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霞聊談古代的卜筮:什麼是卜筮?是否科學?

2021-01-12 馬霞聊一聊

今天和大家聊聊古代的卜筮。

古人用火燒灼龜甲獸骨,迷信地認為看了那灼開的裂紋就可以推測出行事的古兇,叫著「卜」;用曹草莖演算,組成卦象來佔卜吉兇,叫著「筮」。《詩·衛風·氓》謂「爾卜爾盆,體無咎言」,毛傳「龜曰卜,曹曰笙」,就是指的用龜甲和曹草分別進行了佔卜,卦辭上沒有不吉利的話。

「卜」字在甲骨文中作召r,或「1」.《說文》解釋「卜」字說:、卜,灼剝龜也,象灸龜之形;一曰象龜兆之縱衡也.」從甲骨文看,「象龜兆之縱衡」似更可信;篆書斜撇變成了小橫,許慎因就篆書解作「象灸龜之形」,似失本義。觀兆紋以知吉兇,曰「佔」.屈原《離騷》「命靈氛為餘佔之」之「佔」即是。因又稱這種迷信活動曰「佔卜」。佔卜的方法,一般是先取來龜甲(主要是腹甲,亦有用背甲者)獸骨(主要是牛脾骨,亦有用牛頭蓋骨,或鹿、羊、豬等小獸骨者),經過精心整治,龜甲先要去掉表面角質,然後銼平其高厚不平之處,背甲還要從中脊平分對剖後加工成鞋底形,牛腳骨多數去掉臼骨、骨脊,鋸削處等有的還施以刮磨手續.《周禮·春官·龜人》中載:「上春皿龜,祭祀先卜。」登龜,即指以牲血塗於龜甲上,經過祭典而後方才啟用。而後對甲骨進行鑽鑿。先鑽圓孔,再鑿長槽.然後用火灼。鑽鑿、火灼一般在龜甲的背面,使正而的角質呈現卜兆—其裂紋有橫有豎,形成一個個規則的「卜」字。「太卜」告以所卜之事,「卜師」揚火以鑽灼,「佔人」視兆紋以定吉兇。佔卜以後,有的還將所卜之事刻寫於卜兆旁邊,如果日後應驗了,還有的把應驗的情況補刻上去,這就是「卜辭"(後者亦稱「驗辭」),這些文字就是價值連城的「甲骨文」。

據說,把龜甲燒焦了,就意謂著不祥,所以灼龜有專門的工具,還專門設有不同的官職,以分掌佔卜和闡釋卜兆,可見當時統治者對此事的重視。視兆紋以定吉兇,木約卜兆橫紋出叉,以向上為吉,還有「大吉」、「弘吉」、「不吉」等。據說上古佔卜兆象有一百多體,每體且有十條斷定吉兇的頌辭,但兆象是自然灼出,有時不能與之切合,所以後來又造六十四卦兆象新辭。《論衡·卜築篇》記載:武王伐封,卜之而龜兆不清楚,佔者言「兇」,『太公曰:「以祭則兇,以戰則勝."武王從之,卒克殷封。可見對於龜兆模糊不清的解釋就不一樣。清人胡煦所撰《卜法詳考》四卷,言卜法甚詳。書在《四庫全書》中。

曹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一本多莖,古人用其莖以佔卦,就是「旅」。「築與策均從『竹』,或初以竹箭為卜器,後改用警草」(《易經卜學》第二篇)。《易·繫辭上》:「是故普之德,圓而神。」先秦典籍中有不少佔盆的例子。如《左傳·宣公六年》:「鄭公子曼滿與王子伯廖語欲為卿,伯廖告人曰:『無德而貪,其在《周易》《豐》呂之《離》牙,弗過之矣!』間一歲,鄭人殺之.」伯廖未具體引用丈辭,但所言《豐》目卦上丈由陰變陽而成《離》曰卦,而《豐》卦上丈艾辭為:「豐其屋,都其家,窺其戶,閡其無人,兇。」意謂有高屋大廈,但陰影遮蔽其家,看去悄無人跡.三年不見動靜,兇啊!《國語·晉語》載,晉公子重耳想依仗秦的幫助重返晉國,用《周易》佔卦以卜前途,間:「還有晉國嗎?"得卦是「貞《屯》廿悔《豫》,皆八也。」古人稱本卦為貞,變卦為悔,重耳此卦本卦《屯》其初九丈、六四艾、九五交共三丈變而成為《豫》卦.旅史以為《屯》卦內卦震為車,外卦坎為險陷,有震車遇坎險之象,於是:「此卦不吉。」但司空季子卻說:「吉。在《周易》中,《屯》卦和《豫》卦卦辭都有『利建侯』,如不能重返晉國,興建王室,何以能言『建侯』?」對同一卦象,不同的人可以作不同的解釋.這種佔卦用的著草莖,又名「策」。

《楚辭·卜居》寫屈原往見太卜鄭詹尹,曰:「餘有所疑,願因先生決之。」詹尹乃端策拂龜,曰:「君將何以教之?」屈原說了一大通對黑暗現實憤激而不妥協的話後,詹尹乃釋策而謝,曰:「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此事。」

由此言之,卜筮不問天地,兆數非天地之極,明矣.」隨著科學的發展,生產力的提高,卜筮這類迷信、編人的東西必定會被徹底的消除和消滅,但作為一種歷史現象,還值得後人研究的探討的。

我們明天再見!

相關焦點

  • 透過《左傳》卜筮敘事,看清春秋卜筮特點及卜筮衰落的社會原因
    卜筮是我國古代以龜甲、蓍草推斷吉兇,預測未來的巫術活動。這種巫術起源十分古老,甚至是伴隨人類文明同時誕生。此後歷經夏商周三代,巫術一直佔據文化主流,特別是作為文字始祖的甲骨文,就是商代專為記載卜筮而出現的。今天我們通過商周時期的甲骨和銘文知道,當時卜筮是決定國家大事是主要手段,它的社會地位也一直比較殊勝,人們對卜筮也有著較為神聖的信仰。
  • 卜筮與禮儀
    周武王伐紂,卜筮之,逆,佔曰:「大兇。」太公推蓍蹈龜而曰:「枯骨死草,何知而兇?」——《論衡·卜筮》周武王伐紂前,進行卜筮,得到的卦象是大兇。姜太公將蓍草推亂,將龜甲用腳跺碎,說:「這些枯骨死草,怎麼會知道吉兇?」姜太公已經看到天下大勢所趨,所以不拘泥於卜筮的卦象。
  • 卜筮正宗《卜筮格言》
    《卜筮正宗》王維德(1669―1749),字洪緒,又字林洪、澹然,自號林屋山人,又號洞庭山人、定定子,人稱林屋先生。清代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壽至八十一歲。不僅擅長卜筮 ,而且精通醫理。     維德自幼受家庭薰陶,且聰穎好學,凡星相、算命、卜筮之書無所不覽。他生在世代外科醫家,也是中醫外科全生派創始人。
  • 孔子眼中的卜筮
    ○本文曾於2002年八月應邀出席『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舉辦之「海峽兩岸易學與中國哲學研討會」發表,並刊載於同年第六期(總第56期)之《周易研究》24-33頁。在今日大多數人看來,卜筮是一種迷信的行為,如果你現在依然事事先取決於卜筮而後行事,最好不要讓人知道,否則難免被人竊笑。不過,「卜筮」在古代確曾存有一定的意義,卜筮的傳統價值亦不容忽視。
  • 卜筮與算命的區別
    卜筮和命理是有很大的區別的,不止是我們這些從業者,包括福主們也應該了解其中的區別。先說梅花易數,和奇門遁甲、大六壬、六爻,一同屬於卜筮之學的範疇,這一類的特點是針對專門的詳細的事情進行預測,比如說最近工作上有調動,想看看會怎麼調動,以後發展如何,又或者有一個項目在談,想看看項目順利否,盈虧幾何,諸如此類具體的事情,是卜筮針對的狀況。
  • 釋緣評卜筮正宗055——身命(三),婚姻是否美滿
    《釋緣評卜筮正宗055——身命(三),婚姻是否美滿》,歡迎大家收看收聽。 《釋緣評卜筮正宗》99集完整版已在網易雲課堂正式發布,全套課程費用99元。歡迎對傳統六爻金錢卦感興趣的朋友訂閱學習。
  • 《周易》卜筮有什麼用?孔子認為有這四點
    《周易》是一本帶有深奧哲理的卜筮之書,所以研究《周易》,離開不對卜筮的探討。避開卜筮只論義理,這是有偏見的。孔子將學《易》境界劃分為贊、數、德。所謂贊就是幽贊於神明,或許這三個境界在當今時代已不具備可操作性,但這反映了孔子對《易》的基本態度:卜筮是易學的基礎。
  • 伏羲畫八卦只是為了卜筮,為什麼還被尊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
    我們在以前的文章中一直在說,在遙遠的古代,人們面對的是殘酷的自然環境和兇猛的野獸,人類自身的知識水平又極其低下,對於很多的事情,憑著人們自身的認知,根本無法判定自己該做還是不該做,人們幾乎是在自己都無法確定後果的狀態下生活的。
  • 易經的應用:卜筮(隨時可用、解讀)
    《易經》長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儒、道等各家共同的經典。
  • 卜筮之「用神」
    卜筮的方式並不複雜,難處在於裝卦,即為每一卦每一爻配上所屬的地支、五行、用神、原神、忌神、六親、世應、六獸,並理清其中生克關係。用神  用神是指所預測事物的主題,在卜筮預測中,把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列入六親範圍之內。
  • 《卜筮習驗錄》
    《卜筮習驗錄》    此書與讀者見面,反饋幾乎一致。認為另闢溪徑,大概是傳統的寫法導致,其實不然。
  • 論卜筮之道
    賈誼說:我聽說古代的聖人,如不在朝做官,就必在卜者、醫師行列之中。現在,我已見識過三公九卿及朝中士大夫,他們的才學人品都可說了解了。我們試著去看看卜者的風採吧。二人即同車到市區去,在卜筮的館子裡遊覽。天剛下過雨,路上行人很少,司馬季主正閒坐館中,三四個弟子陪侍著他,正在講解天地間的道理,日月運轉的情形,陰陽吉兇的本源。兩位大夫向司馬季主拜了兩拜。
  • 汝有大疑,謀及卜筮!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汝有大疑,謀及卜筮。」(《尚書·洪範》)初民們以卜筮窺測神旨,每事必卜,稍有遺漏,則茫然不知所從。司馬遷說:「自古聖王將建國受命,興動事業,何嘗不寶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記巳。自三代之興,各據禎祥。塗山之兆從而夏啟世,飛燕之卜順故殷興,百穀之筮吉故周王。王者決定諸疑,參以卜筮,斷以筮龜,不易之道也。」(《史記·龜策列傳》)《禮記·表記》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 卜筮(shi)準不準?到底該不該信?
    由於古時的人們對自然界和社會的發展缺乏明確的認識,從甲骨文的佔卜活動中發展出卜筮之法,而早期的這種卜筮之法又確實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一些指導性意見,使得人們能夠也願意去運用這些卜筮之法,故而人們在普遍智力不高的情況下對卜筮之法依賴頗深。
  • 關於卜筮之我見
    《禮記·曲禮上》:「卜筮不過三,卜筮不相襲。龜為卜,策為筮。這段記載,明確說明卜筮的起源與意義。卜筮者,決民疑而已。蓋先王無以使民信,以此信之,而行其政令。有算命先生經常活動在鬧市中,也有不少男男女女虔誠問卜。其實,「善易者不卜」。即使你相信有命,命已註定,問也無法改變,徒問無益,只能浪費錢財。還有很多人燒香拜佛,都是自欺欺人的勾當。哪有燒幾炷香,磕幾個頭,佛就保佑你的事兒。若此,佛不也成了貪財徇私者?佛在心中,不與其私。
  • 周易知識百問百答:2、為什麼說周易是卜筮之書?
    古代民間認為,經過神聖的求卜過程,那些自然物也就獲得了神聖的象徵意義,它們呈現出來的形狀不是人為的結果,而是神靈和上蒼的賦予,是神靈的啟示或告誡。《周易》之所以被稱為經典,並非是完全由於它神奇的卜筮功能,還因為它具有著極其深奧的哲理。
  • 人們能依賴《易經》的卜筮預測之法嗎?
    以前的時候,因緣際會的認識了一個學習《易經》的朋友,這個朋友很有意思,無論做什麼事情,在做事之前都要用《易經》的佔卜方法去測一下。可是事與願違的是,無論我這位朋友怎麼去努力,他的佔卜預測方法好像都沒有起到什麼決定性的作用,為什麼呢?因為結果不準。所以漸漸的,這位朋友就放棄了學習《易經》,現在想來這誠然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這位朋友也不是不喜歡《易經》,也不是不努力,為什麼到最後就成了這個結局呢?
  • 《卜筮正宗精講》六爻小白的入門之路!
    《卜筮正宗》精講六爻流傳至今,分支門派數不勝數,觀點又都各不相同。你是否不知該從何入手?是否不知該看哪些教材來系統學習?遇到疑難卦例該怎樣進行判斷?該如何進階?一個六爻小白的入門之路!課程特色零基礎開始,袁光老師用實戰卦例引領你學習《卜筮正宗》,了解六爻的規矩、基礎知識和怎樣斷卦,手把手傳授,讓你快速、規範、正確的入門。
  • 易學經典古籍《卜筮正宗》清光緒版本
    《卜筮正宗》,清人王洪緒輯撰,宏道堂梓行,十四卷。《卜筮正宗》是易學六爻預測學的集大成之著作,對後世佔卜影響深遠。
  • 正經讀歷史,讀《左傳》前需要知道的事:卜筮
    古代預測未來有兩種方法,分別是卜和筮。卜:卜是指用火以灼燒龜甲或者牛的肩胛骨,觀察裂紋來預測未來的一種方法。以龜甲為例,秋天取龜殺龜,在第二年正月,殺牲口,把血塗在龜甲上,然後開始製作。首先背甲和腹甲要分開,刮掉表面角質,露出骨頭,再將表面銼平,打磨成一塊一塊規整的表面光滑的龜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