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7日舉行的高等教育研究會上,「網紅」教授鄭強,再次爆出金句,他將矛頭直接指向中小學教育,他說:「幼兒園非得上小學的內容,小學階段非得上中學的內容,中學階段恨不得把大學的課程都上了,超綱超前教學是典型的揠苗助長,不但培養不出優秀的人才,還扼殺了學生的潛能,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
此話一出,直指中小學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令人拍手叫快,可以說,鄭強教師站在高校的高度,根據高校學生的情況,來評價中小學教育,看問題更有高度,也更加準確。
但是,仔細想一下,這種呼籲,真的合理嗎?能不能解決問題呢?
第一,超前教育,真的是拔苗助長嗎?
我們反對超前教育,那麼,什麼樣的教育是超前教育呢?
超前教育,其實是超越學生常規認知年齡階段而提前實施的教育,比如幼兒園,孩子本來應該嬉戲玩耍,卻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剝奪了孩子玩耍的時間,失去了快樂的童年,造成孩子「很聰明」的假象,結果到了一定年齡後,孩子出現嚴重的厭學現象,這才叫「揠苗助長」吧!
但是,超綱教育,都是拔苗助長嗎?
這倒是未必!我們的教育,往往出現矯枉過正,從一個極端走到另外一個極端,自從幼兒園去小學化後,幼兒園就一點知識都不學了,全部是玩耍的內容,這種快樂教育,也並不都是正確的吧,也並不都適合所有的學生吧。
再比如,很多地方小學統一上六年,對於一些成績好的學生而言,六年級純屬浪費時間,而且還容易產生一些負面影響, 比如孩子在小學變得滑頭了。六年級下半學期,基本都是複習,而到了初中,課程內容一下子多起來,而且難度又變大了,初中三年,很難消化這些內容,結果導致一些學生到了初中跟不上而出局,因為中考的錄取率,僅有50%左右。
現在很多中考,恰恰因為題目太簡單,導致無法考查學生的思維,只要學生態度認真,經過反覆的訓練、刷題,死記硬背,就能考上高中,還能考出高分,但是,這些學生到了高中,可能就會遇到很大的問題。
兔子和烏龜賽跑,不能因為烏龜跑得慢,就讓兔子停下來等烏龜,這雖然不是拔苗助長,卻有可能是削足適履。並不是所有的超前教育都是拔苗助長,只要能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為什麼不能超前?如果人家能夠迅速「增長」,你非要把人家按住嗎?
第二,不超前教育,能在競爭中取勝嗎?
幼兒園去小學化,導致很多公立幼兒園到了大班就出現了學生流失,因為家長認為這所學校不會,什麼都不教,然後把孩子轉到那所偷偷教孩子文化課的私立幼兒園。
到了小學一年級,老師講的內容,有的孩子適應得很快,有的孩子無法適應,老師的教學內容,是集中在中上遊學生的,你能保證老師所有的內容,都是從零基礎開始的嗎?如果不是這樣,那些沒有接觸這些內容的孩子,會不會從一年級就被貼上「學渣」的標籤呢?
如果一個孩子,從一年級就受到老師和家長的表揚,成績優秀,他的學習興趣是不是就會更濃呢?自信心是不是就會更足呢?
小學階段,如果把初中的英語單詞都學會,那麼,初中就會適應更快些,優勢也會更大些;有的學生高中學習奧賽,會耽誤其他科的學習,結果人家上高中之前,基本上把高中主要課程的內容都自學完了,這種超前學習,難道也是拔苗助長嗎?
第三,真正扼殺學生潛能的,是超前教育嗎?
只要學生喜歡學,有能力學,不要盲目跳級,這些超前學習和超綱學習,其實並不能叫拔苗助長。
真正的拔苗助長,其實都是功利性教育產生的後果!
比如我們的奧賽,全世界第一,尤其是數學奧賽,屢次獲奧賽金牌,但是卻出不來頂尖的數學家,甚至還出現柳智宇這種「神童」,最後出家當和尚的結果,而他的「手下敗將」,德國數學天才舒爾茨,卻拿來數學屆最高獎菲爾茲獎,這是為什麼?
因為我們的教育,具有功利主義色彩!同樣學奧賽,我們的家長和學生,包括學校,是想讓孩子保送北大清華,而舒爾茨參加奧賽,是因為「好玩」。
這就如同遊泳,我們的學生,訓練的是遊泳的技巧,縱使動作再優美,再實用,也不會有什麼發展,因為他們不是為了潛到海底,去探索那未知的世界。
如果想讓一個人開闢「新航路」,不是命令他去找木頭造船,或者是教他航行的技巧,而是激發他對海洋的嚮往,這正是我們教育所缺的,而並不都是因為超綱教育造成的,因為我們很難說,什麼樣的教育是超綱,對於誰來說,是超綱。
第四,教育內捲化,誰能置身度外?
鄭強教授,一定是見過太多「墮落」的優秀大學生,才會發出這樣的呼聲,然而,這種說法再好,也無法改變教育內卷的現實。
優秀的教育資源就那麼些,優秀的大學就那麼多,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你不努力,你就會出局,很少有人真正能夠置之度外,除非你不在國外參加高考,或者對孩子的要求,並不是很高,否則,只要高考在,這個局就很難破,不管誰呼籲,想法是好的,方向是正確的,但是未必是大家都能接受的。
這裡面涉及到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的衝突,教育專家和政策地制定著,看到的是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而普通家庭,看到的是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因為這個孩子,對他們來說,就是整體,就是全部,誰說也沒有用,誰也知道,考上985大學,也不一定有好的未來,但是考不上,就一定有好的未來嗎?哪一個機率更大呢?再不好,也有985大學的牌子託底呢,更何況,去了好大學,有更多成才的機會,你說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