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時,聽說過「小學中學化」的說法。當時,沒有十分在意。二年多前,孩子就讀小學,江山算是領教了小學「中學化」的滋味,並深感憂慮。
江山感受到的小學「中學化」是教學內容的「中學化」和作業的「中學化」。
一、教學內容的「中學化」
有時候「中學化」即為「考試化」。孩子學校的開放日,我去聽了幾節課。我感覺,孩子似乎讀的不是小學二年級,而是初中二年級。語文、數學、英語老師一節課下來,頻繁提到「考試」的字眼。意在強調這個知識點很重要,考試要考,要求孩子記筆記。作為開發日的公開課,領導一般要求不要太功利,不要強調考試。沒想到小學二年級的老師絲毫不避諱這點。
由於我是語文老師,我特別留意了語文課。語文老師的教學重點是詞語的書寫和理解,至於那篇詩情畫意的課文就是讓學生朗讀完2遍了事。語文老師之所以如此安排教學,是因為考試一般考查生字詞,課文的詩情畫意是考試無法考查的。這位語文老師和很多中學語文老師太像了:我們很實在,考什麼,我們教什麼,我們不玩虛的。在他們看來,詩情畫意是虛的,不必花時間。他們哪裡知道就是這些詩情畫意的「虛」才是語文的精魂。對於小學二年級的孩子而言,帶著他們感受品味詩情畫意的課文,就是帶著他們走進語文之美、文學之美的殿堂,就是領著他們在語文的美好世界裡徜徉。這是激發和培養孩子語文學習興趣的最好辦法。課本把這樣的課文給了老師和學生,老師卻為了考試有意忽略了它。這樣的現象在中學最為常見,沒想到,如今延伸到小學二年級了。
聽了這些公開課,我有大哭一場的衝動。我很想去找各科老師聊聊,談談我的看法,但是,理智告訴我,這是毫無意義的,弄不好,還不利於我的孩子。
前一陣子,我看了孩子的作文本。老師的批閱讓我不寒而慄。老師的批閱是「描寫不生動,中心不突出,結尾沒有點題。」這個批閱是中學老師批閱作文的常用語。可是孩子才三年級,她哪裡知道什麼叫「描寫」、「中心」和「點題」?或許孩子老師平時已經教了。可是,對於三年級的孩子而言,寫作最重要的應該是培養他們書面表達的興趣。至於什麼是「描寫」、「中心」、「點題」,那實在是六年級和中學老師應該教的。一開始就給孩子這麼多過高的要求,他們書面表達的興趣很可能會被打擊,被壓抑的。當孩子討厭書面表達,討厭寫作時,就算他們懂得「描寫」、「中心」、「點題」,又有何用?這是典型的拔苗助長,違背語文教學的最基本規律。這所學校有一位語文老師算是我的朋友。我把困惑告訴了她。她長嘆一聲:我們也沒辦法,好多學生在外面的輔導機構都學了這些,所以我們只好跟上步伐也教這些。我在內心憤憤地說:「人家拔苗助長,我們也跟著學嗎?」
我只好對孩子說:寫作文就是把你想跟別人說的話寫出來,很有意思的。我要呵護孩子書面表達的興趣。
也許,小學教學內容中學化,最嚴重的可能就是英語了。打開孩子的英語課本,我簡直懷疑人生。三年級的英語課本就有好多我不認識的單詞。我數了一下,每課都有十幾個新單詞。X城是國際化大都市,英語教育要和國家化大都市的地位相匹配。於是多年以來,X城的英語是最難的,初中畢業要能和外籍人士用英語無障礙溝通。X城的中學課本看起來像極了我二十年前上大學時的課本,小學課本自然是大大超越了我當年的中學課本了。在X城,英語是無數學生的噩夢,因為實在太難太難了。大部分同學都是普通人,學霸只是少數。小學英語教學中學化,中學英語教學大學化,也是拔苗助長,也是不切實際的一廂情願。
小結一下,教學內容的中學化主要指教學內容考試化、功利化、超前化、拔苗助長化,培養學習興趣這一小學教學最重要內容邊緣化。課堂呈現出中學教學的備考模式。
二、作業的「中學化」
教學內容的「中學化」必然帶來作業的「中學化」。
還是從語文談起。我記得孩子二年級暑假作業中有一本閱讀理解訓練冊。我翻開一看,大吃一驚。除了閱讀文段比初中的要簡單外,所有題型和初中的幾乎一模一樣,甚至某些題和中考題大致相似。實事求是地說,刪掉那些所謂的題目,那些文段都還算精美,讓孩子假期讀讀也算不錯的作業。可是,那些題的存在徹底毀掉了文段的美,那一道道題成了很多孩子的大麻煩。
昨天,我看到孩子的練習冊。每課都有各類練習,每單元末有單元測試題。這樣的練習冊和中學的已經沒什麼兩樣了。最讓我觸目驚心的是孩子的訂正。在一道語言賞析題旁邊,孩子用紅筆訂正道:這句用了比喻的修辭把青苔比作絲線和長發,讓我想起媽媽的長髮漂亮優雅。這樣更具體,更生動。
天啊!我三年級的女兒已經被要求從寫法、內容兩個角度賞析句子了!中考閱讀理解的句子賞析答題套路,她已經在掌握了。如此早熟,我只能捶胸頓足。語文教師的職業敏感告訴我,這些考試套路的掌握往往是以犧牲真正的語文學習為代價的。真正的語文學習沒有這些套路,有的是對文字美和思想的敏感度、廣度和深度。這些套路窄化、僵化了語文學習的美和豐富性。
作業中學化的另一表現是作業量的中學化。一般情況下,初一、初二的學生要完成每天的作業差不多要到晚上10點半左右。我漸漸地發現,如果女兒不在學校做完一部分作業,她的作業是沒法在10點前完成的。完成語文作業一般要1小時以上,數學作業約半小時完成,英語作業一般要1小時左右。完成作業時間直逼3小時,甚至超過3小時。這儼然是中學生的作業量,可是孩子還不到9歲,才3年級上學期啊!
課程標準規定小學階段要完成幾百萬字的課外閱讀量。可是如此沉重的作業負擔之下,孩子幾乎沒有看課外書的時間。中小學生健康研究機構多次聲明,小學生每天要有10小時睡眠,初中生要有9小時睡眠,高中生要有8小時睡眠。可是如此沉重的作業負擔之下,有幾個小學生的日睡眠時間能達到10小時呢?在最需要讀書的年齡沒時間讀書,在最需要睡眠的年齡沒時間睡眠,這一切都要拜小學階段如此沉重的作業負擔。
三、對小學「中學化」的憂思
我實在無法明白,小升初考試早已取消多年,初中按地段招生也早已實施多年,小學統考校際排名也嚴禁了多年,小學教學幾乎沒有升學壓力。在這種大環境下,為何還會出現小學教學「中學化」?
有人說,只要初中還分重點班、普通班,小學教學中學化就避免不了。因為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不希望孩子讀初中的普通班。雖然上級部門禁止初中分重點班、普通班也有很多年了,但是效果似乎甚微。
有些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但是我依然對小學「中學化」憂心忡忡。因為,那就是拔苗助長,就是違背教學規律,就是扼殺孩子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教學即使讓孩子都上了初中的重點班,他們的學習也沒有可持續性,也會後勁不足。
我希望我的女兒能夠倖免,但我知道希望渺茫。
我很想對小學管理者和小學教師說:還是讓小學恢復小學的模樣吧!學生的興趣和習慣培養好了,學習成績也不會差。中學化的拔苗助長所帶來的「成績」是虛假繁榮,是持續不下去的,是對孩子未來的不負責任。培養興趣和習慣才是小學教育的正道!
興趣和習慣是小學教育最重要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