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裡有句話:人生哪得皆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人生十有八九總是不盡如人意,除此,我們身邊的環境也無時無刻不讓我們心煩意亂,我們整日被工作和生活裡的煩心事纏身,會壓力重重,也不時滿腹牢騷,更有「小人」從中作梗,擾亂我們的步履匆匆,對於那些惡意的詆毀或侮辱,我們該不該還擊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針對這種情況,佛門裡該如何對治?
生活在這個俗塵中,我們身邊總會被各種各樣的人「籠罩」,他們會讓你尊敬,或讓你欽佩,或讓你氣憤,或讓你厭倦。他們就像生活的多面鏡子,照出人心的善意和叵測。我有一個朋友,她和我講,這個社會就是這樣,你優秀了,別人會嫉妒你;你落魄了,別人會踩著你。理解的很透徹、很世俗,有人說,人心隔肚皮,最是人心險惡。那麼,在這世態炎涼的人間,我們該如何躲避掉人情的涼薄,而收穫幸福與溫暖呢?
我比較喜歡一句話,叫作「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在我看來,在人生向美好修行的這個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做到的便是學會閉嘴,佛門裡有三不,不聽、不看、不說。俗話說,「禍從口出」,有些人整天像個怨婦一樣,眼睛裡看到的都是別人的不是,從來不從自身上找毛病。平日沒事的時候不知道精進修行,修好善業,就喜好在背後談論人非,嚼舌根子,惡意造謠詆毀,無中生有。
拿別人的清白當作娛樂消遣,無聊又愚痴。自以為自己很精明,拿別人當傻子,其實聰明反被聰明誤,你已然為自己種下了惡因,一旦因緣成熟,惡果自然顯現。在佛門裡,造口業是要受非常嚴重的果報的,凡事有因必有果,因果不虛。就像《三世因果歌》裡唱的:萬般自作還自受,地獄受苦怨何人;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子孫近在身。所以,善護好口業,不說是非,念頭清淨,念念觀自在,才是為自己種福根。
那有人說了,我學佛,我好好做人了,可是身邊總有些「小人」,讓我生氣,有時候聽到他們對自己的詆毀,會火冒三丈,但迫於無奈還是得先忍著,但是心裡實在有氣,該不該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呢?如果我也惡語相向,即使爭得了臉面,卻讓自己厭惡自己暴躁的一面。該怎麼辦呢?
首先,小編先給大家講一則比較經典的禪門故事,故事講完或許你會恍然大悟。從前,有一位老和尚居住在一個村子邊上,每天誦經念佛,日子過得清苦淡泊。然而一天,村子裡發生了一件事。村子裡一位未出閣的姑娘懷孕了,這在當時封建保守的社會絕對是件「丟人」的大事。村民紛紛指責這位姑娘,並逼問孩子的父親是誰。
姑娘難以啟齒,卻又實在忍受不了眾人的指指點點,就將「包袱」甩到了老和尚身上,說孩子是這個和尚的。這讓村民頓時目瞪口呆,想不到一向受人敬重的高僧竟然如此人面獸心。然而,老和尚沒有說任何話去辯解和反駁,仍然如往日般神態平和、行臥如常。只是他的一世英名在村民的唾沫星子裡毀於一旦。
孩子生下來以後,便丟給了老和尚撫養。老和尚一生清淨寡淡,卻待這個孩子如親生一般疼愛,這更加深了村民對這件事情真實性的肯定和對老和尚的鄙夷。後來那個姑娘和他的戀人實在受不了良心的譴責,將事情真相說了出來。雙雙跪倒在老和尚面前懺悔,村民這才幡然悔悟、如夢初醒,冤枉了好人。
然而,老和尚仍然不動聲色,只是微笑著扶他們起來,並懇請村民成全他們,最終使得有情人終成眷屬。這位老和尚是真有修行的人。面對別人的詆毀、誤解,不爭辯,不解釋。但這不是怯懦,而是一種大胸懷、大氣度、大慈悲、大擔當。有智慧的人,從來不活在別人的眼裡,也不活在別人的嘴下。
即便別人對我們不是那麼的善意,我們也不必睚眥必報。冤冤相報何時了?他造他的業,你修你的善,各人因果各人受,不要去招惹是非。以無上菩提心為本,善護心念,學會忍辱的功夫,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一切皆有因果,你只需做好你自己。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