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口位於鄭州市區北郊17公裡處的黃河南岸。
1938年6月9日,國民黨軍隊為了阻止日軍西進,悍然掘開鄭州花園口大堤,花園口慘案,是中國抗戰史上與文夕大火(長沙大火)、重慶防空洞慘案並稱的三大慘案之一。間接導致慘絕人寰的1942河南大饑荒。
在日軍進攻鄭州前夕,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決定,扒開花園口黃河大堤,以此阻擊日軍西進。6月9日凌晨,經過兩天兩夜不停的挖掘,幾乎在距鄭州30公裡的中牟失守的同時,花園口也終於挖開了。
炸開花園口黃河大堤,對日軍的影響有多大,歷史上一直眾說紛紜。日軍第十四、第十六兩個師團被漫無邊際的黃水困住了。日軍攻擊鄭州的計劃中止了。
花園口決堤,破壞了日軍企圖南北兩路夾擊武漢的戰略,基本上使南北兩路日軍仍舊處於隔絕狀態,為武漢保衛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花園口決堤,使豫、皖、蘇三省四十四個縣市約六千萬民眾受災,兩千餘萬百姓流離失所,中國中原地區的上千萬畝良田被淹沒。滔滔黃水過後,鄭州和武漢仍然相繼陷落,這說明「以水代兵」並不能徹底阻敵,更不可能就此贏得戰爭。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國民政府決定在花園口堵口,引黃河回故道。1946年2月,黃河堵復工程局成立,3月開始花園口堵口工程。1978年拍攝的電影《大河奔流》真實地反映了蔣介石扒開鄭州花園口的歷史真實。
這次改道之後,黃河沿賈魯河、潁河、渦河而流入淮河,並從淮河流入大海。1947年堵復花園口後,黃河這才再次回歸北道,與今天一樣從山東墾利縣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