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閒暇的時候,有足夠的精神沉靜在甲骨文的歷史美感中!去感受遠在幾千年前的先祖們的生活狀態。有時候,恍惚間,飛躍幾千年的時間,覺得先祖們的生活和歷史記載中的可能差別很大!當然,我們歷史記載中的殷商時期的很多信息的可信度可能稍微有些低!
今天看到甲骨文中的幾個有趣的字,比如"吳",在後世的漢字「吳」裡,創造這個漢字時候的原初古意已經徹底的被另外的漢字所代替了!但是有意思的是,在文字的傳承中,作為國號的"吳"卻幾乎留下了她的原初古意!這就很有趣了!所以,今天我們討論一下甲骨文中的"吳"字。
按照寫作的慣例,還是應該介紹一下甲骨文的淵源。簡單的寫兩句關於甲骨文的話,甲骨文是我國文明史上的最早的成熟文字,大約是在先祖們生活殷商時期或者殷商不久前的時期才創造完成的。所以甲骨文的出現,可以讓大家領略大約4000年前的先祖們的時空特點,當然,也可以略微的上推到三皇五帝時期的一些傳說故事的影子。
說完甲骨文的簡介,看一下甲骨文中"吳"字的寫法,簡潔有趣的一個甲骨文字!沒有找到清晰的單個「吳」字的甲骨文圖片,大家將就一下,看看下圖中右邊的甲骨文中"吳"的寫法(感謝網絡上給出的如此有趣的圖片)。

為了更好的理解甲骨文中的"吳",我們把和她相關的兩個甲骨文字也展示一下:夭,口。上面是甲骨文中的口字,下面是甲骨文中的夭字(是夭字,妖的右邊,而不是天字)


可以看到甲骨文中吳字由兩部分組成,上面是一個口字,下面是一個夭字。請注意下面可不是天字。
於是甲骨文中吳字的意義就很明顯了:上面的口代表了說話,下面的夭代表了四肢舞動的妖嬈。所以在甲骨文中"吳"字的本意就是:一邊開口唱歌,一邊舞動肢體,就是載歌載舞的意思!非常的有意思的一個漢字!
當然了,為了更好的理解"吳"中的"夭"字部分的意思,我們把和她相關的幾個漢字展示一下:人,女,天!



很顯然,當一個人恭恭敬敬的時候,寫作甲骨文中的"人"字,這個字是沒有性別差別的。但是甲骨文中有單獨描寫女性的"女"字,帶有明顯的女性特徵,但是這個特徵並沒有代入到"夭"字中,也沒有代入到"吳"字中。因此,在殷商時期,我們的先祖們對載歌載舞的概念還沒有性別的差別!
當然了,在甲骨文時期,對"天"的敬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一個鄭重其事走路的人的上空就是天空。因此在甲骨文中,"天"字的下面絕對不會是"夭"。相對的,甲骨文中的"吳"字的下邊是載舞的人,而不是鄭重其事走路的人!
很顯然,在殷商時期或者更早的時期,"吳"字代表了載歌載舞的狀態。但是在文字的演化中,"吳"字的下邊從"夭"變成了"天",背離了原初的本意!天上張著口,只能聯想到大聲的唱歌,肢體的舞動狀態完全不見了!於是為了表達這種肢體的貢獻,在後世的文字中,加上"女"的偏旁,成為了"娛"字!但是那種質樸純真的無性別差異的載歌載舞的狀態已經完全消失了!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在中國的歷史上,"吳"被用作了很多次國號(比如三國時期的吳國)!而且更加有意思的是,國號為"吳"的地域都在江南地區~,正是江南兒女善於載歌載舞的地區!這完全符合了甲骨文中"吳"字的原初本意!
先祖們的智慧遠超我們的想像,留戀於甲骨文字的美感中,能夠得到很多很多的美妙收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