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中學化」就是拔苗助長,違背教學規律,扼殺孩子學習興趣

2021-01-11 湖邊說教育

不知何時,聽說過「小學中學化」的說法。當時,沒有十分在意。二年多前,孩子就讀小學,江山算是領教了小學「中學化」的滋味,並深感憂慮。

江山感受到的小學「中學化」是教學內容的「中學化」和作業的「中學化」。

一、教學內容的「中學化」

有時候「中學化」即為「考試化」。孩子學校的開放日,我去聽了幾節課。我感覺,孩子似乎讀的不是小學二年級,而是初中二年級。語文、數學、英語老師一節課下來,頻繁提到「考試」的字眼。意在強調這個知識點很重要,考試要考,要求孩子記筆記。作為開發日的公開課,領導一般要求不要太功利,不要強調考試。沒想到小學二年級的老師絲毫不避諱這點。

由於我是語文老師,我特別留意了語文課。語文老師的教學重點是詞語的書寫和理解,至於那篇詩情畫意的課文就是讓學生朗讀完2遍了事。語文老師之所以如此安排教學,是因為考試一般考查生字詞,課文的詩情畫意是考試無法考查的。這位語文老師和很多中學語文老師太像了:我們很實在,考什麼,我們教什麼,我們不玩虛的。在他們看來,詩情畫意是虛的,不必花時間。他們哪裡知道就是這些詩情畫意的「虛」才是語文的精魂。對於小學二年級的孩子而言,帶著他們感受品味詩情畫意的課文,就是帶著他們走進語文之美、文學之美的殿堂,就是領著他們在語文的美好世界裡徜徉。這是激發和培養孩子語文學習興趣的最好辦法。課本把這樣的課文給了老師和學生,老師卻為了考試有意忽略了它。這樣的現象在中學最為常見,沒想到,如今延伸到小學二年級了。

聽了這些公開課,我有大哭一場的衝動。我很想去找各科老師聊聊,談談我的看法,但是,理智告訴我,這是毫無意義的,弄不好,還不利於我的孩子。

前一陣子,我看了孩子的作文本。老師的批閱讓我不寒而慄。老師的批閱是「描寫不生動,中心不突出,結尾沒有點題。」這個批閱是中學老師批閱作文的常用語。可是孩子才三年級,她哪裡知道什麼叫「描寫」、「中心」和「點題」?或許孩子老師平時已經教了。可是,對於三年級的孩子而言,寫作最重要的應該是培養他們書面表達的興趣。至於什麼是「描寫」、「中心」、「點題」,那實在是六年級和中學老師應該教的。一開始就給孩子這麼多過高的要求,他們書面表達的興趣很可能會被打擊,被壓抑的。當孩子討厭書面表達,討厭寫作時,就算他們懂得「描寫」、「中心」、「點題」,又有何用?這是典型的拔苗助長,違背語文教學的最基本規律。這所學校有一位語文老師算是我的朋友。我把困惑告訴了她。她長嘆一聲:我們也沒辦法,好多學生在外面的輔導機構都學了這些,所以我們只好跟上步伐也教這些。我在內心憤憤地說:「人家拔苗助長,我們也跟著學嗎?」

我只好對孩子說:寫作文就是把你想跟別人說的話寫出來,很有意思的。我要呵護孩子書面表達的興趣。

也許,小學教學內容中學化,最嚴重的可能就是英語了。打開孩子的英語課本,我簡直懷疑人生。三年級的英語課本就有好多我不認識的單詞。我數了一下,每課都有十幾個新單詞。X城是國際化大都市,英語教育要和國家化大都市的地位相匹配。於是多年以來,X城的英語是最難的,初中畢業要能和外籍人士用英語無障礙溝通。X城的中學課本看起來像極了我二十年前上大學時的課本,小學課本自然是大大超越了我當年的中學課本了。在X城,英語是無數學生的噩夢,因為實在太難太難了。大部分同學都是普通人,學霸只是少數。小學英語教學中學化,中學英語教學大學化,也是拔苗助長,也是不切實際的一廂情願。

小結一下,教學內容的中學化主要指教學內容考試化、功利化、超前化、拔苗助長化,培養學習興趣這一小學教學最重要內容邊緣化。課堂呈現出中學教學的備考模式。

二、作業的「中學化」

教學內容的「中學化」必然帶來作業的「中學化」。

還是從語文談起。我記得孩子二年級暑假作業中有一本閱讀理解訓練冊。我翻開一看,大吃一驚。除了閱讀文段比初中的要簡單外,所有題型和初中的幾乎一模一樣,甚至某些題和中考題大致相似。實事求是地說,刪掉那些所謂的題目,那些文段都還算精美,讓孩子假期讀讀也算不錯的作業。可是,那些題的存在徹底毀掉了文段的美,那一道道題成了很多孩子的大麻煩。

昨天,我看到孩子的練習冊。每課都有各類練習,每單元末有單元測試題。這樣的練習冊和中學的已經沒什麼兩樣了。最讓我觸目驚心的是孩子的訂正。在一道語言賞析題旁邊,孩子用紅筆訂正道:這句用了比喻的修辭把青苔比作絲線和長發,讓我想起媽媽的長髮漂亮優雅。這樣更具體,更生動。

天啊!我三年級的女兒已經被要求從寫法、內容兩個角度賞析句子了!中考閱讀理解的句子賞析答題套路,她已經在掌握了。如此早熟,我只能捶胸頓足。語文教師的職業敏感告訴我,這些考試套路的掌握往往是以犧牲真正的語文學習為代價的。真正的語文學習沒有這些套路,有的是對文字美和思想的敏感度、廣度和深度。這些套路窄化、僵化了語文學習的美和豐富性。

作業中學化的另一表現是作業量的中學化。一般情況下,初一、初二的學生要完成每天的作業差不多要到晚上10點半左右。我漸漸地發現,如果女兒不在學校做完一部分作業,她的作業是沒法在10點前完成的。完成語文作業一般要1小時以上,數學作業約半小時完成,英語作業一般要1小時左右。完成作業時間直逼3小時,甚至超過3小時。這儼然是中學生的作業量,可是孩子還不到9歲,才3年級上學期啊!

課程標準規定小學階段要完成幾百萬字的課外閱讀量。可是如此沉重的作業負擔之下,孩子幾乎沒有看課外書的時間。中小學生健康研究機構多次聲明,小學生每天要有10小時睡眠,初中生要有9小時睡眠,高中生要有8小時睡眠。可是如此沉重的作業負擔之下,有幾個小學生的日睡眠時間能達到10小時呢?在最需要讀書的年齡沒時間讀書,在最需要睡眠的年齡沒時間睡眠,這一切都要拜小學階段如此沉重的作業負擔。

三、對小學「中學化」的憂思

我實在無法明白,小升初考試早已取消多年,初中按地段招生也早已實施多年,小學統考校際排名也嚴禁了多年,小學教學幾乎沒有升學壓力。在這種大環境下,為何還會出現小學教學「中學化」?

有人說,只要初中還分重點班、普通班,小學教學中學化就避免不了。因為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不希望孩子讀初中的普通班。雖然上級部門禁止初中分重點班、普通班也有很多年了,但是效果似乎甚微。

有些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但是我依然對小學「中學化」憂心忡忡。因為,那就是拔苗助長,就是違背教學規律,就是扼殺孩子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教學即使讓孩子都上了初中的重點班,他們的學習也沒有可持續性,也會後勁不足。

我希望我的女兒能夠倖免,但我知道希望渺茫。

我很想對小學管理者和小學教師說:還是讓小學恢復小學的模樣吧!學生的興趣和習慣培養好了,學習成績也不會差。中學化的拔苗助長所帶來的「成績」是虛假繁榮,是持續不下去的,是對孩子未來的不負責任。培養興趣和習慣才是小學教育的正道!

興趣和習慣是小學教育最重要的內容

相關焦點

  • 教育部新規:禁止幼兒園「小學化」,「超前教學」就是拔苗助長!
    近年來,「超前教育」成為了當下的熱門話題,家長為了自己孩子更優秀,領先同齡人,會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兩歲識字500+,三歲能背誦上百首古詩詞,每天學習《弟子規》、《三字經》等,從小接受「雙語教學」……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早早就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早教班,這也讓孩子從小就背上了補習班的「包袱」。
  • 鄭強:中小學超前教育是揠苗助長,扼殺了潛能。網友:有用嗎?
    在11月17日舉行的高等教育研究會上,「網紅」教授鄭強,再次爆出金句,他將矛頭直接指向中小學教育,他說:「幼兒園非得上小學的內容,小學階段非得上中學的內容,中學階段恨不得把大學的課程都上了,超綱超前教學是典型的揠苗助長,不但培養不出優秀的人才,還扼殺了學生的潛能,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
  • 鄭強:超綱超前教學是揠苗助長,關鍵誰來解決這個問題
    他說:「幼兒園非得上小學的內容,小學階段非得上中學的內容,中學階段恨不得把大學的課程都上了,超綱超前教學是典型的揠苗助長,不但培養不出優秀的人才,還扼殺了學生的潛能,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
  • 專家:拔苗助長沒有必要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6月24日報導:暑假來臨之際,一些「幼升小」的家長們又焦慮起來,為了能讓孩子在一年期「跟得上」進度,一些家長為孩子在暑假報了拼音班、數學班。但對此做法,專家和教師們紛紛表示,拔苗助長完全沒有必要,應該把精彩的暑假還給孩子。
  • 因「教學超前,作業量大」 媽媽讓5歲孩子退園回家-孩子成長 幼小...
    對此,涉事幼兒園園長及所在班老師均稱,他們不存在幼教小學化傾向,幼兒園都是通過故事情節、遊戲等融入數字和圖形等知識,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興趣。  近年來,幼教小學化現象備受關注,成都商報記者走訪發現,和不少地方一樣,資陽也有部分幼兒園教授漢語拼音、識字等內容,有幼兒家長甚至希望幼兒園能教寫字、算術,以讓孩子上小學後能更快適應。
  • 7歲的孩子學完小學奧數?興趣和接受能力很重要,別揠苗助長就行
    作為一名家長兼一線語文教師,我自己看孩子的奧數題目的時候,都有一種眩暈的感覺,有時候我得自己花比較長的一段時間梳理為孩子講解奧數題的思路,否則孩子也很難理解。對於7歲的孩子學完小學奧數,我有以下觀點要說。過早接觸奧數,要避免「揠苗助長」學奧數對於智力超群的孩子而言是好事,但是作為家長的我們一定要記住這麼一件事:讓孩子學奧數,必須是建立在孩子對奧數有濃厚興趣的基礎上。
  • 關於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的存在意義
    除此之外,做到知識和知識之間的融會貫通是比較困難的,例如,我們在學習間接性規律的時候可以聯繫之前學習過的與之相關的古語,如荀子的「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孔子的「力行而近乎仁」。在學習發展性規律的時候,要能夠想到它的典型反例,就是我們之前學的形式教育與實質教育,另外還要明確,我們的知識和能力並不是正相關的關係,只有將知識融會貫通,付諸實踐,才能得到能力的提升,否則就會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
  • 如何讓孩子對少兒英語學習感興趣
    所以培養孩子英語聽說讀寫,並不在眼睛去不斷看,耳朵不斷聽。因為課堂上老師已經教了很多,為什麼還要不斷給孩子增加呢。知識是為了提升孩子的能力,因為有能力才能掌握知識,為什麼要讓知識去支配孩子的思維呢;而是要鍛鍊思維去實踐知識。鍛鍊能力,就是要實踐中學習,學習本身就是思維的實踐。怎麼能離開思維而獨立記憶知識呢。課堂上的教學,是通過知識來讓孩子思維跟著老師教學節奏,付諸於知識點上。
  • 掌門少兒專注孩子思維成長,幫助孩子激發學習興趣愛上學習
    不僅如此,掌門數理思維課程還主張「孩子是課堂的主體」,搭配世界先進教學觀念,讓孩子接受最專業的數理思維訓練。 學習力課程則是在結合中國兒童的行為模式以及家庭教育特點的基礎上,通過獨創AIGM教學法,來培養孩子的學習專注力和自律性。
  • 把遊戲還給幼兒,讓孩子遠離早教
    (1月2日 紅網)  看到這則新聞,筆者不禁發聲:把遊戲還給幼兒,讓孩子遠離早教。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拔苗助長」的成語故事,也深知拔苗助長的危害。但提前上學或者幼兒園「小學化」 或者參加在線早教,在我們身邊仍時時發生。上海市質量協會用戶評價中心發布《上海幼兒早期教育(0-6歲)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有57.1%的家長為孩子報名了幼兒園以外的早教課程。
  • 數字4該開口寫還是閉口寫,家長老師吵翻了,扼殺學生天性?
    不過,在挨了錯號以後,家長覺得,老師這樣做,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不利於孩子的成長。老師一方呢,又覺得冤枉,明明是在嚴格要求學生,怎麼又成了扼殺孩子天性了呢? 其實呀,許多家長,對於幼兒園孩子和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教育,不太內行,不大懂,總覺得似是而非就可以了。
  • 提供「環繞式」教學服務,瓜瓜龍英語為孩子帶來出色學習體驗
    為孩子進行英語啟蒙應是一個長期、不間斷的過程,而孩子所處的年齡段又意味著,需要有人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幫助孩子培養學習興趣,並對孩子的學習過程進行引導。對於大多數缺乏英語教育經驗或工作忙碌的家長來說,這些都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 成語故事品鑑《拔苗助長》
    認為辛勤管理沒有好處,因而放棄不搞,就是那些不給禾苗鋤草的人;而這個幫助禾苗生長的,又是一個把禾苗拔高的人,這種人的做法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有害。這個故事出自《孟子·公孫丑上》禾苗的生長,有它的客觀規律,人們只能加強管理,為他創造生長的有利條件,不能用拔的方法去代替它生長。
  • 為孩子不輸在起跑線而「拔苗助長」,這樣的孩子有多可憐你知道嗎
    原先我們強調要順應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強調要快樂教育。但是,我們發現國外的快樂教育實際上是一場假象,因為快樂教育是給一些底層階級的孩子,真正的精英還是要靠努力學習的。因此,爸爸媽媽就越來越強調孩子努力學習,強調孩子應該「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其實,這種觀點本來沒有錯,但是很多爸爸媽媽過分的強調「贏在起跑線」,就會產生很多揠苗助長的教育行為。
  • 孩子不愛學習,家長別急,老教師給你支3招,實現主動學習很簡單
    不愛學習的原因有很多種,越早發現越早幹預,激發孩子的主動學習能力,家長不能使用「權威」強制學習,而是先了解孩子的想法。其實在我的教學實踐中,越是來自相對寬容的家庭,孩子的想法越多,自律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越高。家長們很喜歡對比,越是比較孩子的學習能力,家長越容易焦慮和失望。家長一著急,孩子那不愛學習的狀態就會被無限放大。
  • 外語教學成幼兒園招生噱頭 沒冠雙語仍設英語班
    「現階段是智力開發階段,要是學一些思維定勢的東西,是拔苗助長。」  作為資深學前教育人士,槐蔭區禮樂佳苑幼兒園園長楊愛英表示,幼兒園就應該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尊重童年文化,根據孩子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選擇課程。「孩子的幼兒園生活應該是開心的、快樂的,幼兒園應該讓孩子儘量在自然放鬆的狀態下進行遊戲活動。」  幼兒園該不該教英語,採訪中,也有一些家長表達了不同的看法。
  • 小學語文一二年級學習識字,但識字黃金期,卻是整個小學六年級
    其實,語文的學習屬於厚積薄發,基礎打得好,中學以後學起來就輕鬆一些。我們語文老師常強調的基礎都是什麼呢?生字詞、拼音、口語表達、寫作、修辭手法等。在小學階段,尤其是生字詞,必須掌握熟練。聽說讀寫意,我們家長常常有一個誤區,認為小學要狠抓閱讀和寫作,其實如果孩子的識字量不夠,生字詞意掌握不好,閱讀和寫作就無法提高。對於一二年級的小學生,老師平時狠抓的都是生字詞。
  • 孩子書法老師書法教學感言,為什麼我的孩子學習書法那麼久,沒什麼...
    孩子書法老師書法教學感言,為什麼我的孩子學習書法那麼久,沒什麼進步呢? 寫好字,對手的要求很高:力度、速度、角度,三個根本控筆因素,都要過關,才能寫好一個筆畫。
  • 別的孩子都在上補習班!到底要不要讓孩子去學習珠心算?
    珠算運算規則與學校教學有區別珠算的運算規則多且難記,單單就除法口訣就讓一個成年人受不了,更別說小學生了.更加重要的是,小學掌握基本的加減法,乘除法就適用,口訣只要掌握九九乘法表就足夠了.並沒有太多.另外,運算規則有巨大的區別,「珠心算」與小學數學有衝突,不練習容易致混淆「小學學習的數學是從低位到高位的運算方式,而珠心算卻恰好與小學教學相反,先計算高位,再算低位,這種相悖的計算方式可能對孩子的學習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