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衝稱象》出自《三國志.魏書.鄧哀王衝傳》,講的是曹操的兒子曹衝小時侯動腦筋想出了稱大象的辦法的故事,表現了曹衝善於觀察,愛動腦思考,能大膽表達想法。
本文的教學目標是認識「曹、稱」等14個生字,會寫「稱、柱」等10個字。藉助課後題的排序,能說說曹衝稱象的過程。通過對比,體會「才,到底」等詞語表達的意思。通過討論「為什麼曹衝稱象的辦法好」,感受曹衝的聰明才智。為了達成這些目標,我們可以這樣展開學習:
出示圖片,激趣導入
出示圖片,簡單介紹曹操和曹衝,讓學生了解故事的背景。學生補充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曹衝的資料。
激趣導入:曹衝從小就表現得聰明過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小時候發生的一個故事。
板書課題:曹衝稱象。聯繫生活實際學習「曹」字,身邊有沒有姓「曹」的同學或小夥伴。學習「稱」字,多音字,當表示「稱象、稱東西」時讀「 chēng 」,另外可讀作「 chèn 」組詞:稱心、對稱。讀「 chèng 」時同「秤」。指導書寫「稱」。
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主要人物:曹衝;主要事件:稱象)你還想知道什麼呢?(曹衝是怎麼稱象的?......)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我們去課文中尋找答案吧!請同學們自由讀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1.識字。
學習「秤」,實物演示「一桿秤」,說說「秤桿、秤砣」;「杆」是個多音字,在文中讀gǎn,表示量詞,用於有杆的器物。
「」重」和「量」是一組字形相近的生字,兩個字中都有「裡」字。結合生活經驗說一說一些東西的重量,明白這個詞的意思。
2.寫字。
「站」的立字旁和「船」的舟字旁中提的書寫要特別注意;上下結構的「然」字四點的大小位置要注意,拉開適當間距,首尾兩點稍大一些,右上「犬」字,最後一點不能忘記。「底」字注意裡面部分不能寫得太小,斜鉤要拉長一些,寫得舒展,最後一點不要忘寫。
學習第1、2自然段,了解故事的起因。
1.自由讀第1自然段,說說故事發生的時間,有哪些人物?
2.出示大象圖片,說說大象的樣子。課文是怎麼寫大象的呢?找出相關句子劃下來。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牆,腿像四根柱子。
連用兩個比喻,生動地寫出了大象的高大。
3.當官員們看到大象這種龐然大物時,他們可能會說些什麼?理解「議論」。
這麼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出示句子比較:這麼大的象,有多重呢?
對比朗讀,感受加上「到底」加強了疑問的語氣,表現人們迫切的想知道大象的重量。指導朗讀,讀出感受。
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實際,用「到底」說句子,如:這個盒子裡到底裝的是什麼呢?
學習第3、4自然段,了解故事發展的過程
自由讀第3、4自然段,邊讀邊想:課文中提到了哪兩種稱象的辦法?畫出相關句子。
1.交流官員們的辦法:
得造一桿大秤,砍一棵大樹做秤桿。
你覺得這個辦法可行嗎?
不可行,因為沒有誰有那麼大的力氣,提起這杆大秤。
曹操認為這個辦法可行嗎?你從哪裡知道的?
曹操聽了直搖頭。
換詞理解「直」,不住地,不停地,體會曹操對官員們提出的辦法很不滿意。
指導朗讀第3自然段,讀好人物對話。
2.曹衝稱象的辦法是怎樣的呢?
把大象趕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一條線。再把大象趕上岸,往船上裝石頭,裝到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為止。然後稱一稱船上的石頭。
讀一讀,想一想:曹衝的辦法需要幾個步驟?對於這個辦法,有不明白的地方嗎?(如為什麼要在船舷上畫線呢?石頭為什麼要裝到船下沉的地方為止?) 出示動畫演示,直觀感受曹衝稱象的過程。
結合課後第二題,給內容排序,藉助詞句說說曹衝稱象的過程。提示學生可運用「先、再、然後」等詞語,讓表達更有序。
3.結合課後第一題,把官員想出的辦法和曹衝的辦法作比較,討論:你認為曹衝稱象的辦法好嗎?為什麼?
因為曹衝把「大船」當作大秤,用來稱象,解決了沒有大秤的問題,而且曹衝想到用石塊和大象進行等量代換,讓大象絲毫無損,所以曹衝稱象的辦法好。
4.官員們都官員們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曹衝一個小孩子竟然解決了,要知道當時的曹衝才七歲呀。
曹操的兒子曹衝才七歲。
出示句子比較:曹操的兒子曹衝七歲。
對比朗讀,感受一個「才」字,突出表現曹衝的年紀小。結合生活和學習實際用「才」說話。
小結:曹衝年紀小卻能想出如此巧妙的方法令人佩服。朗讀這句話時,重音可以在「才」上,略帶驚訝、誇讚的語氣。
學習第5自然段,了解故事的結果
1.這個故事的結果怎麼樣呢?齊讀第5自然段。
曹操微笑著點了點頭。他叫人照曹衝說的辦法去做,果然稱出了大象的重量。
「果然」表示事情結果果真如曹衝所料,這句話語氣要讀得肯定,帶著對曹衝佩服的語氣。
2.學到這,你認為曹衝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想對曹衝說些什麼?
課後拓展
把這個故事說給家人聽,重點說清曹衝稱象的過程。
我會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