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早晨看新聞,看到一個大蔥選美。
一人高的大蔥,要比高度,比蔥白的長度,比直,比硬挺......
低於165釐米的蔥,連參賽的資格都沒有。姚明的高度,才是蔥的標準。
最後比出冠軍,還要發獎金。冠軍蔥還可以拍賣,一棵一千塊。
不得不感慨,李麻花那在南方女子裡引以傲的170身高,要是撂在蔥裡面,也就是個勉強及格。
真心覺得,我們南方女子的平均高度,還不如一棵蔥。
下次如果有人評價村姑陳,說,「你算哪棵蔥」的時候,我再也不生氣了。
確實,我連蔥的基準線,還差了一釐米呢.....
想當蔥,先量過身高再來。
《2》
感慨完自己的高度,我們也開始比賽——把十幾二十款巖茶放在一起,挑選出最好的十二款,給列位看官做一個巖茶十二金釵組合。
距離中秋節還有兩個月左右,到那時候,頂尖的好巖茶,那些大家期盼了一年的牛欄坑、馬頭巖、竹窠......也該陸續上市了。
現階段的武夷巖茶,正是足火小品種茶上市的時候。
這些小品種,大多並不在市面上流通。
一是因為,小品種,量不多,並且,很多小品種,在外省並不知名,大家不了解,光介紹就要介紹半天,銷售起來費時費事。
二是因為,有些小品種口感特殊,香氣特殊,一般人喝不懂,不如直接拼在大紅袍裡銷售。
這樣的銷售方法,更簡單直接,更省時省事,利潤更高。
而村姑陳,是鐵了心要多介紹一些小品種給列位看官的,所以,最反對的就是把珍貴的小品種們,拼配到大紅袍當中去的。
跟水仙肉桂,或者是別的奇種混在一起,眉毛鬍子一把抓,好好的一個品種種,好好的一個特色風味,變得面目糊模,這多沒勁。
於是,早前就派了李麻花提前來暗訪過,尋找一些有小品種茶的茶農,並且工藝也要過硬的,能做出這款品種茶的風味的,事先預訂下來——請他們不要拼配到大紅袍裡去,如果實在要拼,請提前告訴我們。
如此這般,這才,有了這一批次的《足火版巖茶十二金釵》的候選茶。
《3》
再,又花了兩天時間,精挑細選,從早到晚,從吃飽喝到飢餓。
從滿面紅光喝到只想吃盤紅燒肉墊肚子.....
整整洗了兩天的蓋碗,準備了一大桌的公道杯,茶碗,茶杯......
連臉盆都摔壞了一個.....
這才,把這份珍而重之的【2020足火版巖茶十二金釵】的入圍名單,篩選出來。
奉獻於大家的眼前。
每一次十二金釵的誕生,都是難產。這四五年來,每一期的十二金釵名單,都不相同。
每一次挑選,都是看緣分。
有時候是張三入圍,有時候是李四搶鏡,有時候是王五當了花魁.....
這也正是十二金釵的魅力所在——每一次都有新面孔,每一次都有新特色,每一次,都值得期待!
武夷巖茶十二金釵入圍名單
【2020足火版】
1、嶺上梅
這是一款第一次入圍巖茶十二金釵名單的小品種茶。
這也是一款武夷山的土著茶樹,歷史悠久的古老品種。在名叢錄裡,是覓得到它的蹤跡的。
嶺上梅,光聽名字,就特別地有詩意。
世人說,納蘭容若,這四個字就是一首詞。村姑陳說,嶺上梅,這三個字就構成了一幅寫意山水畫。
在那丹山碧水間,在那雲霧繚繞的坑澗幽深處,生在嶺上的高大茶樹,仿佛一棵棵枝葉虯勁的梅樹,散發著古樸又芬芳的氣息。
正是因為最初的生長環境,嶺上梅這株名叢茶樹,才得了這樣美麗的一個名字。
梅花開盡百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
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
蘇軾的這首詩,《贈嶺上梅》,是喝這款武夷巖茶「嶺上梅」時,最適合誦讀的。
就不寫嶺上梅的香氣和滋味了,這麼難得的稀罕少見的名叢,留給列位看官自己去品味,自己去感受吧。
必定不會讓大家失望的。
2、金佛
金佛,跟嶺上梅一樣,也是一款古老的名叢。
是武夷山茶山樹海裡,幾近湮沒於歷史煙塵的一款茶樹。
關於金佛的介紹,不多,大家除了知道它是幾乎絕跡江湖的名叢之外,對它具體的香氣,滋味,並不太了解。
當然,也是因為,名叢二字,已經足夠有分量,足夠珍貴,其它的,便不必多言。
大家只需要知道的是,金佛之所以會面世,是人力挽救的結果。
據傳,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武夷巖茶傳承人,曾經千辛萬苦,在武夷山的深林崖壁間,經過高人指點,而尋訪到了幾乎要滅絕的金佛茶樹,帶回養殖。
另外一位大師,也製作出了一款以金佛為原材料的知名巖茶,雖然價格不斐,卻迅速佔領了老饕市場。
並且,多年來,江湖上對於金佛是由哪位大師發現,由哪位大師挽救,爭議不斷,由此甚至在粉絲群體中引發了論戰......
有歷史,有故事,有情懷,有情有義,金佛,註定了是一款不必村姑陳詳細介紹它的香氣與滋味,便引得人食指大動的茶。
3、金萱
金萱,是個矛盾的名字。
金,黃金,貴金屬,自古以來是財富的象徵。
萱,草名。萱草又稱金針菜,就是今天大家所謂的「黃花菜」。李易安說的,簾巻西風,人比黃花瘦,不知道是不是就是說的這草?
金,貴。草,平凡。這一貴一平的兩種事物,居然湊成了一個茶的名字,實在是矛盾得很。
也多虧了這個矛盾,讓這個茶名,一下子就能讓人記憶深刻。
金萱是臺灣人雜交出來的茶樹品種,祖先是清朝的時候從武夷山移植到臺灣凍頂山的凍頂烏龍。
這樣算來,金萱算不算是海歸茶呢?嗯,根正苗紅的海外回流。
它的品種香是桂花香和奶油香,極為吸引人,極為誘惑。
大多數時候,市面上的金萱,是按閩南烏龍的工藝製作而成的,就是按鐵觀音的工藝製作而成的,主旨以香取勝,在湯水的表現力上不足。
而今天入選《巖茶十二金釵》的金萱,是以武夷巖茶,也就是閩北烏龍的工藝加工的,搖了青,發了酵,還焙了火,並且,焙的不止一道火。
焙成了中火。
現在的它,與市場上流行的它,會是截然相反的兩種面貌嗎?
敬請期待,閩北烏龍的近親,臺灣烏龍金萱的閃亮登場。
4、金牡丹
這一期的巖茶十二金釵,仿佛與「金」有緣。
金佛,金萱,這下子來了個金牡丹。
講真,村姑陳試茶的時候並沒有挑名字,隨手到箱子裡抓到是哪一泡,就喝哪一泡。
讓這金家的三員大將順序登場的,全是天意。
金牡丹身為黃棪家族的一員,是高香品種中的翹楚。從來是以馥鬱、繽紛的梔子花香恃靚行兇的。
然而,這一期的巖茶十二金釵,村姑陳挑選的是中火版,也就是比平時大家在市場上喝到的金牡丹,火功要更足一些。
火功高了,湯水稠了,但香氣便自然會損耗掉一部分。
那麼,這變稠了的金牡丹,它的湯水還能繼續保持馥鬱奪人的梔子花香嗎?
當花香落入稠湯中,會生成何等的風情萬種呢?
我不說,我就不說。
喝過,自然明了。
春風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沒見過你的人不能明了。
5、小紅袍
小紅袍是一款神秘的茶。
關於它的出身,有好多個版本與傳說。
百科上,小紅袍的出身高貴不凡,是從大紅袍的母樹上剪下來的穗子扦插成活的。
然而,這條百科的詞條記錄混亂不堪,底下配的用途,植株性狀,居然是一種中藥......
這樣的百科資料,顯然不足為信。
又有人說,小紅袍是名叢,是當年遺落世間的一顆珍珠。然而,翻遍了名叢錄,卻查不到小紅袍的一星半點資料。
然後又有傳言,小紅袍是一種拼配茶。當年大紅袍絕跡於江湖之後,為了讓大紅袍這一武夷皇冠上的寶石重現人間,人們憑藉記憶和相象,用各種巖茶,拼配出了一種極似大紅袍口味的茶,命名為,小紅袍。
從情感上來說,從武夷人對大紅袍的執念來看,村姑陳偏向於第三種。
也就是說,小紅袍系拼配所成。
今天的這款小紅袍,條形整齊,如果是拼配所成,那拼配技術也是極高的,拼配所用的材料,數量並不多,才會形成條索整齊的外觀。
光看著,就覺得美好。
6、君子蘭
君子蘭的蘭花香,是村姑陳喝過的蘭花香裡,迄今為止最特殊的一種蘭花香。
從前,喝過水仙裡的蘭花香,以為,蘭香就是如此了。
後來喝了奇蘭,發現奇蘭裡的蘭花香,特異而幽馥,刷新了我對蘭花香的認知。
而今喝了這款君子蘭,才發現,原來,武夷巖茶蘭香還可以有這種版本,這種像空谷幽蘭一般,清新素雅的花香。
去查資料,名叢裡沒有這款君子蘭。
問茶農,他也說不清,說祖上就種這種茶,太久了,原來的名字記不清。
這種沒有名字沒有來歷的茶,不是應該統稱奇種嗎?
他說,這茶因為蘭香好,就取名君子蘭。每年有固定的客戶,於是就一年又一年保留了下來,沒有砍掉種肉桂。
感謝這些喜歡蘭香的客戶,你們又保留下來一株,珍貴的奇種。
也許過得若干年,喜歡武夷巖茶又喜歡探俟的巖茶客,會利用更新的科學技術,尋找到這株暫名「君子蘭」的茶樹的真身,重現它前世今生的故事。
7、矮腳烏龍
這一次,矮腳烏龍也入選了。
矮腳烏龍是武夷山的家生子了,不僅是武夷巖茶時代,追溯向前,在大宋朝,在茶葉地位最高的宋代,北苑貢茶園裡就已經種滿了矮腳烏龍。
跟水仙一樣,矮腳烏龍是頂頂古老的茶樹了。有史書記載的種植歷史就達到近兩千年。
說它們是名叢中的祖宗,都不為過。
矮腳烏龍的品種香,是蜜桃香。是那種清新的,仿佛鮮活的水蜜桃汁一般的香氣。
湯水含在嘴裡,芳香甘醇,極有嚼勁。
平時,矮腳烏龍大多數時候,亦是以輕火的狀態出現的,保香的製法,讓它的水變得溫柔,讓它的香氣愈發高揚明快。
而這一版的足火十二金釵,村姑陳特意選擇了這款比平時火功略高一些的矮腳烏龍,讓湯水變得更稠,讓內質更豐富,讓香氣滑入湯中。
一湯入喉,若英繽紛。
8、黃玫瑰
這是這一期的足火版巖茶十二金釵裡,最值得推薦的一款茶了。
若要論品種的珍貴程度,稀有程度,它比不上「嶺上梅」,「金佛」,論名氣大,它比不上「矮腳烏龍」,但要論工藝,論保香的同時花香要落水,且香氣要圓融清長、持久流芳,那麼,這款黃玫瑰,是做得極好的。
在黃家這一家子以香氣高揚尖銳而名震江湖的茶樹品種裡,黃玫瑰的玫瑰花香,獨樹一幟,並沒有淹沒在黃觀音,金牡丹的光芒萬丈之下,而是綻放出了自己獨有的光華。
然而,做成中火茶之後,黃玫瑰的玫瑰花香,隨著火功的升高、焙火溫度次數和時間的延長,是極容易損耗的。
一款以香氣見長的茶,若是連香氣都折損了,它還有何可取之處,立足空間呢?
是以,極少有人願意去冒險,把黃玫瑰做成中火茶。
村姑陳也是挑了很久,才挑到這款中火的黃玫瑰——湯水稠滑之下,玫瑰花香蘊藏於湯水中。
香湯馥鬱,令人如痴如醉。
9、瑞香
瑞香,代號305。
是茶科所選育的高香品種之一,它的特徵是花香清揚、馥鬱,香氣層次多變,美妙絕倫。
往常,這種以香氣取勝的巖茶,大家能喝到的,幾乎都是輕火——保香的製法,讓香氣儘可能繽紛,高揚,激昂,怎麼香怎麼來。而湯水,則不怎麼考慮稠度的問題,正常發揮,相比之下就顯得內質不夠豐富。
然而,這一回,我選的是「中火版巖茶十二金釵」。
要的是,香氣仍在,而湯水稠滑,湯中有內容,稱起來,湯水有份量。
這款瑞香,在加工的時候,被藝高人膽大的制茶師,製成了老叢一般的風格——香氣內斂,木質味十足,湯水絲滑,細細軟糯。
尤其是湯水中的叢味,非常的厚實含蓄,是老茶客們最喜歡的那一款。
不再是落英繽紛的花香了,瑞香的這一次華麗轉身,轉得極妙。
10、金觀音
金觀音,大家一聽到名字,一聽到它的身世,必定會覺得,哎,這肯定又是一款香氣高揚,蘭香、梔子花香馥鬱的走香茶。
然而,當它被焙成了中火,這一切都變了。
焙成中火的茶,它的工藝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發酵程度加深了,花香升華了,湯水稠滑了。
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村姑陳居然在焙火和發酵加深的金觀音裡,喝到了叢香,那是一股只在老叢水仙裡喝到過的,老喬木茶樹葉片的木質香。
變稠的湯,變成叢香的茶,這款金觀音,還是高香世家黃家的一員麼?
喝過,便知分曉。
11、黃觀音
試茶試到尾聲的時候,李麻花在一邊調侃,這一期足火版巖茶十二金釵,幾乎是黃氏家族的大聚會。
我數了數,還真是。
從黃棪以下,黃觀音,黃玫瑰,金觀音,金牡丹,瑞香,姐妹們都是來了。
其實黃棪也來了的,孩子們都來了,當爹的不來怎麼行?不過這當爹的火功太輕,被村姑陳無情地淘汰了。
只留下孩子們,繼續著黃氏家族的榮光。
黃觀音,既是黃家的後代,自然也延續了黃門的風格——香,香氣清晰,香氣高揚,香氣衝人,香氣激烈。
但它又被焙成了中火。
於是,香氣減弱了些許,而湯水卻稠滑了更多,湯水中蘊含的內質,也豐富了更多。
喝起來整體的感覺,更好,雖然香氣弱了些,但湯中香氣更足,湯中稠度更強,香氣蘊在湯中,包裹著舌面,給人的感覺更加的悠長,圓潤,回味無窮。
中火版的黃觀音,值得一試。
12、水金龜
每一次組巖茶十二金釵,就一定想著要加入四大名叢。
仿佛沒有四大名叢裡的一兩款名叢來震場子,這十二金釵,含金量就不高了,就沒有了喝頭。
其實,要找四大名叢是很難的。
要挑一款合適的四大名叢進入十二金釵的組合,就更難了。
不過這世上的事,最難得就是「可巧」二字。
如今,村姑陳的可巧,就是,居然找到了一款水金龜,足火的,可以加入十二釵的隊伍。
用於壓陣。
嶺上梅,是梅花香。水金龜,也是梅花香。
這一次的十二金釵組合,用梅香開頭,用梅香收尾,算是有始有終,圓滿收梢了。
【後記】
輕火的巖茶十二金釵,難選。
輕火茶容易走向偏執的一面:過分突出香氣,而忽略了茶湯的內容。
足火的巖茶十二金釵,也難選。
當火功焙上去,當發酵程度加上去,香氣減下來,湯水裡,還會留下什麼?
一不小心,香氣沒了,湯水還很空洞,更加得不償失。
於是,村姑陳在一大批的足火巖茶裡,左挑右選,最後,幸得有緣,組成了這一期的巖茶十二金釵。
足火,是對巖茶傳統的致敬。
十二金釵,是對武夷山小品種的致敬。
它們是村姑陳,給予列位看官的致敬。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