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丨「黃泛區」血淚史:為拖住日軍決堤黃河,千萬百姓...

2021-01-09 澎湃新聞

1. 公元1672年,俄國沙皇彼得大帝誕生

2. 公元1781年,近代蒸汽機車奠基人史蒂芬孫出生

3. 公元1870年,英國作家狄更斯逝世

4. 公元1938年,蔣介石下令決堤花園口阻止日本進攻

5. 公元1975年,我國與菲律賓建交

6. 公元1983年,柴契爾夫人在大選中獲勝

7. 公元1991年,東北第一黑幫喬四被槍決

8. 公元2006年,第十八屆世界盃足球賽在德國開幕

文章轉載自:國家人文歷史

記得前些年網絡爆出「美團公司的的招聘條件:1、不要簡歷醜的 2、不要開大眾的 3、不要信中醫的 4、不要黃泛區和東北人」。

此事在網絡上還是有很多爭議,美團公司也被備受網民指責,據稱,美團已經把當事人除名了。

看完這個新聞,我們覺得有必要普及一下「黃泛區」背後的歷史,提醒某些人不要如此使用這個浸含著整個民族血淚的詞彙,更不應該將用這種方式施加地域歧視。

1937年,淞滬會戰從8月打到11月,國民黨軍付出傷亡33萬將士,陣亡校尉級以上軍官近千名,其中少將以上高級軍官10餘名的代價,還是打敗了;

1937年12月,中華民國首都南京淪陷,南京大屠殺慘絕人寰;

在北方,幾乎同時,太原會戰國民黨軍傷亡20萬;

1938年,徐州會戰爆發,國民黨軍投入百萬兵力,傷亡六萬多,依然戰敗。

徐州會戰形勢圖

1938年4月,日軍大本營訓令其華北方面軍和華中派遣軍合攻中原,試圖把中國軍隊消滅於鄭州開封一線,然後沿平漢鐵路南下,攻取武漢。蘭封會戰爆發了。

一旦北方日軍繼續南下,那日軍的南北戰場將全部打通,中國東部的半壁江山將全部易色,九省通衢的大武漢,將直接暴露下日軍南北兩路大軍的刀下,中華腹地將一覽無餘……

之前的臺兒莊大捷雖然激勵了中國軍民,但也使得日本侵略軍更加慎重。他們步步為營,予守予取,憑藉優勢兵力和戰術迂迴,扣住了中國軍隊的命脈。國軍步步後退,大家都認為,日軍佔領中原,直下武漢,已經是指日可待。

時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的程潛面臨一個抉擇。

也就是在日軍合圍河南的同時,中國統帥部認為,決堤黃河,或許是「以水代兵」乃阻滯日軍機械化部隊快速推進的唯一良策。蔣介石批示曰:「將此議交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核辦。」事實上,就是將這軍事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完全推卸給程潛。黃河決堤而死人百萬,這是常識,程氏面臨著他一生中最大的道德叩問。

兵勢如火,時不我待。愛民如程潛者也必須作這個殘酷的決定。但是,「能救一個是一個」,就在決定決堤前後,程潛發動了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救援行動。

所謂的「花園口決堤」在6月9日,而奉程潛所命的民事撤退早就開始了。5月31日,程氏決定在中牟縣趙口決堤。隨即下撥一萬元救濟款給鄭州專員羅震,由其和鄭縣縣長全百慈向所有應遷離百姓發放每人五元的逃荒費,中牟縣也依同此例。兩縣百姓沿賈魯河兩岸向西遷徙,走了三天才走完。

也算是幸運吧,趙口兩次決堤都告失敗,原因是此時春末,黃河水量實在太小,自然出槽困難,對於堤壩不能形成應有壓力。但此時日軍已經攻陷開封,進逼腹地,於是當地守將決定在趙口西26公裡處的鄭縣花園口炸堤決防。

1938年6月9日,距中牟不足20公裡的黃河花園口大堤潰決,眨眼之間,「黃河之水天上來」,讓毫無防備的中牟百姓無處躲藏。河水伴著大雨快速推進,兩天之內便襲淹了中牟全境。

據檔案記載:「11日,黃水猛漲,趙口口門出水;次日,中牟三劉寨、油坊頭、七裡店、王莊、關家、六堡、鬧市口等村全部被洪水淹沒;13日,花園口與趙口兩處黃水在中牟西北部的茶庵匯合,分成三股南下,泛濫區域東西已達15公裡寬。西股主流黃水至中牟入賈魯河,南泛尉氏、扶溝、西華等縣……」

花園口決堤後的慘狀

1938年6月22日《申報》1版《辦黃災急振》記載:此次黃河大堤,在趙口、楊橋、花園口一帶被炸潰,洪流越隴海路而南,沿賈魯河入皖,將與淮水合流。

豫南首當其衝,中牟、開封、陳留、通許、尉氏、扶溝、鄢陵、 太康、西華、淮陽十縣,皆成澤國,災情慘重。

黃河北岸之衛河、廣濟河,亦續被敵軍炸決堤防,孟縣、沁陽一帶,復罹水災。豫省連年水旱頻仍,繼以戰禍,現又加以空前水災 ,截至目前,難民已達四五百萬人……

「黃泛區」難民

混濁的河水向東南方向迅猛推進,在黃淮平原隨性肆虐,最終形成了跨越豫皖蘇3省44個縣的「黃泛區」。

當時直接淹死和餓死的群眾多達八十九萬人,造成了歷史上人為的一次大災難。黃河水下洩後,西邊一路沿潁河下瀉淮河,東邊一路沿渦河到安徽懷遠流入淮河,黃、淮合流後湧入洪澤湖,淮河、洪澤湖沿岸立即變成了一片汪洋。

1938年航拍的「黃泛區」

這次洪災,河南、安徽、江蘇共計44縣市被淹,受災面積達29000平方公裡,受災人口1000萬以上,衝毀140萬民房、淹沒近2000萬畝耕地。黃水所到之處,房倒屋塌,饑民遍野。這次洪災,豫、皖、蘇三省共有390萬人背井離鄉。

花園口炸堤,給日軍也造成了重大困難和損失,日軍進攻被迫停止。位於黃泛區中心的日軍,來不及撤走的車輛、火炮、坦克、戰車等輜重武器設備等,均沉入水底,不少人員、馬匹被水衝走。在黃泛區東岸的日軍迅速後撤。

花園口決堤水中前進的日軍

總體來看,日軍約4個師團陷於黃泛區,很多無路可逃的日軍官兵爬上老百姓屋頂,可那些泥糊的民房根本經不住洪水的浸泡衝刷,房屋垮塌,日軍落水淹死上萬人。日軍大本營原定的以淮河水運為後勤補給線、日軍主力由北方進攻漢口的作戰計劃破產,日軍不得不改變作戰路線,岌岌可危的鄭州防線被解了圍。

延遲6年後,日軍於1944年4月才攻佔鄭州。

花園口決堤雖然阻滯了日軍進攻,使其只能從合肥安慶一線沿長江仰攻武漢,華北方面軍無所作為,於是為國民政府撤退武漢的軍政機關爭取了大量時間。

但是,畢竟黃河潰決造成了沿岸人民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並遷延十年之久。有歷史學家認為,「程潛作為戰區司令長官,雖然出於軍事考慮忠實執行了上司的命令,但他作為這一事件的重要責任人,對決堤所產生的嚴重消極後果,也是難辭其咎的。」

黃河水退後,形成了一片長達400多公裡的黃泛區,豫東平原的萬頃良田沃土變成了沙灘河汊,無法耕種。此後黃河水連年泛濫, 頻繁決口。黃泛區土地經過大旱炙曬後,撂荒的土地又成為蝗蟲迅速滋生的溫床。

1941年從的夏秋兩季開始,河南本該是雨水充沛的季節,卻連一滴雨都沒有下,反而驕陽似火。在旱魃的狂舞中,昔日肥沃的土地已經龜裂成塊,最後變成沙化的土地,完全不適合耕種。原本有河南糧倉之稱的滑縣,連續三季顆粒無收。

1942年全國乾旱等級空間分布圖

1942年河南繼大旱之後,許多縣份遭到蝗災,遮天蔽日的蝗蟲,一落到農田裡,頃刻之間就把莊稼啃個精光,河南境內成千上萬老百姓的生活陷入飢餓境地。

災民們宰殺了他們平日愛如生命的雞犬、耕牛,賣掉他們的鋤頭、棉襖,賣出他們的土地,最後割下他們的心頭肉——賣了兒女,賣老婆。末了還是被死神銜去。

《大公報》主筆王芸生在1942年的一篇《看重慶,念中原》的社論中寫道:「餓死的暴骨失肉,逃亡的扶老攜幼,妻離子散,擠人叢,挨棍打,未必能夠得到賑濟委員會的登記證。吃雜草的毒發而死,吃幹樹皮的忍不住刺喉絞腸之苦。把妻女馱運到遙遠的人肉市場,未必能夠換到幾鬥糧食。」

災民開始吃草根、樹皮,而且很快草根也幾乎被挖完,樹皮幾乎被剝光,災民開始貧血,瘦弱,疾病,然後面部浮腫。在許多地方還出現了「人相食」的慘狀,一開始還是只吃死屍,後來殺食活人的事情也屢見不鮮。

在洛陽,有個滎陽籍的災民不忍心家人在飢餓中煎熬,親手殺死他的一妻二子後投井。有傳教士報導說:「餓瘋了的農民為尋找食物而武裝攔路搶劫的事件正可怕地增長。」

1942年河南大饑荒

從1937年抗戰爆發到1942年河南遭災,在這五年多的時間裡,河南出兵出糧的數量都位列全國第一。這樣的沉重負擔,即使是風調雨順,河南農民在交糧納賦之後,也只能靠野菜雜糧勉強度日。

「黃泛區」的歷史發生在中華民族最悲慘的時刻,是中國民族被逼到絕境後,生生從自己身上割下的一塊血肉;這是百萬「黃泛區」人民拿生命換來的;這是千萬「黃泛區」人民拿自己的顛沛流離、背井離鄉、忍飢挨餓換來的。

這應該是中華民族永遠記住的民族疤痕;這是用老百姓的命、用黃河這個母親河,去拖住敵人的刺刀。

1938到2017,79年過去了,居然還有國人拿「黃泛區」這個詞來歧視同胞,實在令人憤怒。涉事企業僅僅開除當事人是不夠的,需要真正反思企業文化和價值觀,杜絕人事歧視由明入暗,繼續運行。

原標題:《歷史上的今天丨「黃泛區」血淚史:國民政府為拖住日軍決堤黃河,千萬百姓流離失所》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一九三八年六月九日,為避免五十萬軍隊被日軍合圍,89萬人被黃河水淹
    一九三八年四月,第五戰區在李宗仁的指揮下取得了臺兒莊大捷,殲滅日軍近二萬人。正當全國軍民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時,日軍已經很快調整其軍事部署,準備將徐州戰區集結的近五十萬中國軍隊合圍予以殲滅。為了應對嚴峻的形勢,李宗仁決定放棄徐州,下令部隊跳出日軍的包圍,而日軍機械化部隊行動很迅速,對正在撤往河南以東及以南的中國軍隊造成極大的威脅,並對隴海線與平漢線鐵路交匯的鄭州城構成直接威脅。
  • 黃河決堤時,突然天現異象,一老人前來獻計,不料卻釀成百年災難
    1938年6月6日,日軍第14師團攻佔開封,控制隴海鐵路,企圖策應江西之敵,協攻武漢。當時,據守在黃河南岸的國軍有正規部隊10萬餘之眾。為了阻敵西進保衛武漢,當局於是決定採用三國時期水淹七軍的辦法,掘開黃河堤岸(花園口、趙口),製造了兩萬三千平方公裡的黃泛區,致使1200萬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慘重損失。
  • 1946年,河南花園口決堤修復現場,花園口炸堤對日軍的影響有多大
    花園口位於鄭州市區北郊17公裡處的黃河南岸。1938年6月9日,國民黨軍隊為了阻止日軍西進,悍然掘開鄭州花園口大堤,花園口慘案,是中國抗戰史上與文夕大火(長沙大火)、重慶防空洞慘案並稱的三大慘案之一。間接導致慘絕人寰的1942河南大饑荒。
  • 他在花園口關帝廟磕三個頭後,致使千萬人流離失所,89萬人喪生
    他直接指揮花園口決堤(掘堤)工程,他在關帝廟磕三個頭後,致使千萬人流離失所,89萬人喪生。 他就是熊先煜。1938年6月,他直接指揮花園口決堤(掘堤)工程。
  • 民國以來國人不應忘卻的歷史災難你還記得幾個?
    二、花園口決堤事件:1938年5月19日,侵華日軍攻陷徐州,並沿隴海線西犯,鄭州危急,武漢震動。6月9日,為阻止日軍西進,蔣介石採取「以水代兵」的辦法,下令扒開位於中國河南省鄭州市區北郊17公裡處的黃河南岸的渡口——花園口,造成人為的黃河決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黃泛區。
  • 尋訪杭州喬司戊寅慘案遺址:日軍曾燒殺三天三夜
    1938年2月18日,日本侵略軍突然包圍喬司古鎮,對手無寸鐵的百姓進行三天三夜慘無人道的燒殺,製造了慘絕人寰的「戊寅慘案」。1360餘名無辜百姓被殺害,7000餘間房屋毀於一旦,繁榮的古鎮頓時變成人間地獄。77年後的今天,村鎮興旺繁華,但是,埋葬無辜百姓屍骨的「千人坑」依然觸目,促人警醒、引人深思。
  • 【今日歷史】1月2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原標題:【今日歷史】1月2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一、國內大事記 ♦ 1909年1月2日 攝政王藉口「足疾」罷斥袁世凱。 54年前,1963年1月2日,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陳中偉醫師等為一名27歲的青年工人成功地接活了一隻完全斷離的右手前臂;半年後,再植肢體功能已恢復良好功能。這是我國第一次斷肢再植獲得成功。 ♦ 1977年1月2日 洛陽黃河公路大橋建成通車。 40年前,1977年1月2日,洛陽黃河公路大橋建成通車。
  • 歷史上的今天丨2017年5月28日,我們做客...
    懂球帝首頁>足球視頻> 歷史上的今天丨2017年5月28日,我們做客... 歷史上的今天丨2017年5月28日,我們做客... 那不勒斯足球俱樂部 05-28 22:07 歷史上的今天丨2017年5月28日,我們做客4-2擊敗了桑普多利亞。快來看咩咩的神仙球,還記得其它三個球都是誰進的嗎?
  • 傳承黃河文化 建設黃河未來
    班固在《漢書·溝洫志》裡,細述了自夏以來,百姓如何以黃河之利墾田興農,耕植收穫。在農業生產條件相對簡陋的古代,大河平原是難得的生存良地。在漫長的相處歲月裡,人們學會了敬畏黃河、安撫黃河。春天「桃花水盛」,黃河容易「羨溢,有填淤反壤之害」。夏禹疏九川,陂九澤,自這之後,人們便利用疏導之法繼續引溝通渠,「於齊,則通淄濟之間……此渠皆可行舟,有餘則用溉,百姓饗其利」。
  • 9首寫黃河的詩詞,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
    由題可知這首詩是詩人在黃河邊欣賞了景色後題於河邊亭子牆壁上的,詩的第一句便從三個方面來描寫黃河上的景象,一是「闊」,寫黃河的恢宏闊大;二是黃河水的「渺茫」;三是「檣稀」,河上沒有幾條船,更突出了黃河的「闊」。
  • 日照歷史上的今天丨10月25日 石臼港二期工程獲批!
    日照歷史上的今天丨10月25日 石臼港二期工程獲批!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日照日報社 日照日報 收錄於話題#日照歷史上的今天
  • 中華文明的主幹,在黃河|黃土高原|汾河|渭河_網易訂閱
    確立為觀天測地的中心  政治與文化上  形成了以中原為核心的華夏正統  後世歷經多次人口大遷徙  將中原的基因帶到全國各地    黃河水患 多難興邦  偉大文明的發展  無不歷經磨難  黃河雖是「母親河」  卻素有「百害」的說法  考驗著世世代代  生活在黃河畔的蒼生百姓  決溢改道  上遊溫婉的母親河  下遊變得脾氣暴躁
  • 11月4日,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過去的昨天已成為歷史,未來的明天尚未可知,正在經歷的今天才有意義,過好每一個今天,每一個即將成為歷史的今天。看今天,看每一個歷史上的今天。1135年11月4日。885年前的今天,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梁紅玉遇難。梁紅玉,南宋著名的抗金女英雄。其祖父和父親都是武將出身,她本人也自幼隨父兄練就一身的功夫。後來家道中落,淪為營妓。
  • 【今日歷史】4月21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原標題:【今日歷史】4月21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一、國內大事記 ♦ 1153年4月21日 金朝改燕京為中都 865年前,1153年4月21日,金遷都,改元「貞元」,改燕京為中都大興府,汴京為南京,將上京改稱會寧府,又改中京大定府為北京。東京遼陽府,西京大同府依舊。並分著漢地為14路,設總管府。
  • 1940年武漢老照片 日軍佔領下的武漢百姓生活
    分享一組1940年武漢老照片,讓我們一起回望下彼時日本人侵佔下的武漢百姓生活,攝影:柏原英一。 民國時期漢口高度繁榮,被譽為東方芝加哥,武漢三鎮綜合實力曾僅次於上海,位居亞洲前列。
  • 抗日戰爭時日軍為什麼沒有打進陝西?是沒有能力,還是不想?
    但是,日軍攻擊陝西的行動卻屢遭失敗,直到日軍投降,也未能實現此計劃。 比如潼關保衛戰,1938年3月7日,剛剛佔據山西風陵渡的日軍,就突然從黃河北岸向潼關鳳凰山隴海鐵路橋進行炮擊
  • 黨史上的今天(8月27日)
    7日黃昏,劉、鄧以第十一縱隊和地方武裝於黃河渡口佯動,造成北渡假象,又以華東野戰軍5個縱隊鉗制由魯中回援的國民黨整編第五師等部,劉、鄧則率主力4個縱隊經巨野、定陶之間跳出合圍圈南進。11日,劉鄧野戰軍從虞城地區越過隴海路,向大別山千裡躍進。蔣介石迅速調集20個旅的兵力分路猛追,要把劉、鄧野戰軍圍殲於黃泛區。黃泛區寬達20餘公裡,遍地淤泥,積水沒膝,深處及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