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0日,愛新覺羅某位後裔投訴著名教授易中天,這位所謂的清朝皇室後裔之所以要投訴易中天,是因為看到易中天公然指責乾隆統治中國60多年,沒幹過好事,不是一位好君王。
他認為易中天作為教授,侮辱了他的祖先乾隆,還給易中天扣上破壞民族和諧的大帽子。
這件事情一經傳到網上,立刻引發網友大論戰。
乾隆作為一代君王,毀譽參半,說他一點功績也沒有那是胡扯,但是要是說他一點過錯也沒用,那也是瞎說,在乾隆在位的幾十年內穩固邊疆的功績不可抹殺,但是他大搞文字獄留下的荼害也極大的影響後世。
康熙時期曾經嚴厲鎮壓反清復明思想的傳播,雍正時期先後興起汪景祺、錢名世、查嗣庭等大獄及呂留良、曾靜案,指責語言文字之過,以鎮壓漢人反清思想,被稱為「文字獄」。
乾隆剛繼位的時候,為了消除滿漢朋黨之爭,採用寬大手段處理,曾收到一定的成效。
但是乾隆二十年(1755年)處置胡中藻獄,又恢復了以文字之過懲治大臣的惡例。
人到中年的乾隆,文字獄連年興起,形成異常嚴厲的思想統治。
與以前的朝代或康熙雍正不同的是,鎮壓的對象,既不是「復明」的志士,也不是結黨的權臣,而是一般的漢人文士。
中國歷史上80%的文字獄在乾隆朝發生。見於記載的約七十餘起文字獄中,六十六獄都是懲治舉人、貢生以下的生員以至塾師、術士。
興起這些案獄,目的不在限制臣僚的結黨擅權,而在於控制民間的反滿思想,這種用意是很明顯的。
其中比較大型和殘酷的文字獄包括:
一、彭家屏案。二、蔡顯案三、齊周華案四、王錫侯案五、徐述夔案六、尹嘉銓案乾隆不斷處置文字獄,是要以暴力鎮壓的手段,強制漢人臣民文士對滿洲皇帝絕對效忠和安分,而絕不容許任何不忠或不敬。
但文字獄興起,卻又帶來了更加難以預料的後果:
(一)相互誣告,人人自危。乾隆嚴治文字之罪,不逞之徒因而摘引文字告訐仇冤之家,藉以報復私仇,奪取私利。隨著文字獄的興旺,社會上到處出現了誣告之風,使得人人自危。(二)官員嚴處,冤案頻發。乾隆查處文字獄,經辦的各級官員往往以失察得罪,遭到嚴厲的處治,輕者革職,重者流放或處死。官員們畏罪,不得自安,遇有告訐,即從重審理,以求免禍。此類冤案從而更為泛濫。(三)大搞株連,士人無措。文字獄起,例需查抄家藏書稿、詩文、書信。一人在案,曾為撰寫序跋、碑傳、唱和詩詞以至書信往來的師友,往往全部株連,禍從天降。文字獄迭起,廣大官員文士百姓人心慌慌,為了自保,不得不緘默不言,最終導致無人敢言歷史,無人敢言時政,也無人敢去與新知識接觸。
清朝閉關鎖國,雖然使得中國與世界失去了聯繫,但是中國沿海依然有一些睜眼看世界的人,但是攝於文字獄的頻發,無人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最終使得清朝與近代化失之交臂,而且國人還越來越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