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4日在四川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
四川省財政廳廳長 陳煒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託,向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報告2017年決算和2018年1至6月預算執行情況,請予審議。
一、2017年決算情況
2017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各級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始終保持專注發展轉型發展戰略定力,嚴格執行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審查批准的預算,認真落實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的審查意見,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在此基礎上,財政工作取得新進步,全省決算情況總體良好。根據預算法第七十九條規定,重點報告以下情況:
(一)全省決算
1.一般公共預算。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578億元,為預算的107%,增長9.4%;加上中央補助4343.8億元、上年結轉408.2億元、發行地方政府一般債券1602.6億元、調入資金等761.4億元,收入總量為10694億元。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694.8億元,完成預算的95.3%,增長10.9%;加上上繳中央12億元、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430億元、償還地方政府債務等1126.9億元,支出總量為10263.7億元。收入總量減去支出總量後,全省結轉結餘430.3億元。全省算總帳實現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預算。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2663億元(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317.2億元),為預算的224.9%;加上中央補助67.4億元、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206.4億元、上年結餘等226.5億元,收入總量為4163.3億元。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2631.7億元(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及對應專項債務收入安排的支出2233.2億元),完成預算的89.6%;加上償還地方政府債務等1224.8億元,支出總量為3856.5億元。收入總量減去支出總量後,全省結餘資金306.8億元。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51.6億元,為預算的107%;加上上年結轉20.4億元、中央補助8.4億元,收入總量為80.4億元。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62.3億元,完成預算的80.9%。收入總量減去支出後,全省結轉資金18.1億元。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收入4830.5億元,為預算的126.8%;加上上年滾存結餘3817.3億元,收入總量為8647.8億元。全省社會保險基金當年支出3386.4億元,完成預算的98.4%。收入總量減去當年支出後,全省滾存結餘5261.4億元。
(二)省級決算
1.一般公共預算。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50.3億元,為預算的105.8%,增長9%;加上中央補助4343.8億元、上年結轉143.7億元、發行地方政府一般債券1602.6億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97.2億元、調入資金等206.7億元,收入總量為7144.3億元。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247.4億元,完成預算的88.6%,增長8.5%;加上補助市縣3982.6億元、轉貸市縣地方政府一般債券1441.9億元、上繳中央12億元、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70.4億元、償還地方政府債務等129.8億元,支出總量為6984.1億元。收入總量減去支出總量後,省級結轉資金160.2億元。省級實現收支平衡。
與向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報告的執行數相比,2017年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加0.1億元,主要是庫款報解整理期在途收入入庫。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減少0.6億元,主要是清理規範權責發生制支出。
收入決算具體情況是:稅收收入613.8億元,為預算的102.6%;非稅收入136.5億元,為預算的123.5%。其中,增值稅376.4億元,為預算的100.7%;企業所得稅126.1億元,為預算的106.9%;個人所得稅50.9億元,為預算的108.2%。
支出決算主要情況是: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41.6億元,完成預算的97.6%;交通運輸支出144.5億元,完成預算的97.3%;教育支出126.5億元,完成預算的74.7%;一般公共服務支出82.3億元,完成預算的94%;公共安全支出65.2億元,完成預算的91.4%;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27.7億元,完成預算的73.6%;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24.7億元,完成預算的71.1%;科學技術支出18.1億元,完成預算的63.6%;住房保障支出16.2億元,完成預算的100%。
2017年,省級累計下達市縣各項補助3982.6億元,其中:稅收返還216億元,佔省對下補助的5.4%;一般性轉移支付補助2188.1億元,佔比為55%;專項轉移支付補助1578.5億元,佔比為39.6%。
2017年省級一般公共預算年初安排的預備費16.2億元主要用於:「6·24」茂縣特大山體滑坡救災重建補助1.2億元,補充省級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5億元。
2017年初省級預算穩定調節基金餘額為36.8億元,加上按規定轉入省級一般公共預算超收收入41.3億元、未使用的預備費15億元、調入政府性基金和一般公共預算結餘等114.1億元後,2017年末省級預算穩定調節基金餘額為207.2億元。
2017年,省級一般公共預算使用以前年度結轉資金安排的支出143.7億元,其中:省本級使用77.3億元,對市縣轉移支付補助66.4億元。2017年省級預算周轉金規模沒有發生變化,周轉金餘額仍為5552萬元。
2017年省級結轉資金160.2億元,主要包括:教育和科技方面53.3億元,資源勘探、國土、城鄉社區和住房保障方面30.3億元,衛生、計生和社保方面25.7億元,文化和體育方面10億元,農林水和糧油儲備方面9.5億元,節能環保、交通運輸和商業服務業方面7.2億元,一般公共服務和其他社會管理等方面24.2億元。
2017年,省級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3.4億元,比預算數減少1.6億元,主要是各部門貫徹落實厲行節約有關要求,加強因公出國(境)和公務用車管理,規範公務接待活動,減少了相關支出。其中:因公出國(境)經費0.3億元,與預算持平;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2.7億元(其中:公務用車購置費0.1億元,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2.6億元),減少1.1億元;公務接待費0.4億元,減少0.5億元。
2017年下達省級預算內基本建設資金57.7億元,其中:省本級使用35.7億元、對市縣轉移支付補助22億元,主要用於重大交通、能源、農林水利、城鎮等基礎設施建設、重大社會事業和民生工程、節能環保與生態環境改善以及脫貧攻堅等方面。
2017年省級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債務40億元,均為發行的地方政府一般債券,主要用於:公路建設和機場擴能改造等交通運輸方面36億元,省屬高校校舍建設等教育方面0.8億元,省屬醫院基礎設施建設等醫療衛生方面3.2億元。
2.政府性基金預算。省級政府性基金收入66.7億元,為預算的125.8%;加上中央補助67.4億元、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206.4億元、上年結餘等22.4億元,收入總量為1362.9億元。省級政府性基金支出56.6億元,完成預算的75.1%;加上轉貸市縣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206.4億元、補助市縣69.6億元、調出至一般公共預算11.5億元,支出總量為1344.1億元。收入總量減去支出總量後,省級結餘資金18.8億元,按規定結轉下年繼續使用。
與向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報告的執行數相比,2017年省級政府性基金收入增加0.2億元,主要是庫款報解整理期在途基金收入入庫。省級政府性基金支出決算數與執行數一致。支出決算主要情況是:港口建設費及對應專項債務收入安排的支出5億元,完成預算的99.6%;民航發展基金支出28.4億元,完成預算的100%;農網還貸資金支出14.4億元,完成預算的75.2%;彩票發行銷售機構業務費安排的支出5.4億元,完成預算的69.5%;彩票公益金及對應專項債務收入安排的支出3.3億元,完成預算的31%。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7.4億元,為預算的119.2%;加上上年結轉3.3億元、中央補助8.4億元,收入總量為29.1億元。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26.3億元,完成預算的100%。收入總量減去支出後,省級結轉資金2.8億元。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決算數與向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報告的執行數一致。支出決算主要情況是:支持國有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11.1億元,補充省屬國有企業資本金9.6億元,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3.5億元。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省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3302億元,為預算的135.8%;加上上年滾存結餘2258.2億元,收入總量為5560.2億元。省級社會保險基金當年支出2268.7億元,完成預算的98%。收入總量減去當年支出後,省級滾存結餘3291.5億元(含全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結餘和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基金省級調劑金結餘)。
與向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報告的執行數相比,2017年省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增加868.6億元、支出減少46.7億元,主要原因是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社會保險基金執行數由各地於每年11月根據1至3季度執行數為基礎預計,並於12月報財政部審批,而2017年12月我省對歷年來被徵地農民應保未保的歷史遺留問題進行了集中清理解決,由於該項工作為11月後臨時新增工作,因此導致決算數與執行數差異較大。支出決算主要情況是: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支出1734.9億元,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支出503.6億元,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支出17.7億元。
按照預算法、國務院和省政府有關規定,對2017年省級財政的部分收支事項實行權責發生制核算,主要是國庫集中支付年終結餘。對上述資金,財政廳將在預算執行中加強管理,及時撥付,儘快發揮資金效益。
以上2017年省級決算,請予審查批准。同時,省級123個部門2017年部門決算(草案)和8個專項績效評價報告已提交本次常委會,請予審查。2017年預算數、決算數及其對比分析,詳見決算草案。
需要特別報告的是:2017年,全省發行地方政府債券2808.9億元,其中:新增債券807.5億元、置換債券2001.4億元。發行的新增債券中,一般債券498.5億元,專項債券309億元。截至2017年底,全省地方政府債務餘額8497億元(其中:一般債務5173億元,專項債務3324億元;省級債務449億元,市級債務2748億元,縣級債務5300億元),低於全省9209億元的地方政府債務限額,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二、堅持黨的領導,發揮職能作用,支持經濟社會發展
2017年,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省人大的監督指導下,我們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關於批准2017年預算的決議,有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強化重點領域保障,支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一)落實積極財政政策,支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認真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提高政策的精準性和有效性,集中財力保障「項目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綠色發展等省委、省政府明確的重點支出,全省促進發展支出達到1733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達到19.9%,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一是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簡併增值稅稅率,認真落實擴大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小型微利企業範圍、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在企業所得稅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等稅收優惠政策。繼續清理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取消和停徵新型牆體材料專項基金等4項政府性基金和31項國家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擴大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免徵範圍,降低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水土保持補償費等11項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徵收標準,全面開展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清理規範工作。
二是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進去產能,支持退出煤炭產能1648萬噸,壓減粗鋼產能77萬噸。支持推進「一提一創一培」,推動開展質量對標提升行動,新增中國馳名商標7件、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18個、國家級出口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5個,促進太陽能電池、城市軌道車輛、智慧型手機等新產品快速發展。出臺財政支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支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區三園一體」支撐工程建設,建成高標準農田410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00萬畝,建成現代農業產業基地783萬畝,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1.5萬個、家庭農場7006個。
三是大力推進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省投入449億元,支持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出臺15條支持汙染防治「三大戰役」的財政政策,支持加大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力度。全省PM10、PM2.5年均濃度雙下降,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明顯提高。支持土壤重金屬和農村面源汙染整治,土壤環境保持穩定。五大流域87個國控考核斷面優良比例提升至78.2%。實施天然林保護二期工程,對2.6億畝天然林和集體公益林進行有效管護。落實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實施草原禁牧補助7000萬畝、草畜平衡獎勵1.4億畝。完成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49萬畝。選擇紅原縣、理塘縣、稻城縣、松潘縣實施溼地生態補償試點。創新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管理模式,投入2.5億元推進實施川西高原生態脆弱區綜合治理和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
四是落實創新發展戰略。研究完善支持創新發展的財政政策,我省提出的全面創新改革試驗三項先行先試稅收政策在全國(或部分省市)範圍同步複製推廣。建立四川省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基金,設立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推進軍用技術再研發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有力地促進了軍民融合產業發展,2017年全省軍民融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3000億元,居全國前列。支持產業轉型升級,重點培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項目382個,支持422個項目實施技術改造。支持啟動信息安全及其集成電路、生物技術與醫藥兩項重大科技專項,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科技成果應用轉化。
五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天府國際機場加快建設。支持西成高鐵建成通車,全省高速鐵路裡程突破750公裡。支持雅康高速雅瀘段等301公裡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全省高速公路通車總裡程突破6800公裡,建成和在建總裡程達到9785公裡。支持新建國省幹線公路1996公裡,實施國省幹線公路大中修1537公裡,新改建農村公路2.7萬公裡,2547個村不通硬化路的問題得以解決。全面強化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新建地下綜合管廊166.5公裡,建成海綿城市項目面積113平方公裡,開工建設城鎮汙水處理項目699個,建設城鄉垃圾處理設施206個,不斷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二)大力保障改善民生,努力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達到5651.7億元,規模創歷史新高,連續四年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穩定在65%。
一是大力支持脫貧攻堅。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加大資金投入,籌集安排22個扶貧專項工作計劃資金749億元,有力地支持了15個貧困縣摘帽通過省級達標驗收、3769個貧困村退出、108.5萬貧困人口脫貧,年度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實現88個貧困縣涉農資金統籌整合試點全覆蓋,整合資金271億元,由貧困縣根據脫貧需求因地制宜統籌使用。管好用好「四項扶貧基金」,建立健全基金補充機制,2017年底「四項扶貧基金」規模累計達到110億元,惠及上百萬貧困群眾。加強扶貧資金監管,加快扶貧資金撥付,嚴格執行專項扶貧資金縣級財政報帳制,定期清理扶貧結餘結轉資金,依法依規調整使用,充分發揮資金使用績效,確保早投入早見效。
二是辦好民生大事實事。2017年,按照中央和省民生保障政策要求和工作部署,結合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定全省十項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實事,計劃投入1157.5億元,著力解決群眾急需急盼的重點事項。各級財政實際下達十項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實事預算1379.8億元,為計劃的119.2%;實際撥付資金1264.7億元,為計劃的109.3%。其中,扶貧解困工程和代繳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全面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加成等4件民生實事預算下達和資金撥付均超過計劃的150%。
三是支持教育文體事業發展。積極推進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全面構建學前教育激勵獎補機制,努力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全面統一城鄉義務教育「三免一補」政策,為「老少窮」地區補充特崗教師近4000名,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省級補助標準由300元提高到400元,公辦高職院校生均撥款基本標準達到1.2萬元,支持15所高校32個學科納入「雙一流」建設。支持92個博物館紀念館、37個美術館、203個圖書館、207個文化館、4318個鄉鎮文化站、260個城市社區(街道)文化中心免費開放。支持建設行政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項目2539個。
四是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現省、市、縣三級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切實減輕群眾就醫費用負擔。紮實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支持所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村衛生室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45元提高到50元,為城鄉居民免費提供14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五是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完善就業創業政策體系,促進多渠道就業創業,城鎮新增就業106.9萬人。連續第十三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惠及約685萬名企業退休人員。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省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低限分別提高到每月460元和每年3300元。進一步提高困難殘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由每月60元提高到70元。支持建成保障性住房34.7萬套,開工改造危舊房棚戶區25.3萬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4.4萬戶,著力改善群眾住房條件。
(三)堅持依法理財,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深入貫徹預算法,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有序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年度改革任務圓滿完成。
一是深化預算管理改革。健全政府預算體系,按規定將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由政府性基金轉列一般公共預算,取消排汙費等以收定支、專款專用的規定。出臺《四川省預決算公開操作規程》,進一步規範預算信息公開格式,加大預算信息公開力度。全面深化績效管理,首次將6個項目績效評價報告提交省人大常委會審議,績效目標管理切實加強,事前績效評估試點和事中績效監控試點紮實推進,績效評價擴面提質,評價結果運用更加廣泛。
二是加快轉變支持方式。截至2017年底,省級發起設立和參股設立的20支產業發展投資引導基金,累計投資項目95個,投資額超過120億元。完善財政金融互動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發放貸款約8700億元。加快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落地實施,全省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採購落地的項目開工率達到80%以上,居全國第一。政府購買服務進一步擴面增效,全省購買服務項目1萬餘個,涉及資金超過800億元。
三是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有關精神,明確省以下改革要求,緊跟中央改革步伐,研究推進相關領域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深化轉移支付制度改革,出臺省對下專項轉移支付管理辦法,進一步清理整合專項轉移支付,2017年省級設立的專項轉移支付104項,比上年減少55.7%。不斷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比重,2017年省級下達市縣一般性轉移支付補助2188.1億元,佔轉移支付總量的比重達到58.1%,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從2017年12月1日起,全面實施水資源稅改革試點。
四是加強債務風險防範。在全國率先建立起「1+8」政府債務管理制度體系。嚴格實施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全省各級政府債務餘額控制在上級下達的限額內。有序開展存量政府債務置換工作,切實消除當期償債風險。開展政府債務風險評估預警,完善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機制,督促債務高風險地區降低債務風險。對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債務和政府中長期支出事項進行統計監測,全面清理整改違法違規融資擔保行為,嚴禁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擔保和變相舉債,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嚴格問責,對審計發現的成都市新都區和巴中市違法違規舉債擔保問題,依法依規進行了處理。
2017年,全省財政運行總體平穩,預算執行效果較好,但同時還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審計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我們對此高度重視,特別是對審計查出問題嚴肅認真進行整改,深入研究和採納審計提出的建議,深化改革,完善機制,努力提升財政預算管理水平。一是完善轉移支付制度。研究完善與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相適應的轉移支付制度體系。擴大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逐步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佔比,增強市縣統籌能力。探索建立專項轉移支付定期評估和退出機制。二是加強部門預算管理。完善部門預算編制流程。推動完善部門財務核算制度。規範部門「三公」經費管理。強化項目資金使用監管,確保項目資金安全。三是全面實施績效管理。健全完善「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加大績效評價結果運用。四是轉變財政支持方式。堅持市場原則和績效導向,推動財政支持方式由直接投入轉向間接扶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五是改進預決算編報。深入貫徹預算法,認真落實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有關要求,進一步改進預決算編報工作。
三、2018年1至6月預算執行情況
(一)全省執行情況
1.一般公共預算。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算未發生變動,仍為3715.8億元。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審議的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為8054億元,加上中央新增下達專項轉移支付286.5億元,全省支出預算變動為8340.5億元。在此基礎上,加上中央新增下達一般性轉移支付76.2億元、上年結轉430.3億元、市縣新增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50.7億元,全省支出預算變動為8897.7億元。1至6月,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15.6億元(其中:稅收收入1570.9億元),為預算的59.6%,增長14.1%;支出5124.1億元,完成預算的57.6%,增長10.8%。
2.政府性基金預算。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未發生變動,仍為1100.4億元。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審議的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為1806.4億元,加上中央新增下達專項轉移支付4.9億元,全省支出預算變動為1811.3億元。在此基礎上,加上上年結餘306.8億元,減去市縣新增調出資金40.3億元,全省支出預算變動為2077.8億元。1至6月,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1380.3億元,為預算的125.4%;支出1418.4億元,完成預算的68.3%。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預算未發生變動,仍為49.9億元。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的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預算為70.9億元,加上因決算清核增加上年結轉0.8億元,全省支出預算變動為71.7億元。1至6月,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6.6億元,為預算的13.2%;支出19.6億元,完成預算的27.3%。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國有企業根據上一年度經審計的財務決算數據計算國有資本收益,並經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審核後繳入國庫,收入繳庫時間一般在6月份以後。目前,各級國有企業已完成財務決算,正在陸續組織收入上繳。下一步,省級有關部門將進一步加大催繳力度,確保國有資本收益在規定時間內應收盡收。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收支預算均未發生變動,仍分別為3711.6億元、3753.5億元。1至6月,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收入2323.6億元,為預算的62.6%;支出1713.7億元,完成預算的45.7%。
(二)省級執行情況
1.一般公共預算。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算未發生變動,仍為735.8億元。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批准的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為2800.9億元,加上中央新增下達專項轉移支付286.5億元,減去省新增下達市縣專項轉移支付1183.2億元;增減相抵後,省級支出預算減少896.7億元,變動為1904.2億元。在此基礎上,加上中央新增下達一般性轉移支付76.2億元、上年結轉160.2億元,減去省新增下達市縣一般性轉移支付157.7億元;增減相抵後,省級支出預算增加78.7億元,調整為1982.9億元。1至6月,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44.5億元(其中:稅收收入372億元),為預算的60.4%,增長17.4%;支出855.1億元,完成預算的43.1%,增長7.2%。
2.政府性基金預算。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省級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未發生變動,仍為52.1億元。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批准的省級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為131.1億元,加上中央新增下達專項轉移支付4.9億元,減去省新增下達市縣專項轉移支付22.2億元;增減相抵後,省級支出預算減少17.3億元,變動為113.8億元。在此基礎上,加上上年結餘18.8億元,省級支出預算調整為132.6億元。1至6月,省級政府性基金收入27.6億元,為預算的52.9%;支出68.9億元,完成預算的52%。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預算均未發生變動,仍分別為7.2億元、13.7億元。1至6月,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0.2億元,為預算的2.4%;支出4.3億元,完成預算的31.5%。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省級社會保險基金收支預算均未發生變動,仍分別為2360.5億元、2522.6億元。1至6月,省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1512.9億元,為預算的64.1%;支出1178.1億元,完成預算的46.7%。
以上2018年1至6月預算執行情況,請予審議。
今年以來,全省各級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和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部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財政運行總體平穩,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部署,按照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有關決議以及本次會議提出的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決貫徹「五個著力」重要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認真落實「一幹多支」發展戰略,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奮力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
一是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制定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的財政政策措施,研究建立促進高質量發展的財政政策機制,確保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到位。創新財政支持方式,推動五大萬億級支柱產業發展,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積極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新興產業。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研究出臺基本公共服務等領域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方案,加快推進現代預算制度建設,全面加強績效管理,集中財力辦大事要事。完善區域協同利益分享機制,認真落實「一幹多支」發展戰略。
二是加強財政運行管理,努力完成年度預算。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著力減稅降費。堅持依法徵收,加強收入徵收管理,努力完成年初收入預期,保持與經濟發展相協調。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實施預算執行中期評估,及時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集中財力保障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項目推進,支持辦好事關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大事要事。加快新增債券發行,組織好項目落實。加快資金分配下達,確保早投入早見效。
三是繼續強化民生保障,大力支持脫貧攻堅。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努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抓好民生政策落實兌現,足額籌措並及時下達十項民生工程、20件民生實事等民生資金,加強基本民生保障,確保一般公共預算民生支出佔比穩定在65%左右。圍繞22個扶貧專項計劃,聚焦聚力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落實脫貧攻堅財政投入。規範開展貧困縣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推進涼山脫貧攻堅12個方面34條改革措施。加強扶貧資金監督管理。積極應對暴雨洪澇等自然災害,完善財政應急保障機制,切實做好防災減災資金保障工作。
四是加強政府債務管控,打好防範化解債務風險攻堅戰。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防範化解政府性債務和隱性債務風險的工作要求。加強風險預警監控,特別是對市縣政府債務、或有債務和隱性債務的監控,進一步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嚴禁違法違規舉債擔保和變相舉債,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嚴格債務管理考核問責,處置化解存量債務,確保債務規模控制在國務院核定的債務限額內。逐步擴大項目收益和融資自求平衡專項債券試點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