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高志強 牛靜芳 實習生 蔡忠祥(圖片由陳楠工作室提供)
核心提示丨近日,兩套甲骨文表情包「生肖甲骨文」和「甲骨有表情」走紅網絡,它們以甲骨文為題材,讓古老的甲骨文字呈現出了俏皮可愛的形象。隨後,記者聯繫了兩套表情包的設計者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古文字藝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陳楠,了解其創作背後的故事。
走紅丨古老的文字也可以賣萌
近日,兩套表情包「生肖甲骨文」與「甲骨有表情」在網絡上火了起來,象徵遠古文化的甲骨文和代表時尚年輕的微信表情擦出了奇妙的火花,網友紛紛點讚稱:表情包「火」了,甲骨文也「活」了。
據了解,這兩套表情包中「生肖甲骨文」是以十二生肖為主題設計的。設計者將幾何化的甲骨文字轉化成更加直觀形象的動物,再配上「你說神馬」、「小鹿亂撞」、「猴賽雷」等這些當下時尚的網絡用語。每一個小表情都以搞笑又可愛的甲骨小動物的表情定格。
「甲骨有表情」則是套幽默的網絡流行語表情動圖。用甲骨文把吃瓜、男神、上天、菜鳥等詞語妙趣橫生地表現出來。這組表情讓幾何化的甲骨文字和漢字一一對應,搭配萌萌的小動畫還有流行的網絡詞彙,形象地講解了每個甲骨文字的圖案意義。
表情包一經上線就在網絡上火了起來。有人說:「甲骨文搭配精美的配圖,變成可愛的表情包,真的是一種快樂享受!」還有人表示:「漢字起源於甲骨文,是由象形表義發展而來的圖形符號文字,造字伊始即極具『表情包』的魅力,一經動畫激活,更活靈活現,更是帥呆了!」
更有網友在網上著急地問:到底在哪兒才能搞到這個表情包啊?
初衷丨不是為了做字,而是推廣文化
據了解,這兩套表情包的設計者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陳楠。那麼,這兩套表情包為何要以甲骨文為題材呢?其設計初衷是什麼呢?昨日下午,記者輾轉聯繫上了陳楠老師。
據陳楠介紹,甲骨文是象形字,是繪畫和表意的結合。1999年,陳楠開始致力於「數位化甲骨文設計」,陸續設計完成了「人面」「方舟」「太平有象」「歌舞昇平」等「甲骨文字繪」作品,在2016年完成「漢儀陳體甲骨文」設計字庫的時候,開始設計這些表情包。
陳楠表示,當初設計這些表情包的目的不是為了做字,而是為了推廣文化。
「微信表情包比較年輕化,是輕鬆快樂幽默的,但是文字卻比較嚴肅。我們剛開始設計得比較說教,比如說『過年好』,就印『新年好』三個字。」如何把甲骨文變「活」,陳楠和他的團隊進行了深入研究,他說:「經過討論,大家一致表示一定要用非常年輕的,非常具有當代精神的方式來設計甲骨文表情包,所以最後用了網絡熱詞。」
呼籲丨希望更多人做這些古老文化的傳承人
談到甲骨文就不得不提安陽,眾所周知,安陽是甲骨文的發源地,與甲骨文有著骨血相連的聯繫。甲骨文表情包走紅網絡後,記者來到安陽,走訪了中國文字博物館和廣大市民,傾聽了他們的看法。
昨日下午,記者聯繫上了中國文字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楊炎。對於「甲骨文表情包」走紅網絡,她稱讚是流行文化與傳統文化結合的優秀成果。讓甲骨文文化從象牙塔裡走出來,搭上手機傳媒的快車,走進大眾生活。
「年輕人或者喜歡文字文化的人對甲骨文表情包很有親近感,願意去傳播它。」楊炎表示,希望年輕一代的父母,多帶著孩子參觀博物館,參與社會實踐,讓孩子多去接觸中華文明璀璨的歷史,祖國的文化是一脈相承的,而文字在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讓孩子去了解這些古老的文化,做文化的傳承人。
隨後,記者來到了安陽殷墟博物館,採訪了正帶著孩子參觀的賈女士,她說:「把甲骨文做成表情包很有趣!本來咱們安陽殷墟也是甲骨文的發源地,希望更多的人知道這個表情包,也是對咱們安陽的宣傳!」
另一位安陽在校大學生小魏說:「我之前在課本上學習過甲骨文,知道甲骨文每個字每個形態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比如安陽的安字。但是真正認識的甲骨文並不多,生動的甲骨文表情包出現以後,我知道了很多字的內在意義,非常形象,我很喜歡。」
據了解,安陽出土的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也是世界上最為古老的文字之一。甲骨文的發現把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提前了1000年,偉大詩人郭沫若曾評價:「殷墟的發現,是新史學的開端。」
來源:大河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