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文化負載詞

2021-01-20 挖史人

《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自 17 世紀至今,先後被翻譯成多種西方文字。目前,公認最權威的英譯版本是英國傳教士理雅各翻譯的版本和德國漢學家衛禮賢翻譯為德文後由貝恩斯轉譯為英文的譯本。在國內,較著名的則是由汪榕培、任秀樺合譯的版本。《易經》的這些譯本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世界傳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於諸多的原因都存在著各種不盡人意的地方。

文化翻譯理論認為翻譯應以文化作為基本單位。從這個方面來說,以極具民族性的文化負載詞為切入點考量《易經》的翻譯問題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選擇。

目前,文化在世界範圍內的定義有兩百多種,人們普遍接受的定義是英國文化學家愛德華·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提到的,即文化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所獲得的能力與習慣在內的複雜整體」 。對於在翻譯中遇到的蘊含在語言中的文化因素,尤金·奈達總結了五個方面:語言文化、物質文化、生態文化、社會文化、宗教文化。

所謂文化負載詞, 是指那些在其原始意義或概念意義之上,蘊含豐富的社會文化意義的詞語。無論在漢語還是在英語中,都有不少文化特色濃鬱的詞語,特別是在許多成語、言語、俚語、方言中,文化內涵尤其豐富。就這兩種語言的翻譯而言,文化負載詞包括以下兩類: 一類是漢語文化具有而英語文化沒有的詞語, 或是英語文化具有而漢語文化缺少的詞語,這類詞語所包含的文化因素最具特色;另一類是英漢詞彙均有的詞語, 但在兩種文化中卻產生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聯想意義。這些文化負載詞是一個民族的物質文化、制度習俗文化和精神文化對其語言詞彙系統影響和制約的產物。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 翻譯不僅僅是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 更是兩種文化之間的論《易經》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 同。」不同的民族由於民族歷史、社會制度、生活方式以及地理環境的差別, 其文化存在著或大或小的差異。以中英為例:中國傳統文化以個體農業為基礎, 以宗法家庭為核心, 以儒家倫理道德為標準的社會文化;英國則以海上貿易為基礎, 以個性平等為核心, 以基督教倫理道德為標準的社會文化。由此產生各自不同的文化及文化負載詞彙。因此,如何處理好文化負載詞就成為翻譯成功的關鍵。

相關焦點

  • 中華傳統文化傳播者|當代易經文化推廣先鋒——蘇嘉明
    蘇氏風水第二十一世傳承人,韻世華鑫文化創始人。當代隱士,命理學專家,環境風水大師,《五元數字姓名學》創始人。現任:易經研究會秘書長。蘇嘉明老師出身於風水世家,自幼酷愛五行玄學術數,繼承祖傳易理秘術,從事易經研究與預測、環境風水策劃與布局四十餘年,長期致力於「八字命理」、「環境風水」、「手相、面相」、「數字密碼」、「姓名密碼」和易經實戰的研究與教學。
  • 歷史劇的熱播,給了我們了解易經傳承文化的契機
    就像傳承了千百年的易經術數文化,在這個娛樂化的年代,純粹的易經術數知識受眾面變窄了,這就需要一個契機,將我們帶入到這些傳承文化中。比如易先生平臺上的諸多免費視頻,都為我們打開了易經術數中風水堪輿、奇門遁甲等的了解之門。歷史劇《大秦賦》憑藉其精彩的情節和精美的製作贏得了觀眾的讚譽,讓觀眾領略到了傳統文化的不朽魅力。
  • 雜說《周易》:易經的卜筮文化中,卜和筮的區別!
    如今,說懂易經的人,應該是不多,但說道易經,大部分人還是知道這個名字,並且對易經的認識,大多是從佔卜的角度出發,也就是在大多數人的認識裡,不管是周易,易經,還是易學,在很大程度上,是和佔卜聯繫在一起。也就是說,至今為止,人們對《周易》的認識,大抵上就是,這是本算卦的書。
  • 神秘文化易經之—命理
    弘揚國學文化,傳承人文精神,大家好我是宋源森:我們常聽說,一切都是命半點不由人,命由天定,命運撐握在自己手中,一切關於命運的說法很多,有的人信,有的人不信,今天我們就來尋其根由,命理是易經文化的組成部分,它的存在肯定對我們人類有著一定影響,關於命理預測有很多方法,四柱預測,奇門遁甲,梅花易數,鐵板神算,大六壬,還有生肖預測,姓名預測等等,今天我們只講生辰八字,也就是四柱學中的內容,因為八字是最正統最準確最符合易經原理的八字由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用天幹地支相組合成四柱,所以理面包含著一個人的很多信息,排八字的方法是查萬年曆,找出生年幹支
  • 科學家是怎樣看待中國中華傳統文化的?楊振寧痛批《易經》
    中華文化從古到今承襲五千年未曾中斷,期間發展出了紛繁蕪雜的文化著作,包羅玄學、民俗學、音樂等,其中《易經》既是哲學,也是國學與玄學之作,有著「諸經之首,大道之源」。現代社會,探究易學之人多至難以細數,只是易學與科學之碰撞卻仍屬奇趣,因而科學家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也值得玩味。
  • 古老的易經文化與科學的結合,易經六十四卦的驚人數學結構
    古老的中國《易經》是最早的文獻之一,讀起來宛如一部經典,闡釋人生時節的智慧。這張美麗的人類圖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結合,包含了四種古老的文明奧秘系統,也就是早期的科學──四種了解生命韻律和流動、了解宇宙,以及人類內在本質的不同途徑。
  • 科普易經文化科學原理、解密生辰八字算命的密碼
    易經是古人通過觀察自然界萬物運行規律的總結出來的一門哲學,其核心思想是人生哲理,但是為什麼很多人卻將易經和算命捆綁在一起呢,一提到易經別人感覺就是算命,其實這是片面理解,易經在古代是四書五經之首,孔子的中庸文化就是出自易經,中庸文化指導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統治。
  • 楊振寧「跨行」談《易經》,周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2004在北京召開的文化高峰論壇上,在世最偉大的(沒有之一)物理學家楊振寧,在現場發表了一篇演講,演講的內容是有關《易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的演講,當時在文化界、科技界就引起了很大反響。後來這篇演講,被刊登在《自然》雜誌2005年第1期。
  • 彝族文化中的「三陽開泰」
    彝族文化中的「三陽開泰」齊蘇堂彝醫館:王敏、王舒怡「三陽開泰」是中華民族過春節時家家戶戶貼春聯的橫批。這一橫批流傳了數千年,貼遍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但是「三陽開泰」開在何處?源頭在哪裡?這一問題,似乎沒有人認真考慮過,成為了千古之迷。
  • 馬,在傳統文化中地位等同於「龍」,讀《易經》才能理解其深意
    馬,在傳統文化中地位等同於「龍」,讀《易經》才能理解其深意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在《周易》坤卦中,以母馬來比喻坤卦的德行,貞順、亨通。我們都知道,乾坤代表著天地,也代表男女。有個朋友問我,為什麼這裡會用到母馬。乾卦講龍,坤卦講馬,其中的邏輯在哪裡。
  • 生活,就在《易經》中!
    生活,就在《易經》中!,其實它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涉及到我們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我們平時都在使用著它卻不知來源於它,從今天開始,老巴就藉此寶地與大家慢慢分享易經,學習易經。》在東方文化中的地位等同於西方文化中的《聖經》: 孔子說:「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 《易經》被納入國考引熱議,真是「迷信」?國家院士:那是文化
    老子思想中的三寶:慈曰儉不敢為天下先行,與坤道理念一致。 後期東漢魏伯陽於《周易參同契》年將黃老道思想、周易思想和道家內丹心得結合在一起,形成了道家內丹派的祖先丹經。三教中的佛教進入中國之初,佛家以《易經》應對佛學。 比如天台智者大師在《摩訶止觀》五行配五戒,曹洞宗的「五位學說」等在《易》宣告佛學,其重要原因是《易經》的「太極」和佛學的「中道」。如果必須正確定位於《易經》,就像中華傳統文化的憲法一樣,諸子百家似乎受到了其影響。
  • 我們日常的這些成語和智慧都源於易經文化?
    而實際上也源於易經裡七卦至八卦的遊魂,歸魂卦。這也是我年少時讀南懷瑾南老的記憶。同理,為什麼是不三不四,七上八下? 而非不二不三,五上六下之類呢?這些都對應了易經的變卦之學。我們現代人經常用,只是不知本源。很多人選樓房還選個7樓,避免8下。阿里巴巴大樓有幾棟,分別是幾層?或許馬雲也迷信?
  • 神秘文化易經-乾卦
    弘揚國學文化,傳承人文精神,大家好,我是宋源森,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乾卦易經六十四卦全部由兩副卦象上下組合而成,下為內卦,上為外卦,一個卦由卦名,卦象,卦辭,爻辭,組成,乾為天,為建,為第一卦,先看看,元,享,利,貞,說的是什麼意思,元表示開始,享表示通,利表示適宜,貞表示正固,意喻為萬物開始化生,以中正之道享通發展,象徵吉祥美好,從中也喻義我們人類要以仁善為首,堅守正道為根,取其各種美德,以身力行去彰顯,就能夠成就事業,初九爻,潛龍勿用:龍還潛在水中,還不能急於動作,喻義我們人在條件不具體的情況之,要學習,提升能力,扎好根等待時機
  • 演化易經八卦,周文王奠定了中國文化的基因
    姬昌也是在牢獄裡悟道,在文王被囚禁的這幾年,對中國後世造成了重大的影響,塑造了中國的文化,為中國文化注入了天人合一,善惡互倚,以德服人的文化基因。那就是文王姬昌演化了易經。司馬遷說,文王拘而演周易,說的就是這個事情。姬昌從早就學了八卦,這是伏羲流傳下來的先天八卦,先天八卦表徵方位,天乾在上方,地坤在下方,乾坤定則空間方位定,東邊屬於火,是太陽升起的地方。西方屬於水,水源發起的地方。
  • 易經文化|我國古代規劃史上的奇蹟,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八卦城
    特克斯縣,一個地處中國西北邊陲的縣城,卻以其獨特的歷史文化以及建築格局——按照《周易》文王后天八卦圖構建——成為全國聞名的「八卦城」.2001 年 9 月,特克斯縣八卦城以其獨特的八卦城市規劃布局榮膺上海吉尼斯之最;2004 年 4 月,八卦城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為歷史文化名城,並與2007 年 5月當選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 從易經中的三才說開去
    桃花源記理想國《三字經》中說: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意思是說天地人是宇宙中的三個最有才能,最偉大的存在;日月星辰是宇宙中最光明的存在。《易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意思是說天的大道是有陰有陽,地的大道是有柔有剛,人的大道是有仁有義,易經中天兩畫,地兩畫,人兩畫,三才兩兩相加所以成六畫,這就是伏羲創立易經的來歷。《莊子.說劍》:「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
  • 易經中的六十四卦與十卦
    易經是我們古時候的人民所說的古代哲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一部巨著。在歷代年間以來都被稱為我們中國古時候文化的哲學,史學,文學,宗教和自然科學以及社會學這都是有著巨大的影響的。《易經》是我們的第一經,它也是群經之首,還是群經之始。
  • 不同於西方星座性格,國學易經文化中的五行組合論性格相貌(下)
    前篇《不同與西方星座性格,國學易經文化中的五行組合論性格相貌(上)》中主要針對五行金、木、水、火、土的性格類象進行了分別解析,本篇主要針對前篇進行總論概括,易學文化一直都是對立統一、局部整體和諧的,今天就總論五行性格進行解讀:很多易師和愛好者認為,推測人的品性、操行,只要看日時幹支所屬五行即可
  • 寒露節氣的天象能量,《易經》一語道破中國禮樂修身文化真諦!
    在伏羲易中,太陽在黃道上運行到56井卦第四爻時,開始進入寒露節氣,寒露真正的開始時間是在10月8日晚上9點23分,比天文臺公布的要晚大約17個小時。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寒露節氣背後的禮樂修身文化。《史記》的《天官書》中有「南宮朱鳥權衡,東井為水事。」說的就是寒露雀入水,而這個時候又是蛤蜊大量出現的時候。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二十四節氣是物候曆法,反映的是生命與天象同步,以幫助人們達成天人合一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