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筮正宗《卜筮格言》

2021-01-21 八字與玄空風水

知識點如下:

1、辨陰陽於爻象,察變化之玄機,此其義為至精,而其事為 至大;

2、要誠心,要有感應,不能酒後、淫亂後 而佔卜,導致不告。但我們學習六爻不能與 鬼神論想混淆,雖然符籙、宗教可以起到各類作用,但不能與佔卜 直接掛鈎。個人 更加傾向是古人依託大數據的總結。只是 這種歸納總結 的原理我們還沒有清楚。

3、不能藉助佔卜騙錢,勾結一些場景騙錢。

所以佔卜是預測學,不是預知學,預測學就一定有對有錯 ,不能鬼神化!


    《卜筮正宗》王維德(1669―1749),字洪緒,又字林洪、澹然,自號林屋山人,又號洞庭山人、定定子,人稱林屋先生。清代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壽至八十一歲。不僅擅長卜筮 ,而且精通醫理。

     維德自幼受家庭薰陶,且聰穎好學,凡星相、算命、卜筮之書無所不覽。他生在世代外科醫家,也是中醫外科全生派創始人。維德綜其遺法,又兼通內、婦、兒科之病理,施治數十年,濟人多多,譽重醫林。其著《外科證治全生集》五卷(又名《外科全生集》),乃薈集祖傳效方及其四十餘年親治驗方所成,世稱全生派。



相關焦點

  • 釋緣評卜筮正宗055——身命(三),婚姻是否美滿
    《釋緣評卜筮正宗055——身命(三),婚姻是否美滿》,歡迎大家收看收聽。 《釋緣評卜筮正宗》99集完整版已在網易雲課堂正式發布,全套課程費用99元。歡迎對傳統六爻金錢卦感興趣的朋友訂閱學習。
  • 易學經典古籍《卜筮正宗》清光緒版本
    《卜筮正宗》,清人王洪緒輯撰,宏道堂梓行,十四卷。《卜筮正宗》是易學六爻預測學的集大成之著作,對後世佔卜影響深遠。
  • 《卜筮正宗》碎金賦為貪生忘克辯證
    《卜筮正宗》王洪緒輯.劉恆(玄之)註解碎金賦子動生財不宜父擺,兄動克財子動能解.財動生鬼切忌兄搖,子動克鬼財動能消.父動生兄忌財相剋,鬼動克兄父動能洩.鬼動生父忌子交重,財動克父鬼動能中.兄動生子忌鬼搖揚,父動克子兄動無妨.子興克鬼父動無妨,若然兄動鬼必遭傷.財興克父兄動無憂,若然子動父命難留
  • 《卜筮正宗》空亡又稱旬空
    《卜筮正宗》王洪緒輯.劉恆(玄之)註解通玄賦易爻不妄成,神爻豈亂發,體象或既成,無者形憂色,始須論用神,次必看原神,三合會用吉,祿馬最為良.爻動始為定,次者論空亡,六衝主衝並,刑克俱主傷,世應俱發動,必然有改張,龍動家有喜,虎動主有喪,勾陳朱雀動,田土與文章,財動憂尊長
  • 借個膽詳評斷《卜筮正宗》古卦例
    1、《卜筮正宗》求名有「父爻旺相,其文擲地金聲,鬼位興隆,家報泥金捷喜一一凡佔功名,以父爻為文章,鬼為官職,二者一卦之主,傷一則不成。若父爻旺相,文章必佳,官鬼得地,功名有望,泥金報喜。」以此原文對應卦用通俗語來說,求名考試卦以父母為成績,官鬼為名次,缺一不可,也不可有傷。
  • 《卜筮正宗精講》六爻小白的入門之路!
    《卜筮正宗》精講六爻流傳至今,分支門派數不勝數,觀點又都各不相同。你是否不知該從何入手?是否不知該看哪些教材來系統學習?遇到疑難卦例該怎樣進行判斷?該如何進階?一個六爻小白的入門之路!課程特色零基礎開始,袁光老師用實戰卦例引領你學習《卜筮正宗》,了解六爻的規矩、基礎知識和怎樣斷卦,手把手傳授,讓你快速、規範、正確的入門。
  • 卜筮之「用神」
    關注『偷天』卜筮是由卜筮的方式並不複雜,難處在於裝卦,即為每一卦每一爻配上所屬的地支、五行、用神、原神、忌神、六親、世應、六獸,並理清其中生克關係。用神  用神是指所預測事物的主題,在卜筮預測中,把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列入六親範圍之內。
  • 透過《左傳》卜筮敘事,看清春秋卜筮特點及卜筮衰落的社會原因
    卜筮是我國古代以龜甲、蓍草推斷吉兇,預測未來的巫術活動。這種巫術起源十分古老,甚至是伴隨人類文明同時誕生。此後歷經夏商周三代,巫術一直佔據文化主流,特別是作為文字始祖的甲骨文,就是商代專為記載卜筮而出現的。今天我們通過商周時期的甲骨和銘文知道,當時卜筮是決定國家大事是主要手段,它的社會地位也一直比較殊勝,人們對卜筮也有著較為神聖的信仰。
  • 《卜筮正宗》玄武臨父母應吉,長上有壽
    《卜筮正宗》王洪緒輯.劉恆(玄之)註解通玄賦易爻不妄成,神爻豈亂發,體象或既成,無者形憂色,始須論用神,次必看原神,三合會用吉,祿馬最為良.爻動始為定,次者論空亡,六衝主衝並,刑克俱主傷,世應俱發動,必然有改張,龍動家有喜,虎動主有喪,勾陳朱雀動,田土與文章,財動憂尊長
  • 《卜筮正宗》啟蒙節要:六十甲子納音歌——九維易
    大般若資產管理公司副總經理華磊老師
  • 卜筮與算命的區別
    卜筮和命理是有很大的區別的,不止是我們這些從業者,包括福主們也應該了解其中的區別。先說梅花易數,和奇門遁甲、大六壬、六爻,一同屬於卜筮之學的範疇,這一類的特點是針對專門的詳細的事情進行預測,比如說最近工作上有調動,想看看會怎麼調動,以後發展如何,又或者有一個項目在談,想看看項目順利否,盈虧幾何,諸如此類具體的事情,是卜筮針對的狀況。
  • 孔子眼中的卜筮
    對於「卜筮」,又抱持怎樣的態度?正是拙文探索的目標所在。在子貢心目中,《易經》只是一部卜筮之書,局限於卜筮的價值。 二、《易經》不僅為一部卜筮之書,卜筮只是《易》學一環,但卜筮的傳統價值不容或忽 這裡所談的卜筮,實則指筮。
  • 卜筮與禮儀
    何謂卜筮?卜,即佔卜,商代人以龜甲在火上烤,此為「佔」;崩裂而發出「卜」的聲音,此為「卜」,並根據其裂紋判斷吉兇。此即商之《歸藏易》。
  • 《卜筮習驗錄》
    《卜筮習驗錄》    此書與讀者見面,反饋幾乎一致。認為另闢溪徑,大概是傳統的寫法導致,其實不然。
  • 汝有大疑,謀及卜筮!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汝有大疑,謀及卜筮。」(《尚書·洪範》)初民們以卜筮窺測神旨,每事必卜,稍有遺漏,則茫然不知所從。司馬遷說:「自古聖王將建國受命,興動事業,何嘗不寶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記巳。自三代之興,各據禎祥。塗山之兆從而夏啟世,飛燕之卜順故殷興,百穀之筮吉故周王。王者決定諸疑,參以卜筮,斷以筮龜,不易之道也。」(《史記·龜策列傳》)《禮記·表記》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 關於卜筮之我見
    《禮記·曲禮上》:「卜筮不過三,卜筮不相襲。龜為卜,策為筮。這段記載,明確說明卜筮的起源與意義。卜筮者,決民疑而已。蓋先王無以使民信,以此信之,而行其政令。有算命先生經常活動在鬧市中,也有不少男男女女虔誠問卜。其實,「善易者不卜」。即使你相信有命,命已註定,問也無法改變,徒問無益,只能浪費錢財。還有很多人燒香拜佛,都是自欺欺人的勾當。哪有燒幾炷香,磕幾個頭,佛就保佑你的事兒。若此,佛不也成了貪財徇私者?佛在心中,不與其私。
  • 易經的應用:卜筮(隨時可用、解讀)
    《易經》長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儒、道等各家共同的經典。
  • 馬霞聊談古代的卜筮:什麼是卜筮?是否科學?
    今天和大家聊聊古代的卜筮。古人用火燒灼龜甲獸骨,迷信地認為看了那灼開的裂紋就可以推測出行事的古兇,叫著「卜」;用曹草莖演算,組成卦象來佔卜吉兇,叫著「筮」。由此言之,卜筮不問天地,兆數非天地之極,明矣.」隨著科學的發展,生產力的提高,卜筮這類迷信、編人的東西必定會被徹底的消除和消滅,但作為一種歷史現象,還值得後人研究的探討的。我們明天再見!
  • 《周易》卜筮有什麼用?孔子認為有這四點
    《周易》是一本帶有深奧哲理的卜筮之書,所以研究《周易》,離開不對卜筮的探討。避開卜筮只論義理,這是有偏見的。孔子將學《易》境界劃分為贊、數、德。所謂贊就是幽贊於神明,或許這三個境界在當今時代已不具備可操作性,但這反映了孔子對《易》的基本態度:卜筮是易學的基礎。
  • 論卜筮之道
    二人即同車到市區去,在卜筮的館子裡遊覽。天剛下過雨,路上行人很少,司馬季主正閒坐館中,三四個弟子陪侍著他,正在講解天地間的道理,日月運轉的情形,陰陽吉兇的本源。兩位大夫向司馬季主拜了兩拜。司馬季主打量他們的狀貌,好像是有知識的人,就還禮作答,叫弟子引他們就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