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家長為自己孩子的學習可謂是操碎了心,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擔心他的小學課程是不是能夠跟得上,這不有些家長開始詢問幼兒園有沒有超前教育,幼兒園就開始教孩子小學的知識。
這樣能使家長放心,自己的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學習。家長總有這樣的想法,自己的孩子要比別人學得多,學得好。
但這樣的超前教育是被國家教育局禁止過的,是有很多的弊端
1、會使孩子缺乏學習積極性
小學的孩子總歸和初中和高中的孩子不同,他們會缺乏一種自主的學習積極性,而是靠在上學這一些階段培養起來的,所以我們會看到,當自己的孩子在上小學前就接受了小學的教育的話這會讓孩子隱隱的感覺自己比別人懂得多,自然要比別人玩的多了。小學的心智沒有成熟,他們會想當然的認為一件事。所以老師在講課的時候,這時的小孩子就不會那麼認真的去聽講了。
2、小學的知識普遍都挺容易的
小學的知識要符合啟蒙時的知識內容,所以相對來說容易許多,尤其是一二年級的知識點基本上可以說是很容易,我們要思考,一二年級有整整兩年,在這兩年裡上課更多的是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果學生在開始就明白了,讓孩子在這兩年的空窗期內,沒有接受讓他感興趣的知識點,那麼這兩年他們的學習興趣會很快被磨滅。要知道,學習授課的是全體,而不是單單只授課你的孩子一個人的。
3、對於孩子不應該過早地讓他處於學習緊繃狀態
我們可以看到,在小時候有過美好童年的孩子比那些小時候沒有美好童年的孩子多了份情商,和活躍性。童年對一個孩子來說真的是自己性格培養的重點期,如果讓他在這麼小的時候就瘋狂地接受他不喜歡的東西,他極可能會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對他以後都是弊大於利的,我們可以想像,一般產生逆反心理的階段是在青春期的時候,如果超前來說的話,越小的孩子心智沒有成熟溝通起來會更加的麻煩。要讓孩子慢慢地懂得自己要去學好習的想法,更重要的還是要孩子自己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這才是對一個孩子真正的負責,因為一個孩子他不該成為你所要的樣子。
社會發展,家長心態在變化!
我們可以發現家長們從開始的自由教育到現在的越髮禁錮著自己的孩子,給他們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因為他們知道人口越來越多,但就業機會越來越少,他們只能不斷地讓自己的孩子去吸收新的知識才能夠跟上這個社會,才能夠從這個社會中脫穎而出。
而且現在的父母攀比心越來越強了,因為現在的父母生孩子不會多生,一兩個起步,這樣就會讓父母的關注度都在這一個孩子身上,就好像這個孩子成為了自己在外面的標誌,因為自己的面子,所以才讓自己的子女變得更優秀,比過人家。
我們要明白,首先孩子不是自己的附屬品,我們生下了他雖說要對他負責,但這個負責面不是一味的給他增加知識。我們應該明白自己的童年是什麼樣子的,自己不想做什麼,自己與孩子是有相同血緣的。
不應該只拘泥於一樣東西,應該更多地讓孩子接觸不一樣的事物,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多認識多了解,以便於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