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有很多返聘的大學教師,七八十歲依然精神矍鑠,開講座,做科研項目帶頭人。
小學教師退休年齡沒到,白髮蒼蒼,步履蹣跚,就像七老八十的樣子。也很少見小學返聘退休教師再來上課的。
為什麼?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不當請聯繫刪除)
從客觀環境和教師主觀體驗兩方面來分析一下。
客觀環境方面。
1、梅奧的「人際關係關係學說」告訴我們,工作的積極性和滿意度來自於人際關係。
大學教師相對年齡大,以四五十歲教師為骨幹,年齡範圍寬,小到二十多歲的年輕老師,大到退休返聘的高齡教授,各個年齡階段的教師都有,而且男女教師搭配比較平衡。老教師可以找到共事的同齡人,或者年齡差距不是很大的教師共事,相對有共同語言,有所寄託,比較輕鬆。
而小學教師中,以年輕教師為主,又大部分是女教師。青年女教師愛趕時髦,追求時尚,老教師不論從穿著打扮、興趣愛好還是思想觀念,都和年輕女教師有代溝,難免感到落寞無趣。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不當請聯繫刪除)
2、根據《環境心理學》觀點,人的狀態會受到環境影響,大學環境和小學環境不同,會影響一個人的狀態。
大學校園環境寧靜優美,面對的是有自理能力的成人大學生,他們也比較懂事。作為返聘教授,也不用批改大量作業,不用苦口婆心、淳淳善誘地說教,大學返聘教授還是會以講座和科研指導的形式工作,相對自由、輕鬆。
而小學教師的工作性質不同,面對的是未成年低齡段孩子,要更加操心,講課要抑揚頓挫手舞足蹈才更受孩子們喜歡,要笑容甜美能歌善舞才能獲得孩子喜愛,更重要的,還要批改大量作業,要時刻關注每個小學生的狀態,一個不留神可能就有孩子打架、意外碰傷等。這些工作,作為退休教師,已經一生勞累,再也沒有太多精力,再者年紀大了,再去學校從教,不禁學校不放心,恐怕家長也不放心。所以,小學退休教師很少返聘,這樣的工作環境和繁瑣繁重的工作內容也催人老。
試想一下,大學老師帶多少課,小學老師帶多少課。大學老師批改多少作業試卷,小學老師批改多少作業試卷。大學老師工作時間自由,從事科研也有新鮮感,而小學老師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工作環境、內容,自然老得快。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不當請聯繫刪除)
教師主觀體驗方面。
1、越是負責,越是勞累。
小學屬於義務教育,學習抓得緊,畢竟影響到以後升學考試。義務教育對教師要求高,要按時上下班,要面對領導監督檢查,還要對面愛子心切的家長們。
大學追求自由,學生上了大學,就不會有家長對教師的叨擾,學校的督查也比較人性化,不是義務教育,講課形式、內容就考自己發揮,反正沒有教學考核和升學壓力。教學相對輕鬆自在又有趣(當然,這是相對而言,大學教師要講的有深度講得好是很難的,還要做科研,馬上講做科研其實可以讓人保持年輕創新心態)。
2、越缺乏創新,越難有生機。
大學教師以科研為主,做科研雖然累,但自由的同時不斷思考新的問題,這實際上可以保持活力。
而小學教師的工作重複枯燥,任務繁瑣又繁重,操心更多,時刻謹慎。這樣的工作生活需要很大的耐心,同時又枯燥繁重容易讓人衰老。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不當請聯繫刪除)
所以,從客觀環境方面,人際關係環境、以及面對的學生、家長、領導、隔代的同時、性別失衡以及義務教育的繁重任務等,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小學教師更容易衰老。而且,退休後一般也不會在聘用。而從教師主觀體驗方面,受到環境影響,要更負責更操心更勞累,而且相對不自由,枯燥重複少創新,這也是容易衰老的原因。
所以,我們會看到大學老師70多還有開講座、主持科研項目的,可小學教師50多歲就身心勞累幹不動工作了。
我是小蟲大鵬,口號是小蟲也要有夢想,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希望大家能夠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