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甲骨文字「吳」,殷商時期先祖們的載歌載舞是不分男女的!

2021-01-10 水生
甲骨示例

閒暇的時候,有足夠的精神沉靜在甲骨文的歷史美感中!去感受遠在幾千年前的先祖們的生活狀態。有時候,恍惚間,飛躍幾千年的時間,覺得先祖們的生活和歷史記載中的可能差別很大!當然,我們歷史記載中的殷商時期的很多信息的可信度可能稍微有些低!

今天看到甲骨文中的幾個有趣的字,比如"吳",在後世的漢字「吳」裡,創造這個漢字時候的原初古意已經徹底的被另外的漢字所代替了!但是有意思的是,在文字的傳承中,作為國號的"吳"卻幾乎留下了她的原初古意!這就很有趣了!所以,今天我們討論一下甲骨文中的"吳"字。

按照寫作的慣例,還是應該介紹一下甲骨文的淵源。簡單的寫兩句關於甲骨文的話,甲骨文是我國文明史上的最早的成熟文字,大約是在先祖們生活殷商時期或者殷商不久前的時期才創造完成的。所以甲骨文的出現,可以讓大家領略大約4000年前的先祖們的時空特點,當然,也可以略微的上推到三皇五帝時期的一些傳說故事的影子。

說完甲骨文的簡介,看一下甲骨文中"吳"字的寫法,簡潔有趣的一個甲骨文字!沒有找到清晰的單個「吳」字的甲骨文圖片,大家將就一下,看看下圖中右邊的甲骨文中"吳"的寫法(感謝網絡上給出的如此有趣的圖片)。

甲骨文中吳字的寫法和展示

為了更好的理解甲骨文中的"吳",我們把和她相關的兩個甲骨文字也展示一下:夭,口。上面是甲骨文中的口字,下面是甲骨文中的夭字(是夭字,妖的右邊,而不是天字)

甲骨文中夭(不是天)的寫法
甲骨文中口字的寫法

可以看到甲骨文中吳字由兩部分組成,上面是一個口字,下面是一個夭字。請注意下面可不是天字。

於是甲骨文中吳字的意義就很明顯了:上面的口代表了說話,下面的夭代表了四肢舞動的妖嬈。所以在甲骨文中"吳"字的本意就是:一邊開口唱歌,一邊舞動肢體,就是載歌載舞的意思!非常的有意思的一個漢字!

當然了,為了更好的理解"吳"中的"夭"字部分的意思,我們把和她相關的幾個漢字展示一下:人,女,天!

甲骨文中人字的寫法
甲骨文中女字的寫法
甲骨文中天字的寫法

很顯然,當一個人恭恭敬敬的時候,寫作甲骨文中的"人"字,這個字是沒有性別差別的。但是甲骨文中有單獨描寫女性的"女"字,帶有明顯的女性特徵,但是這個特徵並沒有代入到"夭"字中,也沒有代入到"吳"字中。因此,在殷商時期,我們的先祖們對載歌載舞的概念還沒有性別的差別!

當然了,在甲骨文時期,對"天"的敬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一個鄭重其事走路的人的上空就是天空。因此在甲骨文中,"天"字的下面絕對不會是"夭"。相對的,甲骨文中的"吳"字的下邊是載舞的人,而不是鄭重其事走路的人!

很顯然,在殷商時期或者更早的時期,"吳"字代表了載歌載舞的狀態。但是在文字的演化中,"吳"字的下邊從"夭"變成了"天",背離了原初的本意!天上張著口,只能聯想到大聲的唱歌,肢體的舞動狀態完全不見了!於是為了表達這種肢體的貢獻,在後世的文字中,加上"女"的偏旁,成為了"娛"字!但是那種質樸純真的無性別差異的載歌載舞的狀態已經完全消失了!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在中國的歷史上,"吳"被用作了很多次國號(比如三國時期的吳國)!而且更加有意思的是,國號為"吳"的地域都在江南地區~,正是江南兒女善於載歌載舞的地區!這完全符合了甲骨文中"吳"字的原初本意!

先祖們的智慧遠超我們的想像,留戀於甲骨文字的美感中,能夠得到很多很多的美妙收穫!

三國時期魏蜀吳的jiang'yu

相關焦點

  • 從甲骨文到楷書,2000多年前的文字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甲骨文的得名源於文字被刻在龜甲或牛骨上,同時甲骨文還被稱為契文、殷墟文字、貞卜、卜辭等。 稱契文是因為文字是被刻在堅硬的骨頭上的。甲骨文在河南安陽的小屯村被發現,那裡正是殷商王朝的遺址,稱殷墟,所以甲骨文也被稱為殷墟文字。
  • 瑪雅文明源頭的主流猜想,或有可能是殷商後裔,文字圖騰極相似
    ▲瑪雅文化的文字 有一種說法是說,瑪雅文明有可能是由殷商遺民所創造的因為當時武王伐紂後,有一些殷商遺民選擇了逃亡,但是他們北上之後對於他們的記載就沒有了,所以很多人認為有可能是通過白令海峽到達了美洲,而形成了瑪雅文化。
  • 殷商王族祭日與祖妣日名索隱
    [1]一、十日系統的文化屬性日辰系統是中華文明形成初期的關鍵問題之一,其本身又分有「十日」和「十二辰」兩大部分。郭沫若先生曾經詳實地考證過十二辰系統,他認為中國的十二辰源自巴比倫黃道十二宮系統,上古時期經過各文明的輾轉交流才傳到中國。筆者贊成郭沫若的觀點,並前文提供了一些補充性的證據。但從各方面來看,十日系統都與十二辰不同,其代表的是殷人深刻的精神文化。
  • 再不研究殷商文化你就out了
    不止上溯至文字起源,   更上溯至文字因何起源。   不止破解殷商文化的秘密,   更破解殷商的秘密文化。   一本書洞見靈龜佔卜術和殷商秘密文化,   一本書了解河圖洛書與甲骨文字之源。   一說到甲骨文就覺得很高深晦澀?   一談及佔卜文化就自帶神秘屬性?
  • 從甲骨文到楷書,漢字走過了怎樣的一段歷程
    研究甲骨文的學者已經達成普遍共識:殷商甲骨文是現在所知的漢民族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其單字數已經超過四千(包含已識和未識的字),已經能夠逐詞記錄殷商語言。甲骨文的主要特點:筆形是細瘦的線條,拐彎多是方筆,外形參差不齊,大小不一,異體字較多[⑧],象形性較高。
  • 吳字有多少種寫法
    專家介紹,根據已發現的文物,「吳」字寫法眾多,有的有虎有魚;有的被頻繁使用,也就是敔;也有的像一個人在跳舞,嘴巴張得老大,好像真的是在載歌載舞。這些「長相各異」的「吳」字,就好比孫悟空身上的毫毛,千變萬化其實都是一個字,參觀的人們可以拿起畫筆在熒幕上摹寫這些有趣的字,不僅能摹寫,甚至只要記住它的主要構件,還可以按自己的喜好來組合一個「吳」字,這還真有挑戰性呢。
  • 舞陽甲骨契刻符號:領先於素稱世界最早文字的古埃及紙草文書
    我們每天的生活,總在無奈與追求中度過,而這些情感的表達,或許文字的書寫,更能體現深藏在背後的意義,只有在這文字的想像中,我們生活才有意義,雖說生活在苟且中,但文字帶來了詩和遠方。記得小時候上學時,我總在心裡暗暗怒罵,為何每天晚上不上睡覺,卻在這裡練習文字,隨著時間的推移,或許我不曾想到,如今的我對文字卻是莫名的喜愛,它陪伴我度過每個黑色的夜。今日中原古文化傳播介紹的舞陽甲骨,就是與文字有關的記載,讓我們穿越時光,感受那記載不多的八千年古文字形象在河南舞陽的沙河故道旁,出土一批甲骨。
  • 我們的漢字除了倉頡發明外,還有哪些發明文字的說法?
    古人們還有另一種看法。認為早在倉頡造字之前,就有了結繩記事的辦法。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九家易》說:「古者無文字。其有誓約之事,事大,大其繩;事小,小其繩」。在結繩記事法之後,又興起了契刻記事法。就是用硬質銳器在選定的物體上刻下某種圖形或符號。司馬遷在《史記·三皇本紀》裡說:「三吳、伏羲氏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
  • 甲乙丙丁,被隱藏了5000年的文字密碼(上)
    四川廣漢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太陽神樹如果你想理解漢字,那麼你就必須了解漢字的老祖宗——殷商甲骨文。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靠歐洲的文化學者破譯的,這很無柰,因為現代的埃及人,並不是金字塔建造者的後代。殷商民族習慣於將他們的首領稱作王,王領導人民,就象太陽照耀著天空。王如果死了,就有如太陽神鳥歸位,飛回他們原來栖息的樹枝。為了區分和祭祀死去的歷代先王,必須給每一位先王起一個廟號,由於先王們都是太陽神鳥的化身,所以先王的廟號也就是太陽神鳥的名號。如果先王是甲日出生的,死後就叫做某甲,如果先王是乙日出生的,死後就叫做某乙,以此類推。
  • 「甲骨文記憶」巡展首站亮相四川 一起走進中國文字之源
    此次展覽是由國家圖書館發起,聯合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的系列巡展,四川作為「甲骨文記憶」巡展的首站,將會從不同視角帶領觀眾走進中國文字之源,一起探尋「甲骨文記憶」。「甲骨文記憶」巡展首站亮相四川省圖書館  展覽由一幅藥鋪畫作為「引子」開始,分為「重現的文明」、「神秘的文字」、「神奇的王國」、「探索的旅程」四個單元。「重現的文明」單元是用講故事的方式向觀眾介紹甲骨文的發現歷程,讓觀眾了解甲骨文的來之不易和守之不易,體會它在世界引起的重大影響。
  • 甲骨文源於古埃及象形文字?這一發現可以證明,甲骨文是獨立起源
    考古人員在殷墟前後挖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大量刻有甲骨文字的甲骨和青銅器,大量豐富的古文化遺產,系統的展現了中國商朝期間輝煌燦爛的文明,殷墟的發現被稱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甲骨文,我國最古老的文字,沒有之一。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產物,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三大最古老的文字體系之一。
  • 倉頡造字只是神話,中國漢字的起源其實可以追溯到這個時期
    倉頡造字是神話,那麼真正創造文字的是那些人?中華文字起源於何方?記得很小的時候學過一篇課文,講的是倉頡造字的神話故事。那個時候還小,不覺得這個故事有什麼不對的地方,甚至還覺得這個爺爺太了不起了!現在想來,覺得甚是匪夷所思。傳說倉頡複姓侯剛,號史皇氏,是軒轅黃帝的史官,他根據野獸的腳印創造了文字,其發展演變延續至今,便是我們今天所始用的漢字了。
  • 華漢萬年中文是人類文明最早傳承至今的文字
    華漢萬年中文是人類文明最早傳承至今的文字倪寄如世界文史人談到古文字總要首推蘇美爾烏魯克文明,認為這種距今約6000年的古老象形字是人類文明文字之基石,但是根據舞陽賈湖遺址與蚌埠雙墩遺址的文字刻畫,證明在距今約1萬至7300年前華漢中文詞彙已經在世界動態展示……史實證明華漢
  • 【品讀】新年特輯:殘紅丨祭拜先祖的敬畏與祈願
    上事天,下事地,宗事先祖,而寵君師,是禮之三本也。國人對先祖的祭拜不只是停留文字表面意義,而是一種博大信仰的延續。   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盛典。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鬱的漢民族特色,祭奠先袓,告慰天地,祈求褔祿,自然是重中之重。
  • 古文字「天書」不再艱澀難懂 華東師大發布智能文字識別系統
    「商周金文智能鏡」是「文鏡萬象」系列的首個成果,開啟人類表意文字的學習、釋讀、研究智能化的全新方式。「文鏡萬象」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基於20餘年中國文字數位化建設成果,跨學科研究打造的智能文字識別系統,由劉志基、臧克和兩位教授領銜的專家團隊攻關而成,識別的對象包括以出土文獻文字為主的從殷商到現代的各時段漢字、表意系統的少數民族文字以及域外各類古文字。
  • 當甲骨文邂逅表情包,萌化了!原來"單身狗"用甲骨文這麼寫……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高志強 牛靜芳 實習生 蔡忠祥(圖片由陳楠工作室提供) 核心提示丨近日,兩套甲骨文表情包「生肖甲骨文」和「甲骨有表情」走紅網絡,它們以甲骨文為題材,讓古老的甲骨文字呈現出了俏皮可愛的形象。隨後,記者聯繫了兩套表情包的設計者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古文字藝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陳楠,了解其創作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