引擎...
    城市基層黨建全域提升攻堅丨粥店街道上旺社區:驅動「紅色引擎」 激活社區治理 2020-12-21 16: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熱乎的餃子溫暖的心」新疆昌吉市建國路街道嘉順社區和居民一起...
    本報訊 祥和喜慶迎冬至,12月19日,新疆昌吉市建國路街道嘉順社區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以「熱乎的餃子溫暖的心」為主題的活動。一大早,昌吉市建國路街道嘉順社區就熱鬧了起來,社區幹部和轄區居民還有工作隊有的和面,有的拌餡,有的擀皮兒,手巧的就包起了餃子,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不一會,包好的餃子就下鍋了,大家一邊品嘗勞動的果實,一邊觀看文藝演出,氣氛和諧溫暖。
  • 長沙構建「社區15分鐘養老服務圈」
    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長沙不僅步履鏗鏘,還不斷探索創新,如今,長沙已基本健全市、區縣(市)、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養老服務網絡,「以政府為主導、市場為主體,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形成。
  • 辛店街道福興社區:「四社聯動」打造「幸福小站」
    東營區辛店街道福興社區有10個社區工作站,承擔著民事調解、心理諮詢、社會孵化等多項社區服務。社區裡的大事小事都在這個門裡輕鬆解決,所以工作站內每天都承載著開心的笑聲,居民親切地稱它為「幸福小站」。
  • 嶽麓區領導調研天頂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紅網時刻10月25日訊(嶽麓分站通訊員 熊慧)近日,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副區長潘旺明、區衛計局局長鍾貴榮現場調研天頂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建及業務開展等工作。當天,潘旺明一行仔細了解天頂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各項工作開展情況。
  • 「我的脫貧故事」從窮山窩搬到幸福家丨普安縣茶源街道納利社區...
    我叫馬忠華,現在是普安縣茶源街道納利社區的新市民,在納利社區擁有一個幸福家。以前,老家交通極不方便,家裡也沒有交通工具,每次到鄉裡,我都得花費兩個多小時。所以我沒上過學,手裡也沒有什麼技術,全家就靠務農維持生計,日子過得十分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