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找工作,像找老公還是像談戀愛?
二○一六屆高校畢業生求職心態直擊
「找工作跟找老公是一樣的,一定要精挑細選,不喜歡絕不能將就。」
「面對現實吧,先找份工作幹著再說。找工作就像談戀愛,先積累經驗。」
……
近日,由市人社局在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的「送崗位進校園」大型招聘會上,應屆畢業生小季和小劉之間的一段對話引起了記者的興趣,而他們也恰恰代表了當下大學生群體中比較典型的兩類就業心態——「挑剔型」與「務實派」。
從2013年高校畢業生的「史上最難就業季」到2014年的「更難就業季」,再到2015年「沒有最難只有更難」……大學生就業難的討論不絕於耳。而眼下,2016年畢業生已然進入就業季。「明年駐青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達9.2萬人,預計將有近3.8萬名青島籍應屆畢業生……」如果面對數字我們無從感知就業壓力到底有多大,那麼不妨到畢業生招聘會上,去看看那些轉戰在不同招聘會間的應屆畢業生們,他們眼裡的就業到底難還是易。
找工作就像談戀愛,先積累經驗
「面對現實吧,先找份工作幹著再說。」就在記者與小季和小安聊得火熱的功夫,一直站在一旁的劉執健實在聽不下去,打斷了小季的一番「謬論」。小劉是青島科技大學藥劑學的碩士研究生,明年畢業的他如今已經手握4份Offer(錄取通知書)。這次參加招聘會,一方面是陪女朋友來找工作,另一方面也是看有沒有更好的工作機會。
「現在經濟形勢並不算好,就業壓力還是挺大的。」與小季她們相比,小劉顯得理智了許多。「就拿我們這個專業來說吧,每年來校招的大企業我們都有數,有一家公司前幾年一直招人,今年卻一個招聘計劃都沒有。還有一些公司雖然招人,但招聘人數跟前兩年相比明顯減少。」在小劉看來,找工作跟談戀愛一樣,經驗都是從無到有積累來的。「差不多的就先幹著,有了經驗才有跳槽和挑選的資本。」
同樣持務實觀點的還有來自山東工商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的王越。「大學生找工作一點都不難,就業機會到處都有,但前提是別太挑。」就在上個月,小王已經與浙江寧波一家進出口公司達成了就業意向,一畢業就可以上崗。「我們宿舍八個人,除了三個考研的,其他五個人都已經落實好工作了,你說大學生就業難,我不認同。」在王越看來,就業難與不難完全在於大學生個人怎麼看。「你如果非要堅持進某家公司,或者一畢業就想月薪七八千,那樣的工作肯定不好找。」
採訪中,不少用人單位的招聘專員則表達了他們的看法。「大學生找工作,說穿了就是個人能力與企業預期之間的角力。」某製藥企業負責招聘工作的吳先生與記者交流時認為,有要求不是壞事,反而是那些什麼要求都沒有的學生,說明他們對自己未來職業根本就沒有規劃。「關鍵是你的要求與你個人具備的能力是否匹配。如果你所具備的能力剛好是企業需要的,那就很容易配對。否則就是不切實際、眼高手低。」
「我曾經面試過一個學服裝設計的學生,來應聘產品設計崗位,經過面試後我們希望他可以從銷售崗位做起,他當時回絕了。幾個月後他又主動找到我,說願意接受銷售崗位。」一家紡織行業跨境電商公司的人事部負責人徐女士回憶說,在實際招聘過程中,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大四剛開學的時候學生認為有將近一年時間找工作,可以慢慢挑選。但這種『挑』往往是漫無目的或者說是不合實際的,挑到最後發現畢業將至,只能草草找家公司籤約,或者從事最初並不被看好的工作。」
找工作就像找老公,絕不能將就
來自中國海洋大學韓語專業的小季坦承,自己有所謂的「名校情結」。「我覺得『985』、『211』學校的師資、科研水平還有生源都明顯高於普通本科學校。」也正因此,小季對理想的工作設定了諸多條條框框。「公司規模要大一點,發展前景好,從事的工作不能是簡單重複枯燥的,最好不用加班。當然,專業對口是最好的……」但令小季失望的是,大四開學至今三個月了,她還沒尋到一份合心意的工作。
那麼,在小季看來找工作到底難不難呢?「說實話,不是找不到,而是不想去。」小季憑著幾個月的求職經驗告訴記者,目前青島招韓語專業的大多是一些中小規模的外貿公司,他們對學歷和學校牌子要求不高。「這根本體現不出我的優勢嘛。」小季說:「找工作跟找老公是一樣的,一定要精挑細選,不喜歡絕不能將就……」
「畢竟是第一份工作,這決定了將來要從事的職業和平臺,所以有得挑還是要挑一挑的。」小季的同班同學小安也持類似的觀點。「你們認為自己有挑的資本嗎?」面對記者的提問,兩個女孩遲疑了,再開口顯然沒了先前的那份自信與高傲。「說實話,除了韓語這門外語,我再也沒什麼其他專業優勢了。」小安回顧自己的四年大學生活,不無遺憾地說:「找工作了才發現,自己求職簡歷上連一份添彩的實習經歷都沒有……」小季則承認,自己大學期間對未來職業沒有規劃,大二、大三的時候一直夢想著自己創業,壓根沒想過找工作的事兒。「現在看來,自己的求職準備明顯不足。」
和小季的挑剔不同,專程從臨沂趕來青島參加招聘會的濟寧小夥杜夫秋對找工作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一定要來青島。「一方面離家近,更重要的是青島在省內經濟發展得最好,機會多,起點高。」小杜就讀於青島理工大學臨沂校區的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他認為在青島與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機會多,更重要的是大企、名企多。「像海爾、海信、青島港這些企業如果招相關專業,我一定會投簡歷。」
但一上午招聘會轉完之後,小杜卻多少生出了些失落和心慌的情緒來。「來青島參加招聘會才發現,自己並沒有什麼競爭優勢。」小杜坦言,大學三年多自己的實習經歷並不算多,除了學校安排的進企業實操外,就再也沒有像樣的實習經驗。而在與幾家公司交談過程中,他卻明顯感覺到用人單位對實習經歷的看重。「所以如果要留在青島,恐怕對公司規模、工資這些就不能要求太高了。」一上午的招聘會已經讓小杜多少改變了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