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童年!這些甲骨文的知識講給孩子聽丨微言夜讀 · 經典

2021-01-13 微言教育

甲骨文

今年是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120年,是目前人類壽命的極限,然而對三千多歲的甲骨文而言,不過彈指,歷久彌新。歷經三千年,從沉睡地下的文獻遺產,到學者書齋的拓本卜辭,再到躍動雲端的數據圖檔,甲骨文真實傳遞了上古中國穿越數千年而不朽的基因奧秘。

今夜,帶你一起走進甲骨文的世界,感受古老文字中散發的「新」魅力!

教育小微

你了解甲骨文的「前世今生」麼?

小朋友

不太了解哦……

教育小微

「敲黑板」,重點來啦~~~

小朋友

文末有考試……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甲骨文·發現

甲骨文在1899年被發現。相傳,清末國子監祭酒王懿榮到中藥房抓藥,意外發現了一味藥材「龍骨」有很多劃痕,類似篆文而不識,後經研辨發現了甲骨文。

經考證,這種頗具戲劇性的傳說並不可靠,更多的可能是古董商把「字骨頭」拿給精通金石之學的王懿榮鑑定。憑其深厚學養與慧眼,王懿榮認定該文字「確在篆籀之間」,並重金收購數千片甲骨。

自此,「一片甲骨驚天下,蕞爾一邑震寰宇」,沉睡多年的甲骨文開始走進人們視野。作為我國地下出土的最早成文古典文獻遺產,殷墟甲骨文與敦煌石室經卷、西北流沙墜簡、明清大內檔案並稱中國近代文化史料四大發現。2017年,甲骨文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甲骨文·漢字

甲骨文中的「象」,長著長長的鼻子和健壯的身軀,惟妙惟肖,這是象形字;「酒」是將釀酒的瓦瓶「酉」和液體「水」合起來,構成會意字;「徉」由形旁「彳」和聲旁「羊」組成形聲字……3000多年前,殷墟甲骨文傳承下來的文字血脈,一直綿延。直到今天,人們使用的很多文字,都可以追溯至那一片片古老的甲骨。

商人以其觀察力和想像力,將生活中的所見、所感、所為,創造成一個個表意字符,契刻在龜甲和獸骨上。這便是現代漢字的起源。

已知的四大古文字體系中,尼羅河流域古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瑪雅文字,都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走向湮滅,唯有以殷墟甲骨文為代表的中國古文字體系,一脈相承,綿延發展。甲骨、篆、隸、草、行、楷……中國文字雖然有不同書體形式的變化,但以「六書」為特徵的文字結構保留至今,成為今天世界上近1/5人口仍在使用的文字。

甲骨文·文化

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甲骨文發現之前,我國古書記載的上古確切年代,只能上推到司馬遷《史記·十二諸侯年表》的開端,即西周晚期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公元前1300多年前的甲骨文,無可辯駁地把有文字記載的中華文明向前推進了近五個世紀。

「星率西」,這是甲骨文中記載的迄今最早的流星雨記錄,意為所有星星都向西快速運動。

甲骨文是我國商朝晚期使用的佔卜記事文字,在出土的15萬多片甲骨中,不僅有流星、日食、月食、彩虹、驟風這些自然天象,更多內容涉及三千多年前的王室宗法、佔卜制度、社會構成、外交徵伐以及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喪嫁娶、飲食宴饗等日常生活,是研究中華文明史、追溯國家起源、尋繹中國思想淵藪的寶貴史料。

甲骨文·啟程

甲骨文發現120年來,整理出來的甲骨文單字約4500個,可其中被釋讀、能與現在使用漢字相對應的不到1500字,多是口、手、天、地等常用字。其餘大部分未識或未定字,多為人名、地名或物名,釋讀已非常困難。如今,恰逢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之際,一個甲骨學全面發展與傳承弘揚的新時代,從此起航。

△日月水火,山石田土

大數據、雲平臺、人工智慧,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點亮了甲骨文破譯的新希望;表情包、文字庫、共享平臺,鮮活的甲骨文化產品,讓「深藏閨中」的古老文字走近大眾、走向世界。

△甲骨文十二生肖,歡迎對號入座

考試來啦!下面這些甲骨文你知道是哪些字麼?

點我試試看~

行:形似通達的道路

點我試試看~

學:從宀,表示房屋之下

點我試試看~

教:從攴,訓誡之義

點我試試看~

尊:像雙手捧著酒樽

點我試試看~

好:從女從子,用作人名

點我試試看~

明:日月並出,明亮之意

透過我們今天書寫的橫豎撇捺

仿佛可以窺見祖先

契刻在甲骨上的一筆一畫

那些先輩所珍視的思想情感

藉助一個個字符的傳承演變

一輩輩綿延 一代代流傳

深深地鐫刻在中華兒女的精神血脈裡

來源 | 綜合整理自新華社、央視新聞、中國文字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光明日報》《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等

相關焦點

  • 二年級小學生認甲骨文?學完《「貝」的故事》,孩子會愛上漢字!
    二、了解甲骨文在課前,我給孩子們出示了幾個簡單象形字的甲骨文字形,讓孩子們,猜一猜,認一認。之後告訴孩子們,之所以他們能快速準確猜出生字,是因為這些象形字,像畫一樣的符號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一般呢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甲骨文最早出土於河南安陽,發現的有4500多個。三、隨文識字。1.
  • 星辰文藝丨對話姜宗福:甲骨文不是象形文字
    比如羊,人們便選擇了大家都熟知的兩個箭頭∧(入)、和屮(細分為兩丿相對的倒八、丨,表義丨狀莖分出兩片草葉,泛指草),描述羊是一種頭上長著箭頭(∧)一樣尖角、吃草(屮)的動物。有的甲骨文另加義符「十」(甲),補充說明羊不僅長了角,吃草,還是一種腳上包甲的有蹄動物。古人之所以沒有將∧、屮、十等字符象造英文單詞一樣一字排列,而是選擇了上下中左右的立體結構,目的是為了兼顧象形,便於人們理解與識讀。
  • 教育部回應「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 如何看待漢字繁簡...
    簡化字伴隨著漢字的產生而發展,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其實,繁體字與簡體字,本就一脈相承,根植於同一種文化。文化學者於丹就曾在電視節目中介紹,漢字從甲骨文、金文變為篆書,再變為隸書、楷書,總趨勢就是從繁到簡。於丹說:「因為我們文字一直都在演變過程中,我們現在所看見的繁體字也是從古文演變成的今文現在的文字,所以現在有很多字就是這樣識繁用簡一路演化過來的。」
  • 漢字「黑」的部首是什麼?看完答案,感覺自己這麼多年的書白讀了
    滿心歡喜地告訴孩子答案以後,第二天卻被孩子哭訴這道題做錯了,老師說是四點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就是小編上面提到的,很多老師,包括出習題考卷的人,也是憑著自己的潛意識去教書,去出題的。畢竟這種東西,書上本來就沒有,不查根本不知道,於是就一個個錯下去。
  • 原來"單身狗"用甲骨文這麼寫……
    走紅丨古老的文字也可以賣萌近日,兩套表情包「生肖甲骨文」與「甲骨有表情」在網絡上火了起來,象徵遠古文化的甲骨文和代表時尚年輕的微信表情擦出了奇妙的火花,網友紛紛點讚稱:表情包「火」了,甲骨文也「活」了。 據了解,這兩套表情包中「生肖甲骨文」是以十二生肖為主題設計的。
  • 屮、嘂、叒、沝……這些不常見的漢字,你會讀嗎?
    藥大校園裡新開了一家名為「屮樂軒」的書店,書店的名字吸引了網友的注意力,「屮」字到底應該怎麼讀?還有好事者,翻出了一堆和「屮」字類似的漢字,如「嘂」、「勥」、「槑」、「彧」……這些字不僅在網絡世界裡高頻出現,還被賦予了新的用法和解釋。有網友感嘆:這年頭不好好讀點書,在網絡世界裡都「寸步難行」了。
  • 網事|屮、嘂、叒、沝……這些不常見的漢字,你會讀嗎?
    藥大校園裡新開了一家名為「屮樂軒」的書店,書店的名字吸引了網友的注意力,「屮」字到底應該怎麼讀?還有好事者,翻出了一堆和「屮」字類似的漢字,如「嘂」、「勥」、「槑」、「彧」……這些字不僅在網絡世界裡高頻出現,還被賦予了新的用法和解釋。有網友感嘆:這年頭不好好讀點書,在網絡世界裡都「寸步難行」了。
  • 聽故事丨《希臘神話》19:獵戶座的傳說(上)
    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聽完了《幼三國》(前60回),《西遊記》,《三十六計》《藍精靈》,《神奇校車》,《小魯講故事之中國歷史》,《小魯講故事之世界歷史》,《小魯講故事之偉人故事》,《中華上下五千年》,《三國演義》,《中國古代神話故事》,《水滸傳》等經典故事。以後,將由非常好聽非常有趣的《希臘神話》來陪伴大家。
  • 3本學習漢字的書,找回漢字根本的思維與記憶
    文字的魅力與書法的美學,如一粒完滿豐碩的種子,在靜心品讀的剎那,落進讀者心田。2.《漢字王國》作者: [瑞典] 林西莉《漢字王國》是一位瑞典漢學家寫的關於中國漢字的故事集。每一個漢字背後都有些怎樣的來歷?它們和過去人們的生活又有些什麼關係?
  • 「道德經、論語、大學、中庸」,這些經史子集讀了到底有沒有用?
    畢竟中國人骨子裡刻著這些,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體現,這個是民族的烙印沒法完全消滅。在中國歷史5000的長河中,毫無疑問的流傳了許多祖先的智慧。宋朝時期,中國的國學文化事業可以說是達到了鼎盛時期,稍微有點條件的孩子都要去上"小學",抱歉啊,不是今天的小學。小什麼學?
  • 走進漢字的世界——訪北師大漢字學專家孟琢
    「這些年來,我自己重要的一個研究方向是《說文解字》。我深深地為漢字之美所吸引,在研讀《說文》的同時,也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用一種清晰易懂的方式,把漢字的精彩與魅力傳遞出去?」自2011年留校任教以來,孟琢就在北京師範大學裡擔任古代漢語、漢字學、四書精讀等多門課程。這些課程聽上去頗有「拒人於千裡之外」的距離感,但孟琢生動的講授卻總能讓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
  • 有幾個漢字很多人讀了一輩子,全都讀錯了
    有幾個漢字很多人讀了一輩子,全都讀錯了我國擁有非常悠長的歷史事件目前來說全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國就已經剩我國這一個了。如果說要是想要說歷史的話是沒有那個國家能夠比得上我國的數千文明的文明孕育了最強盛的文化,而能夠傳承文明並且保留文化的就只有文字了,千年前古人就運用了自己的智慧創造出了甲骨文這樣我們才能夠從這樣的字裡行間感受古人的生活,才能夠了解古人們的生存習慣,領略古人的文明以及智慧。我國的漢字擁有非常悠長的歷史。
  • 《漢字解碼》第七講 從「八畫」說漢字:橫的意義和用法
    先講一橫的意義和用法。一、一橫的意義和用法1、表示陽數(或天)如一、日、西等。一(擬聲)甲骨文以一畫表示從無到有的數目。楷書受易學思想的影響,以「一橫破天」表示盤古提起巨斧一下子劈開混沌(渾天說指「宇宙蛋」)。讀音是模擬劈物的聲音。日(擬聲)甲骨文畫圓形中間加一點,指天上最大的發光體為日(太陽)。
  • 孑孓、曱甴、片爿……這些雙胞胎漢字,你認識多少?
    在甲骨文就出現了許多這樣的鏡像文字,例如我、休等字,雖然左右(或上下)部首互換,但還是屬於同一個字。甲骨文「右」漢字歷經數千年演變,在現代漢字中,仍舊存在很多雙胞胎漢字,看起來很像,意思各有不同。乁,讀作yí,意思是移動、流動,是一個象形詞,像水流的樣子。《說文》:乁,流也。讀若移。另外,乁還是古文「及」字,讀作jí。二、亅乚這兩個字,更像筆畫而不像單獨的漢字,所以很多人知其形,不知其音其義。亅,讀作jué,意思是魚鉤上的倒須鉤。你們看看是不是很形象?乚,讀作háo,同毫,為長度單位。
  • 走出兩個誤區,講好漢字故事
    其中最具影響的兩個論點分別是「漢字繁難論」和「漢字落後論」。這兩個說法不僅在國外漢語學習者中流播甚廣,甚至也得到一些國內學者和教師的附和。因此,有必要從學理上澄清有關漢字認知的這兩個怪論,在漢語國際傳播中樹立文字自信,講好漢字故事。
  • 這幾個漢字看著很簡單,卻沒有幾個人能讀對,你認識嗎?
    這幾個漢字看著很簡單,卻沒有幾個人能讀對,你認識嗎?漢字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在世界上至少已經存在了4000年,除了我國以外,朝鮮、越南、日本文化當中,也經常要借用漢字,高度發達的漢字文化是我國文化的驕傲。
  • 了不起的漢字:漢字發展史上的三次重大危機
    研究漢字起源真正有進展的是百餘年來中國現代考古學發展之後,考古學家在地下挖掘出很多與文字起源有關的早期資料,這些資料為我們用科學的方法探討漢字起源提供了線索。 從甲骨文來看,早期的漢字是以形表意的,客觀上有一個物象,把這個物象描寫下來造一個符號,就是所謂的象形字。用許慎的話講 「畫成其物,隨體詰詘」,即把物象畫下來,隨著物體的形狀形成彎彎曲曲的線條。如果看到動物,就乾脆畫一個動物,例如「象」,突出它的長鼻子;鳳凰的「鳳」,突出頭上花冠和翎尾。
  • 閃耀三千多年的中華文明之光——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在位於河南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內,一位講解員在介紹「甲骨文」知識(2009年11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作為中華民族最早使用的成熟文字,雖然深埋地下數千年,甲骨文一出土即可被部分識讀。120年來,共發現不重複的甲骨文字4500個左右,已識讀約三分之一,剩下的多是人名、地名。看似不可思議,卻正是漢字的獨特之處。  「跟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聖書字、古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中美洲的瑪雅文字不同,甲骨文沒有死,一直綿延流傳下來,演變成今天通行的漢字。」
  • 英語口語不會,漢字書寫不對,孩子早教靠誰?牛聽聽讀書牛體驗
    幼兒時期依賴故事機被動講故事,大一點了逐漸喜歡聽繪本閱讀機器人讀繪本,等學說話利索了便開始好奇通過AI音箱探索世界,再到小學教育接觸點讀筆早教機學英語。看著家裡一堆機器人,花錢不說還佔空間。一個孩子的成長教育之路,難道就沒有一種全面、專業、強大、能夠一拖N的燻教機嗎?
  • 圖解先秦古漢字演變進程、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是怎麼改變?
    四大文明古國、中國是唯一的延續至今、漢字可謂「功不可沒」! 看圖片、漲姿勢、 現在開始!所謂古文字、就是隸書之前的文字:「小篆」、「大篆」、「石鼓文」、「蝌蚪文」、「金文」、「甲骨文」甲骨文便是中國古文字較早產品、一般就是按照圖案的外形來寫字 額.......簡單說、就是畫畫看看甲骨文的「火」! 有沒有覺得很熱再看看甲骨文的「人」 有沒有覺得....就像個人每個人對事物的理解不一樣、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