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 今年找工作,這八大求職陷阱請繞行

2021-01-10 央視網
@畢業生 今年找工作,這八大求職陷阱請繞行

原標題:

  新華網北京1月4日電(王瑩)日前,教育部公布消息,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820萬人。與去年的795萬人相比,畢業人數又創新高。現在,求職季在各地陸續展開,由於缺乏社會經驗,畢業生們時常遭遇種種騙局和套路。今年找工作,這些陷阱必須警惕。

  陷阱一:借招聘騙取個人信息

  現在有很多販賣個人信息的中介公司,為了獲得更多更精準的信息,往往會在網上發布虛假招聘信息,吸引求職者前來。從求職者遞交的海量簡歷中,精準獲得求職者的個人信息。

  如何避免:畢業生在看到招聘信息時,一定要查詢該公司相關信息,判斷公司的真實性。同時,專家建議,簡歷上的部分個人信息如身份證號、家庭住址、通訊地址等,不用寫得過於具體,重點放在工作經歷上。

  陷阱二:收取報名費、體檢費、培訓費等費用

  求職面試後,招工者以服裝費、體檢費、培訓費、保險費、押金、手續費等名義向應聘者收取錢款。應聘者交費後,招工者要麼迅速脫身,要麼找藉口不給安排工作,錢財積累到一定階段便人去樓空。一些中介所為了獲取應聘者的信任,與一些騙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合夥進行詐騙。在收取一定的服務費後謊稱招聘崗位已滿,並承諾儘快聯繫適合的單位,讓應聘者留下聯繫方式,但根本不會兌現,隨後以各種藉口敷衍應聘者。

  如何避免:一般除了事業單位的考試公招之外,面試招聘單位是不需要報名費的。而體檢通常都是到二甲以上的醫院自行體檢以及繳費。所以,有任何企業要向求職者收取這兩筆費用,一定要提高警惕。此外,事業單位的考試,一定要到公招政府官網上進行報名,切莫通過其他網絡入口。

  陷阱三:扣留個人重要證件

  一些企業在面試中以單位需要審核等理由要求應聘者遞交身份證、學位證、畢業證等重要證件,並聲稱暫時由單位保管。

  如何避免:不管是身份證,還是學位證、畢業證,單位都是沒有任何權利扣留的。去面試的時候,特別是初次面試,最好只帶上證件的複印件,若招聘企業要求帶原件,給招聘單位展示之後,求職者一定要拿回來。不管以什麼樣的理由,證件原件都不要給任何企業保管。證件只是作為招聘企業核實求職者身份和成績的標準,正規企業是沒有必保留求職者原件的。

  陷阱四:只「試用」不聘用

  用人單位對新招聘人員會設置試用期,期間雙方互相考察和適應。有的單位為了降低用人成本,在公司業務特別繁忙的時候大量招聘低成本的應屆畢業生。等試用期結束,便以各種理由不通過試用或解聘。有些單位,在實習試用期間,不僅不支付任何薪資,甚至要求交培訓費。

  如何避免:按照規定,任何單位和企業的實習試用員工,公司都應對其支付薪資,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提醒大學生在求職時一定要仔細閱讀勞動合同,尤其是關於勞動報酬、工作內容、合同期限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細節。

  陷阱五:只籤就業協議,不籤勞動合同

  由於缺乏社會經驗,對國家的勞動法也不懂,一些畢業生找工作時與企業籤訂《高校畢業生就業協議》。畢業辛苦實習數月,被企業無故解聘或裁員,且沒有任何賠償。

  如何避免:《就業協議書》不能代替《勞動合同》,單憑《就業協議書》,學生正式報到就業後的勞動權利無法得到保障。《勞動合同法》第十條明確規定,「建立勞動關係,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係,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陷阱六:中介公司聲稱幫找到好工作

  許多非法中介看準了在校大學生缺少社會經驗,同時又渴望進入名企有一份高薪水的心理,打出「包你進500強」廣告,並要求學生繳納高額中介費,結果是往往沒能幫找到好工作,收取的各種費用也不予退回,更有甚至,中介人去樓空,讓學生遭受多重打擊。

  如何避免:再次提醒畢業生,「黑中介」千萬不可信,天上不會掉餡餅。大學生求職,進門先看該職介中心是否有《職業介紹許可證》和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正規中介機構除具有中介許可證之外,一般會將營業執照懸掛在大廳等較顯眼位置。網絡上的所謂中介,更要提高警惕,不要輕易相信。

  陷阱七:受騙進入傳銷組織

  傳銷公司一般先安排學生以銷售人員的名義上崗工作,然後公司讓學生交納一定的提貨款,再讓學生去哄騙他人。有的同學在高回扣的誘餌下,甚至去欺騙自己的同學、朋友、親人。上當之後又往往騎虎難下,最終只得自己白搭上一筆錢。

  如何避免:傳銷通常具有以下特徵中的一個或幾個:在「入會」時告訴你的職責之一是發展更多的人;交納昂貴的會費;在工作場所很多人情緒激昂。大學生一定要警惕和遠離傳銷組織。如果識別出為傳銷組織,大學生應立即採取適當方式終止打工,及時報警。

  陷阱八:海量網絡求職廣告,讓你收入輕鬆過萬

  現在,很多人都會注意到網絡上有各種招聘信息廣告,一些釣魚網站會以招聘為名吸引求職者點擊,進而騙取錢財。如大家常見的「刷信譽」兼職,寫著「每單任務只需5分鐘」「任務酬勞10元至50元不等」「每天2小時,輕鬆過萬」等信息。在取得聯繫後,對方發來工作申請表和工作流程介紹,工作可能是買充值點卡刷信譽,信譽值達到某個標準,即可返還現金,另有佣金提成。實際情況是求職者大額支付後,佣金和本金不會到帳。

  如何避免:求職者要學會分辨網站的安全性,分辨招聘信息和招聘公司的真實性。在網上求職,一定要去正規大型網站,這類網站的信服度更高,其中選擇招聘企業官網核實是最好的。

相關焦點

  • 畢業生求職心態 找工作就像談戀愛找老公(圖)
    二○一六屆高校畢業生求職心態直擊  「找工作跟找老公是一樣的,一定要精挑細選,不喜歡絕不能將就。」  「面對現實吧,先找份工作幹著再說。找工作就像談戀愛,先積累經驗。」而眼下,2016年畢業生已然進入就業季。「明年駐青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達9.2萬人,預計將有近3.8萬名青島籍應屆畢業生……」如果面對數字我們無從感知就業壓力到底有多大,那麼不妨到畢業生招聘會上,去看看那些轉戰在不同招聘會間的應屆畢業生們,他們眼裡的就業到底難還是易。  找工作就像談戀愛,先積累經驗  「面對現實吧,先找份工作幹著再說。」
  • 疫情之下畢業生們的求職經歷:歷經波折仍充滿希望
    「這其中可能我個人條件佔50%,誠意佔30% ,另外也有20% 的運氣吧。」藍浩琨笑著說。感慨:今年求職非常不易藍浩琨告訴記者,大三時,同學們就必須對畢業後的道路做出選擇,考研或者就業。「可能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會嘗試一下考研,但我從一開始就明確要找工作。」藍浩琨說,明確了目標後,他就開始尋找心儀的單位。
  • 畢業生求職遇「奇葩」要求 QQ等級不能超過25-畢業生,求職,奇葩...
    當下正是大學畢業生就業高峰期,下沙大學城裡不少畢業生在吐槽參加應聘時,因為各種「奇葩」要求,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其實,招聘單位出「奇葩」要求,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內容也是五花八門,讓你不可思議。本報記者盤點了幾種下沙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奇葩」事,一起來看看。
  • 當心理測試成為找工作的一部分
    「我認為,今天的畢業生已開始接受這種觀點,認為心理測試是找工作的一部分,許多人在求職前都做過測試練習,」企業心理諮詢公司OPP研究及產品開發主管彭妮·莫伊爾表示:「這樣做能多少給人帶來一些安慰。」  過去數年,更多的在線測試和更好的數據採集,使信息得以積累,測試市場也從中受益。
  • @應屆畢業生,找工作籤合同需要注意什麼?
    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高校畢業生達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就業形勢嚴峻。進入畢業季,對於告別校園走入職場的畢業生而言,意味著從學生到勞動者的身份轉變。那麼,對於「職場小白」來說,找工作籤合同需要注意什麼?試用期能否單位想延長就延長呢?
  • 2020年高校畢業生求職研究|新一輪內卷即將到來了嗎?
    BOSS直聘因其首創的「直聊+精準匹配」模式,相較於其他求職APP在次均使用時長方面,進行20分鐘以上深度交流的人數佔比位列行業首位,這也證明了「直聊」模式符合當代年輕人線上求職需求的同時,也解決了年輕人求職需要深度溝通的底層需要。
  • 幫留美畢業生找工作 26歲小夥寫出40萬字求職攻略書
    這是一個風景如畫的河邊公園,不少熱愛健身的人沿著河邊慢跑或騎車,兩對年輕夫婦推著嬰兒車帶著孩子散步,一位攝友架著三腳架捕捉著遊移於摩天大樓之間的光影。  身高1米85的楊國軻,靠在木頭長椅上,專心致志地為他新書的讀者寫回信,他的長腿彎曲起來剛好變成了電腦桌面,看上去頗有些滑稽。  這個來自四川成都的年輕人,今年26歲,2013年從哥倫比亞畢業大學畢業。
  • 求職卻落入"消費貸"陷阱 深圳市消委會提醒"打工人"警惕招聘中陷阱
    原標題 求職卻落入"消費貸"陷阱 深圳市消委會提醒"打工人"警惕招聘中陷阱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1年1月11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莊瑞玉 通訊員 張媛)新年伊始,各行企業都已開啟新一年的招聘工作,不少"打工人"也開始活躍在各類招聘平臺。
  • 三本大學畢業生找工作很難嗎?畢業了才知道,差別並不是很大
    有一位家長問我,說孩子今年高考發揮不理想,原本能上二本的成績如今只能上個民辦大學,也就是大家所說的三本,問我三本畢業的學生,是不是不好找工作。考生家長聊天圖其實三本畢業生找工作並不困難,主要是擺正好位置與心態。「大街上隨便指一個人,人家都有本科文憑」。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 信息遭洩露求職被套路 網上找工作需避開這些「坑」
    網際網路招聘市場規模快速增長,網絡招聘已成為人們求職和單位招聘的主渠道。網絡招聘在為求職者提供快捷便利服務的同時,也出現了部分求職者投遞簡歷後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甚至陷入非法傳銷、情色招聘陷阱等現象。
  • 求職小心落入「消費貸」陷阱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近日,深圳市消委會接到消費者投訴稱,少數無良企業利用網絡招聘平臺的漏洞,打著 「高薪招聘」的幌子,套路求職者落入「消費貸」陷阱。11日,深圳市消委會發布提醒:「打工人」求職要謹慎,以免落入陷阱,背上「消費貸」。
  • 909萬:更難就業季來臨,到哪裡找工作去?面向需求,工作不愁!
    好在,我國經濟體量極大,社會體系龐大,而且經濟發展強勁,能夠為這麼多的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走老路,就是既有單位找工作。各行各業每年都有新老交替,能夠吸納大量的高校畢業生。應該說這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要方向。這方面還包括考研和自主創業,當然這只是補充。走新路,就是應聘政策性就業崗位和新興產業崗位。前者也許是一過性的機會,後者則是新出現的機會。這個方面又有五個具體途徑。
  • 校招陷阱大盤點,具體分析這些文字陷阱,畢業生要擦亮眼睛
    畢業生有這些心理,每年的校園招聘都有很多虛假的消息,每年都有很多畢業生被騙,我們談一下往年校招的幾個陷阱。第一、就業崗位名字高大上我們給你一個很清楚的例子,工資一樣,一個工作崗位上寫著銷售員,另一個職位有銷售經理,哪個對畢業生的誘惑力更大?請問哪家公司畢業會這麼優惠?如果有,為什麼會是你,天上的餡餅為什麼會掉在我們頭上。
  • 90後大學畢業生頻繁跳槽 一年換三份工作
    但近日,記者在人才市場卻發現,有的畢業生又重新回到人才市場求職,而記者了解到,這類大學生不在少數,而且還有一個新的名詞來形容他們——「閃辭族」。錢太少、工作無聊、氣氛差、沒前途成了閃辭的主要原因。專家表示,現在「90後」的大學生個性張揚、積極創新,但同時太理想化,如此頻繁的辭職,並不利於他們以後的發展。
  • 新疆今年區屬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88.91%
    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26日電(記者阿依努爾)今年,新疆為區屬高校畢業生提供多項有針對性的就業扶持政策和就業服務措施,幫助高校畢業生順利實現就業,就業率達到88.91%記者25日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了解到,今年新疆採取一系列助企脫困解困政策,全力穩住各類企業就業崗位
  • 宣傳的輕鬆又高薪工作實是普通產線工人,網絡求職詐騙陷阱涉受害人...
    揚子晚報網1月6日訊(記者 劉瀏)知名企業、萬元高薪、不用「996」每月工作僅20天,當求職的年輕人看到這樣的網絡招聘信息時,很難不心動。然而,「餡餅」背後卻隱藏著「陷阱」。日前,吳江公安機關破獲了這起以虛假招聘為名,誘騙應聘者長途參加面試並騙取錢財的案件,涉及受害人134名,涉案金額40萬餘元。
  • 大學生求職佔卜成癮
    每次找工作前,她都要登錄某佔卜網站,測試一番自己的求職運氣,以至於「都產生依賴性了,不測試就覺得心裡沒底」。昨日,省內某高校大學生曉婧(化名)向記者訴說了網絡佔卜給她帶來的煩惱。  今年畢業的曉婧始終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一個偶然的機會,曉婧得知一個網絡求職佔卜測試的網站。「剛開始覺得好奇,後來越測越上癮。」
  • 今年回國找工作的留學生,哭了。
    除了面對Lina的審視(詳見《與那個叫LINA的女人戰鬥》),要想找到一份工作,他們還有許多關口要過。今年的校招,各大行業的頭部公司都迎來更為極端的報錄比,海外留學生回國也加劇了競爭。
  • 應屆生找工作哪個網站好?應屆生找工作app軟體哪個最靠譜?
    前段時間,有不少學弟學妹給我發來私信,諮詢我關於應屆生找工作的事。從收到的私信中,可以看出:不少人,都正處於焦慮、迷茫、糾結、害怕的情緒困境。其實我曾經也和你們一樣,處在畢業季,工作未定、未來發展方向模糊。也正處於糾結、害怕的狀態。
  • 求職遇"奇葩"要求:屬相、星座和老闆相衝?免談!
    原標題 [畢業生求職遇「奇葩」要求屬相和老闆相衝?免談]  處女座、天蠍座的不要,屬相和老闆相衝的免談,QQ等級不能超過25……見過這樣的招聘條件嗎?層出不窮的另類招聘要求讓求職者大跌眼鏡。  現下,正是大學畢業生就業高峰期,下沙大學城裡不少畢業生在吐槽參加應聘時,因為各種「奇葩」要求,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其實,招聘單位出「奇葩」要求,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內容也是五花八門,讓你不可思議。  本報記者盤點了幾種下沙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奇葩」事,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