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晶片技術克服活菌分離的挑戰並解鎖傳說中不可培養的微生物

2021-01-10 電子發燒友
打開APP
微生物晶片技術克服活菌分離的挑戰並解鎖傳說中不可培養的微生物

發表於 2017-12-25 10:01:58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分離活的菌種往往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過程。因此,大部分微生物被認為是「不可培養的」。然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許多微生物可以通過使用新的生長工具和方法進行培養。我們與Biomillenia公司執行長(CEO)Dirk Löffert博士進行了對話,了解它們的微生物晶片技術如何克服活菌分離的挑戰,並「解鎖」傳說中不可培養的微生物,從而使其適用於一系列應用。

Biomillenia公司執行長(CEO)Dirk Loffert博士Anna MacDonald(以下簡稱AM):培養和分離活的菌種有哪些挑戰?Dirk Loffert(以下簡稱DL):許多菌種由於無法在實驗室條件下複製,因此很難進行活體分離。通常,分離活的菌株需要對生長培養基和生長參數進行漫長而繁瑣的優化,即使這樣也只能從環境或人體樣本中分離出少量的菌株。這被稱為微生物世界的「暗物質」。AM:您能否和我們分享Biomellenia公司的微生物晶片技術,它又是如何改善上述過程的?DL:Biomillenia公司的晶片實驗室使用了1億個小液滴(每個20 pl),為細菌和其它類細胞或微生物提供獨特的生長環境。這使得我們可以從單細胞開始培養細菌,而不是像在標準微生物學方法中那樣,大量培養或在瓊脂平板上培養細胞。因此,我們可以確定一個適當的生長環境,細菌在這個環境下不需要和其它微生物競爭營養和必要的協同因子。此外,細菌可能會分泌抑制其它細胞的物質。當我們將每種細菌封閉在一個受限制的生長空間內時,我們也去除了這種影響細菌生長的抑制效應。Biomillenia技術平臺的另一大重要優勢是能夠以同樣大的吞吐量(1億個液滴),在液滴環境中進行一系列不同的試驗。因此,我們不會局限於繁瑣的生長優化,而是希望少數的分離菌株能夠適應所選擇的試驗條件,以分離候選產品。相比之下,我們進行了數百萬個平行培養試驗,並且可以用指定的試驗方法直接檢測,從龐大的人體微生物群落(或其它環境)中,一步選擇出有益的候選產品。

AM:這項技術未來將對診斷和環境監測等應用造成何種影響?DL:依靠破壞細胞的分子生物學,目前也存在其它診斷和環境監測技術,並且在許多情況下都適用。然而,我們技術平臺的最大優勢,是能夠選擇我們所想要的特定特徵來分離獲得活體菌種。這將為人類健康和營養、製藥應用和其它領域的產品開發提供全新機遇,藉助於此,可以更好地獲得相關候選產品,更輕鬆分析對其有益的作用方式。AM:你能詳細給我們描述最近與荷蘭凱傑(QIAGEN)之間的合作嘛?此次合作又將打開怎樣雙贏的局面呢?DL:儘管下一代測序是一項非常成熟的技術,它已經徹底改變了我們如何在更詳細的分子水平層面去分析微生物群,但數據分析依然存在重大障礙。尤其是當需要分析具有很高基因組同源性的菌株時,目前的組裝算法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並優化。為不同的樣本類型開發參考資料庫,是另一大主要需求。基於凱傑行業領先的平臺技術,將顯著促進產品開發中生物信息學工作流的標準化和易用性,幫助我們的數據分析變成一個非常高效的過程。我們將在該領域不斷進行深入合作。AM:針對公司未來,你有什麼發展計劃?DL:我們正在積極參與各種合作項目,為農業中的產品開發分離新型菌株,在其它市場領域也在進行相類似的探討。Biomillenia公司專注於人類健康和營養產品的開發,幫助預防由生態失調所引起的生活方式類疾病和人體微生物群失衡。我們的平臺使我們能夠進行微生物分離,並分析微生物數量不足或缺失所帶來的有益影響,以改善人體健康狀況。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微生物肥料的分類及功效特點
    微生物肥料是指一類含有活的微生物並在使用中能獲得特定肥料效應能增加植物產量或提高品質的生物製劑微生物肥料的歷史國外1885 年,Berthelot等人的盆缽試驗表明微生物可以通過固氮作用,將空氣中的氮轉化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氮元素。1895 年由德國科學家Noble研發出世界上最早的微生物肥料「Nitragin」根瘤菌接種劑專利產品,從此微生物肥料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
  • 真正好的微生物肥料到底啥樣?
    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近日走訪了濰坊島本微生物技術研究所,在與副所長譚德星的交流中,了解了這家擁有20餘年的酵素菌生物技術自主研發和推廣的研究所,窺見了我國微生物肥料行業的現實挑戰和發展機遇。微生物能夠攻克土壤難題濰坊島本微生物技術研究所用22年時間在基層做了大量微生物應用研究。譚德星的感受是微生物在解決農業困惑中必不可少,在現代農業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 微生物檢驗常規鑑定技術
    不同微生物在某種培養基中生長繁殖,所形成的菌落特徵有很大差異,而同一種的細菌在一定條件下,培養特徵卻有一定穩定性。,以此可以對不同微生物加以區別鑑定。因此,微生物培養特性的觀察也是微生物檢驗鑑別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1) 細菌的培養特徵包括以下內容:在固體培養基上,觀察菌落大小、形態、顏色(色素是水溶性還是脂溶性)、光澤度、透明度、質地、隆起形狀、邊緣特徵及遷移性等。
  • 首屆農用微生物技術應用培訓班開班 再顯新「微」力
    搭建微生物技術的學術學習及交流平臺,由世界中聯中醫與農業產業分會、全國農用微生物科技與產業創新平臺主辦,北京鋤禾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山東碧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東農業大學聯合承辦的首屆農用微生物技術應用培訓班(以下簡稱:首屆培訓班)在泰安市山東寶來利來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會議室舉行了開班儀式,來自全國的近四十家知名微生物企業成為了農用微生物技術應用培訓班的首屆學員。
  • 微生物檢驗的基本操作之無菌操作
    一、無菌操作技術 1、定義 是指在執行實驗過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機體和保持無菌物品及無菌區域不被汙染的操作技術和管理方法; 無菌操作技術是微生物實驗的基本技術
  • 生物工程師的致富之路:微生物細胞工廠打造指南
    中級設計的理念是「移花接木」,其實也就是從其它物種中「抄答案」,借鑑得越多,對工程師的技術要求越高。 前兩年,首爾大學的工程師們想用釀酒酵母去生產一種能吸收紫外線的化合物-類菌孢素胺基酸(MAA),釀酒酵母自己本身不能生產MAA,但藍細菌可以。
  • 生態修復中微生物和沉水植物 到底誰才是主角?(微生物篇)
    微生物脫氮除磷微生物修復的基本思想是在人為促進條件下,通過提供氧氣,添加氮、磷營養鹽,接種經過馴化培養的高效微生物等來去除汙染物質。與傳統的物理、化學修復技術相比,微生物修復技術具有以下優點:費用省,僅為傳統環境工程技術的30%~50%;環境影響小,遺留問題少,基本無二次汙染;修復時間較短,操作者與汙染物直接接觸機會減少,不致對人產生危害,對周圍環境幹擾也較少。脫N微生物:脫氮過程以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最為重要。
  • 微生物在化妝品領域中,呈現了哪些應用趨勢?
    展)期間,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李良秋接受了中國美妝網的採訪,闡述了微生物工程技術如何應用於化妝品行業的相關看法,且看以下採訪。 以下為中國美妝網採訪精華實錄 1、微生物工程技術是如何與化妝品結合的? 隨著生物技術飛速的發展,微生物可以很高效地去合成化妝品的功能性產品。
  • 城市環境所在病原菌有活性但不可培養狀態誘導研究中獲進展
    城市環境所在病原菌有活性但不可培養狀態誘導研究中獲進展 2015-01-30 城市環境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微生物強化對石油汙染土壤的修復特性研究
    結果表明:從石油汙染土壤中篩選出的石油烴降解菌群主要由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99.75%)-γ-變形菌綱(Gamma-proteobacteria,99.49%)-假單胞菌目(Pseudomonadales,99.36%)-莫拉氏菌科(Moraxellaceae,87.33%)-不動桿菌屬(Acinetobacter,87.32%)和假單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
  • 美國教授發表100萬個陰道微生物基因集並開出公司,挖到寶了?
    LUCA Biologics 公司是一家致力於開發可改善女性健康狀況的生物療法的生物技術公司,目前,該公司已經正在利用 VIRGO 的數據開發針對不同疾病的微生物候選藥物。通過對編碼核糖體 RNA 的 DNA 序列進行擴增和測序,科學家們可獲得一個微生物群落中細菌的種類和比例。然而,了解微生物群落的組成並不能提供關於其功能的任何信息——它能做什麼或它實際上在做什麼。因此,該方法有很多局限性,僅僅描繪了一幅不完整的圖景。基於測序的新技術和新手段已經被開發出來,它們可以提供微生物群落更多、更詳細的關於功能的理解。
  • 如何增強汙水處理過程中的硝化能力?——看看硝化菌富集技術是怎麼...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硝化菌是一類具有硝化作用的自養化能細菌,包括亞硝酸鹽菌(AOB)和硝酸鹽菌(NOB)兩個生理菌群,硝化菌世代周期長,對溶解氧、水溫、有毒物質敏感。在常見的汙水處理系統的活性汙泥中含量較低,但在脫氮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脫氮過程中沒有硝化就無法進行反硝化脫氮,因此硝化能力強弱直接關係到城市汙水廠以及村鎮汙水處理項目站點能否正常運行和能否出水達標。
  • 【中國科學報】狙擊「新冠」,中科院微生物所有哪些進展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疫情還在繼續蔓延,作為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微生物研究單位,疫情發生以來,中科院微生物所在做些什麼呢?  就此,《中國科學報》採訪了該所領導和參與此次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科學家。  《中國科學報》:微生物所在這次疫情中主要承擔了哪些任務?
  • 「微生物產品與農業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在漢舉行
    人民網武漢3月11日電 3月11日,「微生物產品與農業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在武漢光谷生物城舉行。農業部有關領導及來自全國微生物學(農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專家學者,全國微生物肥料生產企業代表等百餘人出席會議。
  • 研究思路|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應用案例解讀(第3期)
    在高通量測序的大力推動和快速發展下,微生物組學研究進入到了多組學的時代。為更好滿足科研人員多組學聯合分析需求,美格基因基於科研需求及以往項目經驗,全新推出微生物組+代謝組聯合分析解決方案,克服單一組學研究局限性,多角度解釋科學問題!本期分享幾篇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應用案例,為大家提供微生物組+代謝組多組學研究思路。
  • 南京喜茶檢出微生物汙染被約談,網友:真噁心喝的還不如狗!
    #每日社會熱點#6月13日,喜茶官方就南京門店飲品檢出微生物汙染一事發文道歉,並說明正在進行的整改措施。12日,南京喜茶被曝因兩門店4批次果茶(奶茶)檢出微生物汙染被約談。據江蘇新聞,當地市監局檢測抽取16批次果茶(奶茶),涉及4品牌,5家門店。
  • 全國農業微生物領域首個院士工作站在武漢掛牌
    人民網武漢3月11日電 3月11日,湖北省農業微生物領域首個院士工作站在武漢合緣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掛牌,中國科學院曹文宣、陳文新、鄧子新三位院士正式受聘為駐站院士。據悉,這也是全國農業微生物領域的首個院士工作站。
  • 【中國科學報】泥盆紀末大滅絕之後全球微生物碳酸鹽巖或可復甦
    【中國科學報】泥盆紀末大滅絕之後全球微生物碳酸鹽巖或可復甦 2017-01-09 中國科學報 雨田 【字體:大 中 小】
  • ...管理局關於發布除菌過濾技術及應用指南等3個指南的通告(2018年...
    缺陷型假單胞菌(直徑大約為0.3-0.4微米,長度0.6-1.0微米,必須是單一的、分散的細胞),是除菌過濾驗證中細菌截留試驗的標準挑戰微生物。在有些情況下,缺陷型假單胞菌不能代表最差條件,則需要考慮採用其他細菌。如果使用其他細菌,應保證該細菌足夠細小,以挑戰除菌級過濾器的截留性能,並能代表產品及生產過程中發現的最小微生物。
  • 微生物所創製出用於高效生物製造的「Y型人工菌群」
    利用微生物將生物質原料轉化為燃料、材料和化學品是生物製造領域的研究熱點,其關鍵挑戰是如何實現生物質中葡萄糖等六碳糖和木糖等五碳糖的同等高效利用。  已經有很多研究嘗試對單一菌株的代謝途徑進行改造,或採用不同的菌株進行分工合作,以實現五、六碳糖的同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