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天大壯易
什麼是四象?古人五術的邏輯基礎是什麼?
四象是由陰陽交互後演化而來。
我們先來從太極演化陰陽:這個圈表示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是陰陽,陽是一長橫,陰是兩短橫,這個形狀代表陽與陰是不是特別形象好記。
也有一說兩儀是天與地,其實與陰陽就是同一個東西,陰陽天地都只是符號,他們所代表的含義在這裡是一樣的,就是古人把萬事萬物做了第一層分類,這個分類就是分出兩種對立而統一的性質,陰與陽。
接下來,天地萬物只分兩類當然是遠遠不夠的,古人就在陽上面加陽,就是老陽,也叫太陽;陽上面加陰就是少陰。
陰上面加陽,就是少陽;陰上面再加陰,就是老陰,也叫太陰。
現在我們有了答案,四象就是:老陽(太陽)、老陰(太陰)、少陰、少陽;這四個詞也都是符號,代表古人給天地萬物分了陰陽兩類後,在進一步細化,分成了四類,即所謂的四象。
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四象,其實就是在老陰與老陽這兩個極端的中間再取了兩個中間點少陰少陽。老陰就是陰到了極致,這時就會陰極而陽生,成為少陽,少陽再繼續演變就是會成為老陽,也就是陽到了極致,這時就會陽極而陰生,成為少陰,少陰再發展就是便為老陰,循環往復。
文/雷天大壯易
古人五術的邏輯基礎關鍵是先建立一條有相互關係的符號體系,如五行生剋;再取象比類,把萬事萬物歸入已建好的符號系統中,進行推演、演化。
下面我們弄清楚什麼是取象比類?
就是先取一個事物的象,象是一個事物主要特性的集合,把其他不同的事物跟這個象進行比較,找出相同的歸為一類。如什麼事物主要有火的特質,就把他歸入火這一類。
這是中華玄學的基礎邏輯,把萬事萬物歸入特定的符號中,設定這些符號的相互關係,從而萬事萬物都可通過這些相互關係而進行推演。
如果沒聽懂,沒關係,我後面都會反覆舉例說到。
這裡古人就先取這四象的主要特性(象),然後再把其他事務按這些特性歸屬到不同的四象,即把萬事萬物按此四象進行歸類。
比如我們取四象的一種主要特性,熱量,那很明顯,老陽最熱、老陰最冷、少陽是由冷變熱、少陰是由熱變冷。按此特性我們把以下事務進行四象歸類。
一天的時間:中午(最熱,老陽)、下午(熱變冷,少陰)、夜晚(最冷,老陰)、上午(冷變熱,少陽)
方位:上,南(最熱,老陽)、右,西(相對東生氣較少,整體是降溫的感覺,少陰)、下,北(最冷,老陰)、左,東(相對西生氣較多,整體是升溫的感覺,少陽),這裡古人以中原(河南)為中央來核定方位;因為老陽放太極圖的上方,所以大家以後看古人的方位圖,都是上南下北左東右西。
四季:夏(最熱,老陽)、秋(熱變冷,少陰)、冬(最冷,老陰)、春(冷變熱,少陽)
五行:火(最熱,老陽)、金(相對木是降溫,少陰)、水(最冷,老陰)、木(相對金是升溫的感覺,少陽),五行是中華玄學的重要邏輯基礎,後面會單獨重點講授。
四神獸:朱雀(老陽)、白虎(少陰)、玄武(老陰)、青龍(少陽),這裡除了溫度的特性歸類還有方位,以後再風水中再講。
…………
古人把這些不同的事務按四象分類後,在很多方術中進行混合疊加應用。
文/雷天大壯易
比如四神獸、方位、五行的疊加在風水中的使用。大家剛剛已經知道,朱雀、火、南方都是老陽,所以古人就認為南為火為朱雀,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左青龍右白虎,就是因為青龍為少陽,在太極圖的左邊,白虎為少陰,在右邊。這一套取象比類,再疊加應用的古人的邏輯基礎,大家如果弄懂了,就為學玄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也是很多玄學老師很少講清楚的基礎架構,大家如果還沒明白,也不用著急,我後面還會講到。
文/雷天大壯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