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的各類經典裡,我們經常看到佛說「善哉善哉」這4個字。很多人會理所當然的認為這是古印度的一種口語或都語言習慣,因而一眼帶過,不作深究。但如果是細心之人,往往會舉一反三,疑問為什麼這4個字在惜字如金的佛經之中會反覆出現呢?
佛像
如《金剛經》中,佛對須菩提說:「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一般人在這句話當中,會不自覺的把重點放在後面兩句,而前面的「善哉善哉」這4個字往往會忽略掉,但其實這4個字之所以被佛多次引用,並不是因為佛的習慣,而是另有深意。據分析,「善哉善哉」在《金剛經》中至少包含有以下兩層意思:
佛像
第一善哉,是佛贊須菩提這麼多年以來,一直以大羅漢的身份現世,輔助佛向大眾傳法。因為須菩提原本已覺悟成佛,早已悟見如來本心。只是他數十年來,仍以度眾生為已任,因此,佛在此贊之。
佛像
第二善哉,是贊他代眾啟請。因為佛傳法的苦心,原本是要善男女們發心去學。但沒有人能夠懂得如何發心,又不知道如何將這個「不懂」表達出來。因此,須菩提的這個提問,既有利於佛法,又方便於眾生聽法,所以又一次贊之。
因此,第一善哉, 是贊須菩提所具足的大智,即問法不為自己,而為大眾。第二善哉,是贊須菩提所具有的大慈大悲之心。
佛寺僧人
所以,「善哉善哉」這4個字,於本質上是佛對於須菩提的表贊,但佛的贊跟我們平時所說的贊是不一樣,這一點也是我們研讀經典所要注意的地方。