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水學當中,有一些常用和不常有的術語,大都枯澀難懂,令人費解,但是對學風水來講,它又是非常重要的。在閒暇編了一些術語辭典,以便於幫助大家理解。但是風水學術語繁多,收不勝收,也希望讀者能在文章的後面留言補充詞條,或者有未知詞條也可以提交補充,謝謝大家了。現有的詞條以連載的方式公布。
龍形穴法
以想像中的龍身部位喻指龍脈各個方位以驗證穴氣的一種點穴方法。唐代以後,多附會卦例以行,將龍唇、鼻、目、顙、角、耳、腹、腰、臍、足、首、尾分別代表十二宮以推求穴氣吉兇。《葬書》「勢止形昂,前澗後岡,龍首分藏。鼻顙吉昌、角、目滅亡,耳致侯王,唇死兵傷,宛而中藏,謂之龍腹,其臍深曲,必後世福。傷其胸肋,朝穴暮哭。」廖禹《卦例·龍形穴法》:「坤艮寅申起坎州,甲庚卯酉虎為頭。乙辛辰戌歸龍位,乾巽巳亥馬頭求,丙壬子午申宮是,丁癸丑未戌宮遊,此是龍形真穴法,請君坐立細推求。其法以唇、臍、目、顙、角、耳、鼻、腰、腹、足、首、尾行十二宮,配方位,以壬子癸丑為例,假如坤山以唇為子、臍為醜、目寅、尾卯、顙辰、角巳、腹午、耳未、腰申、足酉、鼻戌、腹亥之類是也,……唐一行禪師始以立方為穴法。」
龍耳
堪輿家認為,在這個部位葬棺,能得大貴之氣,《葬書》「(龍)耳致侯王。」《晉書·郭璞傳》:「璞嘗為人葬,帝微服往觀之,因問主人:'何以葬龍角,此法當滅族』。主人曰:'郭璞言此葬龍耳,不出三年當致天子也。』帝曰:'出天子耶·』答曰:'能致天子問耳。』帝甚異之。」
龍角
堪輿家認為,在此部位立穴葬棺,會招致滅族之禍。
龍面
指龍脈山地的正面,其特徵是山環水聚,秀美寬平,堪輿家謂能結吉穴,可安墳立宅。《龍髓經》「龍面有山兼有水,」「山環水聚是龍面」。《堪輿漫興》「龍分背面有何徵·面可安墳背不成。若是背時多陡岸,面生窩突更寬平。」
龍背
指龍脈山地的背面,堪輿家謂龍背危巖粗惡,不能結穴,不宜安墳立宅。《人子須知》「……肥飽拱突,峻急粗陋,無枝腳而曲瘦凌夷者為背,必無結作。」《玉髓經》「若遇龍在平洋,逼窄水割處是背。」
龍鼻
龍形中,葬在龍鼻龍額為吉。《雪心賦》「枕龍鼻者,恐傷於唇。」註:「借喻立穴不宜太低之義,蓋謂唇鼻相近,點穴太緩,則脫氣傷唇。」
平支之穴
指融結於平地的龍穴,其穴氣較山地龍穴穴氣為淺,宜淺葬以乘其氣,平支,指平地龍脈,即支龍。乎支之穴,生氣融聚於平地的龍穴。一般認為,生氣乘風則散,但平支之穴,生氣自下而升,隱於地中,故不畏風吹。穴地不以寬曠坦夷為嫌,只須有水環繞,凝聚生氣使不散通即可。《葬經》云:「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注曰:「平支之地雖若無蔽,但得橫水攔載,何嫌寬曠。」相反平洋龍聚氣之處,往往而在平夷之地。 《莽經》云:「支壠之止,幹夷如掌。」注曰:「支壠葬法雖有不同,然走止處悉皆如掌之平。倒杖口訣曰:斷續續斷,氣受於坦,起伏伏起,氣受於平。李淳風曰:來不來,坦中裁,住不住,平中取。」徐替繼《人子須知·龍法》:「平中一突.鋪氈履席。《葬書》所謂『隱隱隆隆,吉在其中』是也。」平洋吉穴之處,雖因生氣上揚而微突,但如氈席般平展。又平支之穴屬陽, 生氣上揚,宜淺葬,以獲其上浮之氣。《葬經》曰:「故蔵於涸燥者宜深,藏於坦夷者宜淺。」注曰:「平支之地,陽之象也,氣在外弱柔而浮上,故言坦夷當淺葬。」
不及之穴
山嶺孤零獨峙,正面無朝、案二山照應之穴,認為會導致人丁滅絕,切忌下棺。《葬經》「不及之穴,主人滅絕。」註:「不及者,言山無朝對……不可葬也。」
不蓄之穴
陰陽二氣不洽而導致生氣耗散的兇穴。又稱腐骨之藏。指有勢無形,無以聚氣之地。堪輿家認為,龍脈自千裡之外發跡,奔騰而來,勢止時,形會局合,龍虎抱衛,前有遮攔之水,後有拱託之山。即或平洋之地,也多盤旋砂水。鉤夾迴環。聚氣鍾靈,如身懷萬寶而歇息,宛宛之中,如有所蓄積。《葬經》所謂:「外氣橫形,內氣止生。」即指此。勢來形止,是生氣充盈之地,劈之則吉,而如果生氣之行乎地中,無形止聚,無水關欄.則生氣散佚,是為不蓄。《葬經》云:「千尺之勢,宛耍頓息,外無以聚,內氣散於地中。不蓄之穴,腐骨之藏也。」注曰:「千尺言來勢之遠也,宛委者,宛轉委曲而馴;頓息者,頓挫止息而融結也。若陰陽不交,界合不明,外無橫水以攔裁,則土中之生氣散漫而無收拾矣。」徐善繼《人子須知·穴忌》:「陰陽不交,界合不明,生氣散漫而無蓄聚,謂之不蓄。」陰陽者,生氣行於地中為陰,溢於水錶為陽。不蓄之穴,生氣無聚,人無以乘,不得感應而福及子孫,適足以腐骨而已,故又調之腐骨之藏也。
腐骨之葬
見「不蓄之穴」條。
背囚之穴
陰冷、缺乏陽氣的葬山,謂於葬事不利。青烏先生《葬經》「背囚之穴,寒泉滴瀝。」註:「背囚,言其幽陰,不可葬也。」
凹風穴
四周缺乏遮攔,受外風吹襲而生氣散失不聚的穴場。《洩天機》「第三最忌凹風穴,鐵定人丁絕。」註:「夫噫氣為風,能散生氣,必龍虎衛穴,疊疊中阜;若左空右缺,前曠後折,生氣散於飄搖,此敗槨之藏也。」
仰瓦穴
指穴場後的玄武位兩頭高中間低,謂此勢除適於天財星(體方頂平之山)之外,均無穴融結。《人子須知》「後宮仰瓦,則氣不融結,唯天財星喜之。」《葬經翼》「穴有仰瓦者,法曰'兩金扛一水,穴在軟中裁』,凡天財星體多是背後仰瓦,只以有乳為真,及鬼星託樂為準。」《雪心賦》「穴後須防仰瓦。」
折臂穴
龍虎二山凹折的穴場。謂主生氣耗散,不可立穴。《葬經翼》「穴有折臂者,龍虎夾輔,當穴凹折,外風不蔽,生氣內散也。」
墜足穴
指氣脈從山下入穴,屬一種不利葬事的病穴。《葬經翼》「穴有墜足者,脈從足出,星峰上壓,生氣不舒也。」
飽肚穴
一種不利葬事的病穴。《葬經翼》「穴有真病,同乎廢人,雖具形骸,神氣傷於敗缺,而中無所存,如此者法不可葬,……穴有飽肚者,粗如覆箕,園如榧子,扁如瓜體,上下渾淪,分止弗具,雖有尖園,法無所施也。」
貫頂穴
一種不利葬事的病穴。《葬經翼》「穴有真病,……穴有貫頂者,脈連腦抽,星峰不現,上既無分,下何所合也。」
繃面穴
種不利葬事的病穴。《葬經翼》「穴有繃面者,星面繃緊,脈痕橫生,條數雖多,橫而無直,氣無所聚也。」
破面穴
穴場被掘破,致使氣脈洩的病穴。《葬經翼》「穴有破面者,星體雖端,面則流破,一如浪痕,皮崩肉裂,生氣無存也。」
割腳穴
無餘氣之地而又水流衝擊穴腳致使生氣洩盡的病穴。《葬經翼》「穴有割腳者,形勢雖正,水洗裍褥,掃割無餘,生氣已蕩也。」《人子須知》「割腳者,穴無餘氣而水扣腳也,水來割腳,主貧寒孤苦,久而絕滅。」
搖拳穴
一種兇穴。《葬經翼》「穴有搖拳者,穴星雖正,中間卻空,或結於左,或結於右。」
騰漏穴
氣脈洩盡的空穴,不利葬事。青烏先生《葬經》:「騰漏之穴,翻棺敗槨。」註:騰漏者,言穴氣空缺,……不可葬也。」
漏腮穴
穴庭一側或兩側有泉水長流的病穴,謂主生氣洩漏,全無融結。《葬經翼》「穴有漏腮者,貼身蟬翼不過穴,小水既漏,龍虎折邊,水不會於小明堂也。」《人子須知》「漏腮者,穴之兩旁開發泉竇而清冷長流,或只一旁有泉竇亦然,此乃漏氣之龍,全無融結,葬之主家業退落。」
五箭
即風箭、水箭、土箭、石箭、木箭。堪輿家稱五種險惡的風水之地。《夷堅丁志·趙三翁》引宋術士趙進云:「峰巔嶺脊,陵首隴背,土囊之口,直風當門,急如激矢者,名曰風箭。峻沰急流,懸泉瀉瀑,衝石走沙,聲如雷動,晝夜不息者,名曰水箭。堅剛礫燥,斥岸沙磧,不生草木,不澤水泉,硬鐵腥錫,蟲毒蟻聚,散若壞壤者,名曰土箭。層崖疊石,峻壁危巖,銳峰峭岫,拔刃攢鍔,聳齒露骨,狀如浮圖者,名曰石箭。長林古木,藏樾叢薄,翳天蔽日,垂蘿蔓藤,陰森肅冽,如墟墓間者,名曰木箭。五箭之地,射傷後人,皆不用。」
童山
不生草木之山。《葬書》「註:童山粗頑,土脈枯槁,無法生衝和之妙,故不可葬。」《青囊海角經》「童山無草,自來體兇。」
斷山
崩陷斷裂或人工鑿斷使氣脈不續之山。《葬書》「註:崩陷鑿斷,氣脈不續者,不可葬也,與自然跌斷不同。」《青囊海角經》「斷山橫斬氣難過。」
石山
《雪心賦》「土穴石山,嵯峨不吉。」《葬書》「註:融結之處不宜有石,夫石之當忌者,焦壇而頑,麻燥而蘇,或不受鋤,火熖飛揚,肅煞之氣,含煙帶黑,故為兇也。」
過山
又名過龍、行龍。指氣脈正在前行,尚未停蓄結穴的山巒。《葬書》「註:氣因勢而止,穴因形而結,若其勢昂去不住者,曰過,不可葬。」
獨山
無護從諸山及界水相隨的孤山。《葬書》「註:支壟行度,兄弟兩宗,雌雄並出,及其止也,城郭周密,眾山會集,方成形穴。若平山獨露無情,故不可葬。」
五害
童山、斷山、石山、過山、獨山五種不利葬事的山嶺的統稱。《葬書》「四勢朝明,五害不親」。註:五害者,童斷石過獨也。
六兇
即葬有六兇,六種不吉祥的葬事的統稱。《葬書》「《經》曰:『葬有六兇』,陰差陽錯為一兇,歲時之乖為二兇,力小圖大為三兇,憑福恃勢為四兇,僭上逼下為五兇,變應怪見為六兇」。
制煞
謂有惡煞時則以術制之。《協紀辨方》卷三《制煞要法》:「制煞之法,重用四柱克之、不宜衝。克之則伏,衝之則起,而反為禍」。
扶山
有選擇術扶持所坐之山與補龍,均救山龍不足之法。《協紀辨方》卷三三《論扶山》:「坐山不必補,但宜扶起,不宜克倒,克倒則兇。何謂扶起·坐山有吉星照之,無大兇煞佔之,而八字相合,不衝不克,即扶也。如坐山與龍同氣,則補龍即以補山。如壬癸龍坐子向午,龍與山皆屬水,用申子辰局可也。倘龍與山不同氣,則以補龍為主,而坐山有吉星無兇煞即妙」。
補龍
選擇術補龍脈的衰氣。《協紀辨方》卷三三《論補龍》:「入其鄉而山岡撩亂,龍神卑弱,貧賤無疑,禍福之本,總屬之龍。擇日而不補龍,又何必擇,知補龍之說,而此道之元樞得矣」,「凡補龍,全在四柱地支,蓋天氣輕,地支重也,有以地支一氣補者,如卯龍用四卯之類極妙,但難取,十餘年始一遇。而又或月象日家山向不空,其可強為乎,不若三合局之活動易取也,三合局只要在三合月內,生月旺月墓月皆可,如此三月內兇神佔方,則臨月亦可,名三合兼臨官地支一氣局。」
造命
堪輿術中利用「造命」以補救不足。《協紀辨方》卷三三《選擇要論》引《選擇宗鏡》:「楊筠松曰:'年月要妙少人知,年月無如造命法』。吳景鸞曰:'選擇之法,莫如造命,體用之妙,可奪神工』。郭景純曰」'天光下臨,地德上載,藏神合朔,神迎鬼避』,此十六字,至精至微,即造命體用之謂也,蓋藏神者,收藏地中之神也,其法選四柱八字,支幹純粹,成格成局,予以扶補龍氣,則地脈旺盛而上騰於墳宅之中。」
洩殺氣
破壞風水地的形勢,使殺氣得以疏洩。董含《居鄉贅筆》:「李自成……祖海,父守忠葬三峰子亂山中,山勢險惡,林木叢雜,幕府邀米臘令邊大綬掘之,以洩殺氣」。
感應
堪輿家認為死人下葬後,真氣會與穴氣結合成生氣,通過陰陽交流的途徑,在冥冥中能影響左右在世親人的氣運。《葬書》「葬者,乘生氣也。五氣行乎地中,發而生萬物。人受體於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經》曰:'氣感而應,鬼福及人。』是以銅山西崩,靈鍾東應,木華於春,慄芽於室,蓋生者,氣之聚凝結者成骨,死而獨留,故葬者返氣入骨以蔭所生之法也。」青烏先生《葬經》:「百年幻化、離形歸真、精神入門,骨骸返根,吉氣感應,鬼福及人。」註:「人死形脫離而化為土,真氣歸本,精神聚於墳墓中,受生氣蔭,後人之氣與穴氣相感應,積禎祥以及子孫。」
葬術
擇葬地、葬日、定墓穴吉兇方法之術。趙翼《陔餘叢考·葬術》:「世傳葬術起於郭璞。」
郭璞葬母
晉代郭璞精堪輿術。傳其葬母於水濱,預見水將變陸地,後果如其言。《晉書·郭璞傳》:「璞以母憂去職,卜葬地於暨陽,去水百步許。人以近水為言,璞曰:'當即為陸矣』。其後沙漲,去墓數十裡皆為桑田。」
枯枝生葉
朱元璋祖父葬地生暖氣,能令枯枝生葉,朱氏因成帝業。王文祿《龍興寺記》:「泗州有楊家墩,墩下窩,熙祖(朱元璋祖父)嘗臥其中。有二道士過,指臥處曰:'若葬此,出天子』,其徒曰:'何也·』曰:'此地氣暖,試以枯枝插之,十日必生葉……後果得葬。」
葬師
以擇葬地、葬日,定墓穴吉兇方位為業的人。元方回《山經》引《相塚書》:「山川而能語,葬師食無所;肺肝而能語,醫師色如土。」
堪輿四科
指堪輿術的四項主要內容,即龍、穴、砂、水。《青嚢海角經》「山水者,陰陽之氣也,……合而言之,總名曰氣,分而言之,曰龍、曰穴、曰砂、曰水。」
二十四山
又名二十四路,住宅、基地四面的二十四個方位,分別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和甲乙丙丁庚辛壬癸(不用戊巳),以及八卦中的乾坤艮巽來表示,其中子指北,午指南,卯指東,酉指酉,乾指西北,艮指東北,坤指西南,巽指東南,其他幹支均代表特定的方位,每一方位相隔剛好十五度。《雪心賦》「二十四山,山名太雜。」又:「山分八卦」,註:「以一卦管三山,如乾管戌乾亥,……合之為二十四山也。」
二十四路
即二十四山。《宅經》「二十四路,隨宅大小中院,分四面作二十四路,八幹,十二支,乾坤艮巽共為二十四路是也。」
卦例
借星象和八卦方位推算風水生克吉兇的方位。其說複雜玄奧,家數甚多,通常有定八卦,課年命等步驟。《洩天機》「定八卦」,即確定穴庭吉兇方位,其法「先於穴星後分水脊上用盤針,定脈從何方來,次於暈心標下盤針,定往何方去;又於明堂中流水處下盤針,定水從何方來,往何方去。八卦配方乾統甲,坤統乙,離統壬寅午戌,坎統癸申子辰,屬陽;艮統丙,巽統辛,兌統丁巳酉醜,震統庚亥卯未,屬陰。陽脈得陽向陽水,陰脈得陰向陰水,謂之純粹,大吉;陽脈得陰向陰水,陰脈得陽向陽水,謂之駁雜,大兇。」「課年命」即根據穴山所屬星體及其人出生年月的幹支推求受蔭年命,如謂太陽、太陰、孤曜蔭壬癸亥子命,紫氣蔭甲乙寅卯命,天財蔭戊巳辰戌醜未命,天罡燥火蔭丙丁巳午命等。
羅盤
又名羅經、針盤,為將磁鐵針安放在木方位盤上製成的指南儀,出現於八世紀初,以後歷有改進,普通羅盤只刻二十四方位,堪輿家使用的八卦羅盤則較複雜,共有三道圈、外圈刻二十四方位,中圈刻坎艮震巽離坤兌乾八宮,內圈刻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宮,中心為一黑一白的陰陽圖形。八卦羅盤不僅用於測定方位,還用於推算年命、歲月、時辰的吉兇。
正針
羅盤的子午針。
縫針
指壬子、丙午兩縫間的針。
土圭
古代測日影、四時和土地的器具。在羅盤出現之前,堪輿家用以測量方位尋龍點穴。《周禮·地宮、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影),以求地中。「註疏闡釋其使用方法說:在夏至日晝漏半置土圭,審其南北,另立八尺之表,視其日影,表北得影若為一尺五寸,與土圭相等,則為'地中』,可以建都。《葬書》'土圭測其方位。」《葬經翼》「今之針盤,即指南車、土圭遣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