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悠悠華夏,自古觀念裡都講究不疾不徐、拾級而上,小到讀書齊家,大到革命治國,無不強調節奏和步調的穩定。譬如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就是看清了當下要務與遠大目標,一近一遠,有高低地同為組織指導。
同理,企業發展也遵循著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的邏輯,我們稱之為「三步走戰略」。
2. 企業三步走戰略,即創進益、增收益、穩效益。作為新進入者,快速贏得市場空間是當務之急,此為企業的最低綱領。這個階段不求一鳴驚人,而是極力使己得存,關鍵就在於快速建立自身的盈利系統,可傍大牌,可學先進,為的是低門檻、高效能的實現一級跳。
度過了蟄伏期,品牌的基礎慢慢打牢,這時候企業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要突破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最直觀的改變就在收益。營收是硬道理,擴大生產規模、發揮規模效應,同時進一步吸納客資,為成交創造更多空間和機會。
3. 欲成大事必志存高遠,這句話也道出最高綱領的意義。
企業競爭到最後,往往聚焦於渠道和價值觀。渠道為企業經營架橋鋪路,價值觀為企業發展凝心聚力,二者存在的邏輯收於一個「穩」,前者穩住效益,後者穩定人心。
4. 企業發展分三步走,明確每一階段的目標和打法,拾階而上,才會實現又好又快的進階。創進益、增收益、穩效益,形式雖然各異,內容卻是相通的。初看益馬當先,再看不可思益,三看益心益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