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用古文字寫情書 類型包括甲骨文金文等

2021-01-20 搜狐網

古文字寫情書。


  「我在燈下寫你,用這古樸純厚的比劃。寫你明亮的眼眸,寫你渾圓的小鼻,寫你溫軟的嘴唇,寫你英俊的側臉。若我是商時女子,我要偷偷塞給你一塊刻滿我心思的獸骨,偷偷用青銅鑄成你的姓名,作為我的圖騰……」

  這段優美動人的情話,是否打動了你?如果還是用甲骨文、金文、小篆寫的呢,你定會感嘆「高大上」吧!

  昨日,武漢大學文學院《文字學》任課教師肖聖中,就收到學生交上來的這樣的70多篇別樣的「情書作業」,他連呼「學生們真有文氣、才氣、靈氣」。

  這是作業也是戀人禮物

  還有女生給王凱寫情書

  我們小心點打開,別弄破了。這些情書,等我打完分,還要還給同學們。他們可是要把原件送給戀人的呢!」昨日,武大文學院辦公室,肖聖中老師小心翼翼地從文件包裡,拿出學生上交的作業。

  楚天都市報記者翻看發現,這一封封情書,都是手寫的。不僅有古文字版本,還都配有白話翻譯。情書語言優美曼妙,字裡行間透露出殷切的柔情和愛意:「千言萬語,訴不盡百裡衷腸;千山萬水,願與君百年同行。」「如若一生有爾,實乃三生至幸。但使兩心相知,不負四季韶華。

  因為甲骨文、金文、戰國古文的字的個數有限,有些字找不全,得使用小篆。所以每封情書裡,基本上都用到了三到四種古文字。」肖聖中介紹說,有戀人的同學,基本上是寫給戀人的;沒有男女朋友的,則是寫給「未來的他(她)」。

  在電視劇《琅琊榜》中飾演萬人迷靖王的湖北演員王凱,成了一位女生寫情書的對象。 「你笑起來就像空氣中突然灌了蜜,整個世界都變甜了。」「不是我喜歡的樣子你都有,而是你所有的樣子我都喜歡。」該女生告訴記者,自己特別喜歡明星王凱,情書的內容, 表達了喜歡和欣賞的感情。

  學生們用手中的筆,一筆一划地寫出了這些文字。相比普通情書,他們花費了更多的心力。」在武大文學院副書記王懷民看來,對於收到情書的對象來說,這是一封分量更加厚重的情書。他還開玩笑地說,用這樣新穎的方式給心儀對象寫情書,想必雙十一之後,一些學生可以光榮脫單了。

http://history.sohu.com/20151110/n425878829.shtml history.sohu.com false 長江商報 羅欣 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2015/11/516906.html report 4259 這是作業也是戀人禮物古文字寫情書。「我在燈下寫你,用這古樸純厚的比劃。寫你明亮的眼眸,寫你渾圓的小鼻,寫你溫軟的嘴唇,寫你英俊的側臉。若我是商時女子,我要偷偷塞

");}

相關焦點

  • 大一學生用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寫賀卡(圖)
    大一學生劉真廷用金文寫的賀卡內容:新年已近,舊歲將終。值此辭舊迎新之際,特祝吾友新年快樂,身康體泰,平安喜樂,諸事順利!憶往昔初見,尚為頑童,而今匆匆六載已逝。現雖南北相隔,然友情不減,實為幸事。  《古代漢語》作業不簡單  大一學生用古文字寫賀卡  本報訊(通訊員廖婧)武漢大學文學院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123名大一學生,用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給父母、親朋或教師撰寫賀卡。昨日,教《古代漢語》的王統尚老師看了學生交來的賀卡後,連呼「有文氣、才氣、靈氣」。  王統尚介紹,識寫古文字是《古代漢語》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
  • 四川考生用甲骨文寫高考作文 將請古文字專家翻譯
    網帖爆料該考生作文用「甲骨文+青銅銘文+大篆」寫成 到底是有才還是惡搞  眾所周知,今年我省的語文高考題作文為《熟悉》,但有一位考生卻用大多數人都極不熟悉的古漢字寫了一篇作文。
  • 圖解先秦古漢字演變進程、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是怎麼改變?
    所謂古文字、就是隸書之前的文字:「小篆」、「大篆」、「石鼓文」、「蝌蚪文」、「金文」、「甲骨文」甲骨文便是中國古文字較早產品、一般就是按照圖案的外形來寫字 額.......簡單說、就是畫畫看看甲骨文的「火」! 有沒有覺得很熱再看看甲骨文的「人」 有沒有覺得....就像個人每個人對事物的理解不一樣、所以.....
  • 甲骨文排譜系聯成果明年出爐 四川古文字研究成果或迎井噴
    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1周年,研究成果陸續出爐。近日,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語委、文化和旅遊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總體規劃,全面系統開展甲骨文、金文、簡帛文字等古文字研究,力爭經過5-10年努力,產出一批具有深遠影響的成果,提升中華文化價值引領力。
  • 原來你是這樣的古文字
    古文字,如果顧名思義的話,很多人都會把凡是不認識的古代文字通通歸為古文字範疇。而其實,古文字是有一個學術界定範疇的。有的觀點將難以識讀的小篆及先秦文字歸屬到古文字範疇;也有的觀點則認為,先秦時期的甲骨文和金文屬於古文字,也有說法認為,小篆雖與後世通行的漢字差別很大,但由於在音、義兩方面都已有系統性的解說(許慎《說文解字》),所以仍屬於已識字範疇。 其實,古文字的概念在漢代就已經產生了。從那時起,人們開始探尋與小篆相異的、尚未識別的先秦文字。
  • 初成體系的先秦漢字——商代甲骨文與兩周金文石鼓文
    所以在原始社會晚期的記事符號及原始文字可能甲骨文出現之前這中間存在著破壞。商代甲骨文與金文1899年甲骨文在河南安陽被發現。目前出土和收集的刻文甲骨約有15萬片。甲骨文已經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那麼說明在商代之前,它一定已經有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階段。
  • 用古文字資料研究《周易》,探索《周易》起源
    唐蘭先生根據這些卜骨和銅器,共找出十三個類似的奇字,寫了《在甲骨金文中所見的一種已經遺失的中國古代文字》一文。文章認為,這些奇字是在甲骨金文之外另一體系的文字,它們「是用數目當作字母來組成的」,目前這種文字已經消亡。20世紀70年代,周原甲骨出土,卜甲上仍有奇字出現,學者議論紛紛。奇字成了瀰漫在古文字學界的一個謎。1978年冬,中國古文字學術討論會在吉林大學召開。
  • 奇異石碑 神秘文字 揭秘古文字釋讀技巧
    上半部是一個浮雕,下半部是用古波斯語、埃蘭語和阿卡德語三種楔形文字寫成的銘文。這就是著名的「貝希斯敦銘文」。    然而,古波斯的楔形文字早就隨著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國的滅亡,而變成了一種無人通曉的死文字。不幸的是另兩種楔形文字也早已隨著文明的消逝而失傳。因此,人們並不知道這些文字在向人們訴說著什麼。
  • 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語委等八部門聯合啟動實施「古文字與...
    2019年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向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致賀信。為深入貫徹落實賀信精神,大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近日,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語委、文化和旅遊部、科技部、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河南省人民政府聯合發布「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總體規劃,啟動實施該工程。
  • 韓天雍講座回顧|吉金為尚——甲骨文、金文書法賞鑑與研習
    2021年1月8日,著名書法家、篆刻家、金石學家、書法教育家,中國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韓天雍教授應邀來到上海大學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帶來《甲骨文、金文書法賞鑑與研習》的講座。本次講座由上海大學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院長、博導羅宏才教授主持。
  • 諸葛亮字「孔明」的古文字學解讀
    虢季子白盤 石鼓文虢季子白盤 石鼓文商·甲骨文中的「好」 商·婦好簋中的「好」商·甲骨文中的「好」 商·婦好簋中的「好」甲骨文中的「乳」 吳昌碩寫的小篆「乳」甲骨文中的「乳」 吳昌碩寫的小篆「乳」□ 楊加深諸葛亮(181-234),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
  • 吉林大學林沄教授獲聘「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專家委員...
    吉林大學林沄教授獲聘「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專家委員會顧問吳振武教授獲聘專家委員會委員、發布日期:2021-01-07     作者:社會科學處     編輯:王松林     點擊: 【消息來源:社會科學處】近日,在北京召開的「古文字工程部際聯席會議擴大會暨專家委員會成立會
  • 會議日程|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二十三屆年會日程
    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二十三屆年會 14:00-17:50 2日上午9:00-11:30 會議地點 開封市開元名都大酒店 主辦單位 中國古文字研究會
  • 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原來你是這樣的甲骨文
    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原來你是這樣的甲骨文 央視新聞11月2日消息,昨天(1日),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中國甲骨文發現和研究進入第120個年頭。
  • 原來"單身狗"用甲骨文這麼寫……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高志強 牛靜芳 實習生 蔡忠祥(圖片由陳楠工作室提供) 核心提示丨近日,兩套甲骨文表情包「生肖甲骨文」和「甲骨有表情」走紅網絡,它們以甲骨文為題材,讓古老的甲骨文字呈現出了俏皮可愛的形象。隨後,記者聯繫了兩套表情包的設計者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古文字藝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陳楠,了解其創作背後的故事。
  • 古文字考釋與人工智慧
    據人工智慧專家介紹,凡是邊界清楚的問題,最適宜用人工智慧來解決。因此,像古文字考釋這種道理上只允許存在一種正確結論的學問,利用人工智慧技術來輔佐研究,自然再適合不過。事實上,古文字行業大概在30多年前,已有學者在探索利用計算機幫助綴合那些破碎的甲骨片子。最近看到「AI驅動的甲骨綴合」報導,是古文字學家和計算機專家合作,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綴合了一批甲骨碎片,似乎相當準確。
  • 「古文字通才」率先認出西周甲骨文
    他後來在一篇文章中回憶自學甲骨文的經歷,「作為被古文字的『神秘感』牢牢吸引的年輕學生,我所仰賴的只有北京圖書館。巍峨的館門,存衣處,目錄箱,等候取書的長椅,閱覽室的淨案明窗,至今追想,猶歷歷如新。」    1952年,李學勤到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參與編撰《殷墟文字綴合》,正式走上學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