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華山派有過一次內鬥。
這個世界上,再強大的團隊,也經不起內鬥。
哪怕高強如華山派,一樣被內鬥給搞垮了。
內鬥是什麼?
就是自己人跟自己人鬥起來,當然,未開始鬥之前,都算是自己人,但開始鬥之後,就不再算是自己人了,是敵人。
後來兩派敵對的人馬,就把千古名山華山,變成了血流成河的戰場,終究,兩敗俱傷。
一派從此隱退,一派元氣大傷,勉力支撐。
華山派從此一蹶不振,任由嵩山派坐大,最終促生出了嵩山左冷禪吞併五嶽劍派的野心。
此後的幾十年,江湖上原本可以趁東方不敗躲在房間裡繡花,而獲得一段安寧的時光,也因為華山派的倒下,嵩山生出了野心,而繼續著各種陰謀詭計,血雨腥風。
所以,內鬥真心不好。
所以,一個強大的、看似不可戰勝的團隊,要想一夕之間土崩瓦解、分崩離析,只需要一兩個二百五,腦子卻喜歡被人當槍使,就夠了。
華山派的後人從此要引以為戒,天下的其它山脈,也要警惕才是。
別以為自己這座山跟華山隔得很遠,就沒自己什麼事。
有時候二百五這種病,是會隔空傳染的。
《2》
引發華山內鬥的導火索,是理論之爭。
什麼理論呢?劍和氣。
這有點玄幻。
劍,好理解,是一個實物。
可以傷人,可以文藝表演。
古代有專門的技師,負責鍛造寶劍。還有人為了造出絕世名劍,用親生兒子的血肉祭劍的。
劍可舞,最著名的文藝表演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劍可傷人,最美麗的劍傷是金庸《越女劍》中的西子捧心。
那氣呢?
氣就特別虛無飄渺了。
氣,是一種看不見的東西。
且,過於虛幻。但給它加上一個詞,它就會變成一個新名詞,新事物,而這個新事物 ,就比氣本身,容易辨認多了。
比如,生氣,比如脾氣,這些氣,都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
當然可以感受到。
生氣可以感受到,發脾氣也可以感受到。
然而,自然界仍然有一種「氣」,讓人難以理解和捉摸。
那就是,大家時常在各個茶館裡,聽到的各位老茶客一刻不離嘴的一句形容詞——茶氣。
通常,老茶客最喜歡用這種玄幻莫名的概念,來秒殺新茶客,同時樹立自己的權威。
《3》
喝茶的時候,一部分喜歡故做高深的茶掌柜,以及一些喜歡標榜自己資深和專業的老茶客,總是會張嘴冒出一些晦澀難懂的詞彙。
用這種「飆詞」,來彰顯自己比普通人懂得多,彰顯自己的專業程度。
「看,我懂這個詞,你卻不懂,新人,好好學吧。」這是喜歡用茶界詞彙來壓人一頭的人,心裡的潛臺詞。
茶氣,就是這些容易被選用來壓人一頭的詞彙裡,最高頻出現的一個。
每次衝泡出一款茶來,沒喝兩三衝,總會有老茶客面目深沉地冒出一句:這茶好,茶氣很足!
茶氣,它沒有特指某種感覺,某種感官體驗,非常地綜合,所以,使用範圍很廣,每個人對它的理解也不盡相同,這無形中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
喜歡用茶氣來形容喝茶體驗的人,是精神層面的高手。
在大家對這款茶的評價還停留在樸素的「香氣」和「滋味」層面時,人家「老茶客」,「專業人士」,已經拔高到了虛無飄渺的「茶氣」這個層次去了。
就像你還在山腳欣賞風景,穿花拂柳,捉蜂捉蝶地玩耍,人家走得快的人已經到了山頂,盤腿坐在亭子裡,滿目蒼茫,吟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句子來。
每到這時候,聽到這些於自己而言較新的名詞、較高深的概念,新茶友大多會對老茶客們肅然起敬,頂禮膜拜起來。
故而,茶界老江湖收服新人,最喜歡用的一個詞就是:茶氣。
包管把人整得雲裡霧裡,大睜著一雙萌萌的大眼睛,做崇拜狀。
《4》
「茶氣」這個詞,還是個萬精油。
屬於玄幻的那一類。跟「誅仙」一樣,渾身都充滿了神秘感,卻又沒有實際意思,貼哪裡好像都適用。
使用起來沒毛病,但又沒有具體的意思,不僅如此,還會令人覺得十分高大上。
把它放在喝茶過程中的很多地方,居然都無縫對接,很「貼切"。
比如,一款茶很苦很澀,口感很重,屬重口味茶,就可以有人形容道:這茶好,茶氣很足。
在這個場景裡,茶氣足,是指茶湯的滋味重,口味重的意思。
就像一碗湯放多了鹽,你會說它鹽味重一樣。
再比如,一款茶喝了,非常刮油,很快就讓人的腸胃蠕動起來、消化起來,很快就感覺到飢餓,這時候就就會有人說,哎,這款茶茶氣好足啊,把我都喝餓了!
再再比如,有些人體虛,容易出汗。
三杯兩盞下肚,就會覺得渾身的體溫升高了,汗水爭先恐後地冒出來,出現在額頭上,出現在後背。
這時候,出汗的人就會擺出滿身舒爽、正在排毒的樣子,愜意地說:哇,這茶氣太足了,沒喝幾口就出汗了!
再再再比如,有些人,腸胃不好。偶爾有胃脹氣。
喝茶之後,尤其是趁熱喝,喝溫度比較高、比較燙的茶湯;並且喝的得很急,一杯接著一杯喝,中間沒什麼停頓;尤其是大口喝,一口接一口,把一一些氣體也一併喝了下去。
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在喝過茶湯之後,出現打嗝的現象。
這時候這位打嗝的茶友就會幸福地說,這茶真好啊,都把我喝到打嗝了,茶氣真是足啊!
其實, 上述四種喝茶之後會出現的身體反應,它們並不是因為茶氣足而產生的。
它們的出現,有各自的因素:出汗是體虛,打嗝是喝太急,飢餓是胃正好空了,口味重是因為茶多酚與咖啡鹼含量過高......
這些鍋,有些是茶客身體素質的原因,有一些是茶葉品質的原因。
都是比較接地氣的、司空見慣的因素,跟玄幻的「茶氣」,八竿子打不著好嗎?
《5》
茶氣,顧名思義就是茶的,茶的力量,茶的能量。
綜合來看,它出現的時候,通常都是用於形容一款茶很有勁道。
拋開打嗝和出汗這兩個生理因素,單看其它的一些「茶氣」出現的場合,不難發現,它與茶的味道濃,刺激性強,密不可分。
喝茶沒喝幾杯就餓了,排除掉原本就腹中空空的因素之外,只能說,這款茶刮油的本事太大——茶多酚和咖啡鹼的含量太高。
茶湯的口味很重,其實就是指味道很濃烈,刺激感強,讓口感的感受很強烈——其實就是茶多酚和咖啡鹼含量高,讓舌面受到強烈的刺激。
而茶多酚和咖啡鹼的含量過高,這只能說明這款茶的品質,並沒有太好。
至少沒有茶氨酸含量高的茶品質好。
那麼,形容這種品質不好的茶,反而用茶氣很足,反而用這樣一個看似褒義的詞彙,豈不是很容易誤導觀眾嗎?
一般人理解「茶氣很足」,都會認為是個褒義詞,畢竟,與它有關係的另外一些詞彙,都代表著事物當中好的那一面。
像是:中氣十足、豪氣幹雲、氣宇軒昂......它們都是代表好,代表多,代表高大上的形容詞。
所以,大家理解起來,也會覺得「茶氣很足」,也是個褒義詞。
那麼,當一款茶多酚咖啡鹼含量高的茶,被稱為茶氣很足,那無疑,會讓初入門者、不了解情況者,認為這款茶是好茶。
「氣足,可不是好茶是什麼?」一般人會如此想。
在這裡必須要澄清一下,茶氣足,如果是放在形容茶湯味道重,犀利,刺激這些層面上,那必然不是說一款茶好,反而是說它的品質,欠佳。
刺激性強的怎麼可能是一款好茶呢?
SO,茶氣足,是對品質不佳的茶,最深的誤解。
《6》
有時候,李麻花陪著村姑陳一起試茶,只要是喝到她喜歡的茶,問她感受,她一律說,好喝!
湯水稠的、內質豐富的、湯感飽滿的、漿感十足的,在她那裡,一律形容成:好喝!
簡單的兩個字,濃縮了多少方方面面的信息在裡面。
這一切皆因為她懶,懶得去區分湯水的稠,滑,香,韻等等不同。
眉毛鬍子一把抓,統一一句:好喝,就把我打發了。
於是,好喝二字,成為李麻花偷懶的秘密武器。
「茶氣」,和「好喝」一樣,也是茶界偷懶的代名詞。
碰到味道重的,勁道足的,湯水霸道的,刺激性強的茶,一律稱為——茶氣足。
三個詞,囊括了多少細緻入微的喝茶體驗。
喝茶這種精緻的生活元素,原本可以寫下三千字細緻入微的品鑑報告,卻在「茶氣足」這三個的籠罩下,成為了面目清淡的女子,沒有特點,乏善可陳。
好好感受一款茶的香、水、韻,難道不好麼?
喜歡用茶氣足的人,你們真的是好懶啊!
懶得鑽研,更懶得學習。
以為現在的茶圈還跟從前一樣,一招鮮,吃遍天!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